用於容納有處理盒的圖像形成設備的封裝配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02:22:41
專利名稱:用於容納有處理盒的圖像形成設備的封裝配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的方面涉及一種用於圖像形成設備的封裝配置,具體地,涉及一種用於當封裝運輸時容納有處理盒的圖像形成設備的配置。
背景技術:
通常,存儲在圖像形成設備的處理盒中的色粉吸收潮氣而受到汙染,這樣會降低所形成的圖像的質量。因此,典型地,處理盒被封裝在密封的袋子中,從而保持其中的色粉處於乾燥的狀態下,並且處理盒與圖像形成設備的主體分開地封裝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分配圖像形成裝置的主體和用於其的處理盒,鑑於封裝材料的脫落和運輸的效率,建議圖像形成設備與安裝在其中的處理盒一起封裝,從而它們能夠被封裝在一個單獨的箱子中。當圖像形成設備與安裝在其中的處理盒一起封裝時,充電輥和顯影輥與光導鼓分開,從而在運輸時發生振動所引起光導鼓與充電輥/顯影輥接觸或者摩擦時,防止光導鼓受到損壞。當圖像形成裝置與安裝在其中的處理盒一起封裝時,不能夠將處理盒封裝在密封的容器中。因此,難以將色粉維持在乾燥的狀態中。本實用新型的方面提供一種用於圖像形成設備的封裝配置,該封裝配置能夠抑制存儲在處理盒中的色粉受潮。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方面,提供一種圖像形成設備和處理盒的封裝配置,該封裝配置包括圖像形成設備的主體,該圖像形成設備的主體形成有容納室,該容納室被構造成容納處理盒,該主體形成有開口,處理盒通過該開口被可拆卸地附接到主體,該圖像形成設備被構造成與附接在容納室中的處理盒一起封裝;可打開的蓋,該可打開的蓋被構造成可打開地覆蓋開口 ;片狀物饋送盤,該片狀物饋送盤位於處理盒的下方並且用於容納片狀物;第一片狀物饋送通道,該第一片狀物饋送通道被限定成片狀物被從片狀物饋送盤向上饋送並且被沿著第一片狀物饋送通道饋送到處理盒的下表面的附近;第二饋送通道,該第二饋送通道由處理盒的下表面和設置在處理盒的下表面的下方並且與該下表面相對的通道組成構件限定,該第二饋送通道與第一饋送通道連接,該第二饋送通道在第二饋送通道被連接到第一饋送通道的位置上具有開口部分,該開口部分向著主體的開口敞開;和第一乾燥齊IJ,處理盒被附接到主體時該第一乾燥劑被配置在第二饋送通道,第一乾燥劑的端部和連接到第一乾燥劑的構件的其中一個通過開口部分被暴露到第二饋送通道的外部。根據上述構造,乾燥劑能夠被配置在靠近處理盒的位置上。因此,處理盒中的色粉能夠被有效地保持乾燥。另外,乾燥劑位於用於饋送列印片狀物的片狀物饋送通道中。因此,沒有必要重新形成用於容納乾燥劑的空間,並且能夠防止圖像形成設備的尺寸增大。另外,當用戶打開蓋時,由於乾燥劑或者連接到乾燥劑的構件的一部分被暴露到外部,所以用戶能夠直觀地識別移走乾燥劑的必要性。[0009]可選擇地,封裝配置可以進一步包括套準輥,該套準輥被構造成用於相對於圖像形成在片狀物上的圖像形成位置補償上遊側上的片狀物的歪斜。相對於套準輥設置的位置,在片狀物饋送方向的上遊側上的處理盒的下表面的一部分可以被形成為向上凹陷的表面,可接納空間可以允許由於向上凹陷的表面和通道組成構件所限定的片狀物發生彎曲,第一乾燥劑可以被容納在可接納空間中。根據以上構造,由於形成向上凹陷的表面時可接納空間大於片狀物饋送通道,所以相對大量的乾燥劑能夠被置於可接納空間中,並且能夠提高幹燥的效率。 可選擇地,第一乾燥劑可以被設置成在垂直於第二饋送通道的片狀物饋送方向的方向上伸長。根據以上構造,即使第二饋送通道在上下方向的間隙的距離相對較小,但乾燥劑仍然能夠被設置成在垂直於片狀物饋送方向的方向上伸長。因此,能夠提供足夠量的乾燥齊U,並且能夠提高幹燥效率。另外可選擇地,封裝配置可以具有設置在處理盒的上表面和容納處理盒的容納室·的頂表面之間的第二乾燥劑。根據以上構造,即使圖像形成設備在運輸時晃動,但乾燥劑仍然用於緩衝墊並且吸收衝擊。因此,乾燥劑抑制處理盒和圖像形成設備在運輸期間發生損壞。可選擇地,處理盒的上表面和頂表面之間的部分朝著開口敞開,當蓋閉合時,蓋覆蓋處理盒和第二乾燥劑,而當蓋打開時,第二乾燥劑的端部和連接到第二乾燥劑的構件的中的其中一個通過處理盒的上表面和頂表面之間的部分而暴露到外部。採用以上構造,當用戶打開蓋時,他/她能夠看到乾燥劑,並且用戶能夠識別出移走乾燥劑的必要性。
圖I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的截面側視圖;圖2是當處理盒被插入或者從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移走時,該圖像形成設備的截面側視圖。圖3是插入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中的處理盒的立體圖。圖4是當色粉盒被附接到處理盒或者被從處理盒拆卸時,處理盒的立體圖。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的截面圖,其中展示圖像形成設備的主體內的處理盒的封裝配置。圖6展示相對於處理盒的片狀物構件、乾燥劑和帶構件的位置關係。圖7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從圖像形成設備的前側看時,圖像形成設備的截面前視圖。圖8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的截面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考附圖,說明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設備的封裝配置。如圖I所示,圖像形成設備I具有殼體2。在殼體2內,設置有饋送片狀物S的片狀物饋送單元3、構造成在每個片狀物S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單元4,構造成保存其上尚未形成圖像的片狀物S的片狀物盤5,和構造成接收形成圖像並排出的片狀物S的排出盤6。為了表明下述說明的方向,圖I中限定了方向。該方向上是基於使用圖像形成設備I的用戶而限定的。具體地,前蓋8側表示前側,其相反側是後側。從前側到後側的方向有時被稱為深度方向。圖I中的上下方向分別是頂側和底側的方向。另外,雖然圖I中未顯示,圖像形成設備的左側和右側相對於圖I的平面分別被限定為近側和遠側。如圖2所示,開口 7被形成在殼體2上。通過該開口 7,處理盒9能夠被插入圖像形成設備I中並且/或者被從圖像形成設備I移走。另外構造成完全地暴露和/或覆蓋開口 7的可打開/可閉合的前蓋8被可旋轉地折成到殼體2上。在前蓋8上,手動饋送開口10被形成為在前後方向上穿透。通過手動饋送開口 10,片狀物S能夠被朝著圖像形成單元4饋送(見圖I)。應該注意,根據另一構造,手動饋送開口 10可以被形成在殼體2的前表面上而不是前蓋8上。另外在以上說明中,在前蓋8的上表面和手動饋送開口 10之間的部分上形成有凹陷部分8A,該凹陷部分8A被形成為在圖像形成設備I的內側上延伸。凹陷部 分8A在左右方向(即,垂直於圖I的平面的方向)上延伸。諸如圖像形成單元4和處理盒9的主要組件被設置在圖像形成設備I的左右側上的一對框架11支撐,並且在前後方向上延伸,如圖7所示。在以下說明中,包括除了處理盒9之外的組件(例如,一對框架11,片狀物饋送單元3、曝光單元14和定影單元16)的殼體2有時被稱為圖像形成設備的「主體」。在主體內,在一對框架11之間和在曝光單元15和饋送通道組成構件26之間,形成有用於容納插入的處理盒9的盒容納室90。盒容納室90的前側與開口 7連通,並且曝光單元15的下表面限定盒容納室90的頂表面90A(見圖I和7)。以下將具體說明片狀物饋送操作和圖像形成操作。如圖3所示,片狀物饋送單元3具有拾取輥12、分離輥13A、分離墊13B和一對饋送輥14。片狀物饋送單元3從容納在片狀物饋送盤5的一疊片狀物S分離片狀物S,並且將分離的片狀物S朝著圖像形成單元4饋送。片狀物饋送盤5被設置在處理盒9的下方,從片狀物饋送盤5拾取的片狀物S經由第一饋送通道20和第二饋送通道25被朝著處理盒9的下方的位置饋送。第一饋送通道20包括在截面側視圖中具有U形形狀的U形通道。當片狀物S經過U形通道時,饋送的片狀物反轉,並且被位於處理盒9的下方。在U形通道的外側上,設置有引導構件21,引導件21的下表面21A限定第一饋送通道20的一部分。引導構件21的上表面21A被設置成靠近手動饋送開口 10的內端部並且朝著圖像形成單元4引導插入手動饋送開口 10的片狀物。第二饋送通道25被限定在由處理盒9的下表面形成的片狀物饋送表面48和面對片狀物饋送表面48的饋送通道組成構件26之間。第二饋送通道25被從第一饋送通道20連接,在第一饋送通道20的下遊側上延伸,並且被連接到光導鼓31和轉印輥33之間的夾持部。一對套準輥22被設置在第二饋送通道25的中間位置上。具體地,一對套準輥22包括設置到饋送通道組成構件26的主體側套準輥23和設置到處理盒9的下表面的盒側套準輥34。饋送通道組成構件26被形成為橋接在一對框架11之間,如圖7所示。如稍後所述,由於處理盒9能夠相對於主體被拆除,所以當處理盒9被附接到主體時形成有第二饋送通道25,在這種狀態下,一對套準輥23和34被設置成互相接觸。當處理盒9被附接到主體時,設置到框架11上的彈簧24在套準錕34的左右側端部上推動盒側套準輥34,從而和側套準輥34被克服主體側套準輥23以預定壓力被推動。在引導構件21和片狀物饋送表面49之間,形成有朝著開口 7暴露的開口部分28。開口部分28能夠將插入穿過手動饋送開口 10中的片狀物S朝著第二饋送通道25饋送。片狀物饋送表面48被形成具有向上凹陷的形狀,從而設置用於允許片狀物S彎曲的可接納空間29,其中該片狀物S的前端將被一對套準輥22的夾持部所套準。圖像形成單元4具有處理盒9、曝光單元15和定影單元16。曝光單兀15被設置在殼體2的上部分上。曝光單兀15朝著光導鼓31發射基於 圖像數據調製的光(即,由箭頭狀的虛線表示的雷射束)。處理盒9被構造成在垂直於光導鼓31的軸線的方向上穿過開口 7插入到曝光單元15和饋送通道組成構件26之間,並且被布置在由設置到框架11的定位構件(未顯示)所確定的預定位置上。光導鼓31、顯影輥36、色粉供應輥37和色粉室39被配置在從處理盒9內的前側到後側上。電暈型充電器32被設置在光導鼓31的後上側上,轉印輥33被設置在光導鼓31的下方。光導鼓31、和棍36、37和33的每一個在前後方向上延伸,並且能夠繞著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軸線旋轉。當圖像被形成在片狀物S上時,色粉室39中的色粉被色粉供應輥37供應到顯影輥36.在此階段中,色粉在色粉供應輥37和顯影輥36之間發生摩擦起電,產生正極性的電。當顯影輥36旋轉時,供應在顯影輥36的圓周表面上的色粉的厚度被調節構件調節,並且以預定厚度的色粉薄層被保持在顯影錕36。當光導鼓31旋轉時,光導鼓31的外周表面被充電器32均勻地充正電,然後被從曝光單元15發射的高速掃描雷射束曝光。然後,對應於將被形成在片狀物S上的圖像的靜電潛像被形成在光導鼓31的圓周表面上。保持在顯影輥36的圓周表面上的色粉被供應到形成在光導鼓31的圓周表面上的靜電潛像。當色粉被供應時,靜電潛像被顯影(即,形成可視覺識別的圖像)。即,根據逆顯影的色粉圖像被保持在光導鼓31的圓周表面上。當片狀物經過光導鼓31和轉印輥33之間的夾持部時,保持在光導鼓31的圓周表面上的色粉圖像被轉印到片狀物S上。定影單元16被設置在處理盒9的後側上。定影單元16具有加熱輥17和面對加熱輥17的加壓輥18。當片狀物S經過加熱輥17和加壓輥18之間的夾持部時,在處理盒9中轉印到片狀物S的色粉圖像被作用到片狀物S上的熱量和壓力定影。色粉圖像被定影於其上的片狀物S被朝著排出輥19饋送,並且被排出輥19排出到設置在曝光單元15的上方的排除盤6上。如圖3和4所示,處理盒9具有鼓盒40和色粉盒60。光導鼓31和其他的輥36、37和33被分配在鼓盒40和色粉盒60之間,並且被支撐在其中。鼓盒40具有框架43,該框架43具有如圖3所示的大致盒形的形狀。框架43具有底壁47、在底壁47的左右側端部上向上延伸且之間具有間隔的一對側壁44、當處理盒9被附接到主體時設置在開口 7上的前壁45,和設置在與前壁45相對的後壁46。一對側壁44、前壁45和後壁46被連續地連接從而在其的平面圖中形成矩形形狀。一對側壁44在鄰近後壁46的後部分42上可旋轉地支撐光導鼓31和轉印輥33。後壁46的上端朝著前側延伸,從而被延伸的部分位於光導鼓31的上方,以覆蓋光導鼓31。色粉盒40的前部分41位於後壁46的被延伸部分的前端的前側上,並且前部分41被構造成用於形成色粉盒容納部52,該色粉盒容納部52是被一對側壁44和前壁45包圍的凹陷部分,並且向上開口。色粉盒60具有包圍色粉室39的頂壁、底壁、一對側壁64和前壁62。色粉盒60不具有後壁,並且被構造成具有盒形形狀且其的後側向外露出。顯影輥36和色粉供應輥37被一對側壁64可旋轉地支撐,顯影輥36通過色粉盒60的後側被暴露到外部。 在側壁44上,定位狹縫49通過朝著光導鼓31剖切側壁44而形成。色粉盒60被安裝在框架43上,從而顯影輥36的從色粉盒60突出的軸的端部被插入在定位狹縫49中,並且色粉盒60被推動構件51向著光導鼓31推動。當安裝顯影棍36時,顯影棍36的圓周表面位於靠近光導鼓31的圓周表面的位置上。色粉盒60被保持作為與側壁64的突起65接合的鎖定杆50,色粉盒60被適配在盒容納部52中。當鎖定杆50被從突起65釋放時,色粉盒60能夠從盒容納部52移走。應該注意,處理盒9側的片狀物饋送表面48由底壁47的下表面限定。套準輥34被底壁47可旋轉地支撐,並且套準錕34的一部分從底壁47露出。鼓盒40和色粉盒60具有分別朝著開口 7延伸的抓握部分53和63。當處理盒9被附接到主體上或者從主體拆卸時,用戶抓握抓握部分53和63。根據本實施例,圖像形成設備在被安裝到圖像形成設備I內時與處理盒9被一起封裝,從而能夠減少用於封裝的材料,並且改善傳輸的效率。當封裝時,處理盒9、片狀物構件70和乾燥劑80被容納在圖像形成設備I內,如圖5所示。片狀物構件70是由樹脂材料製成的樹脂片,用於保持一對套準輥22,從而一對套準輥22互相分開或者一對套準輥22之間的接觸壓力被保持為很小。例如,如果套準輥34是具有相同的直徑的杆狀輥,套準輥33具有間斷地設置在軸向上的更短的圓筒片如圖7所示,片狀物構件70被插入該圓筒片中,從而處於靠近套準輥34的左右端和饋送通道組成構件26或者連接到饋送通道組成構件26的框架11的凹陷部分之間的位置上。具體地,在放置片狀物構件70之後,安裝處理盒9。另外,片狀物構件70可以被設置在饋送通道組成構件26和片狀物饋送表面48之間,並避開套準輥34和23接觸的部分。在一個實施例,片狀物構件70在平面圖中可以具有U形結構,包括設置在靠近套準輥34的左右端的位置上的一對部分和連接開口 7側上的一對部分的部分。通過如上所述的設置片狀物構件70,朝著套準輥23並推動套準輥23的推動壓力能夠被框架11和/或者饋送通道組成構件26靠近框架11的部分接收,即使容納處理盒9的圖像形成設備I在封裝狀態中在相對很長的時間一直處於高溫環境,能夠抑制套準輥23和34接觸的部分以及饋送通道組成構件26等發生變形。乾燥劑80被容納在可接納空間29中,該可接納空間29被限定在片狀物饋送表面48和通道組成構件26之間。乾燥劑80是在垂直於片狀物饋送通道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細長形狀。在實施例中,乾燥劑80在左右方向上的長度大於與處理盒9的長度相同。另外,乾燥劑80的前側端經過開口 28延伸到間隙29的外部。片狀物構件70和乾燥劑80被柔性帶構件75連接。帶構件75的一端與片狀物構件70的前端部連接,如圖5和6。帶構件75的另一端經過處理盒9的前端和前蓋8之間的空間,在前蓋8和殼體2之間且朝著圖像形成設備I的外部延伸。由於帶構件75在圖像形成設備I的外部延伸,所以用戶能夠容易地意識到在使用圖像形成設備I之前,片狀物構件70和乾燥劑80應該被移走。在封裝時,以已知的方式並且利用氯乙烯等製成的柔性包裝袋91,容納乾燥劑80和片狀物構件70以及處理盒9的圖像形成設備I被完全地包裝,接著被放置在諸如紙板盒的包裝盒中。應該注意,根據本實施例,包裝袋91可以具有低通氣性能,從而能夠增大乾燥劑·80的乾燥效果。同樣應該注意,這種低通氣性能的材料還防止潮氣進入圖像形成設備內,從而還可以提高幹燥效果。根據以上實施例,由於乾燥劑80被設置在安裝到主體的處理盒9和第二饋送通道25之間的間隙中。通常,產生的問題是,當安裝有處理盒的圖像形成裝置被運輸時,處理盒內的色粉會受潮。根據以上實施例,但是,由於乾燥劑80能夠被設置在靠近色粉的位置上,所以即使在安裝處理盒9時封裝主體,也能夠使色粉保持乾燥。另外,由於提供有乾燥劑80,所以沒有必要形成用於容納另外的乾燥劑的空間,並且能夠防止圖像形成設備的尺寸增大。此外,乾燥劑80的端部被從第二饋送通道25的開口 28暴露到外部。因此,當用戶打開前蓋8時,用戶可以看清乾燥劑80,從而可以提醒用戶移走乾燥劑80。另外,根據實施例,為了當利用一對套準輥22移除片狀物S的歪斜時允許片狀物S彎曲,第二饋送通道的片狀物饋送面48被形成為向上凹陷的表面。凹陷的表面為放置乾燥劑提供額外的空間,從而提高幹燥效果。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乾燥劑80在垂直於片狀物饋送方向的方向上伸長。因此,即使第二饋送通道在上下方向上的間隙相當小,仍然能夠通過形成在圖像形成設備I的左右方向上伸長的乾燥劑80而實現足夠的防潮效果。根據第二實施例(圖8),圖像形成設備I具有第一乾燥劑81和第二乾燥劑82。在以下說明中,為了簡潔,將不說明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構件/操作。 第一乾燥劑81和第二乾燥劑82中的每一個的尺寸和形狀都是根據第一乾燥劑81或者第二乾燥劑82被設置的部分而形成。第一乾燥劑81和第二乾燥劑82中的每一個的構造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乾燥劑80的構造基本相同。第一乾燥劑81被設置在可接納空間29中,該可接納空間29被限定在片狀物饋送表面48和通道組成構件26之間,類似於第一實施例。第二乾燥劑82被設置在處理盒9的上表面和曝光單元15的下表面之間,該曝光單元15的下表面是容納室90的頂表面90A。採用以上構造,即使圖像形成設備I在運輸中發生晃動,第一和第二乾燥劑81和82仍然可以在矽膠粒在其中移動時吸收衝擊。因此,乾燥劑81和82抑制處理盒9和圖像形成設備I在運輸期間發生損壞。[0074]帶構件76連接片狀物構件70和第一乾燥劑81,並且帶構件76通過前蓋8和殼體2之間的開口被暴露到圖像形成設備I的外部。當用戶打開前蓋8時,連接到第一乾燥劑81的帶構件76和第二乾燥劑82被暴露到外部,用戶可以看清第一乾燥劑81和第二乾燥劑82,並且注意到移走第一乾燥劑81和第二乾燥劑82的必要性。應該注意,在上述實施例中,處理盒9被構造成能夠移動從而沿著基本平行於在第二饋送通道25上的片狀物饋送方向的方向被附接到主體或者從主體拆卸。能夠修改這種構造,從而第二饋送通道25的一側端利用蓋而被打開/閉合,處理盒9被構造成通過在基本垂直於片狀物饋送方向的方向上移動而被附接到主體或者從主體拆卸。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處理盒9、鼓盒40和色粉盒60是單獨的組件。這種構造能夠被修改,從而鼓盒40和色粉盒60被形成為整體構件。另外,處理盒9可以被構造成只容納色粉,同時圖像形成設備I被構造成圖像形成設備包括光導鼓31。在這種情況下,處理盒9能夠被從主體拆卸並且/或者被附接到主體。·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乾燥劑81被構造成矽膠粒被插入帶狀構件中。但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乾燥劑81不是必須被限定為這種構造。例如,代替封裝的矽膠粒,封裝的矽鋁膠粒、氯化鈣處理構件或者氫氧化鈣可以被用作乾燥劑81。代替地或者可選擇地,薄板形(即,板狀)乾燥劑還可以被用作乾燥劑81,該乾燥劑81還可以被用作緩衝構件。在以上實施例,省略片狀物構件70、帶構件75和76。在這種情況下,當前蓋8打開時,乾燥劑81和82的前端被設置成通過開口 7露出。如果利用帶構件75和76,帶構件75和76通過開口 7露出,則乾燥劑81和82沒有必要暴露到外部。可以修改第二實施例,從而第二乾燥劑82不可以連接到帶構件76。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第一乾燥劑81和帶構件76中的其中一個暴露到外部,則另一個將不會暴露到外部。如果僅僅通過帶構件76連接片狀物構件70、第一乾燥劑81、第二乾燥劑82和帶構件76,則片狀物構件70、第一乾燥劑81、第二乾燥劑82能夠從圖像形成設備I拆卸下來。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容納有處理盒的圖像形成設備的封裝配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圖像形成設備的主體,所述主體形成有容納室,所述容納室被構造成容納處理盒;所述主體形成有開口,所述處理盒經過所述開口被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主體,所述圖像形成設備被構造成與附接在所述容納室中的所述處理盒一起封裝; 可打開的蓋,所述可打開的蓋被構造成可打開地覆蓋所述開口 ; 片狀物饋送盤,所述片狀物饋送盤位於所述處理盒的下方並且用於容納片狀物;第一片狀物饋送通道,所述第一片狀物饋送通道被限定成片狀物被從所述片狀物饋送盤向上饋送並且沿著所述第一片狀物饋送通道被饋送到所述處理盒的下表面的附近;第二饋送通道,所述第二饋送通道由所述處理盒的下表面和設置在所述處理盒的下表面的下方並且與所述下表面相對的通道組成構件限定,所述第二饋送通道與所述第一饋送通道連接;所述第二饋送通道在所述第二饋送通道被連接到所述第一饋送通道的位置具有開口部分,所述開口部分朝向所述主體的開口開放; 第一乾燥劑,所述處理盒被附接到所述主體時,所述第一乾燥劑被配置在所述第二饋送通道中,所述第一乾燥劑的端部和連接到所述第一乾燥劑的構件中的一個通過所述開口部分被暴露到所述第二饋送通道的外部。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於容納有處理盒的圖像形成設備的封裝配置,其特徵在於,其中, 進一步包括套準輥,所述套準輥被構造成補償片狀物相對於圖像形成位置在上遊側的歪斜,圖像在所述圖像形成位置形成在所述片狀物上; 在所述片狀物饋送方向上,相對於所述套準輥被設置的位置,所述處理盒的下表面在上遊側的一部分被形成為向上凹陷的表面; 可接納空間,所述可接納空間允許所述片狀物彎曲,並且所述可接納空間由所述向上凹陷的表面和所述通道組成構件限定;並且 所述第一乾燥劑被容納在所述可接納空間中。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於容納有處理盒的圖像形成設備的封裝配置,其特徵在於,其中 所述第一乾燥劑被設置成在垂直於所述第二饋送通道的片狀物饋送方向的方向上伸長。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於容納有處理盒的圖像形成設備的封裝配置,其特徵在於,其中, 進一步包括設置在所述處理盒的上表面和所述容納室的頂表面之間的第二乾燥劑,所述容納室容納所述處理盒。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於容納有處理盒的圖像形成設備的封裝配置,其特徵在於,其中 所述處理盒的上表面和所述頂表面之間的部分朝著所述開口開放;並且當所述蓋閉合時,所述蓋覆蓋所述處理盒和所述第二乾燥劑,而當所述蓋打開時,所述第二乾燥劑的端部和連接到所述第二乾燥劑的構件中的一個通過所述處理盒的上表面和所述頂表面之間的部分而暴露到外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圖像形成設備的封裝配置,圖像形成設備被構造成處理盒能夠通過開口被可拆卸地附接,並且該圖像形成神被設置有可打開的蓋。容納在處理盒下方的片狀物饋送盤的片狀物被沿著第一片狀物饋送通道向上饋送,第二饋送通道由處理盒的下表面和相對地設置在處理盒的下方的通道組成構件限定。開口部分被形成在開口側上的位置上,在該位置上第二饋送通道被連接到第一饋送通道。第一乾燥劑被設置在第二饋送通道中。第一乾燥劑的端部或者連接到第一乾燥劑的構件通過開口部分被暴露到第二饋送通道的外部,從而能夠在打開蓋時直觀地識別移走乾燥劑的必要性。
文檔編號G03G15/00GK202677068SQ20122002400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8日
發明者渡邊保則, 加藤安夫 申請人:兄弟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