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輸液報警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4:34:31 1
專利名稱:紅外輸液報警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對病患者輸液治療,公知的輸液報警器有的是通過針狀電極與被測液體直 接接觸實現液位檢測的。而現有的非接觸型光學輸液報警器則是利用輸液管內液體和空氣 對光的不同折射率,使光電接收管產生不同的光電信號來實現液位的光電檢測。但是,採用 針狀電極直接接觸液體,不僅無法避免液體帶電所造成的電化學反應,而且容易對液體造 成汙染。而現有的非接觸型光學輸液報警器中,沿輸液管斜射式的光學結構需要的體積較 大,不利於在細小、輕便的輸液管上使用。沿輸液管橫截面平射式的光學結構雖然所需體積 較小,但發射管和接收管分別在夾體兩側的可變式光學結構,因使用時兩側相對運動的隨 機誤差而造成的誤報率較高,無法實際應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紅外輸液報警器,它可準確、可靠地對輸液狀況進 行報警提示。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在外殼中,光電傳感器和聲光報警電路連接。
紅外光發射管和紅外光接收管安裝在Q式外殼的同一側殼體內,發射和接收用
的窄光縫分別在輸液管槽的兩側相對,形成相對位置固定的、光線與輸液管垂直的光電傳
感器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無接觸性汙染和有效降低誤報率的前提下,方便地 對輸液管中的液位進行檢測報警,便於實現小型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原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 、 2所示,1是紅外光發射管,2是紅外光接收管,3是信號放大報警電路,4是 發光二極體,5是揚聲器,6是衣夾式塑料外殼,7是紐扣電池,8是彈簧軸,9是輸液管,10是 輸液管槽,ll是光縫。 如圖3所示,E是電池、K是開關、R是電阻、D是紅外光發射管、Ql是紅外光接收
管、Q2是三極體、Q3是音樂集成電路、Y是揚聲器、LED是發光二極體。 圖1中紅外光發射管(1)和紅外光接收管(2)分別在輸液管(9)兩側相對放置,以窄光縫相對。在無藥液狀態下,紅外接收管可接受紅外光,產生光電流信號。在有藥液狀 態下,紅外接收管不能接受紅外光,無光電流信號產生。圖1中的虛線箭頭為有藥液時的紅 外光束走向。 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紅外光發射管(1)和紅外光接收管(2)安裝在衣夾式塑 料外殼(6)的同一側殼內,窄光縫在輸液管(9)的兩側相對。信號放大報警電路(3)、發光 二極體(4)和揚聲器(5)也安裝在此側殼內。紐扣電池(7)安裝在另一側殼內。衣夾式塑 料外殼(6)的兩部分由彈簧軸(8)聯結,並可繞其旋轉,形成夾持力。
權利要求一種紅外輸液報警器,其特徵是紅外光發射管和紅外光接收管安裝在Ω式外殼的同一側殼體內,發射和接收用的窄光縫分別在輸液管槽的兩側相對,形成相對位置固定的、光線與輸液管垂直的光電傳感器結構。
專利摘要一種紅外輸液報警器,屬於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其特徵是紅外光發射管和紅外光接收管安裝在Ω式外殼的同一側殼體內,發射和接收用的窄光縫分別在輸液管槽的兩側相對,形成相對位置固定的、光線與輸液管垂直的光電傳感器結構。有益效果是在無接觸性汙染和有效降低誤報率的前提下,方便地對輸液管中的液位進行檢測報警,便於實現小型化。
文檔編號A61M5/14GK201453759SQ20092009360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13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13日
發明者張曉衛, 郭志遙 申請人:郭志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