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腦引流管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06:14:16 1

本發明涉及醫學領域手術用工具,具體涉及一種顱腦引流管。
背景技術:
隨著神經外科手術設備及技術的發展,大量複雜、大型累及顱底的手術得以開展。由於手術部位深在,累及範圍廣泛,手術創面大,累及顱底,手術後需要持續引流腦脊液以促進顱底創面生長,減少腦脊液漏,防止顱內感染。目前雖然有大量的引流管用於顱腦手術後的持續引流,但是也帶來很多的並非症,諸如,由於引流管末端的引流管口一旦貼附腦組織由於負壓將腦組織及血管吸入管道,導致管道堵塞,同時導致再出血;由於引流管末端活動性大,在放置過程中由於管道位置變化,當拔除引流管時可能發生顱內端纏繞重要的神經血管結構導致神經血管的損傷;由於引流管的虹吸作用經常會出現過度引流導致硬膜外積液;由於當需要同時置入多根引流管時,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引流管相纏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顱腦引流管,通過海綿體和活瓣相結合的方式,可有效防止在引流過程中發生神經血管損傷及硬膜外積液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顱腦引流管,用於引流硬腦膜內的腦脊液以及硬腦膜外的外積液,包括可吸收的明膠海綿和引流管,所述明膠海綿由可吸收性材料製成,用於放置在腦組織和硬腦膜之間以吸收腦脊液,所述引流管的前端以可插拔的方式插入在明膠海綿的內部,所述引流管前端間隔設置有第一引流孔和第二引流孔,所述第一引流孔位於明膠海綿內部,用於引流腦脊液,所述第二引流孔位於明膠海綿外部,用於引流硬腦膜外積液,所述引流管內壁還設有單向活瓣,所述單向活瓣位於第一引流孔和第二引流孔之間且靠近第二引流孔,所述單向活瓣的開啟方向與引流管的引流方向一致。
所述明膠海綿為梯形結構,其頂面和硬腦膜面相接觸,其底面和腦組織面相接觸,所述明膠海綿的頂面設有吸附硬腦膜面的盲孔,所述明膠海綿其中一個側面設有供引流管前端插入的插孔,當所述引流管前端插入到插孔中時,所述第一引流孔和盲孔連通。
所述明膠海綿的頂面和側面還設置有多個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用於將明膠海綿底面吸收的腦脊液引入到盲孔中。
所述第一引流孔由中間的主孔和分布在主孔周圍的多個小孔組成。當顱內壓力高或者主孔出現堵塞時,可以引流明膠海綿內的腦脊液。
所述引流管內還設置有一條單獨的注藥通道,所述注藥通道的末端位於第一引流孔和單向活瓣之間,所述注藥通道在引流管的後端部伸出並形成注射管,所述注射管的端部封閉。
所述引流管為矽膠結構。採用矽膠製成的引流管,柔軟可隨意彎曲並具備足夠韌性不易斷裂。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在於:
1、採用可吸收的明膠海綿作為引流基,防止放置及拔除引流管時損傷顱內神經血管及重要的腦組織;
2、引流基接觸面積大,從而單位引流面積壓強小,不會由於虹吸作用將腦組織吸入引流體系;
3、引流基設置多個引流槽,防止引流體系堵塞;
4、硬腦膜內引流與硬膜腦外引流設置在同一條管道上,減少了放置引流管的數量,減少創傷,降低感染機率,簡化術後護理及監護;
5、管道內設置單向活瓣,防止液體倒流,降低感染風險;
6、利用硬腦膜內外壓力差優先引流硬腦膜外液體,恢復正常生理結構,防止硬膜外積液及硬膜外血腫形成;
7、設置雙通道結構,方便向顱內注射藥物的需要,同時防止藥物誤注入硬腦膜外,導致硬腦膜剝離發生硬膜外血腫等併發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顱腦引流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顱腦引流管的正面局部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1、明膠海綿;2、引流管;3、第一引流孔;4、單向活 瓣;5、第二引流孔;6、盲孔;7、插孔;8、導流槽;9、注射通道;10、注射管;11、引流袋連接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內容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顱腦引流管,用於引流硬腦膜內的腦脊液以及硬腦膜外的外積液,包括明膠海綿1和引流管2,所述明膠海綿1由可吸收性材料製成,用於放置在腦組織和硬腦膜之間以吸收腦脊液,所述引流管2的前端以可插拔的方式插入在明膠海綿1的內部,所述引流管2前端間隔設置有第一引流孔3和第二引流孔5,所述第一引流孔3位於明膠海綿1內部,用於引流腦脊液,所述第二引流孔5位於明膠海綿1外部,用於引流硬腦膜外積液,所述引流管2內壁還設有單向活瓣4,所述單向活瓣4位於第一引流孔3和第二引流孔5之間且靠近第二引流孔5,所述單向活瓣4的開啟方向與引流管2的引流方向一致。
當硬腦膜外有液體時,單向活瓣4優先引流硬腦膜外液體,此時單向活瓣4關閉,既可防止硬腦膜外液體倒流進入顱內,還可以防止顱內液體被過度引流,防止出現硬膜外積液及硬膜外血腫形成,當硬腦膜外液體徹底引流後,如果硬腦膜內液體壓力進一步增加超出預設值(可根據臨床需要對連接在引流管末端的引流體系進行監測及調整),則開始引流硬腦膜內液體。硬腦膜內引流與硬膜腦外引流設置在同一條管道上,減少了放置引流管2的數量,減少創傷,降低感染機率,簡化術後護理及監護;管道內設置單向活瓣4,防止液體倒流,降低感染風險;利用硬腦膜內外壓力差優先引流硬腦膜外液體,恢復正常生理結構,防止硬膜外積液及硬膜外血腫形成.
其中,引流管2材質為矽膠,柔軟可隨意彎曲,並具備足夠韌性,不易斷裂,其前端為顱內端,其後端連接引流袋連接管11。明膠海綿1採用可吸收性明膠海綿,其可在4~6周內被抗體吸收,因此可以留置顱腦內,當拔除引流管2時,明膠海綿1不移動,引流管2從明膠海綿1內部脫離,由於硬腦膜下的引流體系在拔除引流管2時並不出現移動,防止放置及拔除引流管2時損傷顱內神經血管及重要的腦組織。
其中,所述明膠海綿1為梯形結構,其頂面和硬腦膜面相接觸,其底面和 腦組織面相接觸,所述明膠海綿1的頂面設有吸附硬腦膜面的盲孔6,所述明膠海綿1其中一個側面設有供引流管2前端插入的插孔7,當所述引流管2前端插入到插孔7中時,所述第一引流孔3和盲孔6連通。梯形結構的明膠海綿1,其底面的接觸面積最大,從而單位引流面積壓強小,不會由於虹吸作用將腦組織吸入引流體系。
其中,所述明膠海綿1的頂面和側面還設置有多個引流槽8,所述引流槽8用於將明膠海綿1底面吸收的腦脊液導入到盲孔6中,進而通過第一引流孔3引出顱外,防止引流體系堵塞。
其中,所述第一引流孔3由中間的主孔和分布在主孔周圍的多個小孔組成。主孔周圍分布大量小孔,當顱內壓力高或者主孔出現堵塞時可以引流明膠海綿1各個方向引流的腦脊液。
其中,所述引流管2內還設置有一條單獨的注藥通道9,所述注藥通道9的末端位於第一引流孔3和單向活瓣4之間,所述注藥通道9在引流管2的後端部伸出並形成注射管10,所述注射管10的端部封閉。
正常情況下,由於注射管10的端部封閉,使得注藥通道9的管腔閉合,不影響正常引流,當需要向硬腦膜內注射藥物時,則通過注射器向注射管10端部注入液體,藥物順著注藥通道9進入到單向活瓣4與第一引流孔3之間的腔體中,通過第一引流孔3將藥物直接引流入硬腦膜內,防止藥物誤注入硬腦膜外,導致硬腦膜剝離發生硬膜外血腫等併發症。
上述實施例只是為了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是在於讓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並據以實施,並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是根據本發明內容的實質所做出的等效的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