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手機外殼同動鎬光定位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01:36:01 3

本發明涉及手機外殼鎬光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手機外殼同動鎬光定位機。
背景技術:
手機是人們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電子產品之一,而產品的外觀工藝及效果是吸引消費者的關鍵之一,現有的手機各部件使用的材料及加工工藝多種多樣,近兩年來,採用金屬材料來製造手機外殼成為當今消費市場的新趨勢,金屬手機外殼的邊框一般會採用鎬光加工技術進行加工,通過鎬光加工的手機外殼邊框表面均勻且具有亮度,使手機外殼更加美觀。
如圖1所示為一種手機外殼10的局部放大圖,從圖1中可以看到,手機外殼10的邊框11上設有用於安裝配合的固定卡扣12,由於邊框11上設有固定卡扣12,因此該種類型的手機外殼產品在鎬光加工時,通常採用人工的手勢固定方式來對手機外殼進行壓緊固定。人工的方式不但會增加生產成本耗費勞動力,而且鎬光加工出來的產品會出現明顯的震刀紋和鎬光大小不均勻的問題,使得手機外殼不能達到外觀要求。這主要是由於人工固定時受力不穩定,手機外殼邊框外表面鎬光加工時沒有支撐點,使得刀具加鎬光加工時手機外殼容易發生變形,使得加工出來的手機外殼鎬光大小不均勻。因此,如何設計一種鎬光固定裝置,使在加工具有卡扣結構的手機外殼時能對外殼進行自動固定,而且固定夾緊性能好,使得鎬光邊更均勻、裝夾更快及效率更高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手機外殼同動鎬光定位機,使得手機外殼實現自動固定,固定夾緊性能更好,鎬光效果更好。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手機外殼同動鎬光定位機,用於對手機外殼進行固定,包括:工作平臺、設於所述工作平臺上的外殼安放部、設於所述外殼安放部正上放的外殼固定部及與所述外殼固定部驅動連接的升降驅動部;
所述外殼固定部包括:外殼定位塊、第一滑動導向塊、第二滑動導向塊、分別設於所述外殼定位塊兩端的第一驅動氣缸與第二驅動氣缸、安裝在所述第一驅動氣缸驅動端上的第一驅動滑塊與第二驅動滑塊及安裝在所述第二驅動氣缸驅動端上的第三驅動滑塊與第四驅動滑塊;
所述第一滑動導向塊的一端通過所述第一驅動滑塊與所述第一驅動氣缸驅動連接,另一端通過所述第三驅動滑塊與所述第二驅動氣缸驅動連接;
所述第二滑動導向塊的一端通過所述第二驅動滑塊與所述第一驅動氣缸驅動連接,另一端通過所述第四驅動滑塊與所述第二驅動氣缸驅動連接。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第一驅動氣缸為手指氣缸。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第二驅動氣缸為手指氣缸。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升降驅動部包括第一升降氣缸與第二升降氣缸。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外殼定位塊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升降氣缸驅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升降氣缸驅動連接。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外殼安放部包括固定安放臺,所述固定安放臺上設有第一限位凸塊與第二限位凸塊。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第一限位凸塊與所述第二限位凸塊結構相同且相互對稱設置。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第一限位凸塊與手機外殼配合安放的接觸面為彎曲面。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所述第一限位凸塊與所述第二限位凸塊之間設有外殼定位柱。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本發明的手機外殼同動鎬光定位機通過採用為手指氣缸的第一驅動氣缸及第二驅動氣缸帶動第一滑動導向塊與第二滑動導向塊同步運動,從而提高夾緊精度,使產品的夾緊性能更好,解決了手工壓緊操作帶來的問題,而且節儉了人力。
2、本發明的手機外殼同動鎬光定位機的第一滑動導向塊與第二滑動導向塊根據壓緊產品的壓緊位置進行設定,從而使其可以與產品鎬光加工位置完全貼合,由此使產品鎬光邊更穩定,解決了鎬光面鎬光大小不均勻、出現震刀紋等問題,而且本發明實現對產品進行自動夾緊,夾塊了產品裝夾速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手機外殼的局部放大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手機外殼同動鎬光定位機的結構圖;
圖3為圖2中的手機外殼同動鎬光定位機的外殼安放部的結構圖;
圖4為圖2中的手機外殼同動鎬光定位機的外殼固定部的部分結構圖;
圖5為圖4中的外殼固定部的外殼定位塊的結構圖;
圖6為圖5中的外殼定位塊的另一視角的結構圖;
圖7為圖4中的外殼固定部的滑動導向塊的結構圖;
圖8為圖4中的外殼固定部的第一滑動導向塊的結構圖;
圖9為圖8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於理解本發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並不限於本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發明的公開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於」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並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於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如圖2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手機外殼同動鎬光定位機20的結構圖。
一種手機外殼同動鎬光定位機20,用於對手機外殼10進行固定,包括:工作平臺100、設於工作平臺100上的外殼安放部200、設於外殼安放部200正上放的外殼固定部300及與外殼固定部300驅動連接的升降驅動部400。
如圖3所示,外殼安放部200包括固定安放臺210,固定安放臺210上設有第一限位凸塊220與第二限位凸塊230。第一限位凸塊220與第二限位凸塊230結構相同且相互對稱設置。
進一步的,第一限位凸塊220與手機外殼10配合安放的接觸面為彎曲面。第一限位凸塊220與第二限位凸塊230之間設有外殼定位柱240。
要說明的是,手機外殼10安放在外殼安放部200的固定安放臺210上,通過外殼定位柱240與手機外殼10上的通孔(圖未示)進行配合從而進行快速安放。此時,通過第一限位凸塊220與第二限位凸塊230對手機外殼10進行位置限定,通過第一限位凸塊220與第二限位凸塊230上的彎曲面使手機外殼10兩邊框與第一限位凸塊220與第二限位凸塊230完全接觸貼合,避免手機外殼10完成安放後發生位置偏移。
結合圖1與圖3所示,外殼固定部300包括:外殼定位塊310、第一滑動導向塊320、第二滑動導向塊330、分別設於外殼定位塊310兩端的第一驅動氣缸340與第二驅動氣缸350、安裝在第一驅動氣缸340驅動端上的第一驅動滑塊341與第二驅動滑塊342及安裝在第二驅動氣缸350驅動端上的第三驅動滑塊351與第四驅動滑塊352。
進一步的,第一滑動導向塊320的一端通過第一驅動滑塊341與第一驅動氣缸340驅動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三驅動滑塊351與第二驅動氣缸350驅動連接。
第二滑動導向塊330的一端通過第二驅動滑塊342與第一驅動氣缸驅動340連接,另一端通過第四驅動滑塊352與第二驅動氣缸350驅動連接。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第一驅動氣缸340與第二驅動氣缸350均為手指氣缸。通過採用手指氣缸對第一滑動導向塊320與第二滑動導向塊330進行驅動,從而實現同步夾緊支撐運動,而且重複運動精度高,使得夾緊效果更好。
升降驅動部400包括第一升降氣缸410與第二升降氣缸420,外殼定位塊310的一端與第一升降氣缸410驅動連接,另一端與第二升降氣缸420驅動連接。
要說明的是,當手機外殼10安放好在固定安放臺210上後,外殼定位塊310通過第一升降氣缸410與第二升降氣缸420進行下降至設定位置,從而對手機外殼進行壓緊固定,此時,通過第一驅動氣缸340與第二驅動氣缸350驅動,使得第一滑動導向塊320與第二滑動導向塊330同步進行向外運動,從而與手機外殼的邊框進行貼合,使得手機外殼10在刀具進行鎬光走到時具有力的支撐點,從而使手機外殼在加工時形變控制到最小,這樣鎬光加工出來的手機外殼10的邊框更加均均光亮無刀紋,而且代替了人工固定,提高了生產效率。
如圖5所示,外殼定位塊310的中部設有定位固定凸臺311,定位固定凸臺311上開設有與第一驅動滑塊341、第二驅動滑塊342、第三驅動滑塊351及第四驅動滑塊352相互配合安裝的滑塊定位凹槽312,外殼定位塊310安放第一驅動氣缸340與第二驅動氣缸350兩側還設有呈「L」形狀的限位擋牆313。
要說明是,通過在外殼定位塊310的中部設置定位固定凸臺311,使得外殼固定部300上各部件的安裝位置得到限定,第一驅動滑塊341、第二驅動滑塊342、第三驅動滑塊351及第四驅動滑塊352安裝在定位固定凸臺311上的滑塊定位凹槽312處,限位擋牆313限定了第一驅動氣缸340與第二驅動氣缸350的安放位置,使得安裝位置更加精確,確保其驅動第一驅動滑塊341、第二驅動滑塊342、第三驅動滑塊351及第四驅動滑塊352的運動更加精確,而且使得各部件安裝結構更加緊湊,節省不必要的安裝空間。
結合圖5與圖6所示,定位固定凸臺311的底部開設有四個定位安裝槽314,四個定位安裝槽兩兩相互對稱設置在第一滑動導向塊320或第二滑動導向塊330的上方。
進一步的,外殼定位塊310的底部開設有用於配合安裝第一滑動導向塊320或第二滑動導向塊330的第一導塊安裝槽315與第二導塊安裝槽316,第一導塊安裝槽315與第二導塊安裝槽316結構相同且相互對稱設置。
結合圖2與圖7所示,外殼固定部300還包括滑動導向塊360,滑動導向塊360設有四個,滑動導向塊360的一端固定安裝在定位固定凸臺311上的定位安裝槽314上。
如圖7所示,滑動導向塊360與定位安裝槽314配合的一端開設有定位安裝孔361,滑動導向塊360的另一端設有導向端362,導向端362呈「梯形」狀。
如圖8所示,第一滑動導向塊320上開設有與導向端362相互安裝配合的導向槽321,第一滑動導向塊320的兩端均設有導塊限位卡塊322,第一滑動導向塊320通過導塊限位卡塊322與第一導塊安裝槽315安裝配合,通過導向槽321與滑動導向塊360的導向端362安裝配合。
結合圖8與圖9所示,進一步,第一滑動導向塊320與手機外殼10接觸的一端設有接觸凸條323,接觸凸條323與手機外殼10接觸的一端面上設有接觸凸面323a,接觸凸面323a與手機外殼10的邊框11內表面抵接配合。
要說明的是,定位固定凸臺311通過設置定位安裝槽314,從而對滑動導向塊360的一端進行固定安裝,使滑動導向塊360安裝結構更加緊湊。滑動導向塊360另一端與導向槽321相互配合,從而使第一滑動導向塊320與第二滑動導向塊330在進行滑動時保證其平行度,使本發明的固定夾緊精度更高。
第一滑動導向塊320通過兩端的導塊限位卡塊322與定位固定凸臺311上的第一導塊安裝槽315安裝配合,一方面可以起到安裝限位的作用,另一方面限定第一滑動導向塊320的滑動位置,防止第一滑動導向塊320對手機外殼10的過度壓緊造成產品變形或損壞等不良情況。
第一滑動導向塊320通過接觸凸條323上的接觸凸面323a,使其可以與手機外殼10彎曲貼合,解決了手機外殼10上的固定卡扣12帶來的支撐點不均勻造成的不良問題,是鎬光加工出來的手機外殼10邊框表面根據均勻且無刀紋,外觀光亮效果更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本發明的手機外殼同動鎬光定位機20通過採用為手指氣缸的第一驅動氣缸340及第二驅動氣缸350帶動第一滑動導向塊320與第二滑動導向塊330同步運動,從而提高夾緊精度,使產品的夾緊性能更好,解決了手工壓緊操作帶來的問題,而且節儉了人力。
2、本發明的手機外殼同動鎬光定位機20的第一滑動導向塊320與第二滑動導向塊330根據壓緊產品的壓緊位置進行設定,從而使其可以與產品鎬光加工位置完全貼合,由此使產品鎬光邊更穩定,解決了鎬光面鎬光大小不均勻、出現震刀紋等問題,而且本發明實現對產品進行自動夾緊,夾塊了產品裝夾速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以上所述實施方式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