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及其製備方法
2023-05-14 11:02:06 3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中藥製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神經衰弱主要以腦和軀體功能衰弱為特徵,表現為精神易興奮,但易疲勞,以及緊張、 煩惱、易激惹等情緒症狀和肌肉緊張性疼痛、睡眠障礙等生理功能紊亂症狀。症狀不是繼發 於軀體或腦的疾病,也不是其他任何精神障礙的一部分。
神經衰弱是一種最常見的神經症。曾有調査發現,在15 59歲的居民中總患病率為 13.03,佔全部神經症病例的58.7%。其中,從事腦力勞動,比如機關幹部、大中專學校的 教師及學生等得病的人更多。不少人甚至自己給自己診斷,只要一出現頭痛、失眠就認為自 己可能"神經衰弱"了。那麼究竟什麼是神經衰弱呢?
神經衰弱主要表現為精神特別容易興奮又特別容易疲勞興奮時病人往往控制不住好回 憶和聯想,感覺方面也變得很敏感,常怕光、怕聲,有的人甚至怕冷、怕熱, 一點刺激都難 以忍受;但多數病人很快又會感到腦力不夠用,頭昏腦脹,打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或不 能持久集中,記憶力下降,甚至渾身疲乏體力不支。其次,病人總感到心情緊張,放鬆不下 來,而且特別容易煩惱、激動或發脾氣,有的人甚至出現輕度焦慮抑鬱或疑病觀念。另外, 病人往往還會出現肌肉緊張性疼痛,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比如稍一緊張就頭痛或說不清的 肌肉痛疼,有的人還伴有心慌、出汗,食慾不佳、消化不良。腹瀉或便秘;女病人還可以出 現月經不調,男病人則出現陽展、遺精、早洩等。在睡眠方面,出現各種睡眠障礙也是非常 普遍的,比如人睡困難,睡眠淡而多惡夢,易驚醒,醒後難以再人睡;甚至有的人自己覺得" 不會睡覺"了;有的人則睡眠規律紊亂,夜裡不睡,白天卻無精打彩不住打瞌睡。
神經衰弱的病因,目前認為可能與大腦過度緊張或情緒的長期壓抑有關。研究還發現, 那些在性格上表現不太開朗,敏感多疑,依賴性強,膽小,自卑或任性,急躁,克制自己能 力較差的人尤其容易在各種壓力下患病,可見病人本身的個性特點也是發病不可忽視的重要 因素之一。另外,某些環境因素,比如居住或工作條件不理想,過份擁擠,雜亂,噪聲,日 夜倒班等等也可以成為神經衰弱發病的誘發因素。
患了神經衰弱沒必要過份的緊張。但不少病人卻擔心,總睡不著覺,腦子會不會變壞了; 記憶力下降,自己會不會變傻了;當他們到處求醫又總認為沒有得到滿意結果時,也可以成 為新的負擔,進一步加重精神的緊張和身體的疲勞,從而使神經衰弱更嚴重,這可能是少數 病人久治不愈的繼發病因。本發明為挖掘民間驗方集合現代中藥製藥技術而成,本發明為多劑型,劑量準確,製劑 配比合理,具有給藥方便,起效快,產品質量穩定,適合患者選擇服用的優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 本發明的另外一個目的是提供該中藥的製備方法。
本發明所述的中藥是由藥效成分和/或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組成,其中所述的藥效成分是 由下列原料製成的(份為重量單位)
枸杞子80 — 240份
遠志80—240份 丹皮60 — 180份 麥冬60—180份 龜板80—240份
l.處方
生黃芪80 — 240份 當歸80—240份 山萸肉60 — 180份 丹參80—240份 制首烏60—180份 炙甘草60—180份
優選下列原料製成的活性成分,療效更佳:
枸杞子160份 遠志160份 丹皮120 麥冬120 龜板160份
菊花60—180份 生地80 — 240份 茯神60 —180份 酸棗仁60 — 180份 夜交藤60—180份
菊花120 生地160份 茯神120 酸麥仁120 夜交藤120
生黃芪160份 當歸160份 山萸肉120份 丹參160份 制首烏120 炙甘草120
本發明所述中藥的藥效成分製備方法可以是將原料分別乾燥,研粉,混合。也可以是採 用中藥製藥的常規方法製備。這些製藥常規方法可以是水提醇沉或醇提水沉法,此外還有其 他提取方法,具體參見曹春林主編的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中藥製劑學》。
優選採用下列製備方法製備 2.製備工藝
(1) 生黃芪、當歸、丹參加85%乙醇浸漬三次,第一次浸漬48小時,第二、三次分別浸漬 24小時,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稠膏狀,85。C以下真空乾燥成幹膏;
(2) 其餘枸杞子、菊花、遠志、生地、山萸肉、丹皮、茯神、麥冬、酸棗仁、制首烏、龜 板、夜交藤、炙甘草等藥材加10倍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5小時,濾 過,合併濾液,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08 1.14 (50 60°C)的清膏,加3倍量乙醇,攪勻,加熱至60。C,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稠膏狀; (3)將步驟(1)所得稠膏與步驟(2)所得稠膏混合,乾燥,粉碎成細粉,加入藥學上可 接受的輔料製成顆粒、片、膠囊等不同製劑。 採用上述中藥原料相互配伍及其製備方法,全方具有補益心脾、補氣養血,寧神定志的 功效。用於神經衰弱所致的失眠、心悸、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頭昏痛、易煩躁、食 欲不振等症。
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h顆粒劑的製備方法
1. 處方
生黃芪160份 枸杞子160份 菊花120 當歸160份 遠志160份 生地160份
山萸肉120份 丹皮120 茯神120
丹參160份 麥冬120 酸棗仁120
制首烏120 龜板160份 夜交藤120
炎甘草120
2. 製備工藝
(1) 生黃芪、當歸、丹參加85%乙醇浸漬三次,第一次浸漬48小時,第二、三次分別浸漬 24小時,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稠膏狀,85'C以下真空乾燥成幹膏;
(2) 其餘枸杞子、菊花、遠志、生地、山萸肉、丹皮、茯神、麥冬、酸棗仁、制首烏、龜 板、夜交藤、炙甘草等藥材加10倍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5小時,濾 過,合併濾液,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08 1.14 (50 60°C)的清膏,加3倍量乙 醇,攪勻,加熱至6(TC,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稠膏狀;
(3) 將步驟(1)所得稠膏與步驟(2)所得稠膏混合,乾燥,粉碎成細粉,加入蔗糖粉, 混勻,製成顆粒,乾燥,即得。
實施例2:片劑的製備方法 l.處方
生黃芪160份 枸杞子160份 菊花120 當歸160份遠志160份 生地160份 山萸肉120份 丹皮120 茯神120 丹參160份麥冬120 酸棗仁120
制首烏120 龜板160份 夜交藤120炎甘草120 2.製備工藝
(1) 生黃芪、當歸、丹參加85%乙醇浸漬三次,第一次浸漬48小時,第二、三次分別浸漬 24小時,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稠膏狀,85。C以下真空乾燥成幹膏;
(2) 其餘枸杞子、菊花、遠志、生地、山萸肉、丹皮、茯神、麥冬、酸棗仁、制首烏、龜 板、夜交藤、炙甘草等藥材加10倍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5小時,濾 過,合併濾液,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08 1. 14 (50 60°C)的清膏,加3倍量乙 醇,攪勻,加熱至60。C,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稠膏狀;
(3) 將步驟(1)所得稠膏與步驟(2)所得稠膏混合,乾燥,粉碎成細粉,加入澱粉、硬 脂酸鎂,壓片,即得。
實施例3:膠囊劑的製備方法
1. 處方 生黃芪160份 當歸160份 山萸肉120份 丹參160份 制首烏120
炎甘草120
2. 製備工藝
(1) 生黃芪、當歸、丹參加85%乙醇浸漬三次,第一次浸漬48小時,第二、三次分別浸漬 24小時,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稠膏狀,85'C以下真空乾燥成幹膏;
(2) 其餘枸杞子、菊花、遠志、生地、山萸肉、丹皮、茯神、麥冬、酸棗仁、制首烏、龜 板、夜交藤、炙甘草等藥材加10倍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5小時,濾 過,合併濾液,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08 1. 14 (50 60°C)的清膏,加3倍量乙 醇,攪勻,加熱至60。C,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稠膏狀;
(3) 將步驟(1)所得稠膏與步驟(2)所得稠膏混合,乾燥,粉碎成細粉,加澱粉,混勻, 製成顆粒,乾燥,裝入膠囊,即得。
枸杞子160份 遠志160份 丹皮120 麥冬120 龜板160份
菊花120 生地160份 茯神120 酸麥仁120 夜交藤120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其特徵是由藥效成分和/或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組成,其中所述的藥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製成的生黃芪80-240份枸杞子80-240份菊花60-180份當歸80-240份 遠志80-240份 生地80-240份山萸肉60-180份丹皮60-180份 茯神60-180份丹參80-240份 麥冬60-180份 酸棗仁60-180份制首烏60-180份龜板80-240份 夜交藤60-180份炙甘草60-18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其特徵在於其中製備所述藥效成分的優 選下列原料菊花60 — 180份 生地80—240份 茯神60 — 180份 酸棗仁60—180份 夜交藤60—180份生黃芪160份 枸杞子160份 菊花120當歸160份 遠志160份 生地160份山萸肉120份 丹皮120 茯神120丹參160份 麥冬120 酸棗仁120制首烏120 龜板160份 夜交藤120炎甘草120
3、 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其特徵是採用下列方法製得(1) 生黃芪、當歸、丹參加85%乙醇浸漬三次,第一次浸漬48小時,第二、三次分別浸漬 24小時,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稠膏狀,85'C以下真空乾燥成幹膏;(2) 其餘枸杞子、菊花、遠志、生地、山萸肉、丹皮、茯神、麥冬、酸棗仁、制首烏、龜 板、夜交藤、炙甘草等藥材加10倍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5小時,濾 過,合併濾液,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08 1.14 (50 60'C)的清膏,加3倍量乙 醇,攪勻,加熱至6(TC,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稠膏狀;(3) 將步驟(1)所得稠膏與步驟(2)所得稠膏混合,乾燥,粉碎成細粉,加入藥學上可 接受的輔料製成顆粒、片、膠囊等不同製劑。
4、 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何一項所述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其特徵是該中藥組合為口服 製劑。
5、 根據權利要求3—4所述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其特徵是該中藥組合可製成顆粒、膠 囊、片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公開了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及其製備方法,本發明的有效成分是由生黃芪、枸杞子、菊花、當歸、遠志、生地、山萸肉、丹皮、茯神、丹參、麥冬、酸棗仁、制首烏、龜板、夜交藤、炙甘草等十幾位藥材經提取而成。本發明中特有的藥物活性成分具有補益心脾、補氣養血,寧神定志的功效。用於神經衰弱所致的失眠、心悸、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頭昏痛、易煩躁、食欲不振等症。
文檔編號A61K9/20GK101549088SQ20081010340
公開日2009年10月7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08年4月3日
發明者顏麗君 申請人: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