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設備間的連接裝置及連接端子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14:54:3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數據傳輸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電子設備間的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由於移動電子設備(例如:手機、平板電腦、數位相機等)具有良好的便攜性,且這些移動電子設備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其使用也越來越廣泛。例如通過手機,使用者不僅可以進行語音通話,而且可以隨時隨地拍照、瀏覽文件、觀看視頻等。
然而,由於移動電子設備本身的屏幕尺寸較小,其顯示效果還無法與個人電腦顯示器等相比;並且,相對於個人電腦、伺服器等設備,移動電子設備的硬體資源,例如存儲空間等,相對有限。因此移動電子設備中的很多文件(例如照片、拍攝的視頻等)需要導出並存儲到個人電腦等設備中,從而便於更好地觀看文件以及長久保存。此外,由於移動電子設備的供電缺陷,且無線網絡的穩定性、數據傳輸速率也無法與光纖等傳輸介質相比,因此很多用戶習慣通過個人電腦下載影音文件後導入到移動電子設備觀看。
目前,為實現移動電子設備與個人電腦等設備間的數據傳輸,需使用兩端均帶有公插頭的數據線分別插入到移動電子設備和個人電腦,操作相對繁瑣。此外,現有移動電子設備中的充電連接也相對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上述移動電子設備間連接繁瑣的問題,提供一種電子設備間的連接裝置及連接端子。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電子設備間的連接裝置,包括第一連接模塊、第二連接模塊和信號處理電路;其中:所述第一連接模塊上具有第一平面且該第一平面上貼附有多個電極觸片,該多個電極觸片中包括偶數個第一弧形觸片,該偶數個第一弧形觸片位於第一圓環上,且每兩個位於同一直線的第一弧形觸片構成一組偵測電極;所述第二連接模塊上具有第二平面且該第二平面上設有多個突出的彈性觸點,該多個彈性觸點中包括與第一圓環對應的一組第一觸點;所述信號處理電路包括有連接到第一觸點的偵測端子,且所述信號處理電路根據與第一觸點導電連接的第一弧形觸片輸出不同信號。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子設備間的連接裝置中,所述多個電極觸片中包括偶數個第二弧形觸片以及兩個第一環形觸片;所述偶數個第二弧形觸片分布於一個或多個與第一圓環同心的第二圓環上,且位於同一直線上的多個第二弧形觸片構成一組第一數據電極;所述第一環形觸片構成電源電極,並與第一圓環同心且位於第一圓環和第二圓環的外側;所述第二平面上的彈性觸點包括與第二圓環對應的多個第二觸點以及與第一環形觸片對應的第三觸點;所述第二觸點、第三觸點呈直線排列。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子設備間的連接裝置中,每一組偵測電極與同一直線上的一組第一數據電極對應,所述第一觸點和第二觸點位於同一直線,且所述信號處理電路在任一組偵測電極與第一觸點導電連接時,使與該組偵測電極對應的一組第一數據電極導通。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子設備間的連接裝置中,所述第一連接模塊和第二連接模塊上分別具有磁吸件,且第一連接模塊的第一平面和第二連接模塊的第二平面在磁吸作用下相抵接時,所述第一觸點與其中一組偵測電極導電連接,所述第二觸點與其中一組數據電極導電連接,所述第三觸點與電源電極導電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子設備間的連接裝置中,所述多個電極觸片中包括位於第一圓環中心的圓形觸片以及與第一圓環同心的第二環形觸片,所述圓形觸片和第二環形觸片構成第二數據電極;所述第二平面上的彈性觸點包括與圓形觸片和第二環形觸片對應的第四觸點;所述第一連接模塊的第一平面和第二連接模塊的第二平面在磁吸作用下相抵接時,所述第四觸點與第二數據電極導電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子設備間的連接裝置中,所述多個第一弧形觸片和多個第二弧形觸片分布於偶數個扇形區域,且位於內圈的弧形觸片的寬度大於位於外圈的弧形觸片的寬度、位於內圈的弧形觸片的長度大於位於外圈的弧形觸片的長度。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子設備間的連接裝置中,所述第一連接模塊上設有圓形凹槽,所述第一平面位於該圓形凹槽的底部;所述第二連接模塊上設有圓形凸臺,且第二平面位於該圓形凸臺的頂部。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子設備間的連接裝置中,所述第一連接模塊位於移動電子設備或位於移動電子設備的外設;所述信號處理電路位於第二連接模塊,所述第二連接設備具有連接到信號處理電路的外接插頭。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連接端子,該連接端子的主體上具有第一平面且該第一平面上貼附有多個電極觸片,該多個電極觸片中包括偶數個第一弧形觸片,該偶數個第一弧形觸片位於第一圓環上,且每兩個位於同一直線的第一弧形觸片構成一組偵測電極。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連接端子中,所述多個電極觸片中包括偶數個第二弧形觸片以及兩個第一環形觸片;所述偶數個第二弧形觸片分布於一個或多個與第一圓環同心的第二圓環上,且位於同一直線上的多個第二弧形觸片構成一組第一數據電極;所述第一環形觸片構成電源電極,並與第一圓環同心且位於第一圓環和第二圓環的外側。
本實用新型的電子設備間的連接裝置及連接端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位於第一平面上的電極觸片和第二平面上的彈性觸點的配合,只需將第一連接模塊的第一平面與第二連接模塊的第二平面相貼即可實現兩個電子設備的連接,大大方便了電子設備的操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子設備間的連接裝置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電子設備間的連接裝置的第一連接模塊上的第一平面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電子設備間的連接裝置的第二連接模塊上的第二平面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3所示,是本實用新型電子設備間的連接裝置實施例的示意圖,其可用於電子設備之間的快速數據傳輸。本實施例中的電子設備間的連接裝置包括第一連接模塊10、第二連接模塊20和信號處理電路。上述第一連接模塊10位於移動電子設備或移動電子設備的外設(該外設連接到移動電子設備的外接埠,例如可以為背夾式移動電源等)。第二連接模塊20上設有外接插頭,通過連接到該外接插頭的電源線或數據線,第二連接模塊20可連接到其他電子設備(例如個人計算機等)的高速率數據接口,例如USB 3.0接口等。
上述第一連接模塊10上具有第一平面11且該第一平面上貼附有多個電極觸片12(電極觸片12直接或間接連接到移動電子設備的電路板),該多個電極觸片12中包括偶數個第一弧形觸片122,該偶數個第一弧形觸122位於第一圓環上,且每兩個位於同一直線的第一弧形觸片122構成一組偵測電極。第二連接模塊20上具有第二平面21且該第二平面21上設有多個突出的彈性觸點22(上述彈性觸點22可由第二連接模塊20上的多個彈性觸片突出到第二平面21的部分構成),該多個彈性觸點22中包括與第一圓環對應的一組第一觸點222,該第一觸點222可與第一平面11上的任一組偵測電極(對應的第一弧形觸片122)導電連接。信號處理電路包括有連接到第一觸點222的偵測端子,且該信號處理電路根據與第一觸點222導電連接的第一弧形觸片122輸出不同信號,該信號用於指示第一連接模塊10和第二連接模塊20的連接方向。
為方便第一連接模塊10和第二連接模塊20的對位連接,可分別在第一連接模塊10和第二連接模塊20上增加磁吸件,或者在第一連接模塊10所在的裝置(例如背夾式移動電源等)和第二連接模塊20所在的裝置(例如電源適配器、支架等)上增加磁吸件,從而方便第一連接模塊10的第一平面11和第二連接模塊20的第二平面21在磁吸作用下相抵接,此時一組偵測電極與第一觸點222導電連接。
上述第一平面11上的多個電極觸片12中還可包括偶數個第二弧形觸片121以及兩個第一環形觸片123。上述偶數個第二弧形觸片121分布於一個或多個與第一圓環同心的第二圓環上(例如圖2所示的兩個),且位於同一直線上的多個第二弧形觸片121構成一組第一數據電極。第一環形觸片123構成電源電極,該第一環形觸片123與第一圓環同心且位於第一圓環和第二圓環的外側。第二平面21上的彈性觸點22包括與第二圓環對應的多個第二觸點221以及與第一環形觸片123對應的第三觸點223。上述第一觸點222、第二觸點221、第三觸點223呈直線排列。當然,在實際應用中,第三觸點223也可處於其他位置,例如與第二觸點221呈十字形分布。由於電源電極採用第一環形觸片123,因此第一連接模塊10和第二連接模塊20以任意角度連接時均可實現充電連接。
上述每一組偵測電極與同一直線上的一組第一數據電極對應,這樣,信號處理電路在任一組偵測電極與第一觸點222導電連接時,使與該組偵測電極對應的一組第一數據電極導通。通過該方式,不僅減小了第一平面11的面積,而且可在有限的空間內使得各個弧形觸片的阻抗相互匹配(相對於圓環形電極)。並且,上述連接方式中,無需進行公插和母插的對位插接,不僅降低了磨損,而且可大大方便了操作。此外,由於第一平面11上存在多組第一數據電極和多組偵測電極,因此第一連接模塊10和第二連接模塊20可多角度連接,均不影響數據傳輸。
特別地,上述電子設備間的連接裝置可實現高速數據傳輸。此時,第二連接模塊20可連接到USB 3.0數據接口等;相應地,第一連接模塊10的第一平面11上的第一數據電極位於兩個同心圓環上,每一扇形區域包括三個弧形觸片,即四個第二弧形觸片121構成一組第一數據電極,兩個第一弧形觸片122構成偵測電極。相應地,第二連接模塊20的第二平面上具有四個第二觸點221和兩個第一觸點222。當然,在實際應用中,每一組第一數據電極包含的第二弧形觸片121的數量依據不同的數據接口而不同。
上述多個第二弧形觸片121、第一弧形觸片122可分布於四個扇形區域(相鄰扇形區域呈90°)。這樣,第一連接模塊10和第二連接模塊20以兩個垂直的方向連接時,均可實現快速數據傳輸。當然,在實際應用中,弧形觸片也可以分布於更多個扇形區域。
上述信號處理電路還可包括連接到第二觸點221的數據端子,且該信號處理電路可根據偵測端子偵測到的第一觸點222與偵測電極連接狀態(例如第一觸點222與偵測電極是否穩定連接、第一觸點222與哪一組偵測電極連接等)調整數據端子與第二觸點221之間的高速數據傳輸。通過偵測端子,可保證僅在第一平面11和第二平面21的面接觸到位且保持穩定時才進行數據連接,提高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保證數據完整。
此外,第一平面11上的多個電極觸片中還包括第二數據電極,該第二電極由圓形觸片124和第二環形觸片125構成;相應地,第二平面21上的多個彈性觸點中包括第四觸點224。在第一連接模塊10的第一平面11和第二連接模塊20的第二平面21在磁吸作用下相抵接時,第二數據電極與第四觸點224導電連接,從而實現電子設備間的數據傳輸。通過第二數據電極和第四觸點224,可實現非高速數據傳輸。
為保證第一連接模塊10和第二連接模塊20連接對位的準確性以及連接之後不因水平滑動而失效,可在第一連接模塊10上設置圓形凹槽,第一平面11位於該圓形凹槽的底部;第二連接模塊20上可設置對應的圓形凸臺(該凸臺的高度與第一連接模塊10上的凹槽的深度相配),且第二平面21位於該圓形凸臺的頂部。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上述第一連接模塊10中的連接端子,該連接端子主體和位於該主體的第一平面和磁吸件;該連接端子的主體上具有第一平面且該第一平面上貼附有多個電極觸片,該多個電極觸片中包括偶數個第一弧形觸片,該偶數個第一弧形觸片位於第一圓環上,且每兩個位於同一直線的第一弧形觸片構成一組偵測電極。
上述多個電極觸片中還可包括偶數個第二弧形觸片以及兩個第一環形觸片;所述偶數個第二弧形觸片分布於一個或多個與第一圓環同心的第二圓環上,且位於同一直線上的多個第二弧形觸片構成一組第一數據電極;所述第一環形觸片構成電源電極,並與第一圓環同心且位於第一圓環和第二圓環的外側。
每一組偵測電極與同一直線上的一組第一數據電極對應,所述第一觸點和第二觸點位於同一直線,且所述信號處理電路在任一組偵測電極與第一觸點導電連接時,使與該組偵測電極對應的一組第一數據電極導通。
上述第一平面上的多個電極觸片中還包括電源電極和普通數據電極,所述電源電極由弧形觸片外的環形觸片構成;普通數據電極由最內側弧形觸片內的圓形觸片和環形觸片構成。
上述第一連接模塊上設有圓形凹槽,第一平面位於該圓形凹槽的底部;所述第二連接模塊上設有圓形凸臺,且第二平面位於該圓形凸臺的頂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