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下翻梁、承臺墊層的施工方法
2023-05-11 19:16:51 1
專利名稱:基礎下翻梁、承臺墊層的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礎下翻梁、承臺墊層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建築業的不斷發展,在房屋建築基礎分部工程中,筏板基礎、箱型基礎得到了 廣泛的應用,在此類基礎中,設計往往採用下翻梁和承臺,以保證建築物底層或地下室的使 用空間。下翻梁和承臺的傳統施工方法是土方開挖至基礎底板墊層底再進行下翻梁和承 臺的土方開挖,土方開挖完成以後澆築下翻梁和承臺墊層混凝土,然後開始磚胎膜的砌築、 粉刷磚胎膜,最後施工基礎底板大面積墊層混凝土。傳統的磚胎膜施工方法存在以下缺點
1)、磚胎膜側向受力效果差,在周邊土側壓力作用下經常發生倒塌、變形、裂縫。2)、磚胎膜兩側的回填土方密實度往往達不到規範要求,主要是磚胎膜的自身強 度及其養護時間限制造成,夯實時土方側向壓力造成磚胎膜破壞的缺陷。3)、施工工序繁瑣,勞動強度大。此外,傳統的施工方法在地下水位較高且降水有困難的區域施工時,會帶來很大 的困難,特別是在淤泥質粉質粘土等含水量大,滲透性差的土質中施工,工程質量、工期、成 本投入無法保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預製構件式基礎下翻梁、承臺墊層的施工 方法,通過預製混凝土構件代替磚胎膜,克服了傳統磚胎膜施工方法的不足,更符合建築行 業的發展趨勢。為此,本發明所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基礎下翻梁、承臺墊層的施工方法,它包括制 備預製構件的步驟,所述預製構件為混凝土構件,所述預製構件包括鋼筋網片和由混凝土 澆注而成的預製板,所述鋼筋網片包括壓入網片和預留網片,所述壓入網片置於所述預製 板內,所述預留網片伸出所述預製板外且與所述壓入網片垂直;
所述施工方法提供所述預製構件的控制架,所述控制架包括由角鐵焊接構成的底座框 架,所述底座框架的中部設有預製板框,所述預製板框由豎直放置的角鐵條組成,所述預製 構件可被放入所述預製板框內,所述控制架上還設有預製板框的支撐裝置; 所述施工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
1)土方開挖至在基礎底板墊層上形成工作面後,在所述基礎底板墊層上設置預製構件 的控制架;
2)將所述預製構件放入控制架內,在所述預製構件的上方放置墊木;
3)採用靜壓或振動錘將所述預製構件壓入地基土中,直至所述預製板頂部的標高與所 述基礎底板墊層底部的標高一致;
4)收起所述控制架,並用混凝土澆築所述基礎底板墊層,直至在所述基礎底板墊層上形成混凝土澆注層;
5)進行基礎下翻梁、承臺內的土方開挖;
6)用混凝土澆注基礎下翻梁、承臺墊層。在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採用或組合採用以下進一步的技術 方案
在步驟6)與步驟7)之間可進行預製構件接縫處理,先進行接縫內清理,再採用補償收 縮水泥砂漿抹平接縫。所述壓入網片在步驟4)中隨所述預製板被壓入地基土中;所述預留網片在步驟 4)完成時仍留在所述底板墊層上方,並在步驟5)的混凝土澆注中被澆注進所述的混凝土澆
注層中。在步驟4)中,當預製構件被壓入至其底部入土 30釐米的位置時,暫停壓入並進行 壓入方向和位置的覆核,覆核完畢之後可將壓入速度控制在每分鐘0.2米,直至達到要求。在步驟5)中,當基礎底板墊層的混凝土澆注層的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時,可 進入步驟6)的操作。所述預製構件的長度不小於所述下翻梁、承臺的下翻深度的1. 5倍。所述鋼筋網片的鋼筋直徑大於4mm,網格尺寸不大於200mmX 200mm。由於採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在預製廠或工地現場製作鋼筋混凝土構件,待土方 開挖至基礎底板墊層底時,將混凝土預製構件沿基礎下翻梁、承臺邊連續壓入,然後進行 基礎底板大面積混凝土墊層施工,將預製構件頂部預留錨固鋼筋錨入基礎底板混凝土墊層 內,形成上部支點,待混凝土強度達到70%或採取臨時支撐後,開始下翻梁、承臺內的土方 開挖,澆築下翻梁、承臺底墊層。預製構件底部插入地基土中形成下部支點,利用預製構件 承受外側土壓力,代替磚胎膜的作用。本發明的施工方法先施工基礎底板大面積墊層,然後進行下翻梁、承臺挖土和底 部墊層施工,通過此逆作法可以提前提供大量工作面,預製板壓入代替磚胎膜施工速度快, 減少施工程序和工程量,有效加快施工進度。通過預製混凝土構件代替磚胎膜,可以實現現 場機械化和製作工廠化作業,符合建築行業的發展趨勢。本發明的施工方法與傳統的磚胎膜施工方法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由於預製構件頂部與基礎底板大面積墊層的有效錨固及預製構件自身的強度,可 以承受較大的側向土壓力,工程質量大大提高;
2)、採用本工法不存在回填土方,從而有效的避免了傳統磚胎膜兩側的回填土方密實 度達不到要求,夯實時土方側向壓力易造成的磚胎膜破壞。3)、採取預製構件壓入地基土代替磚胎膜技術,減少土方開挖、回填工程量,節約 勞動力,經濟效益突出。
圖1為背景技術中傳統磚胎膜施工方法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所提供實施例的施工方法示意圖。圖3為應用本發明的施工方法施工的工藝流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所提供實施例的施工順序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所提供實施例的預製構件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所提供實施例的控制架的側面示意圖。圖中,附圖標號1代表預製構件,附圖標號2代表鋼筋網片,附圖標號3代表預製 板,附圖標號4代表基礎底板墊層,附圖標號41代表基礎底板墊層混凝土澆築層,附圖標號 6代表基礎下翻梁、承臺墊層,附圖標號5代表控制架,附圖標號7代表磚胎膜,附圖標號71 代表磚胎膜抹灰層,附圖標號8代表地基回填料,附圖標號9代表天然地基。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附圖。本發明的基礎下翻梁、承臺墊層的施工方法,包括製備預製構件1的步驟,預製構 件1為混凝土構件,預製構件1包括鋼筋網片2和預製板3,預製板3由混凝土澆注製成, 鋼筋網片2包括壓入網片21和預留網片22,壓入網片21在預製板3澆注的過程中被錨入 預製板3內,預留網片22則伸出預製板3外且與壓入網片21垂直;
預製構件的強度不低於C25,預製板的厚度為6 10 cm,預製板的板寬度控制在1. 5m 以內,預製板的長度為下翻梁、承臺下翻深度的1. 5倍,可根據施工必要通過計算確定預製 構件尺寸、強度,製備時應做到表面平整、光滑,不得有扭曲、變形,刃尖居中,壓入時強度必 須達到設計強度。預製板厚度板厚不得小於6cm,鋼筋網片鋼筋直徑應大於4mm,網格尺寸 不得大於200mmX200mm。施工方法還提供預製構件1的控制架5,控制架5包括由角鐵焊接構成的底座框 架50,底座框架50的中部設有預製板框51,預製板框由豎直放置的角鐵條組成,預製構件 1可被放入預製板框51內,控制架5上還包括預製板框51的支撐裝置52 ;
土方開挖按照施工方案進行,機械開挖至基礎底板墊層底,人工配合挖土機械將底部 整平,確保在基礎底板墊層上形成工作面,然後進行測量放線,確定基礎下翻梁、承臺平面 位置,然後確定控制架5的安裝位置,在基礎底板墊層4上設置預製構件1的控制架5。然後用塔吊將預製構件1放入控制架5內,預製構件1的頂部放置墊木兼做送入 板。用挖機挖鬥或振動錘將預製構件壓入地基土中,初始壓入速度控制在0. lm/min 左右,待入土 30 cm左右時進行一次覆核,壓入速度控制在0. 2m/min左右,如有偏差及時暫 停並進行糾偏。預製構件的壓入是本發明的施工方法在實際操作中最關鍵的過程,控制架的設置 即是為了順利完成預製構件的壓入過程而設置的,本實施例中,控制架的材料採用Q235級 等邊角鐵,以焊接和螺栓連接構成控制架結構,可調整大小適用於不同規格的預製板壓入, 在靜壓或振動錘將預製構件壓入地基土的過程中,通過控制架控制垂直度、平面位移,預製 構件頂標高度控制在底板墊層底標高度。預製構件壓入後,進行基礎底板墊層地基土人工清底、整平,預製構件預留鋼筋的 整理綁紮,及時進行地基驗槽,澆築底板墊層混凝土,直至在基礎底板墊層4上形成混凝土 澆注層,將預製構件1頂部預留的預留鋼筋網片錨入基礎底板墊層內。待基礎底板墊層4上澆注形成的混凝土層的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時或採取臨 時支撐後,即可進行基礎下翻梁、承臺內土方開挖,根據土質情況必要時採取臨時支撐,土
5方開挖至設計標高立即進行基礎下翻梁、承臺墊層6的混凝土澆築。遇到地質條件特別差 時,採取分段施工或在坑槽內臨時支撐。在基礎下翻梁、承臺墊層6的混凝土澆築完畢後,進行預製構件的接縫處理,先進 行基層清理,然後用MlO微膨脹防水水泥砂漿填縫。在實際施工中,具體運用本發明的施工工藝流程還包括施工前的準備、土方開挖 過程中的測量工作,設備進場以及施工過程中和施工完畢後的質量驗收等,參見附圖2。質 量驗收主要對下翻梁、承臺截面尺寸、標高、平面位置、接縫處理進行驗收、覆核。
權利要求
1.基礎下翻梁、承臺墊層的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它包括製備預製構件的步驟,所述預製構件為混凝土構件,所述預製構件包括鋼筋網 片和由混凝土澆注而成的預製板,所述鋼筋網片包括壓入網片和預留網片,所述壓入網片 置於所述預製板內,所述預留網片伸出所述預製板外且與所述壓入網片垂直;所述施工方法提供所述預製構件的控制架,所述控制架包括由角鐵焊接構成的底座框 架,所述底座框架的中部設有預製板框,所述預製板框由豎直放置的角鐵條組成,所述預製 構件可被放入所述預製板框內,所述控制加上還設有預製板框的支撐裝置;所述施工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1)土方開挖至在基礎底板墊層上形成工作面後,在所述基礎底板墊層上設置預製構件 的控制架;2)將所述預製構件放入控制架內,在所述預製構件的上方放置墊木;3)採用靜壓或振動錘將所述預製構件壓入地基土中,直至所述預製板頂部的標高與所 述基礎底板墊層底部的標高一致;4)收起所述控制架,並用混凝土澆築所述基礎底板墊層,直至在所述基礎底板墊層上 形成混凝土澆注層;5)進行基礎下翻梁、承臺內的土方開挖;6)用混凝土澆注基礎下翻梁、承臺墊層。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礎下翻梁、承臺墊層的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步驟6)與 步驟7)之間可進行預製構件接縫處理,先進行接縫內清理,再採用補償收縮水泥砂漿抹平接縫。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礎下翻梁、承臺墊層的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壓入網片 在步驟4)中隨所述預製板被壓入地基土中;所述預留網片在步驟4)完成時仍留在所述底 板墊層上方,並在步驟5)的混凝土澆注中被澆注進所述的混凝土澆注層中。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礎下翻梁、承臺墊層的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步驟4)中, 當預製構件被壓入至其底部入土 30釐米的位置時,暫停壓入並進行壓入方向和位置的復 核,覆核完畢之後可將壓入速度控制在每分鐘0. 2米,直至達到要求。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礎下翻梁、承臺墊層的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步驟5)中, 當基礎底板墊層的混凝土澆注層的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時,可進行步驟6)的操作。
6.如權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基礎下翻梁、承臺墊層的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 述預製構件的長度不小於所述下翻梁、承臺的下翻深度的1. 5倍。
7.如權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基礎下翻梁、承臺墊層的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 述鋼筋網片的鋼筋直徑大於4mm,網格尺寸不大於200mmX 200mm。
全文摘要
本發明一種基礎下翻梁、承臺墊層的施工方法,通過預製混凝土構件代替磚胎膜,它包括製備預製構件的步驟,預製構件為混凝土構件;施工方法還提供預製構件的控制架,控制架上還設有預製板框的支撐裝置。本發明的施工方法先施工基礎底板大面積墊層,然後進行下翻梁、承臺挖土和底部墊層施工,通過此逆作法可以提前提供大量工作面,預製板壓入代替磚胎膜施工速度快,減少施工程序和工程量,有效加快施工進度。通過預製混凝土構件代替磚胎膜,可以實現現場機械化和製作工廠化作業,符合建築行業的發展趨勢。
文檔編號E02D27/00GK102071698SQ20101060485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4日
發明者王欽, 陳虎順 申請人:浙江中南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