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全封閉屏蔽零線電力電纜的製作方法
2023-05-12 08:03:06 1
專利名稱:系列全封閉屏蔽零線電力電纜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低壓電網中作配電線路的電力電纜。
目前,各種低壓四芯或五芯電力電纜,其零線都是由單根圖形導線或多股線構成的,零線與其它芯線都是並行布置的。除油浸電力電纜在芯線外層包有鉛皮外,其它電纜的外面不設置屏蔽層。這種外面沒有屏蔽的電力電纜有下述三個主要缺點1.抗幹擾性能差當電纜本身輸送的電流中含有高次諧波時,電纜對其周圍的電子設備等會產生電磁幹擾;反之,外界的電磁幹擾也會耦合到電纜芯線上,對與電纜相接的各種電氣裝置產生幹擾。
2.相一零迴路阻抗大,使線路單相短路電流值降低,影響首端保護裝置在單相短路時的靈敏度。特別要提出的是在電源中性點直接接地的接零系統中,當電統一相絕緣被擊穿而發生一相接地時,會因其接地短路電流值很小,不足以使線路首端的過電流保護裝置有效地動作,以致危及整個系統的電氣設備和人身安全。
3.沿高層建築內敷設的電纜,由於沒有屏蔽層,就很難免在強大雷電流的電磁效應作用下產生過電壓,由此導致絕緣損壞甚至被擊穿。
本實用新型旨在不增加電纜成本和材料消耗的前提下,製造一種抗電磁幹擾、抗雷電電磁效應並能提高線路一相接地短路保護靈敏度的四芯五芯電力電纜。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上述目的的;(參見圖1、2及3、4)本實用新型的四芯、五芯電力電纜,其中心部結構與現有的三芯、四芯電力電纜基本相同,各相線(1)和工作零線(H)均為截面成圓形或扇形的金屬導線或多股導線,相互平行的各相線和工作零線的外表面均由絕緣層(2、2』)包復並相互隔開;而本保護零線(PE、PE)則是用條形金屬帶以旋卷方式得上述各相線和工作零線及其它絕緣層一體卷包並屏蔽的螺旋形搭接封閉式筒狀保護零線,其外層的絕緣層(3、3』)包復在筒狀保護零線的表面。
上述有全封閉屏蔽零線的四芯電纜分為兩種,其屏蔽零線的截面積為各相線截面積約50%的稱為普通四芯電力電纜;其零線截面積等於各相線截面的稱為等截面四芯電力電纜。五芯電力電纜的保護零線的截面積均為各相線截面積的約50%,其中工作零線(H)的截面積為各相線截面積約50%的稱為普通五芯電纜;而工作零線截面積等於各相線截面積的稱為等截面五芯電纜。
本電力電纜各相線及工作零線的材料和截面積大小都是按電力電纜國家標準設計的;保護零線的材質用與相線、工作零線相同材質製作為佳。本電統也分成有鋰裝加外護套電力電纜和無鎧裝電力電纜。
圖1-無鎧裝四芯電纜縱向局部示意圖圖2-無鎧裝四芯電纜橫向截面示意圖,其中1-相線,2-絕緣層,PE或PEH-保護零線(或共用零線),3-外絕緣層圖3-無鎧裝五芯電纜縱向局剖示意圖圖4-無鎧裝五芯電纜橫向截面示意圖,其中1-相線,2-絕緣層,H工作零線,PE-保護零線,3-外絕緣層。
本電力電纜與現有電力電纜相比,其優點如下1.用本電纜輸送電力時,不會對其周圍的電氣設備產生幹擾;能消除外來電磁幹擾對接在本電纜上的電氣設備的影響。響2.能有效的避免由強雷電電磁效應產生的過壓而致電纜的損壞或擊穿,提高了高層建築的避雷效果和可靠性。
3.相一地迴路阻抗低,提高了線路首端過流保護裝置的靈敏度,使電纜及與之相接的電氣設備得到了有效的保護。
本電纜的製作無需多耗物料,製作工藝方便,而性能提高了許多,實現了發明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1000伏以下的四芯、五芯電力電纜,其特徵在於本四芯、五芯電流的中心部結構與現在的三芯、四芯電力電纜基本相同,各相線和工作零線均為截面或圓形或扇形的金屬導線和多股線,相互平行的各相線和工作零線外表面均由絕緣層包復並相互隔開,而保護零線則是用金屬帶以旋卷方式將各相線、工作零線及其絕緣層一體卷包並屏蔽的螺旋形搭接封閉式筒狀保護零線,其外層絕緣護套包復在筒狀保護零線的表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列全封閉屏蔽零線電力電纜,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四芯分為普通四芯電纜和等截面四芯電纜二種,普通四芯電纜的保護零線的截面積為各相線截面積的50%,等截面四芯電纜的保護零線的截面積與各相線的截面積相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列全封閉屏蔽零線電力電纜,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五芯電力電纜的保護零線的截面積為各相線截面積的約50%,等截面五芯電纜的工作零線的截面積與各相線截面積相等。
專利摘要系列全封閉屏蔽零線電力電纜,它屬於低壓電網中作配電線路的電力電纜。本四芯、五芯電力電纜的中心部結構與三芯、四芯電纜相同,而保護零線是用金屬帶製成的,該金屬帶以螺旋卷繞方式,將平行的各相線和工作零線一體包覆,構成螺旋搭接式屏蔽筒狀保護零線,外再覆以絕緣層。這種電纜具有良好的抗幹擾性能、抗雷電電磁效應,並降低了相一地迴路阻抗,提高了電路過流保護靈敏度,對保護電路及電氣設備安全十分有效。
文檔編號H01B9/00GK2037863SQ8820876
公開日1989年5月17日 申請日期1988年7月28日 優先權日1988年7月28日
發明者尤大幹, 蔣禮堂 申請人:尤大千, 蔣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