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化RTV浸塗環形流水線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18:42:21 1

本實用新型屬於RTV防汙閃塗料塗裝領域,涉及一種RTV浸塗流水線,尤其是涉及一種自動化RTV浸塗環形流水線。
背景技術:
高壓絕緣瓷瓶塗覆RTV防汙閃塗料,是國家電網公司要求的在輸電線路中防止汙閃發生的有效措施,由於大氣環境汙染,在瓷瓶上形成導電汙穢層,遇到霧、露和毛毛雨的條件就會局部放電造成電弧閃絡,嚴重影響國家電網的安全運行,在瓷瓶表面塗覆RTV防汙閃塗料可有效防止汙閃發生。
近年來絕緣瓷瓶防汙閃塗層工藝已發展到工廠化浸塗,就是將瓷瓶浸沒在塗料裡使瓷瓶均勻地塗上一層RTV塗層,浸塗的方法是機器帶動瓷瓶浸到塗料裡旋轉使瓷瓶表面塗上一層塗料,目前的浸塗技術完全是單機運行,每一臺機器帶動一個瓷瓶轉動和上下翻動,機器裝瓷瓶是人工操作,然後手工移動一個塗料槽子擺在機器前合適的位置,用腳踏液壓裝置將塗料槽子提升到一定高度浸沒瓷瓶,開動機器使瓷瓶浸塗上一層RTV塗料到定時後再人工快速操作液壓裝置時塗料槽子下降,同時機器帶動瓷瓶以較高的速度旋轉甩掉多餘的塗料,下一步是上下翻轉一定的角度使塗層均勻平整,最後停留在水平位置進行塗層表幹固化經30分鐘以後人工卸下瓷瓶移到固化場進行固化。整個生產過程顯得方法笨拙,效率低下,勞動強度大且費工費時。這些問題只源於裝備簡陋必然導致工藝落後,且每次工藝過程有人為控制因素在裡面容易引起塗層質量波動。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RTV浸塗過程效率低且勞動強度大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的自動化RTV浸塗環形流水線。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問題採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自動化RTV浸塗環形流水線,包括中空的圓環形的轉盤,所述轉盤上表面均勻設有多個瓷瓶旋轉機構,所述轉盤內部空心處設有多個工位號,所述工位號通過固定機構固定於所述轉盤底部支撐架,每個所述瓷瓶旋轉機構均連接有瓷瓶,所述轉盤側面設有機器人,所述機器人側面設有自動步進小車,所述瓷瓶旋轉機構側面還可設有自動升降料倉。
進一步的,所述瓷瓶轉動機構在動力驅動下可以進行所述瓷瓶的旋轉與翻轉。
進一步的,所述瓷瓶轉動機構轉動狀態位置不同,分為垂直狀態瓷瓶轉動機構、水平狀態瓷瓶轉動機構以及45°浸塗狀態瓷瓶轉動機構。
進一步的,所述轉盤在動力驅動下可進行逆時針公轉。
進一步的,所述工位號與瓷瓶旋轉機構一一對應,且所述瓷瓶旋轉機構的數量為10個,所述工位號的編號為1-10。
進一步的,所述機器人與自動步進小車設於1號工位的所述瓷瓶旋轉機構側面,2號工位設有第一自動升降料倉,5號工位設有第一自動升降料倉。
進一步的,所述機器人、自動步進小車以及轉盤的動力裝置均連接有自動控制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
(1)環形設計使工序流暢結構簡化,程序化作業確保每個在線瓷瓶均可進行自傳(完成浸塗、甩幹),翻轉(完成塗料攤平)、公轉(完成在線固化),節約供需時間,提高效率。
(2)原點既是流水線的起點也是終點在此點可完成瓷瓶上線和下線,只需在同一位置設置機器人,降低成本。
(3)機器人設計應用完成瓷瓶的上線和下線,解放勞動力。
(4)自動升降浸塗料倉的設計應用,使得浸塗時間程序化,確保塗層厚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器人 2.自動步進小車
3.瓷瓶 4.瓷瓶轉動機構
5.自動升降料倉 6.工位號
7.轉盤 4a.垂直狀態瓷瓶轉動機構
4b.水平狀態瓷瓶轉動機構 4c.45°浸塗狀態瓷瓶轉動機構
5a.第一自動升降料倉 5b.第二自動升降料倉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術語「上」、「下」、「頂部」、「底部」、「縱向」等指示的方位或狀態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狀態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機構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動化RTV浸塗環形流水線,包括中空的圓環形的轉盤7,所述轉盤7上表面均勻設有多個瓷瓶旋轉機構4,所述轉盤7內部空心處設有多個工位號6,所述工位號6通過固定機構固定於所述轉盤7底部支撐架,每個所述瓷瓶旋轉機構4均連接有瓷瓶3,所述轉盤7側面設有機器人1,所述機器人1側面設有自動步進小車2,所述瓷瓶旋轉機構4側面還可設有自動升降料倉5。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瓷瓶轉動機構4在動力驅動下可以進行所述瓷瓶3的旋轉與翻轉。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瓷瓶轉動機構4轉動狀態位置不同,分為垂直狀態瓷瓶轉動機構4a、水平狀態瓷瓶轉動機構4b以及45°浸塗狀態瓷瓶轉動機構4c。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轉盤7在動力驅動下可進行逆時針公轉。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工位號6與瓷瓶旋轉機構4一一對應。
為了便於描述,本實施例中,所述瓷瓶旋轉機構4的數量為10個,所述工位號6的編號為1-10,1號工位為起始位,所述機器人1與自動步進小車2均設於1號工位的所述瓷瓶旋轉機構4側面,由於工位號6的位置不隨轉盤7旋轉,因此,機器人1與自動步進小車2的位置也保持在起始位置不便,此時,2號工位設有第一自動升降料倉5a,5號工位設有第二自動升降料倉5b,同理,第一自動升降料倉5a、第二自動升降料倉5b的位置也保持不變。
載有瓷瓶3的自動步進小車2就位後進入步進狀態,機器人1從自動步進小車2上取下瓷瓶3後自動將其裝到流水線上正處於1號工位的瓷瓶轉動機構4上,瓷瓶轉動機構4接到瓷瓶3後由垂直狀態瓷瓶轉動機構4a翻轉到水平狀態瓷瓶轉動機構4b,轉盤7進行公轉將瓷瓶3公轉到2號工位,瓷瓶轉動機構4執行程序將瓷瓶3向下翻轉到45°浸塗狀態瓷瓶轉動機構4c同時第一自動升降料倉5a升起,瓷瓶3開始進入第一遍塗層浸塗工藝過程,浸塗程序結束後瓷瓶3以適當的轉速保持自轉並翻轉到水平固化狀態,轉盤7再一次公轉,當瓷瓶3公轉到5號工位時第二自動升降料倉5b升起,瓷瓶3執行第二遍塗層浸塗工藝,然後又是進入固化狀態直到公轉到1號工位瓷瓶轉動機構4轉動翻轉將瓷瓶3帶到垂直狀態瓷瓶轉動機構4a,機器人1自動將已塗好塗層的瓷瓶3卸下放到自動步進小車2的空位上,此時自動步進小車2向前步進一步。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實施例,還可以針對自動化RTV浸塗環形流水線進行自由靈活的配置,以便能夠充分發揮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優勢。下面就對此進行舉例性說明。
所述機器人1、自動步進小車2以及轉盤7的動力裝置均連接有自動控制系統。
特別要指出的是自動步進小車2在機器人1對其完成一次取瓶(未塗塗層的瓷瓶)和放瓶(已塗塗層的瓷瓶)後步進一步,而流水線的公轉是在機器人1對其進行一次卸瓶(已塗塗層的瓷瓶)和上平(未塗塗層的瓷瓶)後公轉一個工位,上述所述動作都是在自動控制系統控制下程序化完成。
以上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範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於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