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無水節能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4 11:33:01 2
專利名稱:空調無水節能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調裝置,特別是一種空調無水節能裝置。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及商用空調普及率也越來越高,地域分布也越來越廣,一到夏季,到處可見空調在使用,可是,見其外牆體上的冷凝水排放管都掛在外牆上,冷凝水直接滴落或沿外牆面流下,時間一長,牆體很易鬆散,影響建築物外牆的美觀,並且,也常有樓上的空調水滴在樓下住戶的遮陽棚上,使樓下住戶夜間無法入睡。雖然現在已陸續有集中排水管,但滿足不了多個房間皆需安置空調需要排水。另外,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夏季溫度普遍升高,在夏季最熱的時期,室外冷凝器的熱量無法散出,為此有很多空調就無法正常工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既無冷凝水滴落、又能節省能源,及其提高冷凝器散熱效果的空調無水節能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空調無水節能裝置,它包括置於空調室外機內的冷凝器,在冷凝器的上部設有冷凝水分配器,冷凝水分配器主要包括進水口、水液均散單元和出水口,進水口與空調室內機引出的冷凝水引流管連接。出水口設於冷凝水分配器底部上。為了提高冷凝器在高溫季節的散熱效果,所述的進水口中設有兩路進水頭,一路進水頭與空調室內機引出的冷凝水引流管連接,另一路進水頭與外接水源管連接。為了使水液均散分布於冷凝器上,所述的水液均散單元主要包括冷凝水分配器的底部,在冷凝水分配器的底部是均勻分布有出水孔的孔板;所述的水液均散單元也可以是主要包括冷凝水分配器的底部,在冷凝水分配器的底部上設有上凸的水液過渡槽,在上凸的水液過渡槽的頂部設有均勻分布的出水孔;所述的水液均散單元還可以是在冷凝水分配器的底部設有吸水層,這種吸水層可以是設於均勻分布有出水孔的孔板上,也可以直接作為冷凝水分配器的底部,如選用較硬質吸水材料或多孔材料。
本實用新型所得到的空調無水節能裝置,能均勻地將水分布流在冷凝器的散熱片上,既避免了冷凝水到處亂滴,影響他人生活及建築物外牆的美觀,又使冷凝器的散熱效果得到了提高,從而節省了能源,特別是還解決了夏季高溫時,空調無法正常工作的問題,它對空調的進一步普及和使用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是冷凝水分配器結構示意圖3是冷凝水分配器底部是孔板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冷凝水分配器底部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權利要求1.一種空調無水節能裝置,它包括置於空調室外機內的冷凝器(1),其特徵是在冷凝器(1)的上部設有冷凝水分配器(2),冷凝水分配器(2)主要包括進水口(3)、水液均散單元(4)和出水口(5),進水口(3)與空調室內機引出的冷凝水引流管(6)連接。出水口(5)設於冷凝水分配器(2)底部(9)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無水節能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進水口(3)中設有兩路進水頭(7)、(8),一路進水頭(7)與空調室內機引出的冷凝水引流管(6)連接,另一路進水頭(8)與外接水源管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調無水節能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水液均散單元(4)主要包括冷凝水分配器(2)的底部(9),冷凝水分配器(2)的底部(9)是均勻分布有出水孔(12)的孔板。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調無水節能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水液均散單元(4)主要包括冷凝水分配器(2)的底部(9),在冷凝水分配器(2)的底部(9)上設有上凸的水液過渡槽(10),在上凸的水液過渡槽(10)的頂部設有均勻分布的出水孔(13)。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調無水節能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水液均散單元(4)主要包括冷凝水分配器(2)的底部(9),冷凝水分配器(2)的底部(9)設有吸水層(11)。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調無水節能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水液均散單元(4)主要包括冷凝水分配器(2)的底部(9),冷凝水分配器(2)的底部(9)設有吸水層(11)。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調無水節能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水液均散單元(4)主要包括冷凝水分配器(2)的底部(9),冷凝水分配器(2)的底部(9)設有吸水層(1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空調無水節能裝置,它包括置於空調室外機內的冷凝器,在冷凝器的上部設有冷凝水分配器,冷凝水分配器主要包括進水口、水液均散單元和出水口,進水口與空調室內機引出的冷凝水引流管連接。出水口設於冷凝水分配器底部上。這種空調無水節能裝置,能均勻地將水分布流在冷凝器的散熱片上,既避免了冷凝水到處亂滴,影響他人生活及建築物外牆的美觀,又使冷凝器的散熱效果得到了提高,從而節省了能源,特別是還解決了夏季高溫時,空調無法正常工作的問題。
文檔編號F24F13/22GK2556552SQ02239439
公開日2003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02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02年6月19日
發明者任堯森, 丁強 申請人:任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