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鏡保持件和使用了該透鏡保持件的光拾取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02:19:11 1
專利名稱:透鏡保持件和使用了該透鏡保持件的光拾取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透鏡保持件和使用了該透鏡保持件的光拾取裝置,該透鏡保持件用於支承對記錄在光碟中的信號進行讀取動作、對光碟進行信號的記錄動作的物鏡。
背景技術:
作為能夠通過將自光拾取裝置照射的雷射照射在光碟的信號記錄層上而進行信號的讀出動作、信號的記錄動作的光碟裝置,通常推廣的是使用被稱作CD(Compact Disc, 小型鐳射盤)格式、DVD格式(Digital Versatile Disc,數字多功能光碟)的光碟的光碟裝置。另外,最近開發出一種使用下述這種光碟的光碟裝置,即,提高了記錄密度的光碟即 Blu-ray Disc (藍光光碟,以下簡稱為 BD)格式、HD DVD (High Density Digital Versatile Disk,高解析度數字多功能光碟)格式的光碟。⑶格式、DVD格式、BD格式、HD DVD格式的光碟的信號記錄層的設置位置各不相同。因而,為了對自各信號記錄層進行信號的讀出動作、向各信號記錄層進行信號的記錄動作,使將雷射聚光在各光碟上的物鏡具有與各光碟的格式相對應的數值孔徑NA地製作該物鏡。隨著光碟裝置的高密度化,與該光碟裝置相對應的物鏡的製作難度增加,特別是, 物鏡的雷射的入射面與出射面錯位時所產生的彗差與數值孔徑NA相應地增大,即,BD用物
鏡的彗差最大。在製作物鏡時調整彗差,或者在光拾取裝置組裝完畢後,將彗差控制在作為光拾取裝置的容許範圍內地適當地校正該彗差,但例如對於BD用物鏡來說,目前很難製作出彗差小到作為光拾取裝置能容許的程度的物鏡。另外,有人開發出使一個物鏡相對於所有格式的光碟具有共用性的BD/DVD/CD共用型物鏡,但該種物鏡的數值孔徑NA為0. 85,所以同樣也存在上述問題,且為了實現共用, 形成複雜的透鏡形狀,因此存在製造難度更高且彗差也大的問題。因此,必須在校正光拾取裝置的彗差之後操縱該裝置。詳細而言,需要測量各物鏡的彗差的量和方向,使物鏡沿消除彗差的方向以消除彗差的角度傾斜地調整物鏡,然後將該物鏡安裝在透鏡保持件上。另一方面,還公知一種相對於⑶格式及DVD格式的光碟、和BD格式、HD DVD格式的光碟具有共用性的光碟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幻。在該情況下,將下述兩個物鏡搭載在同一個透鏡保持件上,即,用於將雷射照射在例如CD格式和DVD格式的光碟上的物鏡、和用於將雷射照射在例如Blu-ray Disc格式的光碟上的物鏡(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這樣,在將兩個物鏡搭載在同一個透鏡保持件上的光拾取裝置中,也產生兩個物鏡的相對性的彗差,且由於採用BD用物鏡,因此相對性的彗差也變大。因而,在安裝物鏡時,通常除了調整每個物鏡之外,還進行用於校正相對性的彗差的調整(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 ο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5-4920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7-73173號公報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07-287311號公報圖12是用於說明以往的物鏡321和透鏡保持件120的圖,圖12的㈧是俯視圖, 圖12的(B)是圖12的(A)的j-j剖視圖。將物鏡321的聚光透鏡部321a插入在透鏡保持件120的安裝孔121中。並且,以使聚光透鏡部321a的周緣的凸緣部321b與將安裝孔121圍起來的透鏡保持件120的周緣部(安裝部)125抵接的方式搭載該物鏡321,即,使環狀的凸緣部321b與周緣部125以平面接觸地搭載物鏡321。然後,一邊例如用自動準直儀等進行確認,一邊使物鏡321傾斜成最佳角度地進行調整。詳細而言,測量各物鏡的彗差的大小和方向,使物鏡沿消除彗差的方向以消除該彗差的角度傾斜地進行調整,將物鏡安裝在透鏡保持件上。例如,在相對於一個透鏡保持件 120安裝一個物鏡321情況下,利用調節器的傾斜調整功能進行調整。另外,在相對於一個透鏡保持件120安裝兩個物鏡321情況下,在固定了第一個物鏡321後,調整第二個物鏡 321,以減小該第二個物鏡321的與該第一個物鏡321的相對彗差,然後將該第二個物鏡321 固定在透鏡保持件120上。但是,由於透鏡保持件120是樹脂成形品,因此因填充密度等因素的影響,透鏡保持件120的例如整體沿長軸方向發生一些成形變形、成形偏差。也就是說,由於該透鏡保持件120或周緣部125發生了成形變形、成形偏差,因此搭載有物鏡321的周緣部125的主表面Sf實際上也發生一些應變、偏差。在周緣部125發生了變形的情況下,在圖12的⑶的截面構造中出現較低的部分和自基準面(水平面)ES』隆起而較高的部分(圖12的(A)的X標識)。於是,即使在使物鏡321的凸緣部321b與周緣部125抵接了的情況下,有時在周緣部125與物鏡321的凸緣部321b之間仍會產生非接觸的區域。也就是說,凸緣部321b被周緣部125的較高部分 (隆起部)中的最高的三個支承部I3R支承。在透鏡保持件I20的成形樹脂、填充密度相同的情況下,雖然成形時的變形的傾向(例如扭轉方向、傾斜方向等)在整個透鏡保持件120上是以同一種形態產生的,但是無法以準確的精度管理這種成形時的變形的位置、高度,因此不能以期望的位置和高度(角度)將物鏡321設置在透鏡保持件120上。另外,在圖12的⑶和以下的剖視圖中示意性地表示支承部PR。也就是說,在本實施方式的剖視圖中將支承部I3R表示成可圖示的寬度較窄的凸狀(隆起部)。但實際上, 在透鏡保持件120整體的變形的影響下,環狀的周緣部22整體的高度也緩慢地發生位移, 其中最高的三點成為支承部冊。物鏡321的直徑較小,例如為4mm,因此容易受到周緣部125的成形變形、成形偏差的影響,在受到支承部I3R的影響而使物鏡321的兩端出現例如7 μ m的高低差的情況下,物鏡321產生約0. 1度的角度偏差。在安裝物鏡321時,操作者調整每個物鏡的角度,存在由每個物鏡321的彗差產生的偏差、由操作者的熟練度等引發的調整上的偏差的問題。並且,當除此之外還有透鏡保持件的成形偏差這一主要原因時,調整偏差變得更大,存在因性能下降、調整作業複雜化而導致工時增多的問題。當在一個透鏡保持件上搭載兩個物鏡的情況下,也存在對每個物鏡的調整偏差、 相對彗差的校正偏差產生影響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鑑於上述問題而做成的,第一解決方案在於,提供一種透鏡保持件,該透鏡保持件用於支承使雷射聚光在光碟的信號記錄層上的物鏡,該透鏡保持件具備安裝孔, 其供上述物鏡的聚光透鏡部插入;周緣部,其將該安裝孔圍起來;三個突起部(第一突起部),它們彼此分開且自該周緣部的主表面突出地設置在該周緣部上,該三個突起部用於與上述物鏡的凸緣部抵接而支承該凸緣部。第二解決方案在於,上述透鏡保持件具備另一安裝孔,其供另一物鏡的聚光透鏡部插入;另一周緣部,其將該另一安裝孔圍起來;三個另一突起部(第二突起部),該突起部彼此分開且自該另一周緣部的主表面突出地設置在該另一周緣部上,該突起部用於與上述另一物鏡的凸緣部抵接而支承該凸緣部。第三解決方案在於,提供一種光拾取裝置,該裝置具備上述透鏡保持件,其設置有聚焦線圈,該透鏡保持件以能沿與光碟的信號記錄層垂直的方向進行位移動作以及能沿光碟的徑向進行位移動作的方式被支承線支承;物鏡,該物鏡的聚光透鏡部插入在該透鏡保持件的上述安裝孔中,且上述聚光透鏡部的外周的凸緣部與上述突起部抵接而被該突起部支承。第四解決方案在於,提供一種光拾取裝置,該裝置具備上述透鏡保持件,其設置有聚焦線圈,該透鏡保持件以能沿與光碟的信號記錄層垂直的方向進行位移動作以及能沿光碟的徑向進行位移動作的方式被支承線支承;一物鏡,該物鏡的聚光透鏡部插入在該透鏡保持件的上述安裝孔中,且上述聚光透鏡部的外周的凸緣部與上述突起部抵接而被該突起部支承;另一物鏡,該另一物鏡的聚光透鏡部插入在該透鏡保持件的上述另一安裝孔中, 且上述聚光透鏡部的外周的凸緣部與上述另一突起部抵接而被該另一突起部支承。在本發明中,利用設置在透鏡保持件的周緣部上的三個突起部抵接物鏡的凸緣部而支承該物鏡,在多個透鏡保持件之間將物鏡支承在相同位置上。另外,利用三個突起部支承物鏡,在多個透鏡保持件之間相對於雷射的光軸以規定的角度支承物鏡(的基準面)。此外,在將兩個物鏡搭載在一個透鏡保持件上的情況下,以能使搭載在兩個周緣部上的物鏡(的基準面)的相對彗差量變小的角度使這兩個物鏡分別傾斜的方式設置三個突起部,搭載、固定物鏡。採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能夠獲得下述效果。第一,通過在載置有物鏡的凸緣部的透鏡保持件的周邊部設置三個突起部,能夠利用三個突起頂點支承物鏡。通過將三個突起部分別設置成吸收周緣部的成形變形的高度,即使透鏡保持件的周緣部存在成形後的變形、成形偏差,也能在多個透鏡保持件之間以相同的狀態(相同位置、相同高度(角度))支承物鏡。由此,在進行用於校正物鏡的彗差的旋轉調整時,能夠抑制由透鏡保持件的成形偏差或成形變形引發的調整偏差。第二,在周緣部由通過一個突起部和安裝孔的中心部的線段分開成兩個部分的情況下,將兩個突起部分別配置在周緣部的兩個半圓弧上,從而能夠利用三個突起部穩定地支承物鏡。第三,通過使三個突起部分開等間隔地配置該三個突起部,能夠提高在利用三個突起部支承物鏡的情況下的穩定性。第四,通過將三個突起部形成為使包含各突起部的突起頂點的一平面以規定角度傾斜的高度地設置突起部,能夠使物鏡相對於雷射的光軸以預先設定的規定傾斜角度配置物鏡。物鏡的最大彗差量基本上由所對應的光碟的格式(BD用、DVD用、⑶用)決定。因而, 通過使物鏡以與最大彗差量相對應的角度的二分之一的角度傾斜,能夠獲得與減小最大彗差量等同的效果。第五,例如在將BD用物鏡和DVD/⑶用物鏡搭載在同一個透鏡保持件上的情況下, 在分別載置兩個物鏡的凸緣部的兩個周緣部各設置有三個突起部,從而即使周緣部存在成形偏差,也能在多個透鏡保持件之間以相同的狀態(相同位置、相同高度(角度))支承兩個物鏡。第六,在將兩個物鏡載置在同一個透鏡保持件上的情況下,在各物鏡的周緣部,使包含三個突起部的突起頂點的平面以規定角度傾斜地設置突起部,從而能夠使物鏡相對於雷射的光軸以規定角度傾斜地將該物鏡載置在透鏡保持件上。在將兩個物鏡載置在同一個透鏡保持件上的情況下,除了各物鏡的彗差之外,還會產生兩個物鏡的相對性的彗差。通常,該相對性的彗差的調整作業較繁雜,在物鏡的安裝部(周緣部)存在成形變形、成形偏差時,相對彗差的偏差也變大,調整操作變得更加繁雜。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分別利用三個突起部穩定地支承各物鏡,加之預先使物鏡以預先設定的規定角度傾斜,即,預先使各物鏡分別以與各自的最大彗差產生量相對應的角度的二分之一的角度傾斜,從而能夠獲得與減小相對性的最大彗差量等同的效果。因此,能夠減少作業工時、調整偏差。第七,通過採用上述透鏡保持件,能夠提供一種便宜且性能偏差較小的光拾取裝置。
圖1是說明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光拾取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說明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光拾取裝置的示意圖。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調節器和透鏡保持件的俯視圖。圖4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物鏡,㈧是俯視圖,⑶是剖視圖。圖5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透鏡保持件,(A)是俯視圖,(B)是剖視圖,(C) 是剖視圖,(D)是剖視圖。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物鏡和透鏡保持件的剖視圖。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物鏡和透鏡保持件的剖視圖。圖8是說明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光拾取裝置的示意圖。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調節器和透鏡保持件的俯視圖。圖10表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透鏡保持件,(A)是俯視圖,(B)是剖視圖。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物鏡和透鏡保持件的剖視圖。圖12用於說明以往技術,(A)是俯視圖,(B)是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接下來,利用圖1 圖11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參照圖1和圖2大概地說明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光拾取裝置的光學系統。圖 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光拾取裝置50的光學系統的示意圖。圖2是表示光碟與光學系統的關係的示意圖,是圖1的a-a剖視圖。圖2表示物鏡31的位置與設置在第一光碟Dl上的信號記錄層Rl的位置的關係、物鏡31的位置與設置在第二光碟D2上的信號記錄層R2的位置的關係以及物鏡31的位置與設置在第三光碟D3上的信號記錄層R3的位置的關係。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一個例子,說明具有與Blu-ray Disk(以下簡稱為BD)格式的光碟(第一光碟Dl)、DVD格式的光碟(第二光碟擬)和CD格式的光碟(第三光碟D3) 相對應的一個物鏡31的光拾取裝置。參照圖1,光拾取裝置50在外殼51內設置有第一雷射二極體1、第一衍射光柵2、 第二雷射二極體3、第二衍射光柵4、偏振分束器5、半透半反鏡6、1/4波片7、準直透鏡8、相差校正用電動機9、反射鏡10、傳感器透鏡12和光檢測器13等構件。第一雷射二極體1放射波長例如為405nm的藍紫色光的第一雷射(實線)。第一衍射光柵2供自第一雷射二極體1放射的第一雷射入射,該第一衍射光柵2具有將雷射分離成作為0級光的主光束和作為+1級光及-1級光的兩個副光束的衍射光柵部(未圖示)。以使自第一雷射二極體1放射的第一雷射(實線)相對於偏振分束器5的控制膜 5a成為P偏振的方式進行設定。可以採用下述方法來設定該第一雷射的直線偏振方向,即, 可以以第一雷射的光軸為中心旋轉第一雷射二極體1,或者也可以在第一雷射二極體1與偏振分束器5之間設置1/2波片,利用1/2波片改變自第一雷射二極體1放射的第一雷射的直線偏振方向。第二雷射二極體3是放射如下這樣的雷射的雷射二極體,即,放射波長例如為 650nm的紅色光的第二雷射(虛線)和波長例如為780nm的紅外光的第三雷射(單點劃線) 的不同波長的兩種波長的雷射。第二衍射光柵4供自第二雷射二極體3放射的第二雷射或第三雷射入射,該第二衍射光柵4具有將入射的雷射分離成作為0級光的主光束和作為+1 級光及-1級光的兩個副光束的衍射光柵部(未圖示)。以使自第二雷射二極體3放射的第二雷射或第三雷射相對於偏振分束器5的控制膜fe成為S偏振的方式進行設定。可以採用下述方法來設定該第二雷射或第三雷射的直線偏振方向,即,可以以第二雷射或第三雷射的光軸為中心旋轉第二雷射二極體3,或者也可以在第二雷射二極體3與偏振分束器5之間設置1/2波片,利用1/2波片改變自第二雷射二極體3放射的第二雷射或第三雷射的直線偏振方向。偏振分束器5設置在能供通過了第一衍射光柵2的第一雷射和通過了第二衍射光柵4的第二雷射或第三雷射入射的位置上,該偏振分束器5設置有使S偏振的雷射發生反射且使P偏振的雷射通過的控制膜如。半透半反鏡6使通過了偏振分束器5的第一雷射中的大致50%的雷射發生反射, 使大致50%的雷射通過。半透半反鏡6使被偏振分束器5反射了的第二雷射或第三雷射中的大致50 %的雷射發生反射,使大致50 %的雷射通過。 1/4波片7設置在能供被半透半反鏡6反射了的三種雷射入射的位置上,且起到下述作用,即,將入射的雷射從直線偏振光改變成圓偏振光,或者反之將該雷射從圓偏振光改變成直線偏振光。準直透鏡8供通過了 1/4波片7的雷射入射,並且將入射的雷射改變成平行光,利用相差校正用電動機9能夠使該準直透鏡8沿光軸方向、即箭頭A和B的方向位移。利用準直透鏡8的沿光軸方向的位移動作,對基於光碟D的保護層的厚度產生的球差進行校正。反射鏡10設置在供被準直透鏡8改變成平行光的三種雷射入射的位置上,使入射的雷射向物鏡31側反射。雷射在物鏡31的聚光動作的作用下作為聚光光斑照射在光碟D的信號記錄層上, 在信號記錄層處作為返回光反射。返回光通過物鏡31、反射鏡10、準直透鏡8和1/4波片7後入射半透半反鏡6。這樣入射到半透半反鏡6中的返回光中的大致50%的返回光在半透半反鏡6處被反射,大致 50%的返回光作為控制用雷射通過半透半反鏡6。傳感器透鏡12供通過了半透半反鏡6的控制用雷射入射,且起到下述作用,S卩,以對控制用雷射施加像散的方式將該控制用雷射照射在設置於被稱作PD(Photc) Diode,光電二極體)IC的光檢測器13的受光部。在光檢測器13中設置有公知的4分割傳感器等,利用主光束的動作進行隨著讀取記錄在光碟D的信號記錄層上的信號的讀取動作進行的信號生成動作,利用主光束和兩束副光束的照射動作進行用於由像散法進行聚焦控制動作的信號生成動作以及用於由推挽法進行尋道控制動作的信號生成動作。用於產生該各種信號的控制動作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說明。參照圖2,在圖中將光碟D表示成一個光碟D,但光碟D是第一光碟D1、第二光碟 D2和第三光碟D3的總稱,實際配置的是作為信號的讀出動作、記錄動作的對象的第一光碟 D1、第二光碟D2和第三光碟D3中的任一個。第一光碟Dl的從光碟的表面到信號記錄層Rl 的距離較短,第三光碟D3的從光碟的表面到信號記錄層R3的距離較長,第二光碟D2的從光碟的表面到信號記錄層R2的距離比第一光碟Dl的該距離長,且比第三光碟D3的該距離短。在該結構中,自第一雷射二極體1放射的第一雷射經由第一衍射光柵2、偏振分束器5、半透半反鏡6、1/4波片7、準直透鏡8和反射鏡10(參照圖1)入射到物鏡31中,該物鏡31由調節器30和透鏡保持件20支承。第一雷射在物鏡31的聚光動作的作用下,作為聚光光斑照射在設置於第一光碟Dl的信號記錄層Rl上,被照射到信號記錄層Rl上的第一雷射在信號記錄層Rl處作為返回光發生反射。另外,自第二雷射二極體3放射的第二雷射或第三雷射經由第二衍射光柵4、偏振分束器5、半透半反鏡6、1/4波片7、準直透鏡8和反射鏡10 (參照圖1)入射到物鏡31中, 該物鏡31由調節器30和透鏡保持件20支承。在第二雷射在物鏡31的聚光動作的作用下, 作為聚光光斑照射在設置於第二光碟D2的信號記錄層R2上,被照射到信號記錄層R2上的第二雷射在信號記錄層R2處作為返回光發生反射,或者在第三雷射在物鏡31的聚光動作的作用下,作為聚光光斑照射在設置於第三光碟D3的信號記錄層R3上,被照射到信號記錄層R3上的第三雷射在信號記錄層R3處作為返回光發生反射。圖3是表示用於支承透鏡保持件20的調節器30的一例的圖。透鏡保持件20例如由4條支承線52支承,調節器30以使透鏡保持件能夠沿與光碟的信號記錄層垂直的方向、即聚焦方向和光碟的徑向位移的方式支承該透鏡保持件。
這裡,光碟的徑向是指,以配置在光碟上的調節器30為基準將光碟的中心CO 和外周連接起來的、調節器30下方的一半徑線的延伸方向,是指圖3中的箭頭C和D的方向(radial方向)。另外,將與徑向垂直的方向(箭頭E和F的方向)視作切線方向 (tangential 方向)。在透鏡保持件20的側壁設置有自支承線52供給聚焦驅動信號的聚焦線圈(未圖示),利用聚焦線圈與固定在光拾取裝置主體上的磁體(未圖示)的協同作用,使透鏡保持件20沿聚焦方向位移。另外,在透鏡保持件20上設置有使透鏡保持件20沿徑向位移的尋道線圈(未圖示)。圖4是表示物鏡31的圖,圖4的㈧是俯視圖,圖4的(B)是圖4的(A)的c_c 剖視圖。圖5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透鏡保持件20的圖,圖5的(A)是俯視圖,圖5的(B) 是圖5的(A)的d-d剖視圖,圖5的(C)、⑶是圖5的(A)的e-e剖視圖。參照圖4,物鏡31是利用一個物鏡31將對例如BD格式、DVD格式和⑶格式的光碟進行信號的再現動作的雷射聚光在光碟的信號記錄層上的物鏡(BD/DVD/CD共用型物鏡 (數值孔徑NA = 0. 85)),物鏡31包括聚光透鏡部31a和將該聚光透鏡31a的外側圍起來的環狀的凸緣部31b。參照圖5,利用樹脂成形加工來成形得到透鏡保持件20,該透鏡保持件20包括安裝孔21、周緣部22和三個突起部231、232、233。安裝孔21例如為圓形,物鏡31的聚光透鏡部31a能夠插入到該安裝孔21中。周緣部(安裝部)22是以將安裝孔21圍起來的方式設置在該安裝孔21的外周的例如為環狀的區域,周緣部22為與物鏡31的凸緣部31b基本重疊的形狀。在周緣部22的主表面Sf上彼此分開地設置有三個突起部231、232、233,該突起部 231、232、233是自周緣部22的主表面Sf突出的區域。在設計透鏡保持件20時,周緣部22 的主表面Sf是平坦的環狀的區域,但實際上因為透鏡保持件20的成形變形、成形偏差的影響,該主表面Sf稍微有些變形。對於本實施方式的突起部231、232、233,以使這些突起部比由通常的透鏡保持件 20的成形變形、成形偏差導致產生的支承部I3R的高低差H(作為一例為0. 7 μ m(角度差約為0. 1度))高的方式,選擇性地使周緣部22的樹脂突出而形成上述突起部231、232、233。詳細而言,為了在周緣部22上形成三個突起部231、232、233,選擇性地對透鏡保持件20的樹脂成形模具的周緣部的三處例如進行放電加工,使用該樹脂成形模具成形透鏡保持件20。例如如圖5的(C)的剖視圖所示,將突起部231、232、233設置成高度分別為hi、 h2、h3的三稜柱狀。該高度hi、h2、h3是能夠吸收由成形變形、成形偏差導致的支承部I3R 的高低差H的高度,作為一例,該高度hl、h2、h3是IOym 50μπι。另外,在該情況下將三稜柱的頂點稱作突起頂點23t。根據透鏡保持件20的成形樹脂、填充密度,成形變形(變形的位置、方向、高低差) 有以相同的形態在整個透鏡保持件20上呈現的傾向。因此,依據透鏡保持件20的成形樹脂、填充密度把握變形的傾向,以能夠吸收變形的高低差(支承部I3R的高低差H)的方式分別決定突起部231、232、233的高度hl、h2、h3。由此,即使在多個透鏡保持件20之間支承部ra的位置、高度存在偏差的情況下,也能將物鏡31支承在相同的位置和相同的高度上。另外,如圖5的⑶的剖視圖所示,也可以將突起部231(突起部232、233也相同) 的形狀設置成梯形,在該情況下將梯形的上底稱作突起頂點23t。一個突起部231例如設置在透鏡保持件20的基準線E上,該基準線E通過安裝孔 21的中心C。基準線E是在搭載物鏡31時作為基準的線,這裡,在校正物鏡31的彗差的情況下,該基準線E是指成為用於將彗差的產生方向對齊成一個方向的基準的線。作為基準線E的一例,光碟的中心CO位於該基準線E的延伸方向上且該基準線E與光碟的徑向一致 (參照圖3)。參照圖5的(A),俯視看去,環狀的周緣部22由通過一個突起部231和安裝孔21 的中心(點C)的線段(即基準線E)分開成兩部分,另一突起部232配置在周緣部22的一半圓弧上,另一突起部233配置在另一半圓弧上。優選使突起部231、232、233分開等間隔地配置這些突起部。即,俯視看去,以點C 為中心位於彼此挨著的120度的方向上地配置突起部231、232、233。在該情況下,通過將突起部中的一個(突起部231)設置在基準線E上,能夠加寬用於指示透鏡保持件20的調節器(參照圖幻的徑向的傾斜調整餘量,從而能夠加寬光碟的再現餘量。參照圖6說明將物鏡31搭載在圖5的透鏡保持件20上的情況。圖6的㈧是圖 5的㈧的f_f截面中的安裝孔21部分的剖視圖,圖6的⑶是圖5的㈧的d-d截面中的安裝孔21部分的剖視圖。三個突起部231、232、233的高度hi、h2、h3均比由周緣部22的成形偏差、成形變形導致的支承部I3R的高低差高,因此能夠利用這些突起頂點23t支承物鏡31的凸緣部 31b。也就是說,物鏡31的凸緣部3讓與突起部231、232、233(的突起頂點23丨)抵接,包括三個突起頂點23t在內的一平面形成為物鏡31的搭載面(單點劃線)。以下,將包括三個突起頂點23t在內的一平面稱作用於搭載物鏡31的基準面ES。通過適當地選擇突起部231、232、233的高度hi、h2、h3,能夠使用於搭載物鏡31 的基準面ES相對於周緣部22的設計時的主表面Sf (透鏡保持件20的底面或表面)例如處於水平狀態。也就是說,能夠相對於透鏡保持件20水平地配置物鏡31。在多個透鏡保持件20之間,各突起部231、232、233俯視看去設置在環狀的周緣部 22的同一位置上(如圖5的(幻),且各突起部231、232、233的高度111、112、113也相同。由此,即使周緣部22的表面存在成形變形、成形偏差,也能吸收該成形變形、成形偏差,在多個透鏡保持件20之間將物鏡31穩定地支承在相同位置和相同高度(角度)上。也就是說, 用於搭載物鏡31的基準面ES在各透鏡保持件20之間的位置和高度是相同的。使基準面ES與雷射的光軸成適當角度地調整物鏡31的傾斜度。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多個透鏡保持件20之間,能夠使基準面ES處於相同位置和相同高度地配置物鏡31, 因此能夠抑制由透鏡保持件的成形變形、成形偏差引發的物鏡31的調整偏差。另外,如圖5的(D)的剖視圖所示,在將突起部231、232、233設置成梯形的情況下,當作為突起頂點23t的上表面(由梯形的上底構成的面)的面積較大時,由該面上的成形偏差對支承造成影響的情況變多,因此儘量小地形成上表面的面積(圖5的(D)中的寬度wl)。另外,底部的寬度w2例如為高度hl、h2、h3同等以上的尺寸。
參照圖7說明透鏡保持件20的第二實施方式。圖7是說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剖視圖。圖7的㈧是相當於圖5的㈧的f-f截面的安裝孔21部分的剖視圖,圖7的⑶是在圖7的㈧的狀態下的相當於圖5的㈧的d-d截面的安裝孔21部分的剖視圖,圖7的 (A)和(B)均表示將物鏡31搭載在透鏡保持件20上的情況。在一個透鏡保持件20內,將突起部231、232、233設置在下述高度位置上,S卩,使包括各突起頂點23t在內的一平面(基準面的)以規定角度相對於周緣部22的主表面Sf (透鏡保持件20的主表面)傾斜的那樣的高度位置。例如如圖7的(A)所示,在將所有突起部均設置成能吸收周緣部22的變形的高度的基礎上,較高地設置一個突起部231的高度hi,將突起部232的高度h2和突起部233的高度h3設定成彼此相同且均低於高度hi的高度。由此,物鏡31相對於透鏡保持件20的主表面傾斜。並且,如圖7的(B)所示,能夠在透鏡保持件20的基準線E的截面上,以使突起部231最高且使位於自突起部231離開180度的位置上的周緣部22的點P(參照圖5的 (A))最低的方式,使物鏡31相對於透鏡保持件20的主表面Sf成傾斜角度α地傾斜。也就是說,凸緣部31b與突起部231、232、233抵接的物鏡31在基準線E的截面形狀上,能夠使基準面ES相對於與雷射的光軸垂直的面(虛線所示的面)成規定角度α地傾斜。通過使用於搭載一個物鏡31的基準面ES相對於與雷射的光軸垂直的面成規定角度α地傾斜,能夠將物鏡31的光軸相對於雷射的光軸的偏差控制在適當的範圍內。在雷射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在成形時的偏差、物鏡31的傾斜的影響下,使物鏡31產生彗差。也就是說,通過使物鏡傾斜而根據雷射的光軸將物鏡的光軸的偏差控制在適當的範圍內,能夠校正彗差。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預先使作為透鏡保持件20的安裝部的周緣部22傾斜,因此僅通過搭載物鏡31,就能大幅減輕個別光拾取裝置和個別物鏡的彗差的校正調整作業。由此,能夠減小調整偏差、減少調整用的工時,且能夠成本低廉地製作成具有實際上不存在問題的性能的光拾取裝置。詳細而言,規定角度α是指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吸收彗差量的角度。並且,使物鏡 31的彗差的產生方向與傾斜方向對齊地搭載、固定物鏡31。這裡,傾斜方向是指下述方向, 即,例如如圖7的(B)的箭頭所示,在基準線E的截面形狀上,以使突起部231(光碟的中心側)最高且使位於以安裝孔C為中心與突起部231點對稱的位置上的周緣部22的點P(光碟的外周側)最低的方式使物鏡31相對於透鏡保持件20的主表面Sf成傾斜角度α地傾斜的方向。另外,作為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吸收彗差量的角度,傾斜角度α是相當於物鏡31的最大彗差產生量的角度的二分之一的角度。各物鏡31的彗差量不同。但是,通過將根據突起部231、232、233的高度決定的物鏡31的基準面ES的傾斜角度α預先設定成相當於最大彗差產生量的角度的二分之一的角度,能夠獲得與大幅減小所搭載的所有物鏡31的彗差產生量等同的效果,只是在減小程度上有所不同。作為一例,在物鏡31為相對於BD/DVD/CD用格式的光碟具有共用性的物鏡31的情況下,傾斜角度α是相當於該物鏡31的最大彗差產生量的角度(大致為0.5度)的二分之一的角度(0. 25度)。並且,在搭載物鏡31時,使彗差的產生方向與傾斜方向對齊地旋轉物鏡31而搭載該物鏡31。在本實施方式中,基準線E與徑向一致,傾斜方向也與徑向一致。通過上述那樣地使傾斜方向與光碟的徑向一致,能夠使彗差的方向與光碟的徑向對齊。另外,這裡利用一個物鏡31說明了相對於BD/DVD/⑶用格式的光碟具有共用性的物鏡31,但即使是分別與BD用光碟、DVD用光碟相對應的物鏡,也能夠採用同樣的方法實施本發明。例如,在物鏡是BD用物鏡的情況下,由於數值孔徑NA相同,因此與上述實施例的實施方式相同,但當物鏡是DVD用物鏡的情況下,使傾斜角度α達到相當於DVD用物鏡的最大彗差產生量的角度(大致為0.3度)的二分之一的角度(0. 15度)地設置突起部231、 232、233 ο接下來,參照圖8 圖11說明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光拾取裝置的光學系統的示意圖。搭載在一個透鏡保持件20上的物鏡也可以是多個。這裡作為一例,說明下述情況,即,在與BD格式的光碟(第一光碟)、DVD格式的光碟(第二光碟)和CD格式的光碟 (第三光碟)相對應的光拾取裝置中,將兩個物鏡組裝在同一透鏡保持件上的情況。例如, 使用BD用物鏡作為第一物鏡31,使用DVD/CD用物鏡作為第二物鏡32。在圖8中,雷射二極體1放射第一波長的例如405nm的藍色光的第一雷射(實線)。 第一雷射經由第一衍射光柵2入射到偏振分束器3中。偏振分束器3使被S偏振的第一雷射進行反射,使被向P方向偏振的第一雷射通過。以使第一雷射相對於偏振分束器3的控制膜成為S偏振的方式進行設定。可以採用下述方法來設定該第一雷射的直線偏振方向,即,可以以第一雷射的光軸為中心旋轉雷射二極體1,或者也可以在雷射二極體1與偏振分束器3之間設置1/2波片,利用1/2波片改變自雷射二極體1放射的第一雷射的直線偏振方向。第一準直透鏡4供被偏振分束器3反射了的雷射入射,為了能夠使第一準直透鏡 4起到將雷射變成平行光的作用,並且校正由BD格式的光碟(這裡未圖示)的保護層引發的球差,能在未圖示的電動機的作用下使該第一準直透鏡4沿箭頭A和B的方向位移地設
置該第一準直透鏡4。第一反射鏡5供第一雷射入射,並且使第一雷射反射。第一 1/4波片6將第一雷射從直線偏振光改變成圓偏振光。被第一 1/4波片6改變成圓偏振光的第一雷射向第一物鏡31入射,該第一物鏡31用於使第一雷射會聚到設置在第一光碟Dl上的信號記錄層Rl 上。在第一物鏡31的作用下會聚到第一光碟Dl的信號記錄層Rl上的第一雷射自信號記錄層Rl作為返回光被反射,入射到第一物鏡31中。這樣,入射到第一物鏡31中的返回光經由第一 1/4波片6、第一反射鏡5和第一準直透鏡4入射到偏振分束器3中。返回光通過偏振分束器3 (的控制膜),從而使信號入射到第一傳感器透鏡(變形鏡頭)8中。第一光檢測器9相對於三種的各雷射分別設置在對通過了第一傳感器透鏡8的返回光進行聚光後該返回光照射的位置上,第一光檢測器9由配置有光電二極體的4分割傳感器等構成。雙波長雷射二極體10是放射這樣的雷射的雷射二極體,即,放射第二波長的例如 650nm的紅色光的第二雷射(虛線)和第三波長的例如780nm的紅外光的第三雷射(單點劃線)的波長不同的兩種波長的雷射。第二雷射或第三雷射通過第二衍射光柵11後入射到分束器(半透半反鏡)12中。 分束器12設置有能夠使第二雷射或第三雷射反射及第二雷射或第三雷射通過的控制膜 (未圖示)。另外,也可以設置偏振分束器和1/2波片來代替分束器12。第二雷射或第三雷射在第二準直透鏡14的作用下改變成平行光,入射到第二反射鏡16中。第二反射鏡16使第二雷射(虛線)和第三雷射(單點劃線)向第二物鏡32 側反射,該第二物鏡32用於使第二雷射會聚到設置在第二光碟D2上的信號記錄層R2上, 並且使第三雷射會聚到設置在第三光碟D3上的信號記錄層R3上。第二雷射或第三雷射在第二 1/4波片13的作用下從直線偏振光改變成圓偏振光。在第二物鏡32處被會聚到第二光碟D2的信號記錄層R2上的第二雷射或被會聚到第三光碟D3的信號記錄層R3上的第三雷射自信號記錄層R2或R3作為返回光反射,入射到第二物鏡32中。這樣,入射到第二物鏡32中的返回光經由第二 1/4波片13、第二反射鏡16、第二準直透鏡14入射到分束器12中。通過了分束器12(的控制膜)的返回光入射到傳感器透鏡18中,在第二光檢測器 19上聚光後被照射。圖9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支承透鏡保持件20的調節器30的俯視圖。調節器30的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所示的調節器(參照圖3)的結構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詳細說明,以下述方式將透鏡保持件20支承在調節器30上,即,例如使將用於安裝第一物鏡31的第一安裝孔21的中心Cl和用於安裝第二物鏡32的第二安裝孔M的中心 C2連接起來的直線與光碟的徑向(C方向和D方向)一致的方式。這裡,作為一例,第一安裝孔21的中心Cl、第二安裝孔M的中心C2和光碟的中心CO位於同一條直線上。圖10是表示透鏡保持件20的圖,圖10的㈧是俯視圖,圖10的(B)是圖10的 (A)的h-h剖視圖。另外,圖11是將第一物鏡31和第二物鏡32搭載在透鏡保持件20上的情況下的圖10的h-h剖視圖。透鏡保持件20在第一物鏡安裝區域rl中設置有第一安裝孔21、第一周緣部22和三個第一突起部231、232、233,在第二物鏡安裝區域r2中設置有第二安裝孔M、第二周緣部25和三個第二突起部沈1、沈2、沈3。第一物鏡安裝區域rl的結構與第二實施方式所述的結構相同,因此省略說明該區域rl。第二物鏡安裝區域r2的結構也與第一安裝區域rl大致相同,詳細說明見下述。第二安裝孔M例如為圓形,第二物鏡32的聚光透鏡部3 插入在該第二安裝孔 24中(參照圖11)。第二周緣部25是將第二安裝孔24圍起來地設置在該第二安裝孔M 的外周的例如為環狀的區域,第二周緣部25與第二物鏡32的凸緣部32b基本重疊。這裡,作為一例,通過第一安裝孔21的中心Cl的第一基準線El與通過第二安裝孔M的中心C2的第二基準線E2 —致,且該基準線E1、E2與光碟的徑向一致。在校正第一物鏡31、第二物鏡32的彗差的情況下,第一基準線El和第二基準線E2是成為用於將彗差的產生方向對齊成一個方向的基準的線。在第二周緣部25的主表面Sf上彼此分開地設置三個第二突起部沈1、沈2、沈3,這些突起是自第二周緣部25的主表面Sf突出的區域。通過選擇性地使第二周緣部25的樹脂突出(使用能使樹脂突出的樹脂成形模具)而形成第二突起部沈1、沈2、沈3。依據成形樹脂、填充密度等來適當地選擇各個第二突起部沈1、沈2、沈3的高度,以使第二突起部沈1、 262,263的高度大於由通常的透鏡保持件20的成形變形和成形偏差引發的程度的高低差 (支承部I3R的高低差H)。將第二突起部沈1、沈2、263設置成例如側視看去為三稜柱或梯形的形狀(參照圖 5 的(C)、(D))。一個第二突起部261例如設置在第二基準線E2上。環狀的第二周緣部25被通過一個第二突起部261和第二安裝孔M的中心C2的線段(即第二基準線E2)分開成兩個部分,另外兩個第二突起部沈2、263分別配置在第二周緣部25的一半圓弧上和另一半圓弧上。優選在彼此挨著的120度的方向上分開等間隔地配置第二突起部沈1、沈2、沈3。第一突起部231設置在第一基準線El上,第二突起部261設置於在沿透鏡保持件 20的長邊的同一條直線(第一基準線E1、第二基準線似)上距第一突起部231最遠的位置上。透鏡保持件20的長邊方向比短邊方向容易產生變形。因此,通過在長邊方向上將第一突起部231和第二突起部261設置在彼此分開最遠的位置上,即使發生了長邊方向的變形的情況下,也能穩定地搭載第一物鏡31和第二物鏡32。參照圖11,第一物鏡31與第一實施方式和第二實施方式的物鏡相同。第二物鏡 32的數值孔徑NA為0. 6,但在外觀上與圖4所示的物鏡大致相同,第二物鏡32具備聚光透鏡32a和凸緣部32b。例如從第一基準線El的截面看去,使上第一物鏡31的第一基準面ESl在下述傾斜方向以第一角度α傾斜地設置三個第一突起部231、232、233,即,一個第一突起部 231 (光碟的中心CO側)的高度hi最高且位於自第一突起部231離開180度的位置上的點 Pl (光碟的外周側)最低的傾斜方向。在第二周緣部25上以下述方式設置第二突起部沈1、沈2、沈3,即,在將這些突起部均設置成能吸收變形的高度的基礎上,較低地設置一個突起部261的高度h4,將另外兩個突起部沈2、突起部沈3的高度h5、h6形成為彼此相同的高度且高於高度h4的高度。由此,從第二基準線E2的截面看去,在第二物鏡32的第二突起部236的高度h4 最低且在位於自第二突起部261離開180度的位置上的點P2最高的傾斜方向上,第二基準面ES2以第二角度β傾斜。通過適當地選擇第二突起部沈1、沈2、沈3的高度,能夠使凸緣部32b與第二突起部沈1、沈2、263抵接的第二物鏡32(的第二基準線似)相對於與雷射的光軸垂直的面(虛線所示的面)以規定的角度β傾斜。從第二基準線Ε2的截面形狀看去,該情況下的傾斜方向為第二突起部261 (光碟的外周側)最低且位於自第二突起部261離開180度的位置上的點Ρ2(光碟的中心CO側)最高地以角度β傾斜的方向(箭頭所示的方向)。作為一例,在物鏡是相對於DVD/CD用格式的光碟具有共用性的物鏡(第二物鏡32)的情況下,第二角度β是相當於該物鏡的最大彗差產生量的角度(大致為0.3度)的二分之一的角度(0. 15度)。使第二物鏡32的彗差的產生方向與第二基準面ES2的傾斜方向對齊地搭載、固定第二物鏡32。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基準線Ε2與徑向一致,傾斜方向也與光碟的徑向一致。由此,能夠使彗差的方向和第一物鏡31均與光碟的徑向對齊。此外,在多個透鏡保持件20之間,各第二突起部沈1、沈2、263俯視看去設置在環狀的第二周緣部25的相同位置上。同樣使第二基準面ES2以第二角度β傾斜地設置高度 h4、h5、h6。由此,即使第二周緣部25的表面因成形變形、成形偏差而出現高低差,也能在多個透鏡保持件20之間以相同的位置和高度(以第二角度β傾斜的高度)穩定地支承第二物鏡32。也就是說,搭載第二物鏡32的第二基準面ES2在各透鏡保持件20之間為相同的位置和高度,因此能夠減小由透鏡保持件的成形變形、成形偏差引發的第二物鏡32的調整偏差。在將BD用物鏡和DVD/⑶用物鏡搭載在同一個透鏡保持件20上的情況下,為了分別以最佳狀態支承兩個物鏡,對支承透鏡保持件20的線(wire)進行姿勢調整動作。此時, 存在在利用一物鏡進行姿勢調整動作時,另一物鏡不能達到最佳姿勢而使抖動值下降的問題。能夠確定產生該問題的原因在於與物鏡的傾斜相應產生的彗差。上述彗差具有下述特性,即,隨著設置在信號記錄層的上表面上的保護層的厚度的增加而變大,隨著物鏡的數值孔徑的變大而變大,且隨著雷射波長的變短而變大。因而, 在上述各種光碟格式中的物鏡中,BD用物鏡的彗差最大。也就是說,在將BD用物鏡和DVD/⑶用物鏡搭載在同一個透鏡保持件20上時,由於兩個物鏡的彗差不同,因此存在相對性的彗差變大的問題。例如,在將數值孔徑NA = 0. 85的第一物鏡31 (BD用物鏡)和數值孔徑NA = 0. 65 以下的第二物鏡32 (DVD/⑶用物鏡)搭載在同一個透鏡保持件20上的情況下,通常第一物鏡31的成形偏差產生量大約為士0. 05 λ,第二物鏡32的成形偏差產生量為士0. 03 λ。因而,兩個物鏡的相對彗差為士0. 08 λ。通過使物鏡傾斜,能夠校正彗差,例如對於0. 01 λ的彗差,能夠通過使物鏡大致傾斜0. 1度來吸收校正該彗差。在該情況下,在將各固定偏差設定為士0.2度時,最大的相對彗差量達到1. 2度,在將兩個物鏡搭載在同一個透鏡保持件20上而同時校正兩個物鏡的彗差時,會導致產生性能缺陷。對於該問題,以往分別確定兩個物鏡的彗差,分別調整兩個物鏡的彗差的產生方向,並且為了消除彗差而分別使物鏡傾斜地進行調整。詳細而言,使用供物鏡的凸緣部搭載的周緣部具有曲率的透鏡保持件搭載一透鏡 (例如DVD用物鏡),分別調整該物鏡的彗差的角度和方向之後固定該物鏡,或者使用以浮在空中的狀態搭載透鏡的透鏡保持件來搭載一透鏡,分別調整該物鏡的彗差的角度和方向之後以空中粘接(在利用製造裝置的機構支承欲粘接的零件的狀態下一邊對零件定位一邊粘接的方式,即,在將透鏡浮起而定位的狀態下,在透鏡和透鏡的間隙部分注入填充粘接劑而將透鏡固定在透鏡保持架上)方式固定該物鏡,在分別調整另一物鏡(例如BD用透鏡)的彗差的方向而固定該另一物鏡的基礎上,使供透鏡保持件搭載的調節器傾斜,以消除BD用透鏡的彗差的角度,從而校正兩個物鏡的彗差。此外,必須對每個光拾取裝置進行上述調整作業,因此存在兩個物鏡的彗差的調整作業變得十分繁雜,調整偏差變大、工時增加等問題。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1所示使第一物鏡31的第一基準面ESl相對於與雷射的光軸垂直的面成第一角度α地傾斜,使第二物鏡32的第二基準面ES2相對於與雷射的光軸垂直的面成第二角度β地傾斜。由此,能夠將兩個物鏡的光軸相對於雷射的光軸的偏差控制在適當的範圍內,從而能夠減小兩個物鏡的最大彗差產生量,還能減小相對彗差量。第一角度α是與第一物鏡31 (BD用物鏡)的最大彗差產生量(例如士0. 05 λ ) 相對應的校正角度(大致為0.5度)的二分之一,例如相對於與第一雷射的光軸垂直的面成0. 25度。第二角度β是與第二物鏡32(⑶/DVD用物鏡)的最大彗差產生量(例如士0. 03 λ )相對應的校正角度(大致為0. 3度)的二分之一,例如相對於與第二雷射的光軸垂直的面成0. 15度。由此,由於能夠減小第一物鏡31和第二物鏡32的最大的相對彗差量,因此能夠校正彗差的成形偏差,獲得與大幅減小物鏡的彗差產生量等同的效果。另外,使第一彗差的產生方向與第一基準線El對齊,S卩,使彗差的產生方向與第一基準面ESl的傾斜方向對齊地固定第一物鏡31。另外,使第二彗差的產生方向與第二基準線Ε2對齊,S卩,使彗差的產生方向與第二基準面ES2的傾斜方向對齊地固定第二物鏡32。由此,以使第一物鏡31的彗差的產生方向和第二物鏡32的彗差的產生方向與光碟的徑向對齊的方式將這兩個物鏡固定在透鏡保持件20上。另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以為了使例如(第一)物鏡31的基準面以規定的角度α傾斜而使(第一)突起部231的高度hi高於其他(第一)突起部232、233的高度 h2、h3的情況為例說明了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最初預先將突起部231、232、233的高度形成為能水平地保持物鏡31的基準面ES的那樣的高度,在搭載了物鏡31之後,一邊對突起部231、 232,233施加例如超聲波振動等外部能量,一邊使物鏡相對於與雷射的光軸垂直的面成規定角度α地擠壓物鏡,以傾斜支承物鏡31的方式設置突起部231、232、233。也可以相同方法設置用於支承第二物鏡32的第二突起部沈1、沈2、沈3。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將對齊彗差的產生方向的基準線E(第一基準線Ε1、第二基準線Ε2)視作光碟的徑向,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沿光碟的切線方向、與切線方向成45度的方向設置基準線。此外,在第三實施方式中,也可以以使通過第二安裝孔M的中心和第一安裝孔21 的中心的直線例如沿光碟的切線方向去(與切線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該第二安裝孔M 和第一安裝孔21。在該情況下,沿切線方向設置基準線E (第一基準線Ε1、第二基準線Ε2) 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透鏡保持件,該透鏡保持件用於支承使雷射聚光在光碟的信號記錄層上的物鏡,其特徵在於,該透鏡保持件具備安裝孔,其供上述物鏡的聚光透鏡部插入; 周緣部,其將該安裝孔圍起來;三個第一突起部,它們彼此分開且自該周緣部的主表面突出地設置在該周緣部上,該三個第一突起部用於與上述物鏡的凸緣部抵接而支承該凸緣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保持件,其特徵在於,上述周緣部被通過上述第一突起部中的一個第一突起部和上述安裝孔的中心部的線段分開成兩個半圓弧,上述第一突起部中的其他兩個第一突起部分別配置在該兩個半圓弧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透鏡保持件,其特徵在於, 上述第一突起部相互分開等間隔地配置。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透鏡保持件,其特徵在於,上述三個第一突起部均設置為能吸收上述周緣部的成形變形的高度。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透鏡保持件,其特徵在於,上述第一突起部設置成使包含各第一突起部的突起頂點的一平面以規定角度傾斜的尚度。
6.根據權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透鏡保持件,其特徵在於, 該透鏡保持件具備另一安裝孔,其供另一物鏡的聚光透鏡部插入; 另一周緣部,其將該另一安裝孔圍起來;三個第二突起部,該突起部彼此分開且自該另一周緣部的主表面突出地設置在該另一周緣部上,該三個第二突起部用於與上述另一物鏡的凸緣部抵接而支承該凸緣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透鏡保持件,其特徵在於,上述第二突起部中的一個第二突起部設置於在沿上述透鏡保持件的長邊的同一條直線上距上述一個第二突起部最遠的位置上。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透鏡保持件,其特徵在於,上述三個第二突起部均設置為能吸收上述另一周緣部的成形變形的高度。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透鏡保持件,其特徵在於,上述第二突起部設置成使包含各第二突起部的突起頂點的另一平面以另一規定角度傾斜的高度。
10.一種光拾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該裝置具備權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透鏡保持件,其設置有聚焦線圈,該透鏡保持件以能沿與光碟的信號記錄層垂直的方向進行位移動作以及能沿光碟的徑向進行位移動作的方式被支承線支承;物鏡,該物鏡的聚光透鏡部插入在該透鏡保持件的上述安裝孔中,且上述聚光透鏡部的外周的凸緣部與上述第一突起部抵接而被該第一突起部支承。
11. 一種光拾取裝置,其特徵在於, 該裝置具備權利要求6 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透鏡保持件,其設置有聚焦線圈,該透鏡保持件以能沿與光碟的信號記錄層垂直的方向進行位移動作以及能沿光碟的徑向進行位移動作的方式被支承線支承;一物鏡,該物鏡的聚光透鏡部插入在該透鏡保持件的上述安裝孔中,且上述聚光透鏡部的外周的凸緣部與上述突起部抵接而被該突起部支承;另一物鏡,該另一物鏡的聚光透鏡部插入在上述透鏡保持件的上述另一安裝孔中,且上述聚光透鏡部的外周的凸緣部與上述第二突起部抵接而被該第二突起部支承。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透鏡保持件和使用了該透鏡保持件的光拾取裝置。在將物鏡安裝在透鏡保持件時,當透鏡保持件的與物鏡的凸緣部接觸的接觸面存在成形偏差時,在安裝物鏡時不能穩定地安裝物鏡,因此有在安裝了物鏡後的調整透鏡的彗差較繁雜,彗差的調整偏差也變大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透鏡保持件,其包括安裝孔,其供物鏡的聚光透鏡部插入;周緣部,其設置在安裝孔的周圍,用於載置物鏡的凸緣部;三個突起部,其設置在周緣部上,比周緣部的主表面高,且彼此分開。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光拾取裝置,其包括該透鏡保持件;物鏡,該物鏡的聚光透鏡部插入在該透鏡保持件的安裝孔內,該物鏡的凸緣部與三個突起部抵接而被該三個突起部支承。
文檔編號G11B7/09GK102169700SQ20111004732
公開日2011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26日
發明者川崎良一, 橋本光宏 申請人:三洋光學設計株式會社, 三洋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