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金針菇白度的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00:28:41
專利名稱:提高金針菇白度的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金針菇養殖工藝。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金針菇的生產一般使用固體菌種或者液體菌種,固體菌種的生產方法是:將金針菇原種接種到以富含木質纖維素或澱粉類固體培養基上培養所得。使用固體菌種具有如下缺點:(I)生產周期長,固體菌種培養周期需26天,固體菌種接生產種培養需31天;(2)栽培種需用數量大,無法在使用前全部檢測,不能確保使用的菌種是良好性,汙染發生的機率很高;(3)固體菌種有發菌速度、菌齡不一致的現象,導致生產上的產量差異;(4)固體菌種發菌速度慢,一般需要7天才能覆蓋料面,汙染發生的機率高。近幾年開始有人在進行液體菌種發酵培養技術的研究,在菌種的繁殖、液體菌種的接種方法、培養基的配方及專用設備方面都有顯著的成就。液體菌種採用現代生物發酵技術來製備菌種,與固體菌種比較,有相當大的優勢,它制種快、活力強、汙染少、發菌快、成本低,可以大大節省人工、場地和能源能耗。因此液體菌種替代固體菌種將是食用菌生產上必然的趨勢。不管採用何種方式培養金針菇,最終金針菇的質量是最關鍵的問題之一。對於金針菇的質量,顧客非常關注金針菇的外觀,金針菇的外觀受到顧客親睞的一個重要參數是金針菇的白度,採用現有的養殖技術培養的金針菇往往都不能到達顧客的心理需求。
發明內容
`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提高金針菇白度的工藝,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提高金針菇白度的工藝包括在為金針菇提供半封閉的金針菇生長車間,培養基製備,生長環境調控,其特徵在於:培養基配方包括:玉米芯10%_30%、米糠20%_30%、麩皮20%_30%、啤酒糟5%_10%,以及其他吸水性原料;所述生長環境調控包括:控制溫度在3飛攝氏度;控制光照在每天I小時以內;控制C02的體積比濃度在4000 5000PPM。通過調整培養基配方,並在培養基配方中增加吸水性原料,保持金針菇生長營養充足,並保證長時間處於溼度較高的狀態。原先金針菇生長環境中會控制在溫度在5攝氏度以上,每天光照在1.5小時以上,控制C02的體積比濃度在700(Γ9000ΡΡΜ。本發明中,通過降低溫度、減少光照、減少C02的體積比濃度等技術增加金針菇白度。通過上述技術可以有效提高生長的金針菇的包括菇柄、菇蓋、菇根在內的部位的白度。所述吸水性原料可以採用木屑,也可以採用甜菜渣。
所述培養基配方中的溼度控制在97°/Γ98%。實驗表明,相對於原有技術的溼度更高。更高的溼度,有利於菇柄、菇蓋的均勻性,並且可以促進一次出芽,以及可以保證根部更為緊實。控制光照的方式為採用短時多次照射的方式,多次照射時間控制在每小時照射一次,一次照射3.5分鐘以內;也可以將照射時間控制在每半小時照射一次,每次的照射時間控制在1.8分鐘以內;也可以將照射時間控制在每2小時照射一次,每次的照射時間控制在7分鐘以內。另外還對生長中的金針菇進行吹風,每天吹風時間控制在7小時以內。相對於原有技術中每天吹風時間10小時相比,明顯縮短。吹風方式採用短時間隔吹風的方式,可以是每半小時吹風9分鐘以內,還可以是每小時吹風18分鐘以內。降低C02的體積比濃度到400(Γ5000ΡΡΜ的方式,可以是在金針菇生長車間的進風口設置一分子篩制氧機,分子篩制氧機的出氣口朝向金針菇生長車間內側。通過為金針菇生長車間增加氧氣含量的方式,降低C02的體積比濃度。同時因為氧氣含量增加,可以更進一步促進提聞金針燕白度。所述分子篩制氧機設有一控制系統運行的微型處理器控制系統,所述微型處理器控制系統連接有一 C02濃度傳感器,所述C02濃度傳感器位於金針菇生長車間內,且位於分子篩制氧機的出氣口的後方,或者在距離5m以外的地方,以便於測量金針菇生長車間內的C02濃度。在C02濃度過高時,增加制氧速度,抑制C02濃度;在C02濃度過低時,降低制氧速度,維持或者提高C02 濃度。
圖1為分子篩制氧機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提高金針菇白度的工藝包括在為金針菇提供半封閉的金針菇生長車間,培養基製備,生長環境調控。(I)培養基配方包括:玉米芯10%_30%、米糠20%_30%、麩皮20%_30%、啤酒糟5%-10%,以及吸水性原料,吸水性原料可以採用木屑,也可以採用甜菜渣。通過調整培養基配方,並在培養基配方中增加吸水性原料,保持金針菇生長營養充足,並保證長時間處於溼度較高的狀態。(2)生長環境調控包括:控制溫度在3飛攝氏度;控制光照在每天I小時以內;控制C02的體積比濃度在400(Γ5000ΡΡΜ。原先金針菇生長環境中會控制在溫度在5攝氏度以上,每天光照在1.5小時以上,控制C02的體積比濃度在700(Γ9000ΡΡΜ。本發明中,通過降低溫度、減少光照、減少C02的體積比濃度,等技術增加金針菇白度。通過上述技術可以有效提高生長的金針菇的包括,菇柄、菇蓋、菇根在內的部位的白度。
培養基配方中的溼度控制在97°/Γ98%。實驗表明,相對於原有技術的溼度更高,更高的溼度,有利於菇柄、菇蓋的均勻性,並且可以促進一次出芽,以及可以保證根部更為緊實。控制光照的方式為採用短時多次照射的方式,一次照射時間控制在每小時照射一次,一次照射3.5分鐘以內。也可以將照射時間控制在每半小時照射一次,每次的照射時間控制在1.8分鐘以內。也可以將照射時間控制在每2小時照射一次,每次的照射時間控制在7分鐘以內。另外還對生長中的金針菇進行吹風,每天吹風時間控制在7小時以內。相對於原有技術中每天吹風時間10小時相比,明顯縮短。吹風方式採用短時間隔吹風的方式,可以是每半小時吹風9分鐘以內,還可以是每小時吹風18分鐘以內。參照圖1,降低C02的體積比濃度到400(Γ5000ΡΡΜ的方式,可以是在金針菇生長車間的進風口設置一分子篩制氧機1,分子篩制氧機I的出氣口 3朝向金針菇生長車間內側。通過為金針菇生長車間增加氧氣含量的方式,降低C02的體積比濃度。同時因為氧氣含量增加,可以更進一步促進提聞金針燕白度。分子篩制氧機I設有一控制系統運行的微型處理器控制系統2,微型處理器控制系統2連接有一 C02濃度傳感器4,C02濃度傳感器4位於金針菇生長車間內,且位於分子篩制氧機I的出氣口 3的後方,或者在距離5m以外的地方。以便於測量金針菇生長車間內的C02濃度。在C02濃度過高時,增加制氧速度,抑制C02濃度。在C02濃度過低時,降低制氧速度,維持或者提高C02濃度。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 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範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提高金針菇白度的工藝包括在為金針菇提供半封閉的金針菇生長車間,培養基製備,生長環境調控,其特徵在於: 培養基配方包括:玉米芯10%-30%、米糠20%-30%、麩皮20%-30%、啤酒糟5%-10%,以及吸水性原料; 所述生長環境調控包括: 控制溫度在3飛攝氏度;控制光照在每天I小時以內;控制C02的體積比濃度在4000 5000PP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金針菇白度的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吸水性原料採用木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金針菇白度的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吸水性原料採用甜菜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金針菇白度的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培養基配方中的溼度控制在97% 98%。
5.根據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提高金針菇白度的工藝,其特徵在於,控制光照的方式為採用短時多次照射的方式,將照射時間控制在每半小時照射一次,每次的照射時間控制在1.8分鐘以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金針菇白度的工藝,其特徵在於,還對生長中的金針菇進行吹風,每天吹風時間控制在7小時以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金針菇白度的工藝,其特徵在於,吹風方式採用短時間隔吹風的方式,每半小時吹風9分鐘以內。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金針菇白度的工藝,其特徵在於,吹風方式採用短時間隔吹風的方式,每小時吹風18分鐘以內。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金針菇白度的工藝,其特徵在於,降低C02的體積比濃度到400(Γ5000ΡΡΜ的方式,是在金針菇生長車間的進風口設置一分子篩制氧機,分子篩制氧機的出氣口朝向金針菇生長車間內側,通過為金針菇生長車間增加氧氣含量的方式,降低C02的體積比濃度。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提高金針菇白度的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分子篩制氧機設有一控制系統運行的微型處理器控制系統,所述微型處理器控制系統連接有一 C02濃度傳感器,所述C02濃度傳感器位於金針菇生長車間內,且位於分子篩制氧機的出氣口的後方,在C02濃度過高時,增加制氧速度,抑 制C02濃度;在C02濃度過低時,降低制氧速度,維持或者提高C02濃度。
全文摘要
提高金針菇白度的工藝涉及農業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金針菇養殖工藝。包括在為金針菇提供半封閉的金針菇生長車間,培養基製備,生長環境調控,培養基配方包括玉米芯10%-30%、米糠20%-30%、麩皮20%-30%、啤酒糟5%-10%,以及吸水性原料。所述生長環境調控包括控制溫度在3~5攝氏度,控制光照在每天1小時以內,控制CO2的體積比濃度在4000~5000PPM。原先金針菇生長環境中會控制在溫度在5攝氏度以上,每天光照在1.5小時以上,控制CO2的體積比濃度在7000~9000PPM。通過降低溫度、減少光照、減少CO2的體積比濃度等技術增加金針菇白度。
文檔編號C05G3/00GK103172434SQ201210419268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9日
發明者潘峰 申請人: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