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減振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04 19:07:06 2
專利名稱:扭轉減振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如權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扭轉減振器。
背景技術:
通過DE 102 56 191 Al已知扭轉減振器,它具有驅動端的傳遞元件、 相對這個傳遞元件圍繞基本相同的旋轉軸線旋轉的從動端的傳遞元件 以及位於兩個傳遞元件之間的阻尼裝置。驅動端的傳遞元件與驅動器、 例如內燃機的曲軸連接,而從動端的傳遞元件通過離合裝置、例如通過 可接通或斷開的摩擦離合器構成並可以與從動器、例如傳動機構輸入軸
置於功能連接。阻尼裝置配有具有許多氣彈簧的彈簧系統和包括許多鋼 彈簧的附加彈簧系統,用於在驅動端與從動端的傳遞元件之間傳遞轉
矩。鋼彈簧以公知的方式通過在扭轉振動硬衝擊變形時在較弱的振動過 程中變形,而氣彈簧用於消除衝擊能時的緩衝過程。為此使氣彈簧在缸 體室內部具有含有氣態介質、如空氣的儲存室,其中氣態介質在氣彈簧 壓縮和由此引起的儲存室容積減小時通過節流孔從儲存室中壓出去。當 然在氣彈簧卸載和與此相關地增加容積時再從氣彈簧周圍通過節流孔
吸入新鮮氣態介質到儲存室裡面。由此可以實現與速度成比例的緩衝, 而且沒有特殊的密封要求。
在已知的彈簧系統中,在儲存室中存在壓力和與此相關地由於各變 形狀態引起的緩衝特性,因此在專業領域中稱為"無源(passiv)"彈簧 系統。節流孔按照所有可設想的負荷狀態設計,並因此可以僅僅形成壓 縮。在鋼彈簧中存在相同的問題,它們在其特性曲線方面只能折衷地適 配於在運行中產生的不同負荷狀態。
為了克服鋼彈簧中的這種問題,DE41 28 868 Al給出了方法,其中 許多在圓周方向上前後設置的鋼彈簧與各個具有不同特性曲線的鋼彈
簧相協調,由此在導入小的轉矩時,僅僅壓縮具有扁平走向的特性曲線 的鋼彈簧,並且隨著轉矩的增加才使具有更剛性特性曲線的鋼彈簧變
形。在此問題是形成鋼彈簧的轉數依賴性,因為其圈隨著離心力的增加 徑向向外頂壓,並且鉤掛在那裡。由此扭轉振動不一定導致在扭轉振動導入方向上相鄰的鋼彈簧的壓縮,因此可能產生阻尼裝置首先根本不起 到緩沖作用的運行條件。只有更高的負荷狀態才能起到使鋼彈簧由其徑 向外部的貼靠而觸發的作用,這在汽車中被視為減少舒適性的沖擊,但
先上升,°直^這個鋼彈j在更大的負荷狀態掙脫,其"向外部的S靠r因 此在這種運行方式中在總體效果上絕不能使整個彈簧體積供使用,而是
總是只使用其中的一部分。儘管這個問題通過在DE 41 28 868 Al中規 定的在鋼彈簧與其徑向外部貼靠之間的滑移元件得到有利的影響,但是 不能被消除。因此在這種扭轉減振器中, 一方面存在不能充分利用的脫 耦特性,另一方面由於阻尼裝置的高度剛性存在有處在汽車相對頻繁使 用的轉速範圍中的固有頻率。在此基本在1000至2000轉/分鐘之間的低 轉速範圍內,在高轉矩同時相應高的扭轉振動激勵時是特別臨界的,由 此在汽車中產生噪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構成扭轉減振器的阻尼裝置,使得在極端條 件下也可以避免不期望的噪聲。
這個目的按照權利要求1得以實現。通過使用以液態介質、如液壓 液充滿的壓力室,該壓力室附屬於彈簧系統的以氣態介質、如空氣充滿 的儲存室,並連接在壓力迴路上,由此形成一種"有源的"液壓氣動彈簧 系統,它按照權利要求提供這種可能性,即在由彈簧系統傳遞的轉矩變 化時,通過重新調整在壓力室並由此在儲存室中存在的壓力,至少基本 上觸發使彈簧系統的特性曲線匹配於變化的轉矩。對此在專業領域中區 分成"全部有源"和"部分有源"的彈簧系統,其中在全部有源的彈簧系統 的情況下,在由行駛引起發動機轉矩變化時,立刻通過輸送液態介質到 壓力室或者通過從壓力室排出這種介質進行再調節,而在部分有源的彈 簧系統的情況下,只在發動機轉矩劇烈變化時才進行再調節,否則彈簧 系統與沒有再調節的無源彈簧系統類似地運行。因此部分有源的彈簧系 統與全部有源的系統相比,由於明顯減少調節過程的次數以及對高的再 調節速度的受限要求而具有這樣的優點,即在液態介質在壓力迴路與壓 力室之間移動時,可以以比全部有源的系統更低的通流速度工作。由此 部分有源的彈簧系統的特徵是微少的能量需求,以及只有限的對於液體介質儲存器能力的需求或者甚至完全省去儲存器。部分有源的彈簧系統 與全部有源的彈簧系統相比也可以減小泵功率。
通過根據汽車和/或行駛狀態重要的條件重新調節彈簧系統壓力室 中並由此彈簧系統的控制室中存在的壓力,有利地實現彈簧系統特性曲 線匹配於變化轉矩。如果在此壓力迴路與可控制和/或調節裝置、下面簡 稱為"調節器,,共同工作,則這種調節例如可以調取在汽車控制器中寄存 的運行點,並據此起到總是根據汽車和/或行駛狀態重要的條件以液態介 質供給壓力室。根據由此在壓力室中含有的過壓分別實現在以氣態介質 充滿的儲存室中含有的過壓相對於環境機械寧調整,並由此調整給定彈 簧系統特性曲線。由此對於在拉運行時由驅動器如內燃機曲軸導入到扭 轉減振器,或者在推運行時由從動器、如傳動機構輸入軸導入到扭轉減 振器裡面的各種轉矩,在彈簧系統中總是提供對應於這種轉矩的特性曲 線供使用,因此至少基本上總是在彈簧系統的全部壓縮行程上提供使 用。與純無源作用的彈簧系統不同,其特性曲線這樣確定,即它們隨著 可供使用的彈性行程在小的轉矩時已經能夠實現傳導元件的相對移動, 但是在最大轉矩時還總是使用這個彈性行程,而在按照本發明的有源彈 簧系統中,通過與各轉矩的特性曲線匹配性實際上呈現"虛擬"的多倍彈 性行程。這種扭轉減振器的脫耦特性相應較高,其固有頻率相應較低, 該固有頻率對於常見的行駛條件位於汽車的典型轉速範圍以外。
儘管扭轉減振器的上述低固有頻率,如果要產生諧振特性,可以使 壓力室中並由此使儲存室中的壓力升高到例如最大預應力的水平並且 保持在這個水平上,由此至少很大程度地避免扭轉減振器的相互間可旋 轉的傳遞元件的相對旋轉運動。如果彈簧系統的壓力和相關的預應力的 降低一直延續經過給定的時間間隔,則可以有效地避免損傷阻尼裝置。 同樣有利的是,在缸體斷開和在點火調節以下的階次運行時,使壓力室 並由此使儲存室中的壓力提高到最大預應力的水平。
如果在持久的交替負荷的情況下通過壓力提高與壓力降低之間的 持續轉換完全排空位於彈簧系統與泵之間的供給儲存器,則提供相同的 過程方式,並且泵單獨不能提供液態介質體積流,這對於保證快速跟隨 壓力室中的所需壓力變化是必需的。
對於這種過程方式,也可以選擇或者附加地也可以對彈簧系統分別 附設一個轉角限動機構。這個轉角限動機構與彈簧系統、尤其是與這個彈簧系統的缸體共同地設在扭轉減振器的傳遞元件上,而在扭轉減振器 的相應另一傳遞元件上設置有與轉角限動機構共同作用的觸控元件,用 於在缸體中可移動的控制活塞。如果現在在兩個傳遞元件之間產生大的 轉角偏移,則觸控元件相對於缸體在圓周方向上偏移,直到控制元件接 觸到轉角限動才幾構,並由此結束兩個傳遞元件的相對偏移。對這個轉角 限動才幾構有利地附設密封件,用於防止在兩個傳遞元件之間的相對運動 的位置上排出氣態和/或液態介質。
上述的供給儲存器通過泵以液態介質充滿。由於這個供給儲存器存 在這種可能性,即通過提供顯著的體積流非常迅速地起到顯著提高壓力 室中壓力的作用。為了同樣迅速且顯著地降低壓力室中的壓力,可以在 壓力室與泵之間具有低壓儲存器。在上述儲存器與壓力室之間有利地具 有執行機構、如閥門,其通流寬度為了影響壓力升高或壓力降低可以通 過調節壓力迴路施加影響。
在按照本發明的扭轉減振器中,儘管其特別大的彈性行程作用,但是 彈簧系統的實際結構空間需求與其質量慣性矩一樣微小。不考慮這種本 來就存在的優點還可以使彈性行程不損失上述優點地進一步加大,即設 有使彈簧系統的儲存室加大的附加儲存室,它與儲存室處於壓力連接。 可以使適配於各轉矩的彈簧剛度設計得相應微小,由此可以實現極好的 脫耦特性。
有利地通過至少一個旋轉執行機構,在壓力迴路的至少基本上位置
固定的壓力迴路部分與追蹤著傳遞元件圍繞著公共旋轉軸線的旋轉運 動的彈簧系統之間建立壓力連接。這個旋轉執行機構有利地具有導壓元
件,它或者附屬於驅動器但是也可以附屬於從動器。
在外部的壓力迴路部分附屬於從動器的時候需要至少兩個旋轉執 行機構,即在壓力迴路部分與從動器之間的第 一旋轉執行機構和在從動 器與相應的傳遞元件、優選驅動端的傳遞元件之間的第二旋轉執行機 構。為了使液態介質傳導到彈簧系統裡面可以使用附屬於驅動端的傳遞 元件的輸入管道。
所述彈簧系統通過用於氣態介質的允許彈簧作用的儲存室構成,因
此下面簡稱為"氣彈簧"。儘管氣彈簧需要基本壓力,並因此必需具有由 系統引起的最低預應力,但是可以產生相應於無預應力的彈簧的特性, 當兩個氣彈簧相互間相反作用地設置的時候。由於這個措施不4又可以對最小的轉矩變化做出反應,而且還使扭轉減振器相同地不僅適用於拉運 行而且適用於推運行。
也可以有利地使各彈簧系統的每個缸體不僅用於拉運行而且用於 推運行。為此例如從缸體的中心部位開始、鏡像對稱地設置缸體室的單 個元件,如控制活塞、密封室和附加分隔活塞,並且通過公共的控制室 相互分開。兩個缸半體的元件同樣可以公共地是壓力室以及位於壓力室 與儲存室之間的分隔活塞,必要時也可以是附屬於儲存室的附加儲存 室。在此有利地4吏兩個缸半體的單個元件輕質量地構成,用於一方面在 導入扭轉振動時並且另一方面在要被傳遞的轉矩快速變化時可以低慣
性地反應,並且為了另一方面也限制整個缸體容納部的慣性。在此有利
地使控制活塞薄壁地構成。
所述彈簧系統可以與驅動端的傳遞元件和/或從動端的傳遞元件處
於功能連接。在此有利地不僅使相應缸體的以氣態介質充滿的缸體室, 而且使以液態介質充滿的壓力室至少基本設置在驅動端的傳遞元件中, 而調節壓力室中壓力的壓力設定裝置基本設置在從動端的傳遞元件中。
按照壓力設定裝置的有利擴展結構,可以使這個壓力設定裝置通過 液體排出器構成,它可移動地、例如可相對旋轉或在圓周方向上可移動
地設置在作為壓力室的液體接收部裡面,或者也可以通過壓力變化在附 屬於壓力室的壓力室接頭上。
因為所述彈簧系統具有至少一個以液態介質充滿的壓力室和至少 一個以氣態介質充滿的儲存室,因此這些腔室分別通過分隔活塞、必要 時也通過附加分隔活塞相互隔絕。此外相應壓力室的粘滯介質負責建立 壓力,也負責可能附屬於分隔活塞或附加分隔活塞的密封件的潤滑。密 封潤滑的主要意義是,使密封件的"起動轉矩"最小化、即,使那個轉矩, 從該轉矩開始分隔活塞不再由於摩擦通過密封件粘附在從屬的室壁上, 而是脫離這個室壁。由此可以使分隔活塞在最小的交替負荷變化時已經 輕柔地偏移。
可以適宜地軸向在扭轉減振器的傳遞元件之間設有軸向蓄能器,例 如在具有用於從屬的彈簧系統的觸控元件的觸控元件支架與從動端的 振動質量塊之間。由此使觸控元件支架並由此使控制元件在向著驅動器 一側的方向上預緊,這對於通過從動端的振動質量塊容納彈性加載的摩 擦耦聯器時是有利的。按照本發明的另 一 實施例,可以有利地使彈簧系統的缸體在圓周方 向上可移動地容納在支承裝置裡面,該支承裝置具有相對於兩個傳遞元 件的相對旋轉性,並且相對於傳遞元件定心。該支承裝置具有用於至少 一個傳遞元件、在此優選驅動端的傳遞元件的觸控元件的透卡部。在缸 體的這種容納中存在這種可能性,即只通過一個控制活塞實現兩個可能 的旋轉方向,即在拉運行和在推運行時的旋轉方向,其措施是代替否則 設置在缸體中的附加控制活塞,使整個缸體可以在圓周方向上移動。為 此使每個缸體構造有定心段,通過該定心^殳,缸體可以在徑向和軸向定 位在支承裝置裡面,但是在圓周方向上能夠執行相對於定心段的相對移 動。在這種結構中,彈性行程或者通過控制活塞相對於包圍著控制活塞 的缸體進行移動藉助於傳遞元件的控制元件實現,或者通過缸體相對於 控制活塞移動藉助於其它相應傳遞元件的觸控元件實現。
總之,通過這個實施例,除了所述的第二控制活塞以外,也可以加 載附屬於這個控制活塞的密封室以及同樣附屬於這個第二控制活塞的 分隔活塞。
按照本發明的另 一 實施例所,述壓力室的主壓力室部分在其圓周側 的端部上分別具有控制活塞,並且通過至少一個壓力室通道與壓力室的 附加壓力室部分連接,它通過密封室和分隔活塞與儲存室處於功能連 接。在此,由導壓元件通過第二旋轉執行機構在主壓力室部分中導引的 液體管道分別在至少一個控制活塞的延伸部位中藉助於壓力室接頭不 可移動地得以接收。在這個實施例中,壓力設定裝置僅僅液壓地起作用, 因此在儲存室中本來就存在的分隔活塞完全承擔對包含在儲存室中粘 滯介質進行壓縮。因此可以省去在儲存室中的另 一分隔活塞。
藉助於在附圖中所示的實施例描述本發明。附圖中 圖1以分解圖示出具有液壓氣動彈簧系統的扭轉減振器,其中壓力 設定裝置通過液體排出器構成,
圖2示出在圖1中通過視線A看到的扭轉減振器的視圖, 圖3示出在圖2中通過視線B看到的扭轉減振器的視圖, 圖4示出^t姿照圖2中的剖切線IV-IV的剖一見圖, 圖5示出按照圖3中的剖切線V-V的剖視圖,圖6示出按照圖2中的剖切線VI-VI的剖視圖,
圖7示出按照圖3中的剖切線vn-vn的剖視圖,
圖8簡示出用於以液態介質供給彈簧系統的壓力迴路, 圖9示出彈簧系統的特性曲線圖,
圖10以分解圖示出扭轉減振器以及彈簧系統的另一實施例, 圖ll以剖視圖示出從圖10中的視線A看到的扭轉減振器的驅動端 的傳遞元件,
圖12與圖ll相同,但是具有扭轉減振器的另一實施例,
圖13示出按照圖2中的剖切線xin-xni的扭轉減振器的視圖,
圖14與圖ll相同,但是具有扭轉減振器的另一實施例, 圖15示出按照圖14的剖切線XV-XV的扭轉減振器的視圖, 圖16示出在按照圖10和11的扭轉減振器的實施例中從圖10的視 線A看去的粘滯介質的輸送路徑圖,
圖17示出按照圖16中的剖切線XVII-XVII的扭轉減振器的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至7示出扭轉減振器2,如同由圖4最清楚地看到的那樣,它 通過連接元件4固定在有利地通過內燃機曲軸3構成的驅動器1上。該 連接元件4透卡徑向法蘭5的空隙5,該法蘭與圓周環42和封閉蓋44 一起構成液體容納室18,該液體容納室包圍液體排出器20。此外徑向 法蘭5在徑向內部部位中具有初級盤穀7,它通過軸承54使液體排出器 20在液體排出器20的次級盤轂8上定心並軸向定位。
在液體容納室18上徑向包圍著這個液體容納室18固定有缸體容納 部15,該缸體容納部15包圍有齒緣9並用於容納液壓氣動彈簧系統14, 該液壓氣動彈簧系統14以缸體12 (圖5)的形式構成,該缸體12在橫 截面中具有圓形的缸體室13 (圖6)。在圖5中所示的扭轉減振器2的 實施例中,沿著圓周具有四個這樣的缸體12,其中每兩個缸體分別相互 間相反地起作用,由此分別使一個缸體12位於拉運行的第一偏移方向, 而使另一缸體12位於推運行的第二偏移方向。相同的狀況適用於兩個 其餘的缸體12。
每個彈簧系統14由以氣態介質、如空氣充滿的儲存室32、以液態 介質、如液壓液充滿的壓力室27的壓力室部分29和藉助密封件22使兩個腔室27、 32相互間隔絕的分隔活塞30構成,該分隔活塞在其幾何 形狀上至少基本適配於缸體室13的橫截面形狀。還要補充地指出,各 儲存室32分別具有用於充滿或排出氣態介質的儲存室接頭33,並且每 兩個相互間相反作用的儲存室32通過位置固定的分隔壁36相互隔絕。
壓力室部分29通過各一個儲存室通道35與壓力室27的壓力室部 分28處於連接。該壓力室部分28在徑向方向上在液體容納室18的圓 周環42與液體排出器20的容納環46之間延伸。在圓周方向上,壓力 室部分28在液體排出元件23與液體控制元件24之間延伸,該液體排 出元件23位於容納環46上並且朝著圓周環42的方向延伸,而液體控 制元件24位於圓周環42上並且朝著容納環46的方向延伸。壓力室部 分28作為壓力室27的主壓力室部分,而壓力室部分29作為附加壓力 室部分。在詳細描述以粘滯介質供給壓力室27之前,要指出,液體接 收部20用於抗扭轉地聯結從動端的振動質量塊56,該振動質量塊具有 摩擦面57,在其上以公知的並因此未示出的方式使摩擦離合器的離合器 片置於貼靠。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摩擦離合器的壓合狀態實現驅動器1 與從動器86之間的轉矩傳遞,或者在摩擦離合器的斷開狀態中斷轉矩 傳遞。例如由DE 10 2004 012 425 Al已知這種摩擦離合器連同從動端的 振動質量塊,因此這個公開內容應該在內容方面作為寫入本發明的內 容。通過驅動器1結合液體容納室18和缸體容納部14包括齒緣9,能 夠形成扭轉減振器2的驅動端傳遞元件88,而通過液體排出器18結合 從動端振動質量塊56、未示出的摩擦離合器、第二旋轉執行機構104和 從動器86形成扭轉減振器2的/人動端傳遞元件92。兩個傳遞元件88、 92分別相對於基本相同的旋轉軸線99定心。
前面所示的齒緣9在驅動端傳遞元件88上的布置由於下面的原因 是有利的在起動過程中驅動端的傳遞元件88偏移,而從動端的傳遞 元件92不動地起作用。由此觸發液態介質從供給儲存器136的再泵浦, 由此提高彈簧系統14中的預應力。這樣調整這個預應力,使得通過彈 簧系統14支持起動過程。但是如果不期望這種效果,也可以選擇使齒 緣9位於從動端的傳遞元件92上。
所述壓力室27、在此尤其是主壓力室部分28通過輸入管道34與液 體管道38和39 (圖6和7)分別連接到位於壓力迴路部件109裡面的 徑向通道112上,它與呈傳動才幾構豸餘入軸84形式的用作為導壓元件85的從動器86的、用作為集成壓力管道108的通流通道50、 51(圖4) 處於壓力連接。該通流通道50、 51在另一端分別通過壓力迴路部件101 的一個徑向通道106與輸入管道100處於壓力連接,該輸入管道100通 過液體管道102和103構成。從動端的壓力迴路部件101與從動器86 共同起作用作為第一旋轉執行機構98,而驅動端的壓力迴路部件109與 從動器共同起作用作為第二旋轉執行機構114。
所述扭轉減振器2通過第一旋轉執行機構98與壓力迴路120的在 圖8中僅僅示意地表示的壓力迴路部分121共同起作用。在此在入流側 液體管道102通過執行機構142、而液體管道103通過執行才幾構143連 接到執行機構144,該執行機構在它那一側通過供給儲存器136連接到 泵138的壓力輸出D上,在供給儲存器136中可以建立給定的過壓,其 中泵138與電機形式的泵驅動器139連接。泵138的第一抽吸接頭Sl 與壓力源152連接,並且第二抽吸接頭S2與執行機構145連接。該執 行機構145或者通過執行機構146與液體管道102連接,或者通過執行 機構147與液體管道103連接。但是也可以選擇使執行機構146和147 通過執行機構148連接到低壓儲存器132上,它通過執行機構149與泵 138的第二抽吸接頭S2連接。所有的執行機構142至149以及泵驅動器 139和傳感器150都連接到控制和/或調節裝置129、下面簡稱為調節器 129上,其中傳感器150固定在液體容納室20上,用於顯示液體容納室 20針對液體容納室20的相對偏轉位置。在調節器129接收傳感器150 的信號期間,它通過信號輸出確定泵驅動器139的運行方式以及執行機 構142至149的電》茲體的開關位置。在此通過導丸行機構142和144構成 第一執行機構組122,通過執行機構143和144構成第二執行機構組123, 通過執行機構145和146構成第三執行機構組124,並且通過執行機構 145和147構成第四執行機構組124。
在下面的對氣彈簧系統14結合壓力迴路120的工作原理描述中對 於附屬於拉運行的氣彈簧系統14元件的標記符號附加下標"a",而對於 附屬於推運行的氣彈簧系統14元件的標記符號附加下標"b"。以相同的 方式在圖8中示出氣彈簧系統14的元件,其中氣彈簧系統14在這個附 圖中僅僅示意地示出。
在4立運行中驅動端的傳遞元件88和相關的液體容納室18在力作用 於液體排出器20的方向上偏移,該力在圖8中通過箭頭以標記Z表示。由此使在壓力室27a中含有的粘滯介質朝著儲存室32a的方向移動,同 時使分隔活塞30a朝著分隔壁36的方向移動。由此壓縮在儲存室32a 中含有的氣態介質,緩沖導入的轉矩。相反在推運行中,從動端的傳遞 元件92和相關的液體排出器20在力作用於液體排出器20的方向上移 動,該力在圖8中通過箭頭以標記S表示。由此使在壓力室27b中含有 的粘滯介質儲存室32b的方向移動,同時使分隔活塞30b朝著分隔壁36 的方向移動。由此壓縮在儲存室32b中含有的氣態介質,緩衝導入的轉 矩。
為了提高壓力室27a中的壓力,第一執行機構組122的執行機構142 和144通過調節器129調整到接通,由此使積聚在供給儲存器136中的 粘滯介質導入到壓力室27a裡面,並由此使分隔活塞30a朝著分隔壁36 的方向移動。由此也提高儲存室32a中的壓力,因此產生更高彈簧剛度 的效果。在這個狀態中,第三執行機構組124的執行機構145和146調 整到其截止位置,在該位置上阻止粘滯介質通過。在這個過程期間,泵 138可以通過其第一抽吸接頭Sl從壓力源152接收新鮮的粘滯介質,保 證供給儲存器136的再充滿。
而為了降低壓力室27a中的壓力,使第一執行機構組122的執行機 構142和144運動到其截止位置,而第三執行機構組124的執行機構145 和146調整到接通。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通過第三執行機構組124和第二 抽吸接頭S2從壓力室27a中吸出粘滯介質,用於通過泵138輸入到供 給儲存器136和/或壓力源152。但是也可以選擇使粘滯介質通過執行機 構146和148輸入到低壓儲存器132並且從那裡通過執行機構149輸入 到泵138的第二抽吸接頭S2,在那裡吸出介質。通過低壓儲存器132 可以使加速壓力室27a中吸出粘滯介質。通過這個措施降低儲存室32a 中的壓力,由此產生更低彈簧剛度的效果。
為了提高壓力室27b中的壓力第二執行機構組123的執行機構143 和144通過調節器129調整到接通,由此使積聚在供給儲存器136中的 粘滯介質導入到壓力室27b裡面,並由此使分隔活塞30b朝著分隔壁36 的方向上移動。由此也提高儲存室32b中的壓力,因此產生更高彈簧剛 度的效果。在這個狀態中,第四執行機構組125的執行機構145和147 調整到其截止位置,在該位置上阻止粘滯介質通過。在這個過程期間泵 13 8可以通過其第 一 抽吸接頭S1從壓力源15 2接收新鮮的粘滯介質,保
1證供給儲存器136的再充滿。
而為了降低壓力室27b中的壓力使第二執行機構組123的執行機構 143和145運動到其截止位置,而第四執行機構組125的執行機構145 和147調整到接通。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通過第四執行機構組125和第二 抽吸接頭S2從壓力室27b中吸出粘滯介質,用於通過泵138輸入到供 給儲存器136和/或壓力源152。但是也可以選擇使粘滯介質通過執行機 構146和148輸入到低壓儲存器132並且從那裡通過執行機構149輸入 到泵138的第二抽吸接頭S2,在那裡吸出介質。通過低壓儲存器132 可以加速通過第四扭j亍才幾構組125從壓力室27b中吸出粘滯介質。通過 這個措施降低儲存室32b中的壓力,由此產生更低彈簧剛度的效果。
通過壓力迴路120的輸入管道100的液體管道102或103導入的氣 態介質在通流第一旋轉執行機構98 (圖4)以後,在從動器86的集成 壓力管道108的通流通道50、 51中繼續導入到第二旋轉執行機構114, 用於從這個旋轉執行機構通過輸入管道34的液體管道38, 39 (圖7) 進入彈簧系統14。在此由於導入的液態介質在壓力室27中的壓力升高 越高,那麼由於分隔活塞30 (圖5)朝著分隔壁36方向的移動在彈簧 系統14的儲存室32中的氣態介質的壓力升高就越高,並由此也使這個 彈簧系統14的轉矩傳遞能力越高。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在圖9中所示的 彈簧系統14的各個特性曲線匹配於要被傳遞轉矩的從屬轉矩參數。通 過這種適配性,分別實現最佳地附屬於以直線呈現的負荷狀態的特性曲 線,由此實際上在彈簧系統14能夠提供這種特性曲線的整個彈性行程 都可供用於緩沖可能的由交替負荷引起的扭轉振動。當然通過壓力室27 中並因此在儲存室32中的更高壓力平衡負荷增加並由此實現更高的特 性曲線,而通過降低壓力室27中並因此在儲存室32中的壓力平衡負荷 減小,這導致實現更低的特性曲線。要附加地指出,圖9以各轉矩M與 通過彈簧系統14提供的偏轉角cp的關係示出特性曲線。通過給定的較
圖IO和11以及16和17示出扭轉減振器2的另一實施例。在這個 實施例中扭轉減振器2如同由圖10最清楚地看到的那樣通過連接元件4 固定在有利地通過內燃機曲軸3構成的驅動器1上。該連接元件4透卡 徑向法蘭5,它與軸向凸緣21和蓋元件73共同構成彈簧系統14的容納 室80。該徑向法蘭5在徑向內部部位具有初級盤轂7,它通過軸承54使觸控元件支架58在觸控元件支架58的次級盤轂8上定心並軸向定位。 與徑向法蘭5抗扭轉連接的缸體容納部15被容納室80包圍,缸體 容納部15為了容納兩個彈簧系統14具有徑向外部的、基本環形的容納 殼62和徑向內部的、同樣基本環形的附加容納殼70。如圖ll詳細示出 的那樣,每個彈簧系統14具有一個缸體12,缸體12具有基本上為圓形 橫截面(圖17)的缸體室13。如圖11詳細示出的那樣,在缸體室13 中,分別在圓周方向上在端部布置有在圓周方向上可移動的控制活塞 17,控制活塞17分別由空心管78構成,空心管78在其面對儲存室32 的端部上配有活塞衝頭(Kolbenstempel) 25,其中這個空心管78以圍 繞扭轉減振器2的旋轉軸線99的預定曲率構成。由於這個曲率使圓周 方向上的各控制活塞17能在以相同曲率構成的缸體室13中沿圓周方向 移動,只要通過位於徑向法蘭5上的驅動端的觸控元件37實現各控制 活塞17的圓周加載。為此使驅動端的觸控元件37通過第一透卡開口 64 伸進容納殼62裡面。在各控制活塞17的背離活塞衝頭25的側面上實 現控制活塞17通過驅動端的觸控元件37的加載。
在容納殼62中相對於第一透卡開口 64的徑向錯位地設有第二透卡 開口66,它在圓周方向上具有與第一透卡開口 64不同的延展寬度,在 所示情況下更大的延展寬度。因此使兩個透卡開口 64、 66的各圓周側 的端部153、 154位於容納殼62的不同圓周部位上。第二透卡開口 66 被從動端的觸控元件49透卡,其中觸控元件49位於觸控元件支架58 上。由於在各觸控元件37、 49與各從屬的透卡開口 64、 66的圓周側端 部153、 154之間相應給定的圓周間隙,於是給定了驅動端的缸體容納 部15及由此驅動端的傳遞元件88相對於乂人動端的觸控元件支架58及 由此從動端的傳遞元件92之間的相對旋轉偏移,從而使透卡開口 64、 66的圓周側端部153、 154作為傳遞元件88、 92之間的止擋起作用。
與各控制活塞17的活塞衝頭25相鄰地分別連接有各一個以粘滯介 質充滿的密封室61和各一個附加分隔活塞48,附加分隔活塞48的背離 密封室61的側面鄰接於儲存室32的對於兩個控制活塞17公共的主儲 存室部分59。這個主儲存室部分59通過控制室通道35與附加儲存室部 分60鄰接,它與分隔活塞30和壓力室27共同地包含在附加容納殼70 裡面。在此分隔活塞30如上所述用於使以粘滯介質充滿的壓力室27相 對於以氣態介質充滿的儲存室32隔絕。相同的任務也適用於附加分隔活塞48。在此密封室62提供使儲存室32相對於扭轉減振器2周圍環境 密封的粘滯介質,它還作為附加分隔活塞48、尤其是各控制活塞17的 潤滑劑供使用。
如同圖16和17詳細示出的那樣,在缸體容納部15的一個壓力室 27上連接液體管道38,並且在缸體容納部15的另一壓力室27上連接 液體管道39。兩個液體管道38、 39作為輸入管道34,並且通過其背離 壓力室27的端部連接在作為液態介質分配器的第二壓力迴路部件109 上。這個壓力迴路部件具有徑向通道112,它們導引到在導壓元件85中 延伸的集成壓力管道108,其中在這裡導壓元件85通過從動器86構成。 通過使第二壓力迴路部件109結合導壓元件85形成第二旋轉執行機構 114,在這裡未示出第一旋轉執行機構,但是在相對於扭轉減振器2的 空間布置方面以及在與壓力迴路120的外部壓力迴路部分121的連接方 面,與藉助於圖4和8示出的第一旋轉執行機構98—致。
在彈簧系統14的這個實施例中,每個缸體12的控制活塞17之一 在拉運行時通過驅動端的觸控元件37促動,而缸體12的其他控制活塞 17在推運行時促動。
在拉運行中扭轉振動時,驅動端的傳遞元件88及由此相應控制活 塞17、例如在圖11上面示出的右側缸體12的控制活塞17通過驅動端 的觸控元件37更深地推進到缸體室13裡面,由此壓縮在儲存室32中 包含的氣態介質,直到在導入的轉矩與儲存室32中的壓力之間產生平 衡。相反對於在推運行中扭轉振動時,使從動端的傳遞元件92及由此 相應控制活塞17、即在圖11中下部示出的右側缸體12的控制活塞17 通過從動端的觸控元件49更深地推進到缸體室13裡面,並由此仍然壓 縮在儲存室32中包含的氣態介質,直到在導入的轉矩與儲存室32中的 壓力之間產生平衡。
因為在圖11中缸體容納部15的左側缸體12與上述的缸體12相同 地起作用,因此無需重複解釋。
為了提高壓力室27中的壓力,通過未示出的第一旋轉執行機構以 及通過第二旋轉執行機構114使粘滯介質輸入到壓力室27裡面,而為 了降低壓力則排出粘滯介質。因此在扭轉減振器2的這個實施例中輸入 管道34與在圖8中所示的壓力迴路120相結合承擔壓力,給定裝置127 的功能。通過提高壓力室27中及由此儲存室32中的壓力產生更高彈簧預應力以及更高彈簧剛度的效果,而通過降低壓力室中的壓力產生更低
的彈簧預應力以及更低的彈簧剛度的效果。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在圖9中 所示的彈簧系統14的各特性曲線匹配於被傳遞轉矩的從屬轉矩參數。 由此實際上在彈簧系統14能夠提供這種特性曲線的整個彈性行程都可 供用於緩沖可能的由交替負荷引起的扭轉振動。當然通過壓力室27中 並因此在儲存室32中的更高壓力平衡負荷增加並由此實現更高的特性 曲線,而通過降低壓力室27中並因此在儲存室32中的壓力平衡負荷減 小,這導致實現更低的特性曲線。在這裡也可以通過可給定的較大分級 或者至少基本連續地實現單個特性曲線之間的過渡。
在圖12和13中示出扭轉減振器2的另一實施例。因為與按照圖10 和11的實施例相比,以相同的功能性每個缸體12節省了一個控制活塞 17以及從屬的附加分隔活塞48,因此這些缸體12必需相對於活塞容納 部15並因此相對於使這個活塞容納部15抗扭轉地固定住的傳遞元件、 在所示情況下即從動端的傳遞元件88是可以相對運動的。為此使各缸 體12容納在支承裝置82裡面,支承裝置82通過軸承155 (圖13)、在 所示情況下通過滾動軸承在驅動端傳遞元件88的與徑向法蘭5抗扭轉 地連接的支承環156上定心並軸向定位,但是能夠圍繞旋轉軸線99進 行相對旋轉運動。相對於從動端的傳遞元件92也存在相對旋轉運動性, 其中從動端的傳遞元件92通過其次級盤轂8可旋轉地設置在驅動端傳 遞元件88的初級盤穀7上。
不僅在徑向法蘭5上而且在與徑向法蘭抗扭轉連接的蓋元件73上 分別設有彎曲部157、 158,它們作為驅動端的觸控元件37並且通過其 自由端伸進支承裝置82的透卡部93裡面,用於加載相鄰的控制活塞17, 並且使控制活塞17例如在拉運行時更深地移動到缸體室13裡面。對於 彈簧系統14在相反旋轉方向偏移,即在推運行時,使整個缸體12移動, 確切地il通過從動端的觸控元件49,它作用於各缸體12的定心l殳94上。 如果觸控元件37、 49分別與從屬的槽共同作用,則改善各觸控元件37、 49的嵌接可靠性,其中對驅動端的觸控元件37分別附設第一槽95,並 且對從動端的觸控元件45分別附設第二槽96。
圖14和15示出扭轉減振器2的另一實施例,其中缸體容納部15 形成驅動端傳遞元件88的抗扭轉的組成部分。該缸體容納部15具有容 納殼62以及附加容納殼70,其中兩個容納殼62和70相互間徑向設置。附加容納殼70在其缸體室13的圓周側端部上分別容納控制活塞17,並 且作為壓力室27的主壓力室部分28,而在容納殼62中設有壓力室27 的附加壓力室部分29以及分隔活塞30。在這個實施例中,彈簧系統14 的控制j又僅液壓地實現,缸體容納部15的兩個缸體12中的每個缸體4又 僅對於一個旋轉方向、即對於拉運行或推運行是有效的。附圖標記列表
1 驅動器
2 扭轉減振器
3 曲軸
4 連接元件
5 徑向法蘭
6 空隙
7 初級盤穀
8 次級盤轂
9 齒緣
12 缸體
13 缸體室
14 彈簧系統
15 缸體容納部
17 控制活塞
18 液體接收部
20 液體排出器
21 軸向凸緣 22密封件
23 液體排出元件
24 液體積聚元件
25 活塞衝頭
27 壓力室
28 主壓力室部分
29 附加壓力室部々
30 分離活塞
31 阻尼裝置
32 儲存室
33 儲存室接頭
34 輸入管道
35 儲存室通道
36 分隔壁37 驅動端的觸控元件
38 液體管道
39 液體管道 42 圓周環 44 封閉蓋 46 容納環
48 附加分隔活塞
49 從動端的觸控元件
50 通流通道
51 通流通道 54 軸承
56 從動端的振動質量塊
57 摩擦面
58 觸控元件支 架
59 主儲存室部分
60 附加儲存室部分 61密封室
62 容納殼
64 第一透卡開口
66 第二透卡開口
68 壓力室通道
70 附加容納殼
72 壓力室接頭
73 蓋元件
74 軸向蓄能器
75 支撐面
76 轉角限動才幾構 78 空心管
80 容納室
82 支承裝置
84 傳動機構輸入軸
85 導壓元件86 從動器88 驅動端的傳遞元件92 從動端的傳遞元件93 透卡部94 定心段 95第一槽 96第二槽98 第一旋轉執行機構99 旋轉軸線100 輸入管道101 第一壓力迴路部件102 液體管道103 液體管道 106 徑向通道108 集成的壓力管道109 第二壓力迴路部件 112 徑向通道114 第二旋轉執行機構120 壓力迴路121 外部的壓力迴路部分122 第一執行機構組123 笫二執行機構組124 第三執行機構組125 第四執行機構組 127 壓力設定裝置129 控制和/或調節裝置 132 低壓儲存器 136供給儲存器138 泵139 泵驅動器 142, 143 執行機構 144, 145 執行機構146, 147 執行機構148, 149 執行機構150 傳感器152 壓力源153 圓周側的端部154 圓周側的端部155 軸承156 慣性環157 彎曲部158 彎曲部
權利要求
1.扭轉減振器,具有與驅動器連接的驅動端的傳遞元件、能與從動器置於功能連接的、相對於上述驅動端傳遞元件可旋轉偏移的從動端的傳遞元件以及位於上述兩個傳遞元件之間的具有彈簧系統的阻尼裝置,該彈簧系統用於在驅動端與從動端的傳遞元件之間傳遞轉矩並具有至少一個含有氣態介質的儲存室,其特徵在於,所述彈簧系統的相應儲存室(32)與壓力迴路(120)的從屬的、含有液態介質的壓力室(27)處於功能連接,其中通過上述壓力迴路(120),至少在要被傳遞的轉矩變化時,藉助於在相應壓力室(27)中的壓力的重新調整,至少基本上能觸發使彈簧系統(14)的特性曲線匹配於變化轉矩。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相應壓力室(27) 通過至少一個傳遞元件(88)來容納,而外部的壓力迴路部分(121) i殳置在傳遞元件(88、 92)之外。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外部的壓力 迴路部分(121)通過至少一個旋轉執行機構(98, 114)通過相互間能 相對運動的壓力迴路部件(101, 85; 109, 85 )與相應的力室(27)處 於壓力連接。
4. 如權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外部的 壓力迴路部分(121 )具有至少一個泵(138 ),該泵通過輸入管道(100 ) 和笫一旋轉執行機構(98)與導壓元件(85)處於壓力連接;並且該導 壓元件(85)通過第二旋轉執行機構(114)與至少一個在相應壓力室(27)中導引的輸入管道(34)壓力連接。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壓元件 (85)具有集成的壓力管道(108)作為兩個壓力旋轉執行機構(98,114)之間的壓力連接。
6. 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壓元 件(85)通過從動器(86)構成。
7. 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由 導壓元件(85)通過第二旋轉執行機構(114)在相應壓力室(27)中 導引的輸入管道(34)具有在其數量上取決於壓力室(27)數量的液體 管道(38, 39)。
8. 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由導壓元件(85)通過第一旋轉執行機構(98)導引到泵(138)的輸入 管道(100 )具有在其數量上取決於壓力室(27 )數量的液體管道(102, 103)。
9. 如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第 一旋轉執行機構(98)具有壓力迴路部件(101),該壓力迴路部件是 外部壓力迴路部分(121)的一部分。
10. 如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第二旋轉執行機構(114)具有壓力迴路部件(109),該壓力迴路部件 是容納著壓力室(27)的傳遞元件(92)的一部分。
11. 如權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壓力迴路(120)的壓力室(27)通過至少一個分隔活塞(30)與 彈簧系統(14)的相應儲存室(32)處於壓力連接。
12. 如權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分隔活塞(30)在相應彈簧系統(14)的至少一個包含在缸體容納 部(15)中的缸體(12)的缸體室(13)中布置成沿缸體室(12)的延 展方向可移動的,並與密封件(22)共同作用,通過該密封件,至少限 制了壓力室(27)中的粘滯介質與儲存室(32)中的氣態介質的交換。
13. 如權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給彈簧系統(14)附設至少一個調整相應壓力室(27)中壓力的壓力設 定裝置(127),用於給定彈簧系統的儲存室(32)中存在的壓力。
14. 如權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缸體室(13)與彈簧系統(14)的壓力室(27)或至少主壓力室部 分(28) —樣在圓周方向上基本是環形的。
15. 如權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彈簧系統(14)的缸體室(13)與壓力室(27) —樣至少基本容納 在驅動端的傳遞元件(88)裡面,而用於調整壓力室(27)中壓力的壓 力設定裝置(127)至少基本附屬於從動端的傳遞元件(92)。
16. 如權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阻尼裝置(31)對於傳遞元件(88、 92)的每個旋轉偏移方向分別 具有至少一個彈簧系統(14),該彈簧系統具有至少一個儲存室(32)、 分隔活塞(30)以及帶壓力室(27)的缸體(12),並且兩個旋轉偏移 方向的彈簧系統(14)相互間相反地起作用。
17. 如權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阻尼裝置(31)的彈簧系統(14)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壓力室(27), 該壓力室分成主壓力室部分(28)和附加壓力室部分(29),其中兩個 壓力室部分(28, 29)通過至少一個儲存室通道(35)相互間處於壓力連接。
18. 如權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相應壓力室(32)具有壓力室接頭(72),用於匹配在壓力室(27)中 含有的、通過液態介質產生的壓力。
19. 如權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至少壓力室(27)的主壓力室部分(28)通過液體接收部(18)和能夠 相對於這個液體接收部相對運動的、用作壓力設定裝置(127)的液體 排出器(20)來界定,其中該液體排出器具有至少一個起到控制活塞(17) 作用的、朝著液體接收部(18)方向延伸的液體排出元件(23),並且 液體接收部(18)具有至少一個朝著液體排出器(20)方向延伸的且在 功能上附屬於液體排出元件(23)的液體積聚元件(24)。
20. 如權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壓力室(27)的附加壓力室部分(29)與儲存室(32)和在彈簧系 統(14)的相應缸體(12)的缸體室(13)中將兩個腔室(27, 32)相 互隔絕的分隔活塞(30)共同地設置。
21. 如權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液 體接收部(18)徑向與缸體容納部(15)相鄰地設置,並且與缸體容納 部(15) —樣抗扭轉地與傳遞元件(88)連接,而液體排出器(20)在 液體接收部(18)的背離於缸體容納部(15)的一側上徑向與該液體接 收部相鄰地i殳置,並抗」扭轉地與其它相應傳遞元件(92)連接。
22. 如權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液體接收部(18)與缸體容納部(12) —樣抗扭轉地設在驅動端的 傳遞元件(88)上,而液體排出器(20)用於抗扭轉地連接從動端的傳 遞元件(92)。
23. 如權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由導壓元件(85)通過第二旋轉執行機構(114)在相應壓力室(27) 中導引的液體管道(38, 39 )藉助於壓力室接頭(72)不可活動地設在 液體排出器(20)上。
24. 如權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液體接收部(18)直接固定在驅動器(1)上,並且藉助於軸承(54) 使液體排出器(20)定心以及軸向固定。
25. 如權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附屬於傳遞元件(88、 92)的第一旋轉偏移方向的壓力室(27)為了提 高壓力通過第一執行機構組(122)與泵(138)連接,並且附屬於傳遞 元件(88、 92)的第二旋轉偏移方向的壓力室(27)為了提高壓力通過 第二執行機構組(123)與泵(138)連接。
26. 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兩個執行機 構組(122, 123 )中的每個組分別通過用於粘滯介質的供給儲存器(136) 連接到泵(138)上。
27. 如權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供給儲存器(136)能夠與泵(138)的壓力側(D)置於壓力連接。
28. 如權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附屬於傳遞元件(88、 92)的第一旋轉偏移方向的壓力室(27)為了降 低壓力通過第三執行機構組(124)與泵(138)連接,並且附屬於傳遞 元件(88、 92)的第二旋轉偏移方向的壓力室(27)為了降低壓力通過 第四執行機構組(125)與泵(138)連接
29. 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兩個執行機 構組(124, 125)中的每個組分別通過用於粘滯介質的低壓儲存器(132) 連接到泵(138)上
30. 如權利要求1至29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低壓儲存器(132)能夠與泵(138)的抽吸側(S2)置於壓力連接。
31. 如權利要求1至30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泵(138)的另一抽吸側(Sl)能夠與壓力介質儲存器(152)處於 壓力連接。
32. 如權利要求1至31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上述執行機構組(122至125 )的至少一個4丸行才/L構(142至149)以及 泵(138)的泵驅動器(139)與控制和/或調節裝置(129)連接,並且 能夠通過這個控制和/或調節裝置調節其相應作用位置。
33. 如權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至少一個確定了液體排出器(20)相應位置的傳感器(150)與控制和/或調節裝置(129)連接。
34. 如權利要求1至33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相應的儲存室(32)具有儲存室接頭(33),用於匹配在儲存室(32) 中含有的、通過氣態介質產生的壓力。
35. 如權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驅動端的傳遞元件(88)具有至少一個驅動端的觸控元件(37),而從 動端的傳遞元件(92)具有至少一個從動端的觸控元件(49),它們在 兩個彈簧系統(14)的各兩個具有相反作用方向的控制活塞(17)之間 作用,並相互獨立地分別與兩個彈簧系統(14)的控制活塞(17)置於 功能連接。
36. 如權利要求1至18和35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 在於,所述控制活塞(17)在彈簧系統(14)的相應缸體(12)的缸體 室(13)中設置成沿圓周方向能移動的,並且通過相應從屬的、以液態 介質充滿的密封室(61)和使這個密封室相對於儲存室(32)密封的附 加分隔活塞(48)作用在相應的儲存室(32)上,該儲存室在另一端至 少通過分隔活塞(30)和壓力室(27)來界定。
37. 如權利要求1至18或35、 36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 特徵在於,每個彈簧系統(14)的至少一個缸體(12)分別容納在傳遞 元件(88)的至少一個基本環形的容納殼(62)裡面
38. 如權利要求1至18或35至37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 其特徵在於,傳遞元件(88)的容納殼(62)具有至少一個用於至少一 個驅動端的觸控元件(37)的第一透卡開口 (64),和至少一個用於從 動端的觸控元件(49)的第二透卡開口 (66)。
39. 如權利要求38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用於觸控元 件(37, 49)的透卡開口 (64、 66)以相互間的徑向錯位設置在傳遞元 件(88)的容納殼(62)中。
40. 如權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用於觸 控元件(37, 49)的透卡開口 (64、 66)構造有圓周側的轉角限動機構(76),用於相對於容納殼(62)限定觸控元件(37, 49)。
41. 如權利要求38、 39或40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所 述控制活塞(17 )起到相對於用於觸控元件(37, 49 )的透卡開口 ( 64、 66)密封相應缸體室(13)的作用。
42. 如權利要求1至18或35至41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 其特徵在於,對至少基本環形的容納殼(62)附設至少基本同樣環形的 附加容納殼(70),該附加容納殼與容納殼(62)共同地包圍儲存室(32), 並且形成相應缸體(12)。
43. 如權利要求42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彈簧系 統(14)的儲存室(32)分別分成主儲存室部分(59)和附加儲存室部 分(60),其中兩個儲存室部分(59, 60)藉助於至少一個儲存室通道(35)相互間處於壓力連接。
44. 如權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一個儲 存室部分(59, 60)附屬於容納殼(62),而相應徑向其他儲存室部分(60)附屬於附加容納殼(70)。
45. 如權利要求42至44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容納殼(62)和附加容納殼(70)相互間徑向設置。
46. 如權利要求1至18或35至45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 其特徵在於,相應的壓力室接頭(72)不可活動地固定在容納殼(62) 或者附加容納殼(70)上。
47. 如權利要求1至18或35至46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 其特徵在於,所述容納殼(62)和/或附加容納殼(70)分別抗扭轉地附 屬於驅動端的傳遞元件(88),並且驅動端的傳遞元件(88)藉助於軸 承(54)使包括有從動端觸控元件(49)的觸控元件支架(58)定心以 及軸向固定。
48. 如權利要求1至18或35至47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 其特徵在於,所述觸控元件支架(58)用於抗扭轉地接納從動端的振動 質量塊(56)。
49. 如權利要求1至18或35至48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 其特徵在於,在軸向方向上在觸控元件支架(58)與從動端的振動質量 塊(56 )之間設置有蓋元件(73 ),該蓋元件與從動端的振動質量塊(56 ) 一樣分別設有用於軸向蓄能器(74)的支撐面。
50. 如權利要求1至18或35至49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 其特徵在於,所述彈簧系統(14)的相應缸體(12)為了形成雙向缸體 具有兩個相互間相反作用的控制活塞(17),這些控制活塞與共用的壓 力室(27)共同作用。
51.如權利要求50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給相應缸體 (12)的每個控制活塞(17)分別附設有附加分隔活塞(48)和設置在 附加分隔活塞與控制活塞(17)之間的密封室(61)。
52.如權利要求51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相應缸體U2) 的控制活塞(17)分別通過空心管(78)構成,該空心管圍繞著傳遞元 件(88、 92)的旋轉軸線(99)具有給定的曲率,並且在其分別面對儲 存室(32)的側面上藉助於活塞衝頭(25)封閉。
53. 如權利要求1至18或35至52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 特徵在於,所述缸體(12)在圓周方向上可移動地容納在支承裝置(82) 裡面,該支承裝置具有相對於兩個傳遞元件(88、 92)的相對旋轉性, 並相對於傳遞元件(88、 92)定心,其中該支承裝置(82)具有用於至 少一個傳遞元件(88)的觸控元件(37)的透卡部(93)。
54. 如權利要求53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缸體(12 ) 分別通過定心段(94)徑向和軸向定位在支承裝置(82)中。
55. 如權利要求1至18或35至54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 特徵在於,所述定心段(94)分別具有缸體(12)的至少一個壓力室接 頭(72 )。
56. 如權利要求1至18或35至55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 其特徵在於,所述定心段(94)和/或控制活塞(17)分別具有至少一個 用於嵌接觸控元件(37, 49)的槽(95, 96)。
57. 如權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主壓力室部分(28)在其圓周側端部(153、 154)上分別具有控制 活塞(17),並且藉助於至少一個壓力室通道(68)與附加壓力室部分(29)連接,該附加壓力室部分通過密封室(61)和分隔活塞(30)與 儲存室(32)處於功能連接。
58. 如權利要求1至18或57中任一項所述的扭轉減振器,其特徵 在於,由導壓元件(85)通過第二旋轉執行機構(114)在主壓力室部 分(28)中導引的液體管道(38, 39)分別藉助於壓力室接頭(72)不 可活動地設在控制活塞(17)中至少一個控制活塞的延伸部位中。
全文摘要
一種扭轉減振器(2),具有與驅動器(1)連接的驅動端的傳遞元件(88)、與從動器(86)處於功能連接的、相對於驅動端傳遞元件(88)可旋轉偏移的從動端傳遞元件(92)以及位於兩個傳遞元件之間的具有彈簧系統(14)的阻尼裝置(31),該彈簧系統用於在驅動端與從動端的傳遞元件之間傳遞轉矩,並具有至少一個含有氣態介質的儲存室(32)。彈簧系統的相應儲存室與壓力迴路(120)的分別從屬的、含有液態介質的壓力室(27)處於功能連接,其中通過上述壓力迴路,至少在要被傳遞的轉矩變化時,藉助於在相應壓力室中的壓力重新調整,至少基本上能觸發使彈簧系統的特性曲線匹配於變化轉矩。
文檔編號F16F15/16GK101321970SQ200680045822
公開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8日
發明者F·埃克霍恩, H·巴克, I·基斯特, T·多格爾 申請人:Zf腓特烈港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