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及其淨化河道的方法與流程
2023-05-05 03:10:37 4

本發明涉及河道生態淨化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河道生態淨化處理技術領域的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及其淨化河道的方法。
背景技術:
:
現有技術中,在受汙染地表水的處理領域,目前常用的治理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和生態法兩大類。生物法利用植物、動物及微生物對汙染物的富集、吸收降解等作用修復水體,修復過程自然、原位,但是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生態法主要採取塘、人工溼地、岸邊帶水生植被恢復、水生生物系統恢復劑河道保護等,但單位面積淨化能力弱,處理規模受水面佔用等因素限制等。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旨在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及其淨化河道的方法。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包括生態浮床、微孔生物膜陣、浮床框架、生物膜架及曝氣管道,其中:
浮床框架整體呈長方體框架結構;
生態浮床固定在浮床框架的上部位置,採用高密度聚乙烯抗風浪浮床組合而成,設置有若干個均勻分布的用於種植盆景的通孔;
生物膜架固定在浮床框架的中部位置,具有2個上、下之間相互平行的生物膜固定網,用於將微孔生物膜陣拉直、固定,微孔生物膜陣由若干個生物繩組成,每個生物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生物膜架的上、下生物膜固定網上,所述生物繩用於淨化汙水中的有機物;
曝氣管道固定在浮床框架的下部位置,曝氣管道包括主管道和若干個支管道,主管道與放置在河岸上的鼓風機連通,每個支管道上設置有若干個均勻分布的曝氣孔。
進一步的實施例中,所述微孔生物膜陣的兩個相鄰的生物繩之間的間隔為10cm。
進一步的實施例中,每個所述曝氣管道的支管道之間相互平行,並且相鄰的兩個支管道之間的間隔為10cm。
進一步的實施例中,每個所述曝氣孔的曝氣面積為1mm2。
進一步的實施例中,相鄰的兩個所述曝氣孔之間的間隔為3mm。
進一步的實施例中,所述曝氣孔呈圓形。
進一步的實施例中,所述生態浮床的材料為環保聚乙烯塑料。
進一步的實施例中,所述生態浮床呈正方形。
進一步的實施例中,生態浮床上用於種植盆景的每個所述通孔呈圓形。
根據本發明的改進,還提出一種新型烘乾室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的淨化河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盆景放入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的生態浮床的通孔裡;
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放置在汙水河道裡;
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的盆景植物吸收汙水中的氮磷營養鹽;同時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的微孔生物膜陣以汙水中的微生物作為工作主體對汙水中的有機汙染物進行吸收、轉化;並且同時鼓風機通過曝氣管道的支管道的曝氣孔向水體進行微孔曝氣。
本發明的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及其淨化河道的方法,通過將植物、微生物與曝氣的有機結合,為微生物以及植物提供良好生長環境的同時,同時能夠為水體提供一定的景觀效果,增加生物特性,同時使汙水河道淨化、保護生態環境。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的整體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的曝氣管道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的曝氣管道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了解本發明的技術內容,特舉具體實施例並配合上述所附圖式說明如下。
如圖1、圖2結合圖3所示,該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包括生態浮床1、微孔生物膜陣2、浮床框架3、生物膜架6及曝氣管道5。
浮床框架3整體呈長方體框架結構。
生態浮床1固定在浮床框架3的上部位置,生態浮床1固定在浮床框架3的上部位置,採用高密度聚乙烯抗風浪浮床組合而成,設置有若干個均勻分布的用於種植盆景4的通孔;
生物膜架6固定在浮床框架3的中部位置,生物膜架6固定在浮床框架的中部位置,具有2個上、下之間相互平行的生物膜固定網,用於將微孔生物膜陣2拉直、固定,微孔生物膜陣2由若干個生物繩組成,每個生物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生物膜架6的上、下生物膜固定網上,生物繩用於淨化汙水中的有機物;
曝氣管道5固定在浮床框架3的下部位置,曝氣管道5包括主管道503和若干個支管道502,主管道503與放置在河岸上的鼓風機連通,每個支管道502上設置有若干個均勻分布的曝氣孔501。
在本實施例中,將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安裝於南京市梅家廊路到銀龍路全長500m的河道岸邊,每個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服務面積為50平方米,根據水域面積,放置50套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於河中,每個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長2m,寬1.5m,間隔10米放置一套,同時,連接放置在河岸上的鼓風機,利用曝氣孔向水體進行微孔曝氣,盆景植物選擇香蒲及黃菖蒲這兩種耐汙且具景觀效果的植株。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安裝後進行了6個月的效果檢驗。每一次檢驗都是要求關閘,形成死水。3日後全河水質變壞,6日後全河水質發黑髮臭,這時開始運行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盆景4裡的植物吸收汙水中的氮磷營養鹽;同時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的微孔生物膜陣2以汙水中的微生物作為工作主體對汙水中的有機汙染物進行吸收、轉化;並且同時鼓風機通過曝氣管道5的支管道502的曝氣孔501向水體進行微孔曝氣。裝置連續不斷的運行6天後,水質監測人員進行了現場監測:從梅家廊路向下遊200m全河化學需氧量下降為25mg/L以下;從梅家廊路向下遊400m全河化學需氧量下降為20mg/L以下,氨氮、總磷達到IV類水質標準。
優選地,如圖1所示,為保證拉直生物膜陣,微孔生物膜陣2的兩個相鄰的生物繩之間的間隔為10cm。
在某些優選的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每個曝氣管道5的支管道502之間相互平行,並且相鄰的兩個支管道502之間的間隔為10cm。如此,能夠保證具有足夠的曝氣孔501,曝氣效果更好。
優選地,每個曝氣孔501的曝氣面積為1mm2。
在某些實施例中,為保證曝氣效果,相鄰的兩個曝氣孔501之間的間隔為3mm。
優選地,如圖2所示,曝氣孔501呈圓形。
優選地,生態浮床1的材料為環保聚乙烯塑料。聚乙烯塑料具有較好的耐腐蝕性。如此,能夠延長生態浮床1在汙水裡的使用壽命。
在某些實施例中,生態浮床1呈正方形。如此,多組生態浮床1容易被組裝在一起,同時方便檢修。
在某些實施例中,生態浮床1上用於種植盆景的每個通孔呈圓形。如此,方便工作人員種植盆景。
如圖1、圖2結合圖3所示,本實施例還提出一種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的淨化河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盆景4放入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的生態浮床1的通孔裡;
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放置在汙水河道裡;
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的盆景4裡的植物吸收汙水中的氮磷營養鹽;同時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的微孔生物膜陣2以汙水中的微生物作為工作主體對汙水中的有機汙染物進行吸收、轉化;並且同時鼓風機通過曝氣管道5的支管道502的曝氣孔501向水體進行微孔曝氣。
本發明的盆景式強化曝氣生物膜陣裝置及其淨化河道的方法,通過將植物、微生物與曝氣的有機結合,為微生物以及植物提供良好生長環境的同時,同時能夠為水體提供一定的景觀效果,增加生物特性,同時使汙水河道淨化、保護生態環境。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權利要求書所界定者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