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靜液作動器散熱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06:04:06 1
專利名稱:一種電靜液作動器散熱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液壓技術領域,涉及對電靜液作動器散熱結構的改進。
背景技術:
傳統的電靜液作動器散熱結構參見圖l,包括作動器殼體l以及安裝
在作動器殼體1上的作動簡2、油泵3和液壓蓄能器4,油泵3的第一進 出油口 3a通過作動器殼體l上的內油路與作動簡2的第一控制口 2a連 通,油泵3的第二進出油口 3b通過作動器殼體1上的內油路與作動筒2 的第二控制口 2b連通,在作動器殼體l還安裝有第一單向閥5和第二單 向閥6,第一單向閥5的出油口 5b通過作動器殼體l上的內油路與作動簡 2的第一控制口 2a連通,第一單向閥5的進油口 5a通過作動器殼體l上 的內油路與液壓蓄能器4進出油口 4a連通,第二單向閩6的出油口 6b通 過作動器殼體1上的內油路與作動筒2的第二控制口 2b連通,第二單向 閥6的進油口 6a通過作動器殼體1上的內油路與液壓蓄能器4進出油口 4a連通,油泵3的洩油口 3c通過作動器殼體l上的內油路與液壓蓄能器 4進出油口4a連通。這種結構的缺點是散熱效果差。由於液壓蓄能器 4內的工作壓力大於油泵3的回油壓力,由油泵3的洩油口 3c流出的溫 度較高的油液大部分通過回油油路返回油泵3,而不能進入到蓄能器4中, 使蓄能器4沒有起到散熱作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散熱能力強的電靜液作動器散熱結 構,以大大提高電靜液作動器的散熱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電靜液作動器散熱結構,包括作動 器殼體1以及安裝在作動器殼體1上的作動簡2、油泵3和液壓蓄能器 4,油泵3的第一進出油口 3a通過作動器殼體1上的內油路與作動簡2的 第一控制口 2a連通,油泵3的第二進出油口 3b通過作動器殼體l上的內 油路與作動簡2的第二控制口 2b連通,在作動器殼體1還安裝有第一單 向閥5和第二單向閥6,第一單向閥5的出油口 5b通過作動器殼體l上的內油路與作動筒2的第一控制口 2a連通,第一單向閥5的進油口 5a通過作動器殼體1上的內油路與液壓蓄能器4進出油口 4a連通,第二單向閥6的出油口 6b通過作動器殼體l上的內油路與作動簡2的第二控制口 2b連通,第二單向閥6的進油口 6a通過作動器殼體1上的內油路與液壓蓄能器4進出油口 4a連通;其特徵在於,液壓蓄能器4還有一個輔助回油口4b,油泵3的洩油口 3c通過作動器殼體1上的內油路與液壓蓄能器4的輔助回油口 4b連通。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大大提高了電靜液作動器的散熱效果。本實用新型利用熱容量很大的液壓蓄能器作為散熱體,將油泵洩漏出的溫度較高的油液導入到溫度較低的蓄能器中,在蓄能器腔內將高溫油液與低溫油液混合,大大降低了油液溫度,同時,通過蓄能器的表面進行充分散熱,有效地發揮了蓄能器的散熱作用,提高了電靜液作動器的整體散熱效率,避免了電靜液作動器因溫度過高而引發的液壓系統故障。經試驗,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散熱效率提高了 60%以上。另外,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不需要對電靜液作動器做較大改動,成本低,便於推廣使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參見圖1, 一種電靜液作動器散熱結構,包括作動器殼體1以及安裝在作動器殼體1上的作動簡2、油泵3和液壓蓄能器4,油泵3的第一進出油口 3a通過作動器殼體1上的內油路與作動簡2的第一控制口 2a連通,油泵3的第二進出油口 3b通過作動器殼體1上的內油路與作動筒2的第二控制口 2b連通,在作動器殼體l還安裝有第一單向閥5和第二單向閥6,第一單向閥5的出油口 5b通過作動器殼體1上的內油路與作動簡2的第一控制口 2a連通,第一單向閥5的進油口 5a通過作動器殼體1上的內油路與液壓蓄能器4進出油口 4a連通,第二單向閥6的出油口 6b通過作動器殼體l上的內油路與作動簡2的第二控制口 2b連通,第二單向閥6的進油口 6a通過作動器殼體l上的內油路與液壓蓄能器4進出油口 4a連通;其特徵在於,液壓蓄能器4還有一個輔助回油口 4b,油泵3的洩油口 3c通過作動器殼體l上的內油路與液壓蓄能器4的輔助回油口 4b連通。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液壓蓄能器4上增加一個輔助回油口4b,將原來與液壓蓄能器4進出油口 4a連通的油泵3的洩油口 3c改與液壓蓄能器4的輔助回油口 4b連通,這樣,油泵3的洩油口 3c流出的溫度較高的油液直接流入到溫度較低的蓄能器4中,在蓄能器4的工作腔內將高溫油液與低溫油液混合,大大降低了油液溫度。同時,通過蓄能器4的表面還能進行充分散熱,有效地發揮了蓄能器的散熱作用,提高了電靜液作動器的整體散熱效率。
權利要求1、一種電靜液作動器散熱結構,包括作動器殼體[1]以及安裝在作動器殼體[1]上的作動筒[2]、油泵[3]和液壓蓄能器[4],油泵[3]的第一進出油口[3a]通過作動器殼體[1]上的內油路與作動筒[2]的第一控制口[2a]連通,油泵[3]的第二進出油口[3b]通過作動器殼體[1]上的內油路與作動筒[2]的第二控制口[2b]連通,在作動器殼體[1]還安裝有第一單向閥[5]和第二單向閥[6],第一單向閥[5]的出油口[5b]通過作動器殼體[1]上的內油路與作動筒[2]的第一控制口[2a]連通,第一單向閥[5]的進油口[5a]通過作動器殼體[1]上的內油路與液壓蓄能器[4]進出油口[4a]連通,第二單向閥[6]的出油口[6b]通過作動器殼體[1]上的內油路與作動筒[2]的第二控制口[2b]連通,第二單向閥[6]的進油口[6a]通過作動器殼體[1]上的內油路與液壓蓄能器[4]進出油口[4a]連通;其特徵在於,液壓蓄能器[4]還有一個輔助回油口[4b],油泵[3]的洩油口[3c]通過作動器殼體[1]上的內油路與液壓蓄能器[4]的輔助回油口[4b]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一種電靜液作動器散熱結構屬於液壓技術領域,涉及對電靜液作動器散熱結構的改進。包括作動器殼體[1]以及安裝在作動器殼體[1]上的作動筒[2]、油泵[3]和液壓蓄能器[4],其特徵在於,液壓蓄能器[4]還有一個輔助回油口[4b],油泵[3]的洩油口[3c]通過作動器殼體[1]上的內油路與液壓蓄能器[4]的輔助回油口[4b]連通。本實用新型大大提高了電靜液作動器的散熱效果。
文檔編號F15B21/04GK201297305SQ20082013575
公開日2009年8月26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9日
發明者王麗智, 王少華, 田一松, 胡務農, 黃玖琦 申請人:中國航空工業第六一八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