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漸變腔室風刀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15:32:01
一種漸變腔室風刀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漸變腔室風刀,包括腔體、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腔體包括相互連通的主腔體和風向引導腔體。進風口設置於主腔體上,出風口設置與風向引導腔體上。所述風向引導腔體內腔容積沿主腔體向出風口漸變減小。風向引導腔體內等距設置截面充滿風向引導腔體的框架塞塊。框架塞塊通過定位螺栓固定在風向引導腔體上。與傳統打孔式風刀不同,本實用新型在出風口的各處均可能取得接近的風力大小,不會產生水痕問題從而減小產品加工中不良率,降低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種漸變腔室風刀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刀,特別是一種漸變腔室風刀。
【背景技術】
[0002]太陽能電池片或P.C.B設備廠家在設備的烘乾和產品表面排水單元採用的風刀是單排孔式、多排孔式或槽狀,這種風刀由於存在風力發散的缺點,且部分區域無法被完全吹乾而導致出現水痕。
[0003]另德國Schmid使用的是海綿滾輪擠壓式排水,該方式無法將水排盡易髒,且需定期更換,維護成本高。
【發明內容】
[0004]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解決現有的太陽能電池設備用風刀風力發散,以及維護成本高的問題。
[0005]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漸變腔室風刀,包括腔體、進風口和出風口 ;所述腔體包括相互連通的主腔體和風向引導腔體,風向引導腔體內腔容積沿主腔體向出風口漸變減小,主腔體沿遠離進風口的方向內腔容積漸變增大。
[0006]作為優化,所述進風口設置於主腔體上,出風口設置與風向引導腔體上。
[0007]作為優化,所述風向弓丨導腔體內等距設置截面充滿風向弓丨導腔體的框架塞塊。
[0008]作為優化,所述框架塞塊通過定位螺栓固定在風向引導腔體上。
[0009]工作原理:與傳統打孔式風刀不同,本實用新型由於自進風口到出口風採用漸變設計,在出風口的各處均可能取得接近的風力大小。
[0010]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與傳統打孔式風刀不同,本實用新型由於自進風口到出風口採用漸變設計,在出風口的各處均可能取得接近的風力大小,不會產生水痕問題從而減小產品加工中不良率,在風向引導腔室中採用截面充滿風向引導腔體的框架塞塊,保證了腔體內部不變形,節約了維護成本,降低生產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現有的風刀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3]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截面圖;
[0014]圖4為現有的風刀風力配置示意圖;
[0015]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風力配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如附圖1至附圖5所示,一種漸變腔室風刀,包括腔體、進風口 I和出風口 2 ;所述腔體包括相互連通的主腔體3和風向引導腔體4,風向引導腔體4內腔容積沿主腔體3向出風口 2漸變減小,主腔體3沿遠離進風口 I的方向內腔容積漸變增大。所述進風口 I設置於主腔體3上,出風口 2設置與風向引導腔體4上。所述風向引導腔體4內等距設置截面充滿風向引導腔體4的框架塞塊5。所述框架塞塊5通過定位螺栓6固定在風向引導腔體4上。
[0017]如圖2中提取的兩個截面可看出主腔體3沿遠離進風口 I的方向內腔容積漸變增大。
[0018]如圖1所示傳統打孔式風刀,圖4中所示是傳統打孔式出風口風力配置示意圖,圖中B點在兩孔的中間,其風力明顯低於A點和C點,導致B點的液體無法排盡而產生水痕。
[0019]如圖5所示為本使用新型的風刀出風口的風力配置狀態示意圖,與傳統打孔式風刀不同,其在出風口的各處均可能取得接近的風力大小,不會產生水痕問題從而而減小產品加工中不良率,降低生產成本。
【權利要求】
1.一種漸變腔室風刀,其特徵在於:包括腔體、進風口和出風口 ;所述腔體包括相互連通的主腔體和風向引導腔體,風向引導腔體內腔容積沿主腔體向出風口漸變減小,主腔體沿遠離進風口的方向內腔容積漸變增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漸變腔室風刀,其特徵在於:所述進風口設置於主腔體上,出風口設置與風向弓丨導腔體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漸變腔室風刀,其特徵在於:所述風向引導腔體內等距設置截面充滿風向弓丨導腔體的框架塞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漸變腔室風刀,其特徵在於:框架塞塊通過定位螺栓固定在風向引導腔體上。
【文檔編號】F26B21/00GK204154086SQ201420311306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2日
【發明者】巢芳興 申請人:國電光伏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