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完全拆卸的行李箱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02:28:36
專利名稱:可完全拆卸的行李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行李箱,具體地說是指在不使用時可完全拆卸成多個分離的部分,從而便於收藏的行李箱。
背景技術:
一般家庭都備有行李箱,以便於出差、旅遊時使用。和行李袋相比,行李箱的主要特點是採用剛性材料製成,其優點是可防衝擊、防擠壓,可保護箱內物品,且便於在地上拖動,其缺點是其體積不能改變,特別是對於大型的行李箱,在不使用時佔用了極大的空間,不便於收藏。
中國專利01202296.9號公開了「一種可摺疊式行李箱」,其箱體左右前後四個側面是採用可彎折材料製成,而上下兩側面則採用相對剛性的材料製成,箱體內部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一、第二側板,第一、二側板的一邊分別可轉折地連接於該箱體上,使用時,第一、二側板直立於箱體左右兩側,將箱體撐開,收藏時,第一、二側板折靠於箱體的底面,而左右前後四個側面被擠壓於上下兩側面之間。該種行李箱的缺點有一,左右前後四個側面被擠壓於上下兩側面之間,雖然節約了一定的空間,但仍佔用不小的空間,特別是對於較大型的行李箱,該種結構難以達到縮小各個方向尺寸的效果;二,該結構沒有實現和行李箱的拉杆、腳輪一同形成一牢固的剛性結構,以保證行李箱可以被穩固地推拉;三,左右前後四個側面經常性地長時間處於折皺狀態,使用時會有皺紋,影響行李箱的外觀。
中國專利00241201.2號公開了「一種可摺疊行李箱」,包括有外框管架、提把和軟質箱體,外框管架包括有一對上橫管、一對下橫管、一對前豎管、一對後豎管、用以連接橫管與豎管的彎管以及橫向支撐架,而軟質箱體的周邊上設有與上述橫管、豎管對應穿套的管套,拆除橫向支撐架後,前後兩側面即可互相緊靠,而且整個外框管架也可完成拆除,使其箱體成為一個行李袋進行摺疊。這種行李箱不但具有前述行李箱的缺點,而且其外框管架由多個管件組成,拆裝複雜,且影響行李箱的外觀。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完全拆卸的行李箱,其主要目的在於克服現有可摺疊的行李箱無法縮小各個方向的尺寸,摺疊後仍然佔據較大空間的缺陷;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克服現有可摺疊的行李箱不能和其拉杆、腳輪一同形成一牢固的剛性結構,以保證行李箱可以被穩固地推拉的缺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可採用如下兩種技術方案方案一可完全拆卸的行李箱,包括底板、面板及分別豎直地連接於底板、面板的四對側邊之間的上側板、下側板、前側板和後側板,其中,面板、底板與上側板、下側板、前側板和後側板之間分別進行可拆式的連接,上側板、下側板、前側板和後側板之間也兩兩進行可拆式連接。
前述可完全拆卸的行李箱,其面板、底板與上側板、下側板、前側板和後側板之間分別通過拉鏈進行連接。
前述可完全拆卸的行李箱,其下側板與前側板互相連接的邊緣分別形成可互相配合的階梯狀,且前述的邊緣附近均排列有穿孔,另有一細繩,依次交錯地穿設於下側板與前側板邊緣的穿孔中,將兩邊緣固定連接;下側板和後側板、上側板和前側板、上側板和後側板之間的連接結構與下側板和前側板之間的連接結構相同。
前述可完全拆卸的行李箱,其底板內側設有凸伸於上側板之外的拉杆,下側板下方設有滾輪,下側板下方可拆式固定有一支承板,該支撐承板上通過插接方式連接有一連接片,該連接片可拆式固定於所述底板的底面,所述的滾輪設於該支承板的下方,所述拉杆的底端與該支承板可拆式固定連接。
所述下側板上安裝有固定件,該固定件上設有螺紋孔,支承板相應位置設有裝配孔,另有螺釘穿過該裝配孔旋合於前述螺紋孔中,從而將支承板與下側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片和底板的連接結構與前述支承板和下側板的連接結構相同;拉杆的底端設有一螺紋孔,支承板相應位置設有裝配孔,另有一螺釘穿過該裝配孔旋合於該螺紋孔中,從而將支承板與拉杆底端固定連接。
所述支承板由一滾輪固定架和一腳架通過插接方式連接而成,所述滾輪安裝於滾輪固定架下方,腳架下方設有支撐腳。
前述可完全拆卸的行李箱,其上側板上方可拆式固定有一受力件,該受力件的截面為L形,其兩邊分別與上側板、底板可拆式固定連接,所述拉杆穿過該受力件,該受力件上可拆式地固定有一提手。
所述受力件與上側板、底板之間通過螺釘穿過受力件旋入安裝於上側板、底板上的固定件進行連接。
前述可完全拆卸的行李箱,其面板、底板、上側板、下側板、前側板和後側板均包括如下可摺疊結構兩層柔性材料之間夾設有若干平鋪排列的剛性內板,且兩層柔性材料於各剛性內板之間的空隙通過縫合或粘合固定。
方案二可完全拆卸的行李箱,包括底板、面板及分別豎直地連接於底板、面板的四對側邊之間的上側板、下側板、前側板和後側板,其中,面板與上側板、下側板、前側板和後側板之間分別進行可拆式的連接,底板與上側板、下側板、前側板和後側板之間分別進行可摺疊式的連接,上側板、下側板、前側板和後側板之間也兩兩進行可拆式連接。與方案一的區別在於其上側板、下側板、前側板和後側板與底板之間不可拆卸,而只能進行摺疊,因此,其非使用狀態下縮小體積的效果不如方案一。
由上述對本發明的描述可知,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一,該行李箱的六個側板可實現完全拆卸,且拆卸後各側板還可進行摺疊,因此收藏後其體積可達到最小,可有效地縮小各個方向的尺寸;二,該行李箱的拉杆、滾輪、支撐腳一同形成一牢固的剛性結構,在承載較大的情況下,仍然可保證行李箱被穩固地推拉,而且形成這一結構的各部件也是可拆卸的;三,本發明結構特別適用於較大容積的行李箱,可有效地使大行李箱經過收折而大大減小其所佔據的空間。
圖1為本發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立體爆炸圖。
具體實施例下面參照圖1和圖2詳細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一。
可完全拆卸的行李箱,包括一箱體1、一腳輪裝置2、一拉杆裝置3、一提手裝置4。
箱體1包括底板12、面板11及分別豎直地連接於底板12、面板11的四對側邊之間的上側板13、下側板14、前側板15和後側板26,其中,面板11、底板12與上側板13、下側板14、前側板15和後側板16之間分別進行可拆式的連接,上側板13、下側板14、前側板15和後側板16之間也兩兩進行可拆式連接,這樣,整個箱體1可被拆分成獨立的六個部分;並且,其面板11、底板12、上側板13、下側板14、前側板15和後側板16均包括如下可摺疊結構兩層柔性材料之間夾設有若干平鋪排列的剛性內板,且兩層柔性材料於各剛性內板之間的空隙通過縫合或粘合固定,形成可摺疊的摺痕100,其中,面板11、底板12、前側板15和後側板16分別被兩條摺痕100分成三段式結構,而上側板13和下側板14由於面積較小,在本實施例中為一段式結構,當然也可以很容易地依此結構設計成二段式或多段式結構。
下側板14與前側板15互相連接的邊緣分別形成可互相配合的階梯狀,且前述的邊緣附近均排列有穿孔101,另有一細繩102,依次交錯地穿設於下側板14與前側板15對接邊緣的兩排穿孔101中,並且其兩端部打結,從而將兩邊緣固定連接;下側板14和後側板16、上側板13和前側板15、上側板13和後側板16之間的連接結構與下側板14和前側板15之間的連接結構相同。這樣,上側板13、下側板14、前側板15和後側板16圍成一個矩形框,且其四個角部形成小圓角。面板11、底板12與上側板13、下側板14、前側板15和後側板16之間分別通過拉鏈17進行連接。其中,面板11上設有一拉門111,該拉門111與面板11之間通過拉鏈112連接。
腳輪裝置2包括由滾輪固定架21、腳架22組成的支承板和豎直插接於滾輪固定架21靠底部位置的連接片23,滾輪固定架21、腳架22均為「п」形,其兩腳部互相插接,並於插接處分別用螺釘51固定。滾輪固定架21下方安裝有兩滾輪211,腳架22下方安裝有兩支撐腳221。滾輪固定架21設有兩裝配孔214、215,腳架22中部也設有一裝配孔227,下側板14對應位置設有帶有螺紋孔的固定件141、142和147,另有三個螺釘52,分別對應穿過裝配孔214、215、227,旋入固定件141、142和147的螺紋孔中,從而將滾輪固定架21和腳架22組成的支承板固定於箱體1的下側板14底部。連接片23可拆式固定於箱體1底板12的底面,其固定結構與支承板和箱體1的下側板14的固定結構相同,對應的結構分別為連接片23上的裝配孔231、232,下側板14上帶有螺紋孔的固定件123、124以及兩個螺釘53。
提手裝置4包括受力件42和一提手41。該受力件42的底側邊向下延伸形成一連接板43,截面形成L形,受力件42及其連接板43分別與上側板13、底板12可拆式固定連接,其連接結構與前述支承板和箱體1的下側板14的連接結構相同,對應的結構分別為受力件42上的裝配孔423、424,上側板13上帶有螺紋孔的固定件133、134及兩個螺釘54;連接板43上的裝配孔431、432,底板12上帶螺紋孔的固定件121、122及兩個螺釘55。提手41為U形,其兩端部設有兩個螺紋孔411、412,受力件上對應位置設有兩個裝配孔421、422,另有兩個螺釘56分別穿過裝配孔421、422旋入提手41的兩個螺紋孔411、412,從而將提手41固定於受力件42上方。
拉杆裝置3包括一握把30、兩伸縮杆31、32以及兩固定杆33、34,兩伸縮杆31、32頂端分別與握把30的兩端部插接連接,並於插接處用螺釘57固定,兩固定杆33、34上端部分別插接於兩伸縮杆31、32的底端,並於插接處用螺釘58固定,兩固定杆33、34下端面分別設有螺紋孔341、342,滾輪固定架21相應位置設有裝配孔212、213,另有兩螺釘59分別穿過裝配孔212、213旋入兩固定杆33、34下端面的螺紋孔341、342,從而將兩固定杆33、34下端部固定於滾輪固定架21上,並且,受力件42、上側板13設有供伸縮杆31、32穿過的通孔426、425和通孔136、135,下側板14上設有供固定杆33、34穿過的通孔146、145。
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於其上側板13、下側板14、前側板15和後側板16與底板12之間不是用拉鏈進行連接,因而不可拆卸,該連接方式與面板11的摺痕100相同,因而可進行摺疊。
上述僅為本發明的兩個具體實施例,但本發明的設計構思並不局限於此,本發明的構思主要在於將行李箱的箱體設計成可完全拆卸並可摺疊的結構,因而可達到縮小各方向尺寸以便於收藏,凡利用此構思對本發明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於侵犯本發明保護範圍的行為。
權利要求
1.可完全拆卸的行李箱,包括底板、面板及分別豎直地連接於底板、面板的四對側邊之間的上側板、下側板、前側板和後側板,其中,面板、底板與上側板、下側板、前側板和後側板之間分別進行可拆式的連接,上側板、下側板、前側板和後側板之間也兩兩進行可拆式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完全拆卸的行李箱,其中,所述面板、底板與上側板、下側板、前側板和後側板之間分別通過拉鏈進行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完全拆卸的行李箱,其中,所述下側板與前側板互相連接的邊緣分別形成可互相配合的階梯狀,且前述的邊緣附近均排列有穿孔,另有一細繩,依次交錯地穿設於下側板與前側板邊緣的穿孔中,將兩邊緣固定連接;下側板和後側板、上側板和前側板、上側板和後側板之間的連接結構與下側板和前側板之間的連接結構相同。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完全拆卸的行李箱,其中,所述底板內側設有凸伸於上側板之外的拉杆,下側板下方設有滾輪,下側板下方可拆式固定有一支承板,該支撐承板上通過插接方式連接有一連接片,該連接片可拆式固定於所述底板的底面,所述的滾輪設於該支承板的下方,所述拉杆的底端與該支承板可拆式固定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完全拆卸的行李箱,其中,所述下側板上安裝有固定件,該固定件上設有螺紋孔,支承板相應位置設有裝配孔,另有螺釘穿過該裝配孔旋合於前述螺紋孔中,從而將支承板與下側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片和底板的連接結構與前述支承板和下側板的連接結構相同;拉杆的底端設有一螺紋孔,支承板相應位置設有裝配孔,另有一螺釘穿過該裝配孔旋合於該螺紋孔中,從而將支承板與拉杆底端固定連接。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完全拆卸的行李箱,其中,所述支承板由一滾輪固定架和一腳架通過插接方式連接而成,所述滾輪安裝於滾輪固定架下方,腳架下方設有支撐腳。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完全拆卸的行李箱,其中,所述上側板上方可拆式固定有一受力件,該受力件的截面為L形,其兩邊分別與上側板、底板可拆式固定連接,所述拉杆穿過該受力件,該受力件上可拆式地固定有一提手。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完全拆卸的行李箱,其中,所述受力件與上側板、底板之間通過螺釘穿過受力件旋入安裝於上側板、底板上的固定件進行連接。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完全拆卸的行李箱,其中,所述的面板、底板、上側板、下側板、前側板和後側板均包括如下可摺疊結構兩層柔性材料之間夾設有若干平鋪排列的剛性內板,且兩層柔性材料於各剛性內板之間的空隙通過縫合或粘合固定。
10.可完全拆卸的行李箱,包括底板、面板及分別豎直地連接於底板、面板的四對側邊之間的上側板、下側板、前側板和後側板,其中,面板與上側板、下側板、前側板和後側板之間分別進行可拆式的連接,底板與上側板、下側板、前側板和後側板之間分別進行可摺疊式的連接,上側板、下側板、前側板和後側板之間也兩兩進行可拆式連接。
全文摘要
可完全拆卸的行李箱,包括底板、面板及分別豎直地連接於底板、面板的四對側邊之間的上側板、下側板、前側板和後側板,其中,面板、底板與上側板、下側板、前側板和後側板之間分別進行可拆式的連接,上側板、下側板、前側板和後側板之間也兩兩進行可拆式連接。該行李箱的六個側板可實現完全拆卸,且拆卸後各側板還可進行摺疊,因此收藏後其體積可達到最小,可有效地縮小各個方向的尺寸。
文檔編號A45C5/00GK1839726SQ20051004219
公開日2006年10月4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05年3月31日
發明者黃旭 申請人:黃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