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錘閘閥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03:23:56 1
防水錘閘閥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防水錘閘閥,由閥體、閘板、閥杆、閥蓋、活塞和彈簧組成。所述閘板內開有一通道,通道由活塞分為內腔和外腔。所述活塞安置於內腔與外腔連接的凸起處,所述活塞上開有一阻尼小孔。當閘板開啟時,介質從介質進口流入,在管道進行分流,部分介質經管道口流到外腔口,外腔內的介質壓力推動活塞向上運動,內腔內的彈簧受到擠壓反推活塞,使水流的壓力減緩;介質推動活塞時,部分介質從活塞上的阻尼小孔流入內腔,當內腔充滿介質時,內腔內的介質受擠壓從阻尼小孔向外腔流動,介質流經外腔後從介質出口流出。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可減少或避免水錘水擊的產生,同時結構簡單,維修比較方便。
【專利說明】防水錘閘閥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閘閥,具體涉及防水錘閘閥。
【背景技術】
[0002]水錘是指在水管內部,管道內壁光滑,水流動自如,當打開的閥門突然關閉,水流對閥門及管壁產生一個壓力,由於管壁光滑,後續水流在慣性的作用下,使壓力達到最大,並產生破壞作用,根據作用力方向的不同又可分為正水錘和負水錘,水錘對管道的危害非常大,嚴重時可以導致管道破裂、閥體損壞、供水中斷,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防水錘閘閥,本實用新型可減少或避免水錘水擊的產生,同時結構簡單,維修比較方便。
[0004]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技術方案:
[0005]防水錘閘閥,由閥體、閘板、閥杆、閥蓋、活塞和彈簧組成。
[0006]所述閥體頂端與閥蓋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閥蓋開有螺紋通孔,螺紋通孔與閥杆螺紋相配合,通過旋轉手柄使閥杆旋轉,從而使閥杆可上下運動。
[0007]所述閘板頂端開有一圓柱形凹槽,閥杆底端設有一圓柱形凸塊,凸塊可嵌於凹槽內,閥杆上下運動時可帶動閘板運動。
[0008]所述閘板內開有一通道,通道由活塞分為內腔和外腔。所述活塞安置於內腔與外腔連接的凸起處,所述活塞上開有一阻尼小孔;所述彈簧一端與內腔壁緊貼,另一端與活塞緊貼,內腔壁與活塞有凸起固定彈簧,使彈簧不偏移。
[0009]所述閘板底端靠介質進口 一側開有一管道口,介質可從介質進口流入,經管道口流到外腔內。
[0010]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可減少或避免水錘水擊的產生,同時結構簡單,維修比較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全剖結構示意圖。
[0012]其中:1.閥體,2.閘板,3.閥杆,4.閥蓋,5.內腔,6.外腔,7.活塞,8.阻尼小孔,
9.彈簧,10.管道口,11.介質進口,12.介質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4]本實用新型如圖1所示,防水錘閘閥,由閥體1、閘板2、閥杆3、閥蓋4、活塞7和彈簧9組成。
[0015]所述閥體I頂端與閥蓋4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閥蓋4開有螺紋通孔,螺紋通孔與閥杆3螺紋相配合,通過旋轉手柄使閥杆3旋轉,從而使閥杆3可上下運動。
[0016]所述閘板2頂端開有一圓柱形凹槽,閥杆3底端設有一圓柱形凸塊,凸塊可嵌於凹槽內,閥杆3上下運動時可帶動閘板2運動。
[0017]所述閘板2內開有一通道,通道由活塞7分為內腔5和外腔6。所述活塞7安置於內腔5與外腔6連接的凸起處,所述活塞7上開有一阻尼小孔8 ;所述彈簧9 一端與內腔5壁緊貼,另一端與活塞7緊貼,內腔壁與活塞7有凸起固定彈簧9,使彈簧9不偏移。
[0018]所述閘板2底端靠介質進口 11 一側開有一管道口 10,介質可從介質進口 11流入,經管道口 10流到外腔6內。
[0019]當閘板2開啟時,介質從介質進口 11流入,在管道進行分流,部分介質經管道口 10流到外腔6 口,外腔6內的介質壓力推動活塞7向上運動,內腔內的彈簧9受到擠壓反推活塞7,使水流的壓力減緩;介質推動活塞7時,部分介質從活塞7上的阻尼小孔8流入內腔5,當內腔5充滿介質時,內腔5內的介質受擠壓從阻尼小孔8向外腔6流動,介質流經外腔6後從介質出口 12流出,使介質的壓力減緩,從而減緩或避免水錘水擊。
【權利要求】
1.防水錘閘閥,由閥體(1)、閘板⑵、閥杆⑶、閥蓋(4)、活塞(7)和彈簧(9)組成,其特徵在於:所述閘板(2)內開有一通道,通道由活塞(7)分為內腔(5)和外腔(6),所述活塞(7)安置於內腔(5)與外腔(6)連接的凸起處,所述活塞(7)上開有一阻尼小孔(8),所述彈簧(9) 一端與內腔(5)壁緊貼,另一端與活塞(7)緊貼,所述閘板(2)底端靠介質進口(11)一側開有一管道口(10)。
【文檔編號】F16K47/02GK203757025SQ201420136090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17日
【發明者】董軍勇 申請人:溫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