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其胺基酸序列與核苷酸序列與其用途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15:14:41

專利名稱: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其胺基酸序列與核苷酸序列與其用途的製作方法
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其胺基酸序列與核苷酸序列與其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系關於一種抗腫瘤壞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 α ) 的抗體,且特別關於一種具高度中和腫瘤壞死因子α之能力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與及其可變區之序列。
背景技術:
腫瘤壞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 α )為前發炎細胞激素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其主要由包括巨噬細胞與單核球的免疫系統細胞所產生。腫瘤壞死因子α呈現為一同源三聚體(homotrimeric)蛋白質,於其中各次單元最初被轉譯為一個26kDa之跨膜前驅物蛋白質。在腫瘤壞死因子α轉換酶(TNF-converting enzyme, TACE)於接近跨膜區域之位置進行切割後,釋出腫瘤壞死因子α之可溶三聚體形式,並經由與效應細胞(effector cell)上之結構區分type I與type II腫瘤壞死因子受器(TNFRI與TNFRII)結合而發揮其活性。跨膜形式之腫瘤壞死因子α也以其獨特之生物功能而被熟知,例如以細胞-細胞接觸的方式產生生物毒性活性與B細胞的多細胞株活化(polyclonal B-cell activation), (Mitoma et al.,2008)。已證明腫瘤壞死因子α對於自體免疫過程具有特定影響,且已成為許多自體免疫疾病的關鍵治療標的(Feldmarm,2001)。到目前為止, 一些抗腫瘤壞死因子α之試劑,如etanerc印t、adalimumab與infliximab已被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所核准,且皆具有有效中和可溶形式之腫瘤壞死因子α為作用之主要生理機制的能力。然而,這些對抗藥對於跨膜形式之腫瘤壞死因子α的結合功效並不同,其可能導致於臨床疾病上的不同結果(Taylor, 2010)。例如,etanerc印t對於其中跨膜形式之腫瘤壞死因子α扮演一關鍵角色的肉芽腫病(granulomatous disease)發病在臨床上並無功效0008,Mitoma)。因此,是否抗腫瘤壞死因子α試劑可與跨膜形式之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對於引起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補體依賴性細胞毒作用(complement-d印endent cytotoxicity, CDC)、細胞凋亡與外至內訊號傳遞機制而言為必要條件。鼠科動物之單克隆抗體於臨床實施上之主要阻礙為其可能在病患中引起人類抗鼠禾鬥雲力物抗體(human anti-murine antibody, HAMA)反應(Owens and Young, 1994 ; Sandhu, 1992 ;Schroffet al.,1985)。因此,為改善臨床使用的效能,已使用基因工程技術以將屬於鼠科動物之胺基酸殘基取代為人類對應的胺基酸殘基,並以減少於病患中之誘發致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的可能性。理想的抗體人源化應可維持抗體對抗原的專一性與親和力,並儘可能減低致免疫原性。到目前為止,對於抗體人源化已使用許多方式來進行,例如由鼠科抗原結合可變區基因融合至人類抗體不變區所組成的嵌合抗體(chimeric antibodies)為最早試圖用以減少致免疫原性(Morrison et al.,1984)。然而,嵌合抗體仍然產生非期望之抗可變區反應 (Bruggemann et al.,1989)。互補決定區段移植法(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gtafting,⑶R-gtafting)為另一方式,其包含將嚙齒類抗體之互補決定區段轉移至人類抗體的Fv支架(Fv frameWOrk,FR)。不幸的是,介於互補決定區段與的Fv支架之間的接口嚴重妨礙與抗原的結合。最初的互補決定區段移植抗體傾向於失去來源抗體所具有的結合親和力,因此需要回復突變一些對於互補決定區段結構而言為必須的鼠科支架胺基酸的額外工作。藉由可變區表面重組(variable domain resurfacing)之人源化為可維持來源抗體之專一性與結合親和力的另一方式,經由將於鼠科Fv支架中暴露於表面之殘基取代為一般於人類抗體中發現之暴露於表面的殘基,可減少抗體之致免疫原性(Fontayne et al., 2006 ;Padlan,1991 ;Roguska et al.,1994 ;Staelens et al.,2006 ;Zhang et al. ,2005) 雖然現今之分子生物技術可使改變胺基酸之方法更易實行,然而,若無抗體之可靠計算機模型時,仍難以確認在溶劑中暴露於表面上之殘基。

發明內容本發明提供一種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的胺基酸序列,包括一輕鏈之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其包括SEQ ID NO :1的序列;以及一重鏈之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其包括SEQ ID NO :2的序列,其中SEQ ID NO :1之序列與SEQ ID NO 2具有至少一取代,該取代選自下組 SEQ ID NO 1之第10個胺基酸由異亮氨酸取代為羥丁氨酸、SEQ ID NO 1之第18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精氨酸、SEQ ID NO :2之第2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穀氨醯胺、SEQ ID NO 2之第10個胺基酸由色氨酸取代為亮氨酸、SEQ IDNO 2之第18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精氨酸與SEQ ID NO :2之第41個胺基酸由穀氨酸取代為甘氨酸,且其中該單克隆抗體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本發明提供另一種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的胺基酸序列,包括一輕鏈之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其包括SEQ ID NO :5的序列;以及一重鏈之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其包括SEQ ID NO :6的序列,其中該單克隆抗體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本發明也提供一種編碼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的核苷酸序列,包括一編碼輕鏈之可變區的核苷酸序列,其包括SEQ ID NO :7的序列;以及一編碼重鏈之可變區的核苷酸序列,其包括SEQ ID NO :8的序列,其中該單克隆抗體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本發明又提供一種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包括一輕鏈,該輕鏈之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Ν0:1的序列;以及一重鏈,該輕鏈之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Ν0 2的序列,其中SEQ ID NO :1之序列與SEQ ID NO :2之序列具有至少一取代,該取代選自下組SEQ ID NO 1之第10個胺基酸由異亮氨酸取代為羥丁氨酸、SEQ ID NO :1之第18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精氨酸、SEQ ID NO 2之第2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穀氨醯胺、SEQ ID NO 2之第10個胺基酸由色氨酸取代為亮氨酸、SEQID NO 2之第18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精氨酸與SEQ ID NO :2之第41個胺基酸由穀氨酸取代為甘氨酸,其中該單克隆抗體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本發明另提供一種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包括一輕鏈,其中該輕鏈之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 :5的序列;以及一重鏈,其中該輕鏈之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 SEQ ID NO :6的序列,其中該單克隆抗體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用於中和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的用途, 其中該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包括一輕鏈,其中該輕鏈之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 :5的序列;以及一重鏈,其中該輕鏈之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 :6的序列,且其中該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與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本發明提供一種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用於引起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的用途,其中該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包括一輕鏈,其中該輕鏈之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 :5的序列;以及一重鏈,其中該重鏈之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 6的序列,且其中該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與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本發明也提供一種人源化單克隆抗體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用於製備治療與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相關之疾病之藥物的用途,其中該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包括一輕鏈,其中該輕鏈之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 :5的序列;以及一重鏈,其中該重鏈之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 :6的序列,且其中該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與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

第1圖顯示經純化之m;357IgG與h;357IgG之SDS-PAGE分析結果。將m;357IgG 與h357IgG表達於小鼠NSO細胞中,並且藉由蛋白質A管柱自培養基中純化。將樣本在非還原狀態與還原狀態下以MOPS緩衝溶液於4 12% SDS/聚丙烯醯胺凝膠(Bis-Tris polyacrylamide gel)進行電泳。M為分子量標準品。第2圖顯示m357IgG之輕鏈與重鏈cDNA的電泳分析結果。第3A圖顯示m357IgG之重鏈可變區及輕鏈可變區的最終精確結構。第;3B圖顯示m357IgG分子表面模擬。第4圖顯示m357IgG與PPS4之重鏈可變區(Vh) (A)及重鏈可變區(Vl)⑶的胺基酸序列比對。將PPS4Fv序列顯示為PPS4八與PPS4Vh以進行比較,其與用在m357IgG人源化中當作人類表面殘基接受者的m357IgG Fv同源度最高。CDR殘基為在括號([])中。保守表面殘基以白色方框顯示,非保守表面殘基以灰方框顯示。根據Kabat』 s慣例(Kabat, 1991)將胺基酸序列編碼。第5圖顯示藉由m357-IgG抗體與h357_IgG抗體於細胞中之腫瘤壞死因子 α中介細胞毒性的中和。將各種濃度之m357-IgG(·)抗體與h357-IgG(o)抗體加至細胞與lOOng/ml之人類腫瘤壞死因子α培養。將細胞培養於37°C,16小時,並使用比色 MTT分析來分析細胞存活。第6圖顯示m357_IgG抗體與h357_IgG抗體對在細胞表面上之跨膜腫瘤壞死因子 α的飽和分析。將經跨膜腫瘤壞死因子α轉染之NSO細胞以m357_IgG及h357_IgG的連續指數稀釋物於4°C培養1小時。將細胞清洗3次並分別以對m357-IgG反應之Alexa Fluor 488山羊抗小鼠IgG (H+L)與對h357-IgG之反應之Alexa Fluor 647山羊抗人類IgG (H+L) 在4°C進行培養1小時。將細胞清洗並藉由FACSCalibur流式細胞儀(flow cytometer)來分析。第7圖顯示h357IgG對於中介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的能力。將表達跨膜腫瘤壞死因子α之細胞在不同濃之h357抗體存在下培養1小時。然後將人外周血單核細胞作為效應細胞(effector cell),且表達跨膜腫瘤壞死因子α之細胞作為目標細胞。藉由測量自細胞質中進入上清液中的LDH量來計算細胞毒性。結果顯示將以溶解溶液處理之細胞群組作為100%溶解之細胞溶解百分比。為了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發明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人源化單克隆抗體之胺基酸序列,其中此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而腫瘤壞死因子α可為人類腫瘤壞死因子α。上述人源化單克隆抗體之胺基酸序列可包括一輕鏈可變區之胺基酸序列與一重鏈可變區之胺基酸序列。在一實施例中,上述本發明人源化單克隆抗體之胺基酸序列為一免疫球蛋白 G(IgG)抗體之胺基酸序列,其可包括一輕鏈可變區之胺基酸序列、一重鏈可變區之胺基酸序列與人類免疫球蛋白G保守區域的胺基酸序列。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人源化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與重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可藉由對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非人類單克隆抗體執行可變區表面重組(variable domain resurfacing)來獲得。首先,取得一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非人類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與重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在一實施例中,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非人類單克隆抗體可包括一鼠源單克隆抗體。此鼠源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可包括SEQ ID NO 1之序列,而重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可包括SEQ ID NO 2之序列。接著,根據前述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非人類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與重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來建立前述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非人類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與重鏈可變區的分子仿真結構,並且標定出其非保守表面殘基。在一實施例中,分子仿真結構可以計算機輔助同源性仿真方式來進行。之後,搜尋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非人類單克隆抗體之可變區胺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之人類序列,並將兩者進行比對而決定出此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非人類單克隆抗體之可變區胺基酸序列的可取代殘基。最後,將此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非人類單克隆抗體之可變區胺基酸序列的可取代殘基取代為對應於此殘基位置之前述人類序列的胺基酸殘基,以獲得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與重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在一實施例中,前述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非人類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可包括SEQ ID NO :1之序列且重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可包括SEQ ID NO :2之序列,而與前述非人類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之的人類序列為PPS4之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與重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在此實施例中,可對前述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非人類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與重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進行的取代則至少包括下列之一 SEQ ID NO 1之第10個胺基酸由異亮氨酸取代為羥丁氨酸、SEQ IDNO :1之第18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精氨酸、SEQ ID NO :2之第2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穀氨醯胺、SEQ ID NO :2之第10 個胺基酸由色氨酸取代為亮氨酸、SEQ ID NO :2之第18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精氨酸與SEQ ID NO :2之第41個胺基酸由穀氨酸取代為甘氨酸。因此,所獲得之與腫瘤壞死因子α 結合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的胺基酸序列可含有包括SEQ ID NO :1之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及包括SEQ ID NO :2之重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且SEQ ID NO :1之序列與SEQ ID NO :2之序列具有至少下列取代之一 SEQ ID NO 1之第10個胺基酸由異亮氨酸取代為羥丁氨酸、 SEQ ID NO 1之第18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精氨酸、SEQ ID NO 2之第2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穀氨醯胺、SEQ ID NO 2之第10個胺基酸由色氨酸取代為亮氨酸、SEQ ID NO 2之第18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精氨酸與SEQ ID NO 2之第41個胺基酸由穀氨酸取代為甘氨酸。在另一實施例中,前述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非人類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可包括SEQ ID NO :1之序列而重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可包括SEQ ID NO :2之序列,而與前述非人類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之的人類序列為PPS4之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與重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SEQ IDNO :4)。而在進行前述序列比對後,所獲得之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 :5,而重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 SEQ ID NO :6ο因此根據上述,在本發明另一形態中,本發明也可提供編碼上述本發明人源化單克隆抗體之核苷酸序列。上述編碼人源化單克隆抗體之核苷酸序列可包括一編碼輕鏈可變區之核苷酸序列與一編碼重鏈可變區之核苷酸序列。在一實施例中,上述本發明之編碼人源化單克隆抗體之核苷酸序列為一編碼免疫球蛋白G(IgG)抗體之核苷酸序列,其可包括一編碼輕鏈可變區之核苷酸序列、一編碼重鏈可變區之核苷酸序列與編碼人類免疫球蛋白 G保守區域之核苷酸序列。在一實施例中,上述編碼人源化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核苷酸序列可包括編碼出SEQ ID NO :5之序列的核苷酸序列,而編碼重鏈可變區核苷酸序列可包括編碼出SEQ ID NO 6之序列的核苷酸序列。編碼出SEQ IDNO 5之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可為SEQ ID NO 7之序列,而編碼出SEQ IDNO 6之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可為SEQ ID NO 8之序列。在本發明另一態樣中,本發明還可提供一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其中此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而腫瘤壞死因子α可為人類腫瘤壞死因子α。上述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可包括一輕鏈與一重鏈。在一實施例中,上述本發明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為一免疫球蛋白G(IgG)抗體,其單側可包括一輕鏈可變區、一重鏈可變區與人類免疫球蛋白G 保守區域。在一實施例中,上述本發明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可藉由下述步驟來獲得。首先,取得一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非人類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核苷酸片段及其序列與重鏈可變區核苷酸片段及其序列。在一實施例中,可藉由抽取一產生上述非人類單克隆抗體雜交瘤的總RNA,並對此總RNA以分別對於輕鏈可變區與重鏈可變區之兩對引物進行反轉錄聚合酶鏈鎖反應以獲得非人類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與重鏈可變區的核苷酸片段(cDNA),且之後將輕鏈可變區與重鏈可變區的核苷酸片段進行定序以分別獲得輕鏈可變區與重鏈可變區的核苷酸序列。在一實施例中,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非人類單克隆抗體可包括一鼠源單克隆抗體。此鼠源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核苷酸序列可包括SEQ ID NO :9之序列,而重鏈可變區核苷酸序列可包括SEQ ID Ν0:10之序列。
接著,根據非人類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與重鏈可變區的核苷酸序列分別推知此非人類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與重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在一實施例中, 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可包括SEQ ID NO 1之序列,而重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可包括SEQ ID NO 2之序列。然後,根據前述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非人類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與重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來建立前述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非人類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與重鏈可變區的分子仿真結構,並且標定出其非保守表面殘基。在一實施例中,分子仿真結構可以計算機輔助同源性仿真方式來進行。再來,搜尋與前述本發明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單克隆抗體之可變區胺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之人類序列,並將兩者進行比對而決定出此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非人類單克隆抗體之可變區胺基酸序列的可取代殘基。最後,將編碼出前述與腫瘤壞死因子 α結合的非人類單克隆抗體之可變區胺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於上述可取代殘基的對應位置以定點突變方式取代為編碼出對應於此殘基位置之前述人類序列的胺基酸殘基的核苷酸,以獲得本發明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核苷酸片段與重鏈可變區的核苷酸片段。之後,藉由本技術領域熟知的方法,將前述本發明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核苷酸片段與重鏈可變區的核苷酸片段與一已知人類保守區域核苷酸片段分別克隆進入合適的表達載體,並將此表達載體轉染進合適的宿主細胞,以使宿主細胞表達本發明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在一實施例中,前述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非人類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可包括SEQ ID NO :1之序列且重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可包括SEQ ID NO :2之序列,而與前述非人類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之的人類序列為PPS4之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與重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在此實施例中,可對前述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非人類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與重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進行的取代則至少包括下列之一 SEQ ID NO 1之第10個胺基酸由異亮氨酸取代為羥丁氨酸、SEQ IDNO :1之第18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精氨酸、SEQ ID NO :2之第2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穀氨醯胺、SEQ ID NO :2之第10 個胺基酸由色氨酸取代為亮氨酸、SEQ ID N0:2之第18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精氨酸與 SEQ ID NO :2之第41個胺基酸由穀氨酸取代為甘氨酸。因此,本發明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的胺基酸序列可含有包括SEQIDN0 1之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及包括SEQ ID NO :2之重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且SEQ ID NO :1之序列與SEQ ID Ν0:2之序列具有至少下列取代之一具有至少下列取代之一SEQ ID Ν0:1之第10個胺基酸由異亮氨酸取代為羥丁氨酸、SEQ ID NO 1之第18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精氨酸、SEQ ID NO 2之第2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穀氨醯胺、SEQ IDNO :2之第10個胺基酸由色氨酸取代為亮氨酸、SEQ ID NO 2之第18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精氨酸與SEQ ID NO 2之第41個胺基酸由穀氨酸取代為甘氨酸。在另一實施例中,前述本發明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可包括SEQ ID NO :1之序列而重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可包括SEQ ID NO :2之序列,且前述本發明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單克隆抗體之可變區胺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之人類序列為PPS4之輕鏈可變區序列(SEQ ID NO 3)與重鏈可變區序列(SEQ ID NO: 4),而在進行前述序列比對後,所獲得之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 :5而重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 :6。 因此,本發明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可含有包括SEQ ID Ν0:5之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及包括SEQ ID NO :6之重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可與本發明之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結合之腫瘤壞死因子α包括分泌型腫瘤壞死因子α或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本發明之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對分泌型腫瘤壞死因子α的親和力可為約20-40ηΜ,較佳為約10-20ηΜ。又,本發明之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對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的親和力可為約 20-40ηΜ,較佳為約10-20ηΜ。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對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的親和力可為約16. 8ηΜ。又,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可藉由與表達於細胞上之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而引起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目前已知,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與許多疾病相關。例如偏好細胞表面表達之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的巨噬細胞與單核球細胞在肉芽腫性疾病(granulomatous disease),例如克羅恩症(Crohn,s disease)與韋格納肉芽腫(Wegener,s granulomatosis)中扮演一非常重要的角色,且藉由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可將細胞直接殺死(Beenhouwer et al. ,2004) 而根據上述,由於本發明之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具有與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之能力且具有引起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的能力,因此,在本發明又另一形態中,本發明可提供本發明之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用於中和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的用途以及用於引起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的用途。此外,本發明之人源化單克隆抗體也可應用於製備治療與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 相關之疾病之藥物的用途。實施例材料與方法Α.與人類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之鼠源單克隆抗體1.與人類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之鼠源單克隆抗體的獲得與純化將產生與人類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之鼠源單克隆抗體的雜交瘤(hybridoma)細胞株 357-104-4(ECACC No. 92030603)(購自 European Collection of Cell Cultures) 注射進入小鼠腹腔,使小鼠產生腫瘤與腹水。小鼠腹水中含有高量之與人類腫瘤壞死因子結合之鼠源單克隆抗體(m357IgG)。上述步驟為委託臺灣醣聯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GlycoNEX Inc. ) (http //www, glyconex. com, tw/)進行。接著將腹水自小鼠取出並將腹水通過蛋白質A (protein Α)管柱(GEHelth-care) 來進行純化以獲得與人類腫瘤壞死因子結合之鼠源單克隆抗體(m357IgG)。2.與人類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之鼠源單克隆抗體(m357IgG)cDNA序列的獲得(1)抽取雜交瘤細胞株 357-104-4 (ECACC No. 92030603)總 RNA(QIAGEN RNeasy Mini Kit)。(2)以 Amersham 公司所生產之 Light Primer Mix 與 Heavy Primers 兩組弓|物對總RNA(total RNA)進行反轉錄聚合酶鏈鎖反應(RT-PCR)以獲得鼠源357IgG之輕鏈與重鏈的cDNA。(3)將此輕鏈與重鏈的cDNA分別克隆進入TOPO載體上,可以得到兩個克隆 (clones)0(4)經由DNA定序後,可設計具有酶切位之引物。(5)合成兩對具有酶切位之引物。用於輕鏈之引物對為357VL,Asc primer 5,-CAGGCGCGCCGAAATTGTGCTGACCCAGTC-3,(SEQ ID NO 11)357Vl3' Glink primer 5』 -CCAGAGCCACCTCCGCCTGAACCGCCTCCACCCAATTTCCAGCTTGC-3,(SEQ ID NO :12)用於重鏈之引物對為357Vh5' Glink primer5』 -TCAGGCGGAGGTGGCTCTGGCGGTGGCGGATCGGTGAAACTGCAGGA-3,(SEQ ID NO :13)357Vh3,Not5,-CAGCGGCCGCTGAGGAGACGGTGACCGTGGT-3,(SEQ ID NO :14)之後,對步驟(3)中所完成的克隆中以此兩引物對進行聚合酶鏈鎖反應以獲得 m357IgG的輕鏈與重鏈之cDNA。B.與人類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之鼠源單克隆抗體(m357IgG)的計算機仿真^ffi Discovery Studio Modeling 2. 1 (Accelrys, Inc. , San Diego, CA) : 行與人類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之鼠源單克隆抗體(m357IgG)的同源仿真程序(homology modeling process)。對m357IgG之輕鏈可變區(Vj與重鏈可變區(Vh)執行兩個分開之 BLASTP 搜尋。經由在蛋白質資料銀行(Protein Data Bank, PDB) (http//www, rcsb. orR/pdb/home/home. do)中搜尋來分析序列以確認m357蛋白質序列的同源性。藉由根據鼠源抗乳癌抗體Fab片段之重鏈可變區SM-3 [PDB entry :1SM3] (Dokurno et al.,1998) 與抗thermus aquaticus DNA polymerase I單克隆抗體之輕鏈可變區結構[PDB entry 1AY1]結構的同源仿真來建構m357Fv片段的三維(three-dimensional,3D)結構。最終的三維模型為藉由MODELLER模塊(Sali et al.,1995)來產生,其藉由滿足空間限制 (satisfaction of spatial restraints)來執行來一比較蛋白質結構仿真(comparative protein structure modeling)的自動方法。其自動對m357IgG執行蛋白質同源仿真與環仿真(loop modeling)。藉由使用Model antibody Loops模塊以最高序列鑑別度自PDB資料庫選擇模板結構來執行⑶R環(⑶R loop)的模擬建構,且使用Loop Refinement模塊來使⑶R環的模擬建構完善以將空間碰撞(steric clash)最小化並確認正確鍵長度與鍵角。 之後,藉由在 Discovery Studio Modeling 2. 1 中之 CHARMm(B. R. Brooks,1983)程序並以 Accelrys CHARMm forcefield來進行結構的能量最小化,可使此整個模擬更加完善。將結構進行能量最小化於兩個步驟中,首先執行受限之最陡坡降最小化(restrained steepest descent minimization)的5000個步驟,接著,執行共軛梯度最小化(conjugated gradientminimization)的 5000 個步驟,直到當支架(framework)之 α 碳(alpha carbon)被維持固定於適當位置中。以AREAIM0L程序(CCP4,1994)在三維模擬上計算m357IgG殘基的溶劑可接近表面積(solvent-accessible surface areas)。將相對之可接近度大於30%之殘基定義為可接近的。C. IgG之建構、表達與純化藉由overlapping PCR來獲得編碼出m357IgG之人源化可變區的cDNA片段。接著將來自人類IgG之保守區序列與藉由overlapping PCR合成之可變區序列亞克隆(sub-cloning)於哺乳動物表達載體pSecTag2/Hygro (重鏈)(Invitrogen)與 pcDNA3. 3-T0P0 TA (輕鏈)(Invitrogen)中。之後利用 EcoRV 限制切點(restriction site)將兩個構建體(construct)融合,產生pSec-pcDNA-h357_IgG。根據廠商之操作指南,使用Effectene Oliagen)將含重鏈與輕鏈之基因的質體轉染(transfect)進入小鼠骨髓瘤(myeloma)NSO 細胞(European Collection of Animal Cell cultures, Salisbury, Wiltshire,UK)。在以 Hygromycin (400 μ g/ml)篩選 4 周后,將穩定的克隆(clone)以在一無血清化學定義培養基(chemically-defined medium)HyQNSO (Hyclone)中 5xl05 個細胞/ml的起始接種密度培養於搖瓶中。於37°C收取培養基5天且藉由蛋白質A(GE Health-care)層析自上清液純化抗體。D.抗腫瘤壞死因子α中和效力分析根據先前文獻(Matthews N, 1987)所敘述之方法以經放線菌素D處理之鼠源成纖維細胞(fibroblast) 細胞(ATCC Cat. No. CCL-I)來測量m357IgG與人類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之人源化單克隆抗體(h35IgG)對於人類腫瘤壞死因子α的中和活性。簡單而言,將細胞以3X IO5個細胞/well三重複接種於一 96孔盤中並將其培養於添加10% (ν/ν)胎牛血清之RPMI 1640培養基中,16小時。之後,將抗體的一些稀釋製備於含放線菌素ΙΚ2 μ g/ml)與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 ) (100ng/ml)的培養基中,且培養於 37 °C,16小時。在移除表層懸浮物後,加入3- G,5- 二甲基噻唑-2) -2,5- 二苯基四氮唑嘆鹽(3-4, 5-dimethylthiazol-2-yl-2, 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 (5mg/ml) (Sigma-Aldrich)並培養於37°C,4小時。之後將SDS溶液(10% )加至孔洞中。於室溫培養對小時後,藉由色度計(colorimeter)記錄於各孔洞中之任何顏色改變成紫色。於570nm 測定洗提物之光學密度(optical density,0D),其與存活細胞之數目具有正相關。也於實驗中設計空白對照組(僅有培養物)、腫瘤壞死因子α對照組(僅有腫瘤壞死因子α)與抗體對照組(僅有抗體)。使用 Sigma plot 軟體(Systat software, Inc. Richmond, CA)藉由複雜彎曲非線性回歸(complex sigmoid non-linear regression)分析來計算ED5tl值。Ε.於NSO細胞上之跨膜腫瘤壞死因子α的穩定表達如先前技術(Perezet al.,1990)所述,以定點突變(site-directed mutagenesis)產生抵抗月中瘤壞死因子α轉換醇(TNF-α converting enzyme, FACE)居間裂解之刪除型突變的跨膜腫瘤壞死因子α。於此非裂解形式之跨膜腫瘤壞死因子α中,刪除了天然跨膜腫瘤壞死因子α之胺基酸+1至+12。將不裂解形式之跨膜腫瘤壞死因子α 基因克隆入pSechgZ/Hygro哺乳動物表達載體(Invitrogen)並以Effectene將其轉染進入小鼠骨髓瘤NSO細胞以在細胞表面上表達跨膜腫瘤壞死因子α。F.m357_IgG與h357_IgG對跨膜腫瘤壞死因子α之飽和結合分析
將經跨膜腫瘤壞死因子α轉染之NSO細胞以m357_IgG及h357_IgG的連續指數稀釋物在含2%胎牛血清之磷酸鹽緩衝溶液(螢光活化細胞儲存緩衝溶液 (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buffer))中於 4°C培養 1 小時。將細胞以螢光活化細胞儲存緩衝溶液清洗3次,之後分別以對m357-IgG反應之Alexa Fluor 488 山羊抗小鼠IgG (H+L)對h357-IgG之反應之AlexaFluor 647山羊抗人類IgG (H+L)來將細胞在4°C進行染色1小時。使用FACSCalibur流式細胞儀(flow cytometer) (Becton Dickinson, San Jose, CA)來測量螢光強度。G.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ntibody-d印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 ^ffh357_IgG之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的活性為藉由LDHCytotoxicity Detection Kit(Clontech)來測量,其根據製造商操作指南之來測量釋放自受損細胞之胞質溶膠(cytosol)的活性。簡單而言,將可高度表達跨膜腫瘤壞死因子α之細胞在不同濃之h357抗體存在的分析培養基中培養1小時於5% CO2培養箱,37°C,然後加入人外周血單核細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為效應細胞(effector cell)(效應細胞比目標細胞,20 1)。在額外於37°C培養16小時後,每孔洞獲得100 μ 1之上清液並將其轉移至一新的96-孔平底盤中。將LDH基質(100 μ 1)加至各孔洞且以避光於室溫培養 30分鐘。樣本之吸光值以ELISA reader於490nm下測量。藉由分解溶液(lysis buffer) 測定最大釋放。根據下列公式來計算特定分解(specific lysis)之百分比%細胞毒性 =[實驗釋放-自然釋放]/[最大釋放-自然釋放]X100。結果A.與人類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之鼠源單克隆抗體(m357IgG)1.人類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之鼠源單克隆抗體之分析將經純化之m357IgG進行SDS-PAGE分析,結果如第1圖之lane 1與lane 2所示。 lane 1為非還原狀態,lane 2為還原狀態。2.鼠源!357IgG的輕鏈與重鏈之cDNA將前述藉由聚合酶鏈鎖反應獲得之鼠源357IgG的輕鏈與重鏈之cDNA進行電泳分析,結果如第2圖所示,其中lane 1為輕鏈之cDNA(SEQ ID NO 9), lane 2為重鏈之 cDNA (SEQ ID N0:10)。B. m357變異片段之分子模擬藉由RT-PCR來獲得編碼出源自雜交瘤細胞株357-101-4(ECACC No. 92030603) 之抗腫瘤壞死因子α單克隆抗體m357IgG的重鏈可變區及輕鏈可變區之cDNA (資料未顯示)。藉由如「材料與方法」中所述之同源模擬(program MODELLER)來分別建構m357IgG 的重鏈可變區及輕鏈可變區之推演之胺基酸序列的三維結構。之後,以來自PDB之1SM3 (享有序列相同度與相似度分別為87%與93% )模板結構以1.95 A解析度與來自PDB之 IAYl (享有序列相同度與相似度分別為85%與91% )模板結構以2. 20 A解析度分別仿真 [JB m357IgG 白勺M^T^g&gfjl^T^g。 Ι Discovery Studio modeling 2. Iprogram 獲得m357IgG之重鏈可變區及輕鏈可變區的最終精確結構,如第3A圖中所示。第3A圖顯示m357IgG的可變區。藉由分別與對應於重鏈可變區之1SM3與對應於輕鏈可變區之IAYl的結晶結構進行比較的同源模擬來產生m357IgG的三維結構。CDR環以
13粗黑線顯示。第3B圖為m357IgG分子表面模擬,其顯示非類人類(non-humn like)表面殘基與CDR環相關。以箭號指出之17個相對溶劑接近度大於30%的殘基,為非類人類表面殘基。⑶R環以粗黑線顯示。接近⑶R環於5人內(虛線圓圈)之殘基以虛線箭號顯示。較佳突變為「人類」胺基酸的6個殘基以實線箭號顯示。於重鏈可變區支架中應有4個殘基被人源化,而於輕鏈可變區支架中僅有2個殘基應被人源化。C.m;357IgG可變區片段之人源化藉由可變區重組之人源化首先由Indian於1991年提出,於此方法中排除了在抗體之支架區中之潛在抗原位(antigenic site),而不影響抗原親和力(Indian,1991)。此方法系根據人類抗小鼠抗體僅對於來自表面殘基之可變區反應的前提,並且已被其它研究者(Fontayne et al.,2006 ;0' Connor et al.,1998 ;Staelens et al.,2006)採用與修飾。於本實施例中,以下列三個步驟來執行m357IgG之可變區重組首先,分別建構m357IgG 之重鏈可變區與輕鏈可變區;第二,使用AREAIM0L程序來計算溶劑可接近殘基以鑑定非類人類支架表面殘基,且最後根據人類支架之序列排列結果將這些表面殘基突變為人類之對應表面殘基。為了於可變區上取代鼠源m357IgG的非類人類支架表面殘基,自人類目標序列選擇一組高度同源之表面殘基。搜尋IMGT資料庫(http://imRt. cines. fr/),同時自搜尋結果排除噬菌體呈現(phage-display)或人源化抗體的序列,以鑑定出與m357IgG之對應可變區具最高同源性之人類重鏈可變區與輕鏈可變區序列對。自人類序列所發現之最相同之表面殘基為PPS4之可變區(於價區中序列相似度分別為重鏈可變區;76%與輕鏈可變區73% )(第4圖)。根據AREAIM0L程序之計算結果,於重鏈可變區中之20個表面殘基有 8個為在人類與小鼠序列間為非保守的,而於輕鏈可變區中之16個表面殘基有9個為非保守的。這17個表面殘基為要被取代之候選者。然而,於⑶R區中之重鏈52BQ、重鏈52CS、重鏈MN、重鏈61E、輕鏈31F、輕鏈55S、輕鏈90W、輕鏈92D、輕鏈93Y與輕鏈96R的取代可能潛在改變⑶R的結構,且V59,於輕鏈中接近⑶R2於5人內之一額外非保守表面殘基也可能潛在影響結合親和力(第3B圖)。如結果所示,保留這11個鼠源殘基以維持抗原親和力。 最後,選擇剩餘之6個殘基來取代為人類保守殘基與PPS4比對,輕鏈可變區之第10個比對位置由異亮氨酸取代為羥丁氨酸(m357輕鏈可變區之第10個胺基酸由異亮氨酸取代為羥丁氨酸)、第18個比對位置由賴氨酸取代為精氨酸(m357輕鏈可變區之第18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精氨酸);與PPS4比對,重鏈可變區第3個比對位置由賴氨酸取代為穀氨醯胺(m357重鏈可變區之第2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穀氨醯胺)、第11個比對位置由色氨酸取代為亮氨酸(m357重鏈可變區之第10個胺基酸由色氨酸取代為亮氨酸)、第19個比對位置賴氨酸取代為精氨酸(重鏈可變區之第18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精氨酸)與第42 個比對位置胺基酸由穀氨酸取代為甘氨酸(重鏈可變區之第41個胺基酸由穀氨酸取代為甘氨酸)(第4圖)。D.人源化357 (I^ST)IgG1之構建與表達分別將m357IgG之人源化重鏈可變區與輕鏈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讀框內 (in-frame)融合至人類IgG1之重鏈與kappa輕鏈保守區。為了表達一完整之人源化 357(h357) IgG1分子,使用兩種哺乳動物表達載體,pSecTag2/Hygro與pcDNA3. 3-T0P0 ΤΑ, 以分別接受h357IgG之人源化重鏈與輕鏈。之後將輕鍊表達框架(expression cassette) 連接至重鍊表達pSechgZ/Hygro載體。重組h357IgG之表達程度為 Hmg/L。藉由蛋白質A層析來分別純化含m357IgG與h357IgG兩者之培養基,並藉由SDS-PAGE來確認蛋白質純化物(第1圖)。如於第1圖中所示,在非還原環境下,兩抗體皆顯示具有155kDa分子量之單一條帶(lanes 1與幻。在還原環境下,兩抗體分別產生具有55kDa (重鏈)與^kDa (輕鏈)之分子量的兩蛋白質條帶(lanes 2與4)。E.藉由m357IgG與h357IgG之腫瘤壞死因子α中介細胞毒性的中和為了試驗抗腫瘤壞死因子α抗體之功能活性,執行抗體抑制可溶性腫瘤壞死因子α的能力的測試。腫瘤壞死因子α引起對鼠源細胞之細胞毒性。藉由將抗體與重組之人類腫瘤壞死因子α及細胞共培養,於分析中評估m357IgG與h357IgG兩者。如於第5圖中所示,於以lOOng/ml之人類腫瘤壞死因子α處理之細胞中的腫瘤壞死因子α中介細胞毒性被m357IgG與h357IgG兩者以劑量依賴方式(dose dependent manner) 有效中和,分別具有3. 07nM與2. 30nM之ED5tl值。結果指出人源化357IgG在相似於鼠源 357IgG之濃度維持腫瘤壞死因子α中和活性。F.h357IgG抗體對跨膜腫瘤壞死因子α的結合活性腫瘤壞死因子α存在與膜連接之前驅物(跨膜腫瘤壞死因子α ),藉由腫瘤壞死因子 α 轉換酶(TNF-converting enzyme,TACE)之蛋白酶切割(proteolytic cleavage), 自跨膜腫瘤壞死因子α釋放成熟的可溶形式。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具與跨膜腫瘤壞死因子 α結合能力腫瘤壞死因子α對抗藥(antagonist)可導致由細胞凋亡、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ntibody-d印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補體依賴細胞毒毒殺作用(complement-cbpendent cytotoxicity, CDC)與外至內訊號傳遞機制引起之細胞溶解(Arora et al.,2009 ;Caron et al.,1999 ;Mitoma et al.,2008 ;Scallon et al.,1995)。為了分析h357IgG對跨膜腫瘤壞死因子α的結合能力,將跨膜腫瘤壞死因子 α之未裂解形式的cDNA轉染進NSO細胞以將其表達於細胞膜上,並使用流式細胞儀以評估m357IgG與h357IgG兩者之結合活性。於第6圖中之數據指出m357IgG與h357IgG兩者皆可以一濃度依賴方式與跨膜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其Kd值分別為12. OnM與16. 8ηΜ。 相似之Kd值指出人源化過程並沒有改變對跨膜TNF-α之結合親和力。於奈米級穆爾濃度 (nanomolar)範圍中之結合親和力指出h357IgG可潛在引起更多經由跨膜腫瘤壞死因子α 的作用功能(effector function)或細胞凋亡機制。G. h357IgG對於中介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的能力先前文獻已報導,Infliximab與Adalimumab對於跨膜腫瘤壞死因子α的結合親和力較佳於Kanerc印t,其可藉由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補體依賴細胞毒毒殺作用或細胞凋亡機制影響細胞表面表達跨膜腫瘤壞死因子α的細胞殺死作用,且此可為在臨床疾病上導致不同功效的原因之一(Taylor,2010)。偏好細胞表面表達腫瘤壞死因子α的巨嗜細胞與單核球於肉芽腫性疾病(granulomatous disease),例如克羅恩症 (Crohn,s disease)與韋格納肉芽月中(Wegener,s granulomatosis)中扮演一非常重要的角色,且藉由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可將細胞直接殺死(Beenhouwer et al., 2004)。當腫瘤壞死因子α對抗藥與表達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時,這些細胞可被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作為目標。具有來自人類IgG1之Fc區域的h357IgG, 其可於腫瘤壞死因子α產生細胞中潛在引起細胞分解。因此,為了評估h357IgG對於中介對表達跨膜腫瘤壞死因子α目標細胞的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的能力,於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分析中,以效應細胞對目標細胞為(effector to target, E Τ) 20 1之比例使用經分離之人外周血單核細胞。大於20%之腫瘤壞死因子α攜帶目標細胞在h357IgG濃度為6.25ug/ml時被分解(第7圖)。這些資料指出經由與表達於細胞表面之跨膜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h357IgG可中介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因此,相似於那些具ADCC能力的治療抗體,h357IgG具有被發展為一更有效之腫瘤壞死因子α中和抗體的潛力。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的胺基酸序列,包括一輕鏈的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其包括SEQ ID NO 1的序列;以及一重鏈的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其包括SEQ ID NO :2的序列,其中SEQ ID NO :1之序列與SEQ ID NO :2具有至少一取代,該取代選自下組SEQ ID NO :1之第10個胺基酸由異亮氨酸取代為羥丁氨酸、SEQ ID NO=I之第18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精氨酸、SEQ ID NO 2之第2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穀氨醯胺、SEQID NO 2之第10個胺基酸由色氨酸取代為亮氨酸、SEQ ID NO 2之第18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精氨酸與SEQ ID NO 2之第41個胺基酸由穀氨酸取代為甘氨酸, 且其中,該單克隆抗體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之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的胺基酸序列,其中,該腫瘤壞死因子α 為人類腫瘤壞死因子。
3.一種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的胺基酸序列,包括一輕鏈的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其包括SEQ ID NO 5的序列;以及一重鏈的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其包括SEQ ID NO :6的序列, 其中,該單克隆抗體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
4.如權利要求3所述之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的胺基酸序列,其中,該腫瘤壞死因子α 為人類腫瘤壞死因子。
5.一種編碼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的核苷酸序列,包括一編碼輕鏈的可變區的核苷酸序列,其包括SEQ ID NO 7的序列;以及一編碼重鏈的可變區的核苷酸序列,其包括SEQ ID NO :8的序列, 其中,該單克隆抗體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
6.如權利要求5所述之編碼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的核苷酸序列,其中,該腫瘤壞死因子α為人類腫瘤壞死因子。
7.一種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包括一輕鏈,該輕鏈的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 1的序列;以及一重鏈,該重鏈的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 :2的序列, 其中,SEQ ID NO 1之序列與SEQ ID NO 2之序列具有至少一取代,該取代選自下組 SEQ ID NO 1之第10個胺基酸由異亮氨酸取代為羥丁氨酸、SEQ ID NO=I之第18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精氨酸、SEQ ID NO :2之第2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穀氨醯胺、SEQ ID NO 2之第10個胺基酸由色氨酸取代為亮氨酸、SEQ ID NO 2之第18個胺基酸由賴氨酸取代為精氨酸與SEQ IDNO 2之第41個胺基酸由穀氨酸取代為甘氨酸, 其中,該單克隆抗體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
8.如權利要求7所述之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其中,該腫瘤壞死因子α為人類腫瘤壞死因子。
9.如權利要求7所述之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其中,該腫瘤壞死因子α包括分泌型腫瘤壞死因子α或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之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其中,該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對該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之親和力為約20-40ηΜ。
11.一種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包括一輕鏈,其中該輕鏈的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 5的序列;以及一重鏈,其中該重鏈的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 :6的序列, 其中,該單克隆抗體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之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其中,該腫瘤壞死因子α為人類腫瘤壞死因子。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之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其中,該腫瘤壞死因子α包括分泌型腫瘤壞死因子α或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之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其中該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對該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之親和力為約20-40ηΜ。
15.一種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用於中和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的用途,其中,該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包括一輕鏈,其中該輕鏈的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 5的序列;以及一重鏈,其中該重鏈的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 :6的序列, 且其中,該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與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
16.一種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用於引起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的用途,其中該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包括一輕鏈,其中該輕鏈的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 5的序列;以及一重鏈,其中該重鏈的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 :6的序列, 且其中,該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與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
17.一種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用於製備治療與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相關之疾病之藥物的用途,其中,該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包括一輕鏈,其中該輕鏈的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 5的序列;以及一重鏈,其中該重鏈的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 :6的序列, 且其中,該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與跨膜型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人源化之單克隆抗體的胺基酸序列,包括一輕鏈之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其包括SEQ ID NO5的序列;以及一重鏈之可變區的胺基酸序列,其包括SEQ ID NO6的序列,其中該單克隆抗體與腫瘤壞死因子α結合。
文檔編號C07K16/24GK102464718SQ20101053973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5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5日
發明者周民元, 邱偉鈞 申請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