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雜質的利用AR的家居體驗系統及其方法與流程
2023-04-24 04:26:51 1

本發明涉及家居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雜質的利用AR的家居體驗系統及其方法。
背景技術:
在家居技術中,不斷添加有增強現實技術來提高家居體驗效果,增強現實增強現實是國外眾多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研究熱點之一。 AR 技術不僅在與 VR技術 ( 虛擬實境)相類似的應用領域,諸如尖端武器、飛行器的研製與開發、數據模型的可視化、虛擬訓練、娛樂與藝術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而且由於其具有能夠對真實環境進行增強顯示輸出的特性,在醫療研究與解剖訓練、精密儀器製造和維修、軍用飛機導航、工程設計和遠程機器人控制等領域,具有比 VR 技術更加明顯的優勢。 如今 AR 的範圍已經擴張到包括非視覺增強以及更廣泛的應用領域,比如廣告、導航、軍事服務以及娛樂等等。為了使其成功部署,提供將這種計算機產生的數據 ( 圖像 ) 無縫集成到真實世界的場景中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而在AR中廣泛應用的穿透式HMD。 根據具體實現原理又劃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基於光學原理的穿透式HMD和基於視頻合成技術的穿透式 HMD。光學透視式增強現實系統具有簡單、解析度高、沒有視覺偏差等優點,但它同時也存在著定位精度要求高、延遲匹配難、視野相對較窄和價格高等不足。
要彌補上述不足,就推出了一種利用AR的家居體驗系統,包括眼鏡狀裝置、中央伺服器以及相關軟體,利用眼鏡狀裝置向中央伺服器發出申請;中央伺服器調出相應數據,傳給給眼鏡狀裝置;鏡片顯示屏根據數據顯示圖像。
而中央伺服器往往設置在主控箱中,主控箱中很容易遭到潮氣與內部熱量聚集帶來的侵襲,由此就將造成對伺服器工作性能的負面影響,於是怎樣獲得主控箱中的潮氣程度與熱度水平就成了須要實現的難題,其中主要是缺乏對探測主控箱中的潮氣程度與熱度水平的探測裝置、缺乏電子元件控制方式,探測裝置不容易伸進主控箱、探測效果不好、顆粒物雜質影響探測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防雜質的利用AR的家居體驗系統及其方法,有效避免了現有技術中無法獲得主控箱中的潮氣程度與熱度水平、缺乏對探測主控箱中的潮氣程度與熱度水平的探測裝置、缺乏電子元件控制方式、探測裝置不容易伸進主控箱、探測效果不好、顆粒物雜質影響探測效果的缺陷。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防雜質的利用AR的家居體驗系統及其方法的解決方案,具體如下:
一種防雜質的利用AR的家居體驗系統,包括眼鏡狀裝置、中央伺服器以及相關軟體,利用眼鏡狀裝置向中央伺服器發出申請;中央伺服器調出相應數據,傳給給眼鏡狀裝置;鏡片顯示屏根據數據顯示圖像;
所述眼鏡狀裝置同中央伺服器相連接;
所述中央伺服器設在主控箱內;
探測裝置包括絲槓驅動結構W15,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中帶有順著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總長而設的絲槓;
馬達W19同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的一頭相聯,所述馬達W19用來牽引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中的絲槓旋動;
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上設有同所述絲槓鉚接相聯的引導片W16,所述引導片W16同所述絲槓相應設置來讓在所述絲槓旋動期間,所述引導片W16在所述絲槓的牽引下按所述絲槓的中心線延展方向運動;
所述引導片W16上設有罩體W11,所述罩體裡設有數據收發設備與第一單片機W2XX;
所述引導片W16上還設有通過容納探測元件的防護罩W13,所述容納探測元件的防護罩W13的一頭為定位頭而另一頭為空置頭,該定位頭把引導片W16與防護罩W13相定位連接,所述防護罩W13是同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的總長方向並列設置的內部帶有腔道的條狀架構;
所述防護罩W13中容納著溼敏探測器與熱電偶,而第一單片機W2XX同溼敏探測器、熱電偶以及數據收發設備W3XX相電連接,所述數據收發設備同計算機相通信連接,所述第一單片機用來憑藉設定的時間間隔來激活所述溼敏探測器與熱電偶運行,且得到所述溼敏探測器與熱電偶探測到的數據,把探測到的數據得到後,經由所述數據收發設備傳輸至計算機;
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的另一頭連接著旋動裝置,所述旋動裝置用來經由第一轉杆牽引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旋動,在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旋動期間,所述引導片W16、防護罩W13與馬達W19伴著其旋動;
所述主控箱的邊壁的壁面上開有用來讓容納探測元件的防護罩W13進入和退出的貫通腔;而探測裝置也設在所述主控箱的邊壁的壁面上;
所述馬達W19經由第一抱箍W17與第二抱箍W18同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相聯結,所述第一抱箍W17一頭的壁面與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一頭的壁面相聯結,所述第二抱箍W18固聯於所述第一抱箍W17另一頭的壁面上,所述馬達W19固聯於所述第二抱箍W18上,所述馬達的轉子連接的第二轉杆經由聯軸器同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中的絲槓相聯結;
用來操縱所述馬達W19順轉的第一位置開關W20與用來控制所述馬達W19逆轉的第二位置開關W22;
所述第一位置開關W20與第二位置開關W22設置於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的邊壁上;
所述探測裝置經由第一基座設置於所述主控箱上,所述第一基座是由水平臂與豎直臂相聯構成的直角直尺狀基座W26,所述直角直尺狀基座W26的水平臂與豎直臂的邊壁固聯在主控箱的邊壁上;
所述旋動裝置W固聯在所述第一基座的水平臂上,經由所述第一基座是的水平臂與豎直臂同所述探測裝置固聯。
所述防護罩W13的頭部設置成斜面尖頭結構。
所述防護罩W13的空置頭是封閉的斜面尖頭結構,所述防護罩W13在接近所述空置頭的設定間隔範圍裡開有若干貫通所述防護罩W13的貫通槽。
還包括有第二基座W14,所述第二基座W14的一頭用來支住所述防護罩W13,所述第二基座W14的另一頭設在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的間隔所述馬達W19更長的一頭上。
所述的防雜質的利用AR的家居體驗系統的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 1 :廠商在中央伺服器的資料庫中,錄入自家產品的各種數據,合成立體效果圖;
步驟 2 :用戶佩戴眼鏡裝置,選擇特定的家具,向中央伺服器發出申請;
步驟3:中央伺服器調用資料庫中的相應數據,並傳輸回眼鏡狀裝置;
步驟4:眼鏡狀裝置接收數據,並且在鏡片顯示屏上疊加虛擬圖像;
步驟5:用戶通過眼鏡狀裝置的側面觸摸板對虛擬圖像進行移動、旋轉以及調節透明度這樣的操作;
在無須讓所述探測裝置工作時,經由操縱所述旋動裝置來讓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的總長方向同所述主控箱的邊壁的壁面相併列,在須要讓所述探測裝置執行對所述主控箱裡的探測時,就操縱所述旋動裝置旋動,轉換所述防護罩W13的方向,讓所述防護罩W13面對所述主控箱的邊壁的壁面上的貫通腔,接著操縱所述馬達W19旋動,這樣與所述馬達的轉子連接的第二轉杆就牽引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中的絲槓旋動,所述絲槓旋動期間,牽引所述引導片W16按其中心線延展的方向運動,讓所述防護罩W13經由所述貫通腔伸進所述主控箱裡面,這樣就能經由容納在所述防護罩W13中的溼敏探測器與熱電偶對主控箱裡執行探測。
這樣,在無須讓所述探測裝置工作時,經由操縱所述旋動裝置來讓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的總長方向同所述主控箱的邊壁的壁面相併列,在須要讓所述探測裝置執行對所述主控箱裡的探測時,就操縱所述旋動裝置旋動,轉換所述防護罩W13的方向,讓所述防護罩W13面對所述主控箱的邊壁的壁面上的貫通腔,接著操縱所述馬達W19旋動,這樣與所述馬達的轉子連接的第二轉杆就牽引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中的絲槓旋動,所述絲槓旋動期間,牽引所述引導片W16按其中心線延展的方向運動,讓所述防護罩W13經由所述貫通腔伸進所述主控箱裡面,這樣就能經由容納在所述防護罩W13中的溼敏探測器與熱電偶對主控箱裡執行探測。馬達W19經由第一抱箍W17與第二抱箍W18同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相聯結,所述第一抱箍W17一頭的壁面與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一頭的壁面相聯結,所述第二抱箍W18固聯於所述第一抱箍W17另一頭的壁面上,所述馬達W19固聯於所述第二抱箍W18上,所述馬達的轉子連接的第二轉杆經由聯軸器同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中的絲槓相聯結,實現了對探測主控箱中的潮氣程度與熱度水平的探測裝置。用來操縱所述馬達W19順轉的第一位置開關W20與用來控制所述馬達W19逆轉的第二位置開關W22;所述第一位置開關W20與第二位置開關W22設置於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的邊壁上;使用者能夠經由撥動所述第一位置開關W20與第二位置開關W22操縱所述防護罩W13的運行方向。要讓使用者容易採用,所述探測裝置經由第一基座設置於所述主控箱上,所述第一基座是由水平臂與豎直臂相聯構成的直角直尺狀基座W26,所述直角直尺狀基座W26的水平臂與豎直臂的邊壁固聯在主控箱的邊壁上;所述旋動裝置W固聯在所述第一基座的水平臂上,經由所述第一基座是的水平臂與豎直臂同所述探測裝置固聯。因為在探測所述主控箱中的熱度與潮氣程度期間,要讓所述防護罩W13容易伸進,所述防護罩W13的頭部設置成斜面尖頭結構。這樣所述防護罩W13於伸進所述主控箱裡面之際,遭到內部線路的作用會減弱,所以這樣也能讓馬達W19的耗損更小。另外要容易執行所述溼敏探測器與熱電偶執行對所述主控箱裡的探測時,所述防護罩W13的空置頭是封閉的斜面尖頭結構,並要確保所述溼敏探測器與熱電偶執行對所述主控箱裡的探測的效果時,所述防護罩W13在接近所述空置頭的設定間隔範圍裡開有若干貫通所述防護罩W13的貫通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防雜質的利用AR的家居體驗系統的連接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主控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地說明。
根據附圖1-圖3可知,本發明的防雜質的利用AR的家居體驗系統,包括眼鏡狀裝置、中央伺服器以及相關軟體,利用眼鏡狀裝置向中央伺服器發出申請;中央伺服器調出相應數據,傳給給眼鏡狀裝置;鏡片顯示屏根據數據顯示圖像;
所述眼鏡狀裝置同中央伺服器相連接;
所述中央伺服器設在主控箱內;
探測裝置包括絲槓驅動結構W15,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中帶有順著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總長而設的絲槓;
馬達W19同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的一頭相聯,所述馬達W19用來牽引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中的絲槓旋動;
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上設有同所述絲槓鉚接相聯的引導片W16,所述引導片W16同所述絲槓相應設置來讓在所述絲槓旋動期間,所述引導片W16在所述絲槓的牽引下按所述絲槓的中心線延展方向運動;
所述引導片W16上設有罩體W11,所述罩體裡設有數據收發設備與第一單片機W2XX;
所述引導片W16上還設有通過容納探測元件的防護罩W13,所述容納探測元件的防護罩W13的一頭為定位頭而另一頭為空置頭,該定位頭把引導片W16與防護罩W13相定位連接,所述防護罩W13是同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的總長方向並列設置的內部帶有腔道的條狀架構;
所述防護罩W13中容納著溼敏探測器與熱電偶,而第一單片機W2XX同溼敏探測器、熱電偶以及數據收發設備W3XX相電連接,所述數據收發設備同計算機相通信連接,所述第一單片機用來憑藉設定的時間間隔來激活所述溼敏探測器與熱電偶運行,且得到所述溼敏探測器與熱電偶探測到的數據,把探測到的數據得到後,經由所述數據收發設備傳輸至計算機;
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的另一頭連接著旋動裝置,所述旋動裝置用來經由第一轉杆牽引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旋動,在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旋動期間,所述引導片W16、防護罩W13與馬達W19伴著其旋動;
所述主控箱的邊壁的壁面上開有用來讓容納探測元件的防護罩W13進入和退出的貫通腔;而探測裝置也設在所述主控箱的邊壁的壁面上。
所述數據收發設備能夠是乙太網網卡或者WIFI晶片,若所述數據收發設備是WIFI晶片的條件下,所述WIFI晶片包括WIFI模塊與同WIFI模塊相連接的RF射頻模塊W12;
使用者能夠憑藉不同目的來設置所述馬達W19同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的結合方式,僅僅須確保所述馬達W19可牽引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中的絲槓旋動就好。
所述馬達W19經由第一抱箍W17與第二抱箍W18同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相聯結,所述第一抱箍W17一頭的壁面與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一頭的壁面相聯結,所述第二抱箍W18固聯於所述第一抱箍W17另一頭的壁面上,所述馬達W19固聯於所述第二抱箍W18上,所述馬達的轉子連接的第二轉杆經由聯軸器同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中的絲槓相聯結;
使用者經由撥動開關的方法來操縱所述防護罩W13的運動方向,這樣,所述探測裝置還包括:
用來操縱所述馬達W19順轉的第一位置開關W20與用來控制所述馬達W19逆轉的第二位置開關W22;
所述第一位置開關W20與第二位置開關W22設置於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的邊壁上,使用者能夠經由撥動所述第一位置開關W20與第二位置開關W22操縱所述防護罩W13的運行方向。
所述第一位置開關W20與第二位置開關W22能夠被按鈕所替代。
要讓使用者容易採用,所述探測裝置經由第一基座設置於所述主控箱上,所述第一基座是由水平臂與豎直臂相聯構成的直角直尺狀基座W26,所述直角直尺狀基座W26的水平臂與豎直臂的邊壁固聯在主控箱的邊壁上;
所述旋動裝置W固聯在所述第一基座的水平臂上,經由所述第一基座是的水平臂與豎直臂同所述探測裝置固聯。
因為在探測所述主控箱中的熱度與潮氣程度期間,要讓所述防護罩W13容易伸進,所述防護罩W13的頭部設置成斜面尖頭結構。這樣所述防護罩W13於伸進所述主控箱裡面之際,遭到內部線路的作用會減弱,所以這樣也能讓馬達W19的耗損更小。
所述防護罩W13的空置頭是封閉的斜面尖頭結構,並要確保所述溼敏探測器與熱電偶執行對所述主控箱裡的探測的效果時,所述防護罩W13在接近所述空置頭的設定間隔範圍裡開有若干貫通所述防護罩W13的貫通槽。
還包括有第二基座W14,所述第二基座W14的一頭用來支住所述防護罩W13,所述第二基座W14的另一頭設在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的間隔所述馬達W19更長的一頭上。
所述的防雜質的利用AR的家居體驗系統的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 1 :廠商在中央伺服器的資料庫中,錄入自家產品的各種數據,合成立體效果圖。
步驟 2 :用戶佩戴眼鏡裝置,選擇特定的家具,向中央伺服器發出申請。
步驟 3 :中央伺服器調用資料庫中的相應數據,並傳輸回眼鏡狀裝置。
步驟 4 :眼鏡狀裝置接收數據,並且在鏡片顯示屏上疊加虛擬圖像。
步驟 5 :用戶通過眼鏡狀裝置的側面觸摸板對虛擬圖像進行移動、旋轉以及調節透明度這樣的操作;
在無須讓所述探測裝置工作時,經由操縱所述旋動裝置來讓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的總長方向同所述主控箱的邊壁的壁面相併列,在須要讓所述探測裝置執行對所述主控箱裡的探測時,就操縱所述旋動裝置旋動,轉換所述防護罩W13的方向,讓所述防護罩W13面對所述主控箱的邊壁的壁面上的貫通腔,接著操縱所述馬達W19旋動,這樣與所述馬達的轉子連接的第二轉杆就牽引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中的絲槓旋動,所述絲槓旋動期間,牽引所述引導片W16按其中心線延展的方向運動,讓所述防護罩W13經由所述貫通腔伸進所述主控箱裡面,這樣就能經由容納在所述防護罩W13中的溼敏探測器與熱電偶對主控箱裡執行探測。馬達W19經由第一抱箍W17與第二抱箍W18同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相聯結,所述第一抱箍W17一頭的壁面與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一頭的壁面相聯結,所述第二抱箍W18固聯於所述第一抱箍W17另一頭的壁面上,所述馬達W19固聯於所述第二抱箍W18上,所述馬達的轉子連接的第二轉杆經由聯軸器同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中的絲槓相聯結,實現了對探測主控箱中的潮氣程度與熱度水平的探測裝置。
這樣,在無須讓所述探測裝置工作時,經由操縱所述旋動裝置來讓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的總長方向同所述主控箱的邊壁的壁面相併列,在須要讓所述探測裝置執行對所述主控箱裡的探測時,就操縱所述旋動裝置旋動,轉換所述防護罩W13的方向,讓所述防護罩W13面對所述主控箱的邊壁的壁面上的貫通腔,接著操縱所述馬達W19旋動,這樣與所述馬達的轉子連接的第二轉杆就牽引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中的絲槓旋動,所述絲槓旋動期間,牽引所述引導片W16按其中心線延展的方向運動,讓所述防護罩W13經由所述貫通腔伸進所述主控箱裡面,這樣就能經由容納在所述防護罩W13中的溼敏探測器與熱電偶對主控箱裡執行探測。馬達W19經由第一抱箍W17與第二抱箍W18同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相聯結,所述第一抱箍W17一頭的壁面與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一頭的壁面相聯結,所述第二抱箍W18固聯於所述第一抱箍W17另一頭的壁面上,所述馬達W19固聯於所述第二抱箍W18上,所述馬達的轉子連接的第二轉杆經由聯軸器同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中的絲槓相聯結,實現了對探測主控箱中的潮氣程度與熱度水平的探測裝置。用來操縱所述馬達W19順轉的第一位置開關W20與用來控制所述馬達W19逆轉的第二位置開關W22;所述第一位置開關W20與第二位置開關W22設置於所述絲槓驅動結構W15的邊壁上;使用者能夠經由撥動所述第一位置開關W20與第二位置開關W22操縱所述防護罩W13的運行方向。要讓使用者容易採用,所述探測裝置經由第一基座設置於所述主控箱上,所述第一基座是由水平臂與豎直臂相聯構成的直角直尺狀基座W26,所述直角直尺狀基座W26的水平臂與豎直臂的邊壁固聯在主控箱的邊壁上;所述旋動裝置W固聯在所述第一基座的水平臂上,經由所述第一基座是的水平臂與豎直臂同所述探測裝置固聯。因為在探測所述主控箱中的熱度與潮氣程度期間,要讓所述防護罩W13容易伸進,所述防護罩W13的頭部設置成斜面尖頭結構。這樣所述防護罩W13於伸進所述主控箱裡面之際,遭到內部線路的作用會減弱,所以這樣也能讓馬達W19的耗損更小。另外要容易執行所述溼敏探測器與熱電偶執行對所述主控箱裡的探測時,所述防護罩W13的空置頭是封閉的斜面尖頭結構,並要確保所述溼敏探測器與熱電偶執行對所述主控箱裡的探測的效果時,所述防護罩W13在接近所述空置頭的設定間隔範圍裡開有若干貫通所述防護罩W13的貫通槽。
以上以附圖說明的方式對本發明作了描述,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
本公開不限於以上描述的實施例,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範圍的情況下,可以
做出各種變化、改變和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