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控飛機電池固定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19:26:41 2
專利名稱:遙控飛機電池固定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池固定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遙控飛機電池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遙控飛機(直升機)的大體結構,如圖1所示,兩機身板10之間組裝底板11,底 板11上方的前端組設輔助板12供配合束帶15而綁定電池14,底板11上方的後端則又配 合另一束帶15綁定另一電池13 ;上述的電池13、14固定結構,存在有下列缺點⑴電池 13、14固定於機身板10上方、不是在下方,因此其重心懸高,造成影響穩定性;(2)每次電池 13、14需充電、或需更換電池時,皆需拆解束帶15、及再束合,使用比較麻煩、費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遙控飛機電池固定結構,其使電池的固定結構能夠 得到方便組定、抽出更換或充電的功效。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遙控飛機電池固定結構,是在兩機身板的 內側設有軌道條,軌道條形成有軌道槽,並設有承置板嵌組合於軌道槽,形成承置板可依軌 道槽而滑動,承置板供固定電池,而在推動承置板時可同時使電池置入機身板中、或退出機 身板中。上述的遙控飛機電池固定結構中,該軌道條設於軌道板,軌道板鎖固組合於機身 板內側。上述的遙控飛機電池固定結構中,該軌道條設於軌道板,並設一定位條,配合螺釘 使定位條、機身板、軌道板鎖合一體。由於採取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中,電池與承置板組定,承置板可依軌道條軌道槽而被抽動,因此, 當需更換電池、或電池需充電時,只需抽出承置板即是抽出電池,同理,推入承置板即可使 電池置入機身中,而得使用方便、簡易、快速的功效。(2)本實用新型中,可使電池接近於旋轉翼尾管,電池重心與旋轉翼形成同軸心, 而使機身飛行時穩定性較佳。
圖1為現有技術的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池與承置板的組合立體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承置板組入機身板中的立體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組合前視剖視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剖視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型態實施例的立體圖。[0017]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20機身板 21定位條11底板22軌道板12輔助板23軌道條13、14、26 電池 24 軌道槽15、27束帶 25承置板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為改善上述現有技術電池固定的問題,主要是設成兩機身板內側設 有軌道條而形成軌道槽,並設一承置板嵌組於軌道槽,承置板供固定電池,因此,當需更換 電池、或電池需充電時,只需抽出承置板即可同時抽出電池,達到使用方便的功效,且可使 電池重心穩固。請參閱圖2、圖3、圖4、圖5,是在兩機身板20內側設兩軌道條23而形成軌道槽 24。其可設成軌道條23設於軌道板22,並設一定位條21配合螺釘而與軌道板22鎖合, 形成機身板20夾合於定位條21、軌道板22之間,又設一承置板25嵌組合於兩機身板20的 軌道槽24,形成承置板25可依軌道槽24而被抽動滑入機身中、或抽出機身外,承置板25則 供固定電池26,電池26配合束帶27綁定。依上述的結構,本實用新型也可將軌道條23實施呈下列型態(1)可設成定位條 21、軌道板22軌道條23與機身板20不同材料,先將定位條21、軌道板22置入一模具中,再 一體成型機身板20,使機身板20與定位條21、軌道板22 —體結合成型,如圖6所示。(2) 也可如圖7所示,為機身板20直接一體射出成型具有軌道條23。通過上述結構,可得下列功效、優點(1)如圖4、圖5所示,電池26與承置板25組 定,承置板25可依軌道條23軌道槽24而被抽動,因此,當需更換電池26、或電池26需充電 時,只需抽出承置板25即是抽出電池26,同理,推入承置板25即可使電池26置入機身中, 而得使用方便、簡易、快速的功效。(2)如圖5所示,可使電池26接近於旋轉翼尾管,電池重 心與旋轉翼形成同軸心,而使機身飛行時穩定性較佳。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確實具有極佳實用性與增進功效。
權利要求一種遙控飛機電池固定結構,其特徵在於在兩機身板的內側設有軌道條,軌道條形成有軌道槽,並設有承置板嵌組合於軌道槽,形成承置板可依軌道槽而滑動,承置板供固定電池,而在推動承置板時可同時使電池置入機身板中、或退出機身板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遙控飛機電池固定結構,其特徵在於該軌道條設於軌道板, 軌道板鎖固組合於機身板內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遙控飛機電池固定結構,其特徵在於該軌道條設於軌道板, 並設一定位條,配合螺釘使定位條、機身板、軌道板鎖合一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遙控飛機電池固定結構,其使電池能夠更方便拆組;主要是機身架的兩機身板內側設有軌道條而形成有軌道槽,並設一承置板嵌組於軌道槽,承置板供綁定電池,因此,當需更換電池、或電池需充電時,只需抽出承置板連帶抽出電池即可,達到使用方便的功效。
文檔編號A63H27/18GK201744175SQ20102017680
公開日2011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16日
發明者杜大森 申請人:杜大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