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電子構件、特別是IC’s的對中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17:30:06 3
專利名稱:用於電子構件、特別是IC’s的對中裝置的製作方法
用於電子構件、特別是IC,s的對中裝置
背景技術:
電子構件、特別是IC,s (集成電路),在其製造完成後通常要進 行電測試,以便檢查其功能性。
為此已知,藉助於操作機械手(Handler)將所述構件供應給一電 子測試裝置的一測試頭,並在測試過程之後將其重新從測試頭上移開, 以便根據測試結果對所述構件進行分揀。為此操作機械手通常具有一 具有多個吸附工具的供應裝置,利用所述吸附工具通過真空吸附所述 待測試的構件並將其輸送給測試頭側的接觸座。
由於在接觸座上的接觸部位特別是在待測試的構件非常小時必 須相互非常靠近地設置,因此一方面必須使吸附工具能夠非常精確地 運動,而另一方面所述構件必須相對於所述吸附工具處於一精確限定 的位置。對於後面一種情況通常採用對中裝置,所述對中裝置設置在 接觸座前面較短的距離處。但如果由於外部尺寸上偏差所述構件相對 於供應裝置佔據一再處於一確定的範圍內的位置,則特別是對於接通 部非常緊密地並排設置的非常小的構件難以實現精確的對中。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對中裝置(定位裝置),即使是相對於 標準尺寸有較大偏差的構件以及即使是非常小的構件也可以利用該對 中裝置正確無誤地對中/定位(zentrieren)並由此良好地接通。此外 所述對中裝置還應具有較小的結構尺寸並且可以簡單地操作。
所述目的通過一種具有權利要求1的特徵的對中裝置來實現。本 發明有利的實施形式在其他各權利要求中說明。
根據本發明,所述對中裝置具有至少一個具有兩個L形的對中元 件的對中單元,所述對中元件分別具有一帶有一對中面的對中臂和一 橫向臂。所述對中元件在一個平面內並排地環形地這樣設置,即,兩個對中臂的對中面以彼此間一定的間距相對。此外,兩個橫向臂也以 相互間一定的間距相對,從而所述對中元件包圍一用於待對中的構件 的對中開口。所述對中單元此外還包括兩個聯接元件,所述聯接元件
能夠繞兩個相互平行的、垂直於對中元件平面設置的擺動軸線擺動, 並在對中開口的(兩個)彼此相對的側面上在一側與一個對中元件, 在另一側與另一個對中元件鉸接地相連,從而聯接元件的擺動與對中 臂之間的間距的改變強制性地相關聯。
利用根據本發明的對中單元,兩個L形的對中元件這樣強制性地 相耦聯,即,用於所述構件的所述對中開口在兩側可以等同地變寬或 變窄。構件的兩個相對的側面與相應的對中面進入接觸,由此即使在 構件體有較大的尺寸偏差時也能夠實現對構件進行精確的對中。此外
根據本發明的對中裝置還可保持得較小,從而只要求較小的空間需求。 這種對中裝置不易於發生故障並且磨損非常低。
根據一個有利的實施形式,所述對中臂在對中面的區域內具有用 於構件的引導斜面。所述引導斜面使得,可以以簡單的方式將所述構 件壓入對中開口中,其中,各所述對中臂通過所述構件被沿相反方向 相互推壓分開。適宜的是,在這種情況下,所述對中臂例如通過彈簧 力沿靠近的方向預加載。
根據一個有利的實施形式,各對中元件和聯接元件設計成板形的 並位於相同的平面內。由此可以實現一種非常扁平的、節省空間的布 置結構。
根據一個特別有利的實施形式,各聯接元件連同對中元件的橫向 臂一起形成一平行四邊形。由此橫向臂即使在沿其縱向移動時也總是 保持平行,這必然導致,對中臂的內部的對中面也在對中元件的每個 位置中都保持相互平行地定向。
根據一個有利的實施形式,各對中元件和聯接元件由唯一一個板 元件製成,其中,聯接元件和對中元件之間的鉸接連接部由板元件的 可彈性變形的薄板條組成。由此可以實現一種特別扁平的、節省空間 的對中單元,這種對中單元在對中元件和聯接元件之間不需要附加的鉸接元件或連接元件。
根據一個有利的實施形式, 一用於使對中元件移動的操作裝置與 各對中元件作用連接,所述操作裝置包括(多個)擺杆,各所述擺杆 能夠繞一平行於對中元件平面設置的擺動軸線擺動。利用這種操作裝 置可以以簡單的方式使各對中元件相互移動分開,以便在測試過程之 後能夠穿過對中單元的對中開口將所述構件移除。
根據一個有利的實施形式,可以使供應裝置與至少 一個擺杆進行
隨動接合(Mitnahmeeingriff),從而所述擺杆可以通過供應裝置的運 動擺動進入一使各所述對中元件反方向地向外移動的位置。由此為了 將對中元件移出進入其釋放位置,不需要自己的驅動裝置。這更多地 是通過供應裝置的返回運動來實現的。
根據一個有利的實施形式,所述擺杆具有一能夠與各對中元件進 行接合的接合段和一卡鎖段,其中,供應裝置能夠通過一球/彈簧卡鎖 裝置與所述卡鎖段相卡鎖,通過這種球/彈簧卡鎖裝置可以使擺杆以特 別簡單的方式與供應裝置相聯接和脫開聯接。
根據一個有利的實施形式,兩個對中單元相互轉過90。地相鄰地 並且相互平行地設置,從而可以從四個側面對構件進行對中。由此可 以在對中裝置具有非常緊湊的尺寸的同時實現對構件特別好的對中。
根據一個有利的實施形式,兩個對中單元中的一個的對中面在多 個突起上形成,所述突起垂直於對中元件平面突出至另一個對中單元 的區域內(附近),從而可以從所有四個側面同時對構件進行對中。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舉例的詳細說明。圖中 圖1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對中裝置的一個對中單元的透視圖, 圖2示出圖1的對中單元的側視圖,其中帶有裝入的用虛線示出 的構件,
圖3示出圖2的對中單元在裝入構件之前的初始位置, 圖4示出圖2的對中單元在一用於釋放構件的釋放位置,圖5示出接合到對中臂中的操作裝置在供應裝置的三個不同的位 置a、 b、 c中的示意圖,
圖6示出球/彈簧卡鎖裝置在圖5中的三個位置a、 b、 c中的示意 圖,所述球/彈簧卡鎖裝置與設計成擺杆的操作裝置共同作用,
圖7示出具有兩個相對的對中單元的對中裝置的側視圖,所述各 對中單元相互轉過90°地設置,
圖8示出圖7的對中裝置的透視圖,
圖9示出對應於圖7的視圖,其中,不可見的稜邊用虛線繪出,
以及
圖10示出對應於圖8的透視圖,其中,不可見的稜邊用虛線繪出。
具體實施例方式
由圖1至4示出一用於電子的構件2的對中裝置的對中單元1, 所述構件具有矩形的構件體。
如圖所示,對中單元1包括兩個L形的對中元件3、 4以及兩個 聯接元件5、 6。
對中元件3具有一對中臂7和一與對中臂成直角分布的橫向臂8。 在對中臂7的內側上設有一對中面9。此外,在對中臂7中還設有一 通孔10, 一在圖5中示出的、後面還將詳細說明的擺杆11伸入該通 孔中,該擺杆屬於一未詳細示出的用於打開對中裝置的操作裝置。
對中元件4在這種情況下與對中元件3相同地形成,並同樣具有 一帶有內部的對中面13的對中臂12、 一與對中臂12成直角設置的橫 向臂14和對中臂12中的一通孔15,操作裝置的另一個擺杆11接合 到該通孔中。
這兩個對中元件3、4關於對中單元1的中點點對稱地布置並在相 同的平面內布置成環形的。這裡所述兩個對中臂7、 12以及由此還有 兩個對中面9、 13相互平行地並以相互間一定的間距地分布。所述兩 個橫向臂8、 14同樣相互平行地並以相互間一定的間距地分布。這裡 橫向臂8、 14具有這樣的長度,即,使得其窄的端側16、 17大致延伸到下部或上部的對中元件4、 3的外側的側邊18、 19處。對中元件3、 4由此這樣設置,即,使其外邊緣接近形成一四角形。
由於這種布置形式,對中元件3、 4限定一用於構件2的矩形的對 中開口 20。導入對中開口 20中的構件2這裡在彼此相對的側面上通 過對中面9、 13被對中。上部或下部橫向臂8、 9的內部的側邊21、 22相反隔開得較寬,從而在裝入的構件2和橫向臂8、 14之間存在這 樣的間距,即,構件2不接觸橫向臂8、 14。
兩個聯接元件5、 6在所示實施例中有由細長的可擺動的條組成, 所述條設置在對中開口的相對的側面上並相對於對中單元1的垂直中 軸線軸對稱地設置。和對中元件3、 4相同,聯接元件5、 6同樣由具 有相同厚度的板形元件組成,它們都設置在相同的平面內並由此形成 一面式的平坦的結構。聯接元件5、 6可繞兩個相互平行的擺動軸線 23擺動。在所示的實施例中,沿聯接元件5、 6的縱向觀察,擺動軸 線23位於中點,並且由此位於對中單元1的中平面內。
聯接元件5、 6與對中單元3、 4略微隔開設置並只在其最外面的 端部區域內通過可彈性變形的薄的連板24與對中元件3、 4鉸接地連 接。這兩個分別與一個聯接元件5、 6相配的板條24在所示實施例中 位於和相配的擺動軸線23相同的垂直平面內。為了能夠實現這一點, 聯接元件5、 6分別具有一沿對中臂7、 12的方向突出孔眼25並且對 中臂7、 12在其靠外的邊緣區域內具有相應的凹口 26。
通過可彈性變形的薄的連板24實現的鉸接連接使得兩個對中元
件3、 4和聯接元件5、 6以其可以由唯--個板元件製成,從而不需
要事後安裝附加的連接元件。但可選地,聯接元件5、 6也可以毫無問 題地與對中元件3、 4分開地製造並在事後通過相應的鉸接件進行連 接。
由於這種布置結構,如圖3和4所示,聯接元件5、 6繞其擺動軸 線23的擺動元件導致對中元件3、 4相互反向的平行移動,這會導致 對中開口 20變窄或變寬。此時對中臂7、 12的對中面9、 13始終相互 平行地定向。圖3示出處於初始位置的對中單元1,在該位置,對中臂7、 12 儘可能多地相互靠近。在該初始位置中,對中臂7、 12可以通過彈簧 預加載。如在圖3和5中所示出的那樣,對中開口 20的寬度,即,對 中面9、 13的間距在所述初始位置小於待容納的構件2的寬度。相反, 圖4示出處於釋放位置的對中單元1,在所述釋放位置,對中元件3、 4反向地沿箭頭27的方向相互移動分開,直至對中面9、 13之間的間 距大於構件2的寬度。在該位置中,構件2可以通過縮回供應裝置36 (圖5)返回移動穿過對中開口 20,而構件2和對中臂7、 12不會相 互觸碰。
下面藉助於圖5和6詳細說明對中過程。圖5示出根據本發明的 對中裝置的右半部。沒有示出的左半部與右半部鏡像對稱地形成。
如圖5a所示,當將構件2供應給一未示出的接觸座時,供應裝置 36使固定在其上的構件2沿箭頭27的方向運動。供應裝置36具有一 個這樣的區段39,在該區段上在朝向擺杆11的一側固定有一卡鎖球 裝置40。如圖6所示,該卡鎖球裝置40由兩個相對的卡鎖球32組成, 所述兩個卡鎖球通過卡鎖彈簧34沿彼此相向的方向預加載。
擺杆11具有L形的形狀,該L形形狀具有一接合段28和一垂直 於接合段設置的卡鎖段29。擺杆11能夠繞一靜止的擺動軸線30擺動, 該擺動軸線平行於對中單元1的主平面延伸。例如擺動軸線30可以設 置在一未示出的保持架上,該保持架位於接觸座周圍的區域內。接合 段28以其端部區域延伸到對中臂7或12的相配的通孔IO或15中。 此外,接合段28在通孔10、 15內部具有足夠的間隙,從而其擺動運 動不受影響,並且在擺杆ll不擺動的情況下,在一定程度上允許對中 元件3、 4沿箭頭27方向的相互分開的運動。在卡鎖段29中設有兩個 相對的卡鎖凹陷部31,當帶有構件2的供應裝置36移動到其最靠前 的位置中時,卡鎖球33可以進入所述卡鎖凹陷部中,在所述最靠前的 位置中,進行構件2與接觸座的接通過程。此時卡鎖球22從不同的側 面出發與擺杆11發生接觸作用並沿卡鎖段29移動,直至它們進入卡 鎖凹陷部31並通過卡鎖彈簧34被壓入所述卡鎖凹陷部。如果構件2通過所述供應裝置36沿箭頭37的方向進給,則構件2以其側邊緣首先觸碰到對中面9、 13的引導斜面35上,因為對中臂7、 12位於在圖3和5中所示的較窄的位置中。在移動供應裝置36時,構件2以其各側邊緣直至沿供應方向引導斜面36的在後面的端部處連續地推動各對中臂7、 12使其相互分開,此時,構件2同時移動到對中的位置中,因為,構件在相對的側面上貼靠在各引導斜面35上。
在越過對中開口 20的最窄的部位之後,可以使構件2繼續沿箭頭37的方向移動至接觸座,在這裡,構件2的引腳與接觸座的相應的接觸部位接通。這個位置在圖5b中示出。在這個位置中,供應裝置36的區段39以這樣的程度向擺杆11靠近,即,如圖6所示,卡鎖球32接合到所屬的卡鎖凹陷部31中。
如果,如圖5c所示,接下來在測試過程結束之後使供應裝置36沿箭頭38的方向收回,則擺杆11的卡鎖段29通過卡鎖球裝置40被向下拉動,由此,擺杆11沿順時針方向擺動。擺杆11的接合段28由此向外擺動並攜帶所述的對中元件3、 4相應地沿箭頭27的方向向外移動。由此,如圖5c所示,對中面20變寬至這樣的程度,即,使得構件2可穿過對中開口 20被收回而不會觸碰對中臂7。
在圖7至10中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對中裝置的第二實施形式,其中,兩個相同的或至少基本上相同的對中單元1相互轉過90°彼此疊置地設置。通過這種對中裝置可以不僅可以一維地對構件2進行對中,而且可以二維地,即從所有四個側面對構件2進行對中。
如果兩個對中單元1以這種方式相互連接,則對構件2在第一維度中的對中在一在與該維度垂直的維度中的對中不同的平面中進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可以使兩個對中單元1中的一個的對中面9、 13在未示出的多個突起上形成,所述突起垂直於對中單元平面突出到另一個對中單元的區域內,從而對構件2的對中在所有四個側面都可以同時在相同的平面內進行。
權利要求
1. 用於電子的構件、特別是IC’s的對中裝置,通過一供應裝置將所述構件供應給一接通裝置,該對中裝置具有至少一個對中單元(1),其特徵在於,所述對中單元(1)包括—兩個L形的對中元件(3、4),各所述對中元件分別具有一帶有一對中面(9、13)的對中臂(7、12)和一橫向臂(8、14),其中,所述對中元件(3、4)在一個平面內這樣環形地並排設置,即,兩個對中臂(7、12)的對中面(9、13)以彼此間一定的間距相對,並且兩個橫向臂(8、14)以彼此間一定的間距相對,從而所述對中元件(3、4)包圍一用於待對中的構件(2)的對中開口(20),以及—兩個聯接元件(5、6),所述聯接元件能夠繞兩個相互平行的、垂直於對中元件平面設置的擺動軸線(23)擺動,並在對中開口彼此相對的側面上在一側與一個對中元件(3),在另一側與另一個對中元件(4)鉸接地相連,從而聯接元件(5、6)的擺動與對中臂(7、12)之間的間距的改變強制性地相關聯。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對中裝置,其特徵在於,各所述對中 臂(7、 12)在對中面(9、 13)的區域內具有用於所述構件(2)的引 導斜面(35)。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對中裝置,其特徵在於,對中元 件(3、 4)和聯接元件(5、 6)設計成板形的並位於相同的平面內。
4. 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對中裝置,其特徵在於, 聯接元件(5、 6)和橫向臂(8、 14) 一起形成一平行四邊形。
5. 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對中裝置,其特徵在於, 各聯接元件(5、 6)的擺動軸線(23)在聯接元件的端部之間設置在 中心。
6. 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對中裝置,其特徵在於, 對中元件(3、 4)和聯接元件(5、 6)由唯——個板元件製成,其中 聯接元件(5、 6)和對中元件(3、 4)之間的鉸接連接由所述板元件的可彈性變形的薄的連板(24)組成。
7. 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對中裝置,其特徵在於, 一用於使對中元件(3、 4)移動的操作裝置與對中元件(3、 4)作用 連接,所述操作裝置包括擺杆(ll),各所述擺杆能夠繞一平行於對中 元件平面設置的擺動軸線(30)擺動。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對中裝置,其特徵在於,能夠使供應 裝置(36)與至少一個擺杆(11)進行隨動接合,從而所述擺杆(11) 能夠通過供應裝置(36)的運動擺動進入一所述使各對中元件(3、 4) 反方向地向外移動的位置。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對中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擺杆(11) 具有一用於與各對中元件(3、 4)進行接合的接合段(28)和一卡鎖 段(29),其中,供應裝置(36)能夠通過一球/彈簧卡鎖裝置與所述 卡鎖段(29)相卡鎖。
10. 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對中裝置,其特徵在於, 兩個對中單元(1)相互轉過90。地、相鄰地並且相互平行地設置, 從而可以從四個側面對構件(2)進行對中。
11. 根據權利要求IO所述的對中裝置,其特徵在於,兩個對中單 元(1)中的一個的對中面(9、 13)在突起上形成,所述突起垂直於 對中元件平面突出至另一個對中單元(1)的區域內,從而可以在所有 四個側面上同時對構件(2)進行對中。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電子構件、特別是集成電路的對中裝置,該對中裝置具有至少一個對中單元(1),所述對中單元(1)包括兩個L形的對中元件(3、4)和兩個聯接元件(5、6),各所述對中元件(3、4)和聯接元件(5、6)相互鉸接連接,從而聯接元件(5、6)的擺動強制性導致對中臂(7、12)的平行移動,這會導致用於構件(2)的對中開口(20)變寬或變窄。
文檔編號G01R31/28GK101548191SQ200880000942
公開日2009年9月30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24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11日
發明者J·柏青格爾 申請人:馬爾帝電子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