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用一次性溼化袋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16:53:31
專利名稱: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用一次性溼化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院病房用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病房內使用的給氧氣加溼的
裝直。
背景技術:
氧療是臨床上最常用的一種護理技術及搶救治療手段。氧氣溼化液在氧療過程中對氧氣進行溼化,避免乾燥的氧氣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提高氧療效果和病人的舒適度。目前臨床使用的輸氧器械,還是沿用傳統的重複式氧氣吸氧器,常規的溼化方法是用氧氣溼化瓶內加入蒸餾水進行溼化,該方法為非無菌開放式操作,有潛在汙染的可能,護理人員需經常添加溼化液,但由於蒸餾水本身不具備消毒和抑菌作用,在潮溼溫暖環境中又極易使細菌生長繁殖,再加上器械在消毒、晾乾、存儲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規範,極易造成自身和交叉感染。已有大量文獻報導,在我國醫院內感染病例中,呼吸道感染佔首位。其中氧氣溼化液及輸氧管道細菌汙染是引起肺部併發症不可忽視的因素。所以,如何控制氧氣溼化液的帶菌情況和減少氧療病人院內感染的發生已成為醫院感染管理者及護理專家越來越關注的問題。目前市場上出現的一次性吸氧管產品和專利技術大體歸為兩類,一類是瓶體結構採用塑料注塑成型,溼化瓶從原來的常規一體式改為分體式,其產品製造、使用成本高,臨床時溼化液需要護理人員加注,不能保證溼化液的無菌;另一種就是薄膜袋裝結構,由於袋內預裝有溼化液,要對溼化袋的兩個管路進行密封,即封液,以解決產品在儲運過程中的液體洩漏和汙染,現有技術中,袋體管路的一端採用折斷管,另一端採用機械螺紋封液,臨床時要折斷封液管,取下機械螺紋密封,其管路要靠人工與原流量表管路連接,管路連接質量不穩定,為管路密封留下不良隱患,另外由於袋體是用薄膜材料,使用過程中如發生管路彎折造成出氣管路阻塞,袋內壓力增高而導致袋體爆裂,雖然現有技術中已設有安全保護裝置,但採用的是橡膠保護套結構,鑑於結構和材料本身的因素,無法對安全閥值進行調整,不能保證安全閥值的一致性,更不具備其靈敏性。目前市場上的一次性溼化瓶和一次性溼化袋的安裝方式多採用掛繩活動垂直吊裝在原流量表下,使用過程中存在患者拉動吸氧管將瓶體或袋體拽下或將袋體傾斜,此時溼化液會通過袋體的上出氣管路溢出進入輸氧管流入患者鼻腔發生危險。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使用安全、操作簡便並且溼化效果好的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用一次性溼化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用一次性溼化袋,包括軟的袋體,所述袋體內盛裝有無菌溼化液;所述袋體外表面固定設有溼化袋進氣嘴,所述溼化袋進氣嘴內設有穿刺開啟封堵片;所述溼化袋進氣嘴連接有溼化袋進氣管,所述溼化袋進氣管連接至所述袋體內腔下部;所述袋體內表面固定設有溼化袋出氣管,所述溼化袋出氣管上安裝有自啟動出氣封堵裝置,所述溼化袋出氣管連接有伸出所述袋體外的一次性吸氧管路。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袋體包括熔融壓合在一起的薄膜前片和薄膜後片,所述溼化袋進氣嘴固定在所述薄膜後片外表面上方,所述溼化袋進氣管熔融壓合在所述薄膜後片外表面,所述溼化袋進氣管包括與所述溼化袋進氣嘴連接的溼化袋進氣豎管,所述溼化袋進氣豎管連接有溼化袋進氣橫管,所述溼化袋進氣橫管兩端封閉,所述薄膜後片上設有與所述溼化袋進氣橫管連通的進氣孔組。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溼化袋進氣嘴包括中空的進氣嘴基座,所述進氣嘴基座上固定安裝有進氣嘴本體,所述進氣嘴本體的進氣通道內設有與所述進氣嘴本體一體成型的所述穿刺開啟封堵片,所述進氣嘴基座內安裝有過濾膜。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自啟動出氣封堵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溼化袋出氣管進氣端的溼化袋出氣嘴,所述溼化袋出氣嘴的出氣通道內設有與所述溼化袋出氣嘴一體成型的氣壓開啟封堵片,所述氣壓開啟封堵片為尖角唇狀結構。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自啟動出氣封堵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溼化袋出氣管進氣端的封堵圓珠,所述封堵圓珠與所述溼化袋出氣管過盈配合。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用一次性溼化袋,包括軟的袋體,所述袋體內盛裝有無菌溼化液;所述袋體外表面固定設有溼化袋進氣嘴,所述溼化袋進氣嘴內設有穿刺開啟封堵片;所述溼化袋進氣嘴連接有溼化袋進氣管,所述溼化袋進氣管連接至所述袋體內腔下部;所述袋體內表面固定設有溼化袋出氣管,所述溼化袋出氣管上安裝有自啟動出氣封堵裝置,所述溼化袋出氣管連接有伸出所述袋體外的一次性吸氧管路;使用時,將一次性溼化袋放置到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內,一次性溼化袋的進氣嘴通過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與供氧源連接自動連接,氧氣進入到一次性溼化袋中進行溼化;自啟動出氣封堵裝置自動開啟,將溼化後的氧氣導出;整個使用過程中,只有一次性溼化袋的安裝操作需要人工完成,其他工序在關閉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的過程中自動完成,實現了無菌操作,避 免一次性溼化袋內的溼化液被汙染,能夠避免病人在吸氧過程中產生呼吸道感染,為疾病治療帶來幫助。
以下附圖僅旨在於對本實用新型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並不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其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與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結合的爆炸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與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結合的開啟狀態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與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結合的關閉狀態剖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與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結合的主視結構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與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結合的側視結構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與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結合的後視結構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立體圖;[0020]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側面剖視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爆炸圖;圖10是圖1中A處放大圖;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出氣嘴放大圖;圖1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與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結合的穿刺插接頭端部金屬刀刃放大圖;圖1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側面剖視圖;圖1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與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結合的開啟狀態剖視圖;圖1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與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結合的關閉狀態剖視圖;圖1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與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結合的一種啟動自啟動出氣封堵裝置結構示意圖;圖1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與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結合的另一種啟動自啟動出氣封堵裝置結構示意圖;圖中:11-閥體;12-供氧管路接頭;13-流量調節閥芯;14-流量調節手柄;211-流量管;212_浮標;213_外罩;22_活動出氣管;23_穿刺插接頭;31_盒體;32_盒蓋;33-後蓋;341_轉軸;342_鎖鉤;343_復位扭簧;344_開啟手柄;351_開啟保險杆;352_溼化袋壓板;41_袋體; 411 -薄 膜前片;412_薄膜後片;421_進氣嘴基座;422_進氣嘴本體;423-穿刺開啟封堵片;424_過濾膜;425_溼化袋進氣豎管;426_溼化袋進氣橫管;427_進氣微孔;431_溼化袋出氣嘴;432_氣壓開啟封堵片;433_ —次性吸氧管路;434_溼化袋出氣管;435_封堵圓珠;436_撥杆;437_溼化袋擠壓滾輪;51_進氣嘴卡接座;511_定位滾珠;512_滾珠定位彈簧;513_插接頭導向管;52_卡接環槽;531_撥叉;532_插接頭銷軸;533-推桿;534_推桿驅動滾輪;535_復位彈簧;536_推桿銷軸;537_凸輪;538_金屬刀刃;54-鎖緊杆;55_密封圈;6_供氧安全閥;7_出氣管固定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只通過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示範性實施例。毋庸置疑,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認識到,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附圖和描述在本質上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於限制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實施例一: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用一次性溼化袋,包括軟的袋體41,所述袋體41包括熔融壓合在一起的薄膜前片411和薄膜後片412,所述袋體41內盛裝有無菌溼化液;如圖7和圖8所示,所述袋體41外表面固定設有溼化袋進氣嘴,所述溼化袋進氣嘴固定在所述薄膜後片412外表面上方,所述溼化袋進氣嘴內設有穿刺開啟封堵片423;所述溼化袋進氣嘴連接有溼化袋進氣管,所述溼化袋進氣管熔融壓合在所述薄膜後片412外表面,所述溼化袋進氣管連接至所述袋體41內腔下部,具體地,如圖9所示,所述溼化袋進氣嘴包括中空的進氣嘴基座421,所述進氣嘴基座421上固定安裝有進氣嘴本體422,所述進氣嘴本體422的進氣通道內設有與所述進氣嘴本體422 —體成型的所述穿刺開啟封堵片423,所述進氣嘴基座421內安裝有過濾膜424。所述溼化袋進氣管包括與所述進氣嘴基座421連接的溼化袋進氣豎管425,所述溼化袋進氣豎管425連接有溼化袋進氣橫管426,所述溼化袋進氣橫管426兩端封閉,所述薄膜後片412上設有與所述溼化袋進氣橫管426連通的進氣孔組,所述進氣孔組包括設置在薄膜後片412上若干進氣微孔427。如圖8和圖9所示,所述袋體41內表面固定設有溼化袋出氣管434,所述溼化袋出氣管上安裝有自啟動出氣封堵裝置,所述自啟動出氣封堵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溼化袋出氣管進氣端的溼化袋出氣嘴431,所述溼化袋出氣嘴431的出氣通道內設有與所述溼化袋出氣嘴431—體成型的氣壓開啟封堵片432,如圖11所述,所述氣壓開啟封堵片為尖角唇狀結構。在所述氣壓開啟封堵片432的尖部形成應力集中點,便於氣壓開啟;當然,也可以在所述氣壓開啟封堵片432上設有撕裂線,便於氣壓開啟。所述溼化袋出氣管434連接有伸出所述袋體41外的一次性吸氧管路433。為了更加清楚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介紹一下與本實用新型配合使用的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的具體結構。如圖1、圖2和 圖3所示,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包括:流量調節閥,包括閥體11,所述閥體11上設有與供氧源連接的供氧管路接頭12和調節閥出氣口,所述閥體11上安裝有流量調節閥芯13和流量調節手柄14,所述調節閥芯採用針形閥芯,通過所述針形閥芯與所述閥體11之間的間隙控制流量;氧氣流量計,安裝在所述閥體11上,包括流量計進氣口和流量計出氣口,所述調節閥出氣口與所述流量計進氣口連通;所述流量計出氣口連接有活動出氣管22,所述活動出氣管22的端部設有穿刺插接頭23 ;所述氧氣流量計包括流量管211,所述流量管211內設有浮標212,所述流量管211外安裝有倒扣的外罩213 ;所述流量管211進氣口即為流量計進氣口,氧氣進入到所述流量管211內,吹動浮標212,向上流動,經過流量管211出氣口進入到流量管211與外罩213之間的夾層通路中,並向下流動,夾層通路的出氣口即為流量計出氣口。溼化袋盒,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閥體11上的盒體31,所述盒體31上端鉸接有與所述盒體31配合的盒蓋32,所述盒體31和所述盒蓋32之間設有盒蓋32開啟裝置,所述盒蓋32開啟裝置包括安裝在所述盒體31底部的轉軸341,所述轉軸341可以採用六角軸,所述轉軸341上固定安裝有鎖鉤342和復位扭簧535,所述轉軸341的一端伸出所述盒體31外並安裝有開啟手柄344,如圖4和圖6所示;所述盒蓋32上固定安裝有與所述鎖鉤342對應的鎖柱(圖中未示出),所述轉軸341上還固定安裝有開啟保險杆,所述開啟保險杆的端部固定設有溼化袋壓板352。一次性溼化袋放置在溼化袋盒內。如圖4、圖5和圖6所示,所述溼化袋盒上設有供一次性吸氧管路433通過的孔。所述盒體31內設有進氣嘴卡接座51,所述溼化袋進氣嘴與所述進氣嘴卡接座51之間設有卡接鎖緊裝置;所述卡接鎖緊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溼化袋進氣嘴上的卡接環槽52,所述進氣嘴卡接座51上設有滾珠孔,所述滾珠孔內安裝有與所述卡接環槽52配合的定位滾珠511,所述進氣嘴卡接座51外固定安裝有滾珠定位彈簧512。所述盒體31上安裝有操縱所述穿刺插接頭23與所述溼化袋進氣嘴對接開啟的管路自動連接裝置,如圖1和圖10所示,所述管路自動連接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進氣嘴卡接座51上的插接頭導向管513,所述穿刺插接頭23滑動安裝在所述插接頭導向管513內,所述盒體31上鉸接有撥叉531,所述穿刺插接頭23後端固定設有插接頭銷軸532,所述撥叉531的下端叉接在所述插接頭銷軸532上;所述盒體31上端滑動安裝有推桿533,所述推桿533朝向盒蓋32的一端安裝有推桿驅動滾輪534,所述推桿533的另一端安裝有復位彈簧343,所述推桿533上設有推桿銷軸536,所述撥叉531的上端叉接在所述推桿銷軸536上,插接頭導向管513上設有便於所述穿刺插接頭23滑動的兩個導槽,穿刺插接頭23滑動滑動時,所述插接頭銷軸532位於所述導槽內。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盒蓋32上設有與所述推桿驅動滾輪534對應且隨所述盒蓋32轉動的凸輪537。如圖5所示,為了保護管路自動連接裝置,在管路自動連接裝置的外面安裝有後蓋33,所述後蓋33與所述盒體31固定連接,管路自動連接裝置的各個部件被封裝在所述後蓋33和所述盒體31形成的密閉腔體內。為了便於穿刺插接頭23刺破穿刺開啟封堵片423,在所述穿刺插接頭23的端部設有金屬刀刃538,如圖12所示,所述金屬刀刃538成鏤空的錐形,既能夠快速準確地刺破穿刺開啟封堵片423,還不會影響氧氣的流動。為了防止芽刺插接頭23在插入所述插接頭導向管513並刺破所述芽刺開啟封堵片423時將所述進氣嘴從所述進氣嘴卡接座51內頂出,在所述穿刺插接頭23後端設有限定所述滾珠定位彈簧512運動的鎖緊杆54。所述穿刺插接頭23上設有密封圈55,當穿刺插接頭23插接入所述所述插接頭導 向管513後,密封圈55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防止氧氣從兩者的縫隙中洩露。在氧氣的流動通路上設有供氧安全閥6,為了使結構緊湊,將所述供氧安全閥6安裝在所述閥體11上。下面具體介紹一下工作原理:如圖2和圖3所示,供氧管路接頭12插入供氧設備的供氧連接口中,此時氧氣進入流量調節閥內的流量調節閥芯13的前端,流量調節閥芯13採用針閥芯,針閥芯的尖部與閥體11的間隙大小決定了氧氣的流量;打開針流量調節閥芯13,氧氣通過流量調節閥芯13與閥體11的間隙進入至流量管211下端,上端為出氣口,流量管211為透明材料,流量管211內設有浮標212,浮標212在氧氣流的作用下向上浮起,流量管211上倒扣有透明材料製作的外罩213,流量管211上刻有指示刻度,氧氣從流量管211上出口輸出,經流量管211與外罩213之間的夾層通路,進入活動出氣管22內。閥體11上安裝有供氧安全閥6,當壓力超過0.35M Pa 士 0.05M Pa時,供氧安全閥6開啟排氣,確保壓力在規定範圍內,利用流量調節手柄14調節流量調節閥,通過浮標212對應的流量表刻度指示出流量值的大小。盒體31上部與閥體11固定連接,盒體31前面裝有盒蓋32,通過盒體31上端的鉸接軸將盒體31和盒蓋32鉸合安裝,以此鉸接軸為中心實現盒蓋32的閉合和開啟。盒體31的下端設有開合手柄、鎖鉤342和保險裝置,開合手柄、鎖鉤342和保險杆裝配在一根六角軸上,按動開合手柄,通過六角軸聯動鎖鉤342和保險杆同時轉動一定的角度,鬆開開合手柄,鎖鉤342和保險杆在復位扭簧535的作用下回復到原始狀態。盒蓋32的下端兩側設有兩個鎖柱,盒體31前蓋閉合時,盒蓋32的鎖柱分別作用於兩個鎖鉤342的導向斜面,迫使鎖鉤342產生轉動,當滑動到脫離鎖鉤342的導向斜面時,鎖鉤342在復位扭簧535的作用下將鎖柱鎖住,保險杆安裝在六角軸的中間位置,兩個保險杆連接一個溼化袋壓板352,當六角軸在原始角度狀態時,溼化袋壓板352嵌入在盒體31的下腔體內,當溼化袋通入氧氣膨脹,如果此時按動開合手柄,由於袋體41壓力作用於溼化袋壓板352,其槓桿作用使開合手柄無法轉動,以避免在袋體41充入氧氣時,誤操作造成的盒蓋32快速開啟傷人和袋體41爆裂的危險,只有在溼化袋洩壓狀態時按動開合手柄,鎖柱脫離鎖鉤342,同時供氧保險杆轉動。由於溼化袋材料是柔軟的薄膜材料,溼化袋壓板352迫使袋體41變形,從而完成盒蓋32的開啟,如圖2所示。使用時盒蓋32開啟,將一次性溼化袋的溼化袋進氣嘴插入進氣嘴卡接座51內,盒蓋32閉合後與盒體31形成一個封閉的腔體,打開流量調節閥,氧氣進入溼化袋內,袋體41迅速膨脹形成溼化空間,由於一次性溼化袋是置入於溼化袋盒內,袋體41所承受的壓力全部作用於溼化袋盒,又由於溼化袋盒的設計強度能確保載壓,從而解決了一次性溼化袋的耐壓爆裂問題。進氣嘴卡接座51固定在盒體31的中上部位置,進氣嘴卡接座51前端與溼化袋進氣嘴定位連接,溼化袋進氣嘴的定位結構由安裝在進氣嘴卡接座51的定位滾珠511和定位彈簧組成,定位滾珠511安裝在進氣嘴卡接座51內,定位滾珠511外面包有定位彈簧,定位滾珠511的原始狀態其滾珠面凸於進氣嘴卡接座51的孔內徑面,當溼化袋進氣嘴插入進氣嘴卡接座51內時,溼化袋進氣嘴推動定位滾珠511實現徑向(向外)移動,隨著溼化袋進氣嘴的插入,溼化袋進氣嘴上的卡接環槽52與定位滾珠511的軸向位置重合時,定位滾珠511在定位彈簧的作用下滑入卡接環槽52內,實現了溼化袋進氣嘴的安裝定位。盒體31的上部設有推桿533,推桿533的前端裝有推桿驅動滾輪534,推桿驅動滾輪534與盒蓋32上的凸輪537在推桿533和復位彈簧343的作用下貼合,由於盒蓋32的轉動軸心相對於與推桿驅動滾輪534接觸的外圓是偏置的,也就是說當盒蓋32開合時,與推桿驅動滾輪534接觸的外圓是偏心的,相對於推桿驅動滾輪534是凸輪結構,當盒蓋32閉合時,如圖3所示,推桿驅動滾輪534隨著旋轉的凸輪537面向後運動,壓縮復位彈簧343 ;當盒蓋32開啟時,如圖5所示,復位彈簧343推動推桿533向前運動。撥叉531安裝在推桿533與穿刺插接頭23之間,兩·端設有長槽,中間部位設有鉸接軸,一端的長槽與推桿533上的推桿銷軸536配合,另一端與穿刺插接頭23上的插接頭銷軸532配合,穿刺插接頭23上設有與滾珠定位彈簧512配合的鎖緊杆54和用於刺破所述刺穿開啟封堵的金屬刀刃538。當推桿533向後運動時,帶動撥叉531繞銷軸擺動,連動穿刺插接頭23實現了與推桿533的相反運動,隨著穿刺插接頭23的向前移動,穿刺插接頭23上的鎖緊杆54壓迫滾珠定位彈簧512將定位滾珠511與溼化袋進氣嘴鎖緊,以免當穿刺插接頭23進入插接頭導向管513時因摩擦力過大將溼化袋進氣嘴從進氣嘴卡接座51內頂出。當穿刺插接頭23插入溼化袋進氣嘴內內,穿刺插接頭23上的密封圈55起到管路密封作用,其前端的金屬刀刃538刺破溼化袋進氣嘴內的穿刺開啟封堵片423,完成了管路自動連接;盒蓋32打開時,推桿533向前移動,穿刺插接頭23向後移動,當盒蓋32完全打開時,穿刺插接頭23脫離溼化袋進氣嘴和插接頭導向管513,穿刺插接頭23的鎖緊杆54釋放對定位滾珠511的鎖緊,這時就可以把一次性溼化袋從進氣嘴卡接座51內取出。一次性溼化袋的袋體41採用醫用級片狀薄膜材料經熔融壓合製成密封的袋狀結構。袋內加注無菌溼化液,液面的高度大約為袋體41高度的2/3。液面以上部分為氧氣溼化空間,袋體41接有進氣管路和出氣管路。進氣管路是由溼化袋進氣嘴、溼化袋進氣管和進氣微孔427組成,溼化袋進氣嘴是溼化袋與氧氣管路的連接部件,通過管路自動連接裝置與進氣嘴卡接座51配合。溼化袋進氣嘴的前端設有卡接環槽52,溼化袋進氣嘴包括進氣嘴本體422和進氣嘴基座421,進氣嘴本體422內熔融壓合有穿刺開啟封堵片423,進氣嘴本體422和進氣嘴基座421之間裝配後留有腔體,腔體內設有過濾膜424。溼化袋進氣管為倒「T」型槽狀結構,熔融壓合在袋體41的一側後面,形成密封的進氣管路通道,垂直的管路為氧氣通道,下連的橫向管路對應的袋體41側開設有若干微孔,微孔開設部位靠近袋體41底部液面以下。出氣管路是由溼化袋出氣管434、溼化袋出氣嘴431、氣壓開啟封堵片432和一次性吸氧管裝配組成,安裝在袋體41內,溼化袋出氣嘴431和氣壓開啟封堵片432位於袋體41的頂端液面以上,如圖11所示,溼化袋出氣嘴431的橫向管口為尖角唇狀開口結構,橫向管口和管口背部分別熔融壓合在袋體41前膜和袋體41後膜的內壁上,起到出氣管路的密封作用。由於採用了溼化袋體41的進、出氣管路的封液結構,在溼化袋的儲運過程中,袋體41內的溼化液被密封在袋體41內,避免了溼化液的洩漏和汙染。袋體41的上部設有加藥塞,臨床時用於對溼化液中加藥。當溼化袋進氣嘴插入進氣嘴卡接座51後,閉合盒蓋32,進氣嘴卡接座51的定位滾珠511將溼化袋進氣嘴鎖緊,管路自動連接,穿刺插接頭23前端的金屬刀刃538刺破穿刺開啟封堵片423,氧氣通過過濾膜424對氧氣進行過濾,過濾後的氧氣通過溼化袋進氣橫管426從若干微孔進入溼化液,氣體形成若干微小的氣泡,因為氣泡的微小,在當氧氣微泡溢出溼化液表面時爆裂的力度小,一方面解決了大氣泡溢出液面時產生的噪音,另一方面由於氣泡顆粒的增多,相應的氧氣內含有液體微粒也會增加,加到了氧氣分子中的液體含量,提高了臨床的使用效果。 由於氣壓開啟封堵片432的前後面熔融壓合在袋體41內壁上,熔融壓合部位的厚度小於溼化袋盒閉合後的前後空間尺寸,隨著袋體41內氧氣的進入,經溼化後的氧氣使袋體41內壓力增高,袋體41逐漸膨脹,在小壓力狀態將袋體41與氣壓開啟封堵片432從唇狀開口的尖角處開始撕開,袋體41與氣壓開啟封堵片432的分離是個逐漸的過程,這樣的結構設計是為了避免在高壓下氣壓開啟封堵片432與袋體41突然分離對溼化袋盒造成的衝擊。氣壓開啟封堵片432分離後,溼化後的氧氣通過氣壓開啟封堵片432進入一次性吸氧管路433,進入到患者的鼻腔。實施例二: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基本形同,不同之處在於:如圖13所不,所述自啟動出氣封堵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溼化袋出氣管434進氣端的封堵圓珠435,所述溼化袋出氣管434具有彈性,所述封堵圓珠435與所述溼化袋出氣管434過盈配合。與之相對應,與本實施例相對應的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也具有相應的變化,如圖14所示,所述盒蓋的內側固定設有能夠將所述封堵圓珠435從所述溼化袋出氣管434內擠出的撥杆436,所述撥杆436的端部為光滑的圓弧狀。將一次性溼化袋放置到溼化袋盒內後,如圖16所示,閉合盒蓋32的過程中,撥杆436隨盒蓋36轉動,撥杆436的圓弧形端部直接擠壓一次性溼化袋內的溼化袋出氣管434的端部,如圖15所示,將封堵圓珠435從溼化袋出氣管434的端部擠出,封堵圓珠435落入到溼化袋內,完成溼化袋出氣管434的自動啟封;當盒蓋完全閉合後,撥杆436轉動脫離對溼化袋的壓迫,溼化袋恢復到原始狀態。為了保護溼化袋,如圖17所示,可以在所述撥杆436的自由端設置溼化袋擠壓滾輪437,依靠溼化袋擠壓滾輪437直接擠壓所述溼化袋出氣管434的端部,將封堵圓珠435從溼化袋出氣管434的端部擠出,這種方式不會破壞溼化袋的密封性。溼化袋出氣管是固定設置在溼化袋的袋體內表面上,為了防止在擠壓溼化袋出氣管的過程中,將溼化袋出氣管從溼化袋的袋體內表面拉扯下來,在溼化袋出氣管和溼化袋的袋體內表面直接設置有出氣管固定支架7,如圖14和圖15所示,所述出氣管固定支架7靠近所述溼化袋出氣管的進氣端。本實用新型的描述是為了示例和描述起見而給出的,而並不是無遺漏的或者將本實用新型限於所公開的形式。很多修改和變化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是顯然的。選擇和描述實施例是為了更好說明本實用新型的 原理和實際應用,並且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實用新型從而設計適於特定用途的帶有各種修改的各種實施例。
權利要求1.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用一次性溼化袋,其特徵在於:包括軟的袋體,所述袋體內盛裝有無菌溼化液;所述袋體外表面固定設有溼化袋進氣嘴,所述溼化袋進氣嘴內設有穿刺開啟封堵片;所述溼化袋進氣嘴連接有溼化袋進氣管,所述溼化袋進氣管連接至所述袋體內腔下部;所述袋體內表面固定設有溼化袋出氣管,所述溼化袋出氣管上安裝有自啟動出氣封堵裝置,所述溼化袋出氣管連接有伸出所述袋體外的一次性吸氧管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用一次性溼化袋,其特徵在於:所述袋體包括熔融壓合在一起的薄膜前片和薄膜後片,所述溼化袋進氣嘴固定在所述薄膜後片外表面上方,所述溼化袋進氣管熔融壓合在所述薄膜後片外表面,所述溼化袋進氣管包括與所述溼化袋進氣嘴連接的溼化袋進氣豎管,所述溼化袋進氣豎管連接有溼化袋進氣橫管,所述溼化袋進氣橫管兩端封閉,所述薄膜後片上設有與所述溼化袋進氣橫管連通的進氣孔組。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用一次性溼化袋,其特徵在於:所述溼化袋進氣嘴包括中空的進氣嘴基座,所述進氣嘴基座上固定安裝有進氣嘴本體,所述進氣嘴本體的進氣通道內設有與所述進氣嘴本體一體成型的所述穿刺開啟封堵片,所述進氣嘴基座內安裝有過濾膜。
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用一次性溼化袋,其特徵在於:所述自啟動出氣封堵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溼化袋出氣管進氣端的溼化袋出氣嘴,所述溼化袋出氣嘴的出氣通道內設有與所述溼化袋出氣嘴一體成型的氣壓開啟封堵片,所述氣壓開啟封堵片為尖角唇狀結構。
5.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用一次性溼化袋,其特徵在於:所述自啟動出氣封堵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溼化袋出氣管進氣端的封堵圓珠,所述封堵圓珠與所述溼化袋出氣管過·盈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用一次性溼化袋,包括袋體,袋體外表面設有溼化袋進氣嘴,溼化袋進氣嘴內設有穿刺開啟封堵片;溼化袋進氣嘴連接有溼化袋進氣管,溼化袋進氣管連接至袋體內腔下部;袋體內表面設有溼化袋出氣管,溼化袋出氣管上安裝有自啟動出氣封堵裝置,溼化袋出氣管連接有一次性吸氧管路;使用時,一次性溼化袋的進氣嘴通過集成式無菌加溼氧氣吸入器與供氧源連接自動連接,自啟動出氣封堵裝置自動開啟,將溼化後的氧氣導出;只有一次性溼化袋的安裝操作需要人工完成,其他工序自動完成,實現了無菌操作,避免一次性溼化袋內的溼化液被汙染,能夠避免病人在吸氧過程中產生呼吸道感染,為疾病治療帶來幫助。
文檔編號A61M16/16GK203154526SQ20132008631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6日
發明者劉志田, 劉博乾, 劉博宇 申請人:劉志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