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孔對孔定位貼合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16:26:4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膠帶模切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孔對孔定位貼合裝置。
背景技術:
現在多層結構產品,如手機聽筒網等,由7層結構組成,需要多工序模切,貼合,組裝,目前業內依靠人力用治具人工組裝,產能低下,企業需要維持大量的人工才能做這樣的訂單,並且由於訂單的不穩定性,會造成大量的人力空閒無法安置,人工成本增加,利潤下降。
現有對兩中產品進行定位時,在A、B產品上設計定位孔,依靠人工將A、B產品定位孔套在定位治具上,實現兩者之間的組裝貼合,這樣存在以下缺點:
1.人工組裝品質穩定性較差,售後服務成本增加;
2.人工產能較低,在面對客戶大批量的訂單情況下,無法及時招足夠的人手去作業,導致訂單流失;
3.大量的人工導致企業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大量增加。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孔對孔定位貼合裝置,旨在解決現有對位貼合技術穩定性差,成本不好控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孔對孔定位貼合裝置,包括治具上固定板、治具下固定板、與貼合料帶的定位孔配合的導位針、限位板、壓合板,所述限位板由限制料帶垂直位置的擋板、限制料帶水平位置的卡料板構成,所述治具上固定板設有導位針固定板,所述導位針從上往下依次連接導位針固定板、擋板、治具下固定板,所述卡料板下端與治具下固定板連接,其上端與擋板連接,所述擋板與卡料板錯位連接並與治具下固定板組合料帶凹槽,所述治具下固定板兩側各至少設有一組限位板,所述兩側的限位板之間間隔有壓合工位,所述壓合板連接在治具上固定板下端,所述治具下固定板帶動壓合板沿著導位針在壓合工位上垂直移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治具下固定板的一側設有兩組限位板,包括上擋板、下擋板、上卡料板、下卡料板,所述上擋板、上卡料板、下擋板、下卡料板、治具下固定板依次連接,所述上擋板與上卡料板錯開連接並與下擋板組成上料帶凹槽,所述下擋板與下卡料板錯位連接並與治具下固定板組合下料帶凹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位針穿過上料帶凹槽、下料帶凹槽並與上擋板、下擋板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治具上固定板設有調距滑槽、調距滑塊,所述調距滑槽與調距滑塊滑動連接,所述調距滑塊與導位針固定塊連接,所述治具上固定板相對於導位針做水平滑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該裝置還包括導位針固定螺絲,所述導位針通過導位針固定螺絲連接在導位針固定塊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自動化的設備代替人工進行貼合定位,提高了產品的穩定性,在減少人工成本的情況下,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孔對孔定位貼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孔對孔定位貼合裝置的結構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孔對孔定位貼合裝置,包括治具上固定板1、治具下固定板2、與貼合料帶的定位孔配合的導位針3、限位板4、壓合板5,限位板由限制料帶垂直位置的擋板41、限制料帶水平位置的卡料板42構成,治具上固定板1設有導位針固定板11,導位針3從上往下依次連接導位針固定板11、擋板41、治具下固定板2,卡料板42下端與治具下固定板2連接,其上端與擋板41連接,擋板41與卡料板42錯位連接並與治具下固定板2組合料帶凹槽,治具下固定板2兩側各至少設有一組限位板4,兩側的限位板4之間間隔有壓合工位,壓合板5連接在治具上固定板1下端,治具下固定板2帶動壓合板5沿著導位針3在壓合工位上垂直移動。
實施例二:
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治具下固定板2的一側設有兩組限位板4,包括上擋板43、下擋板44、上卡料板45、下卡料板46,所述上擋板43、上卡料板45、下擋板44、下卡料板46、治具下固定板2依次連接,上擋板43與上卡料板45錯開連接並與下擋板44組成上料帶凹槽,下擋板44與下卡料板46錯位連接並與治具下固定板2組合下料帶凹槽。
其中,導位針3穿過上料帶凹槽、下料帶凹槽並與上擋板43、下擋板44連接。
實施例三:
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治具上固定板1設有調距滑槽12、調距滑塊13,調距滑槽12與調距滑塊13滑動連接,調距滑塊13與導位針3固定塊連接,治具上固定板1相對於導位針3做水平滑動。
實施例四:
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該裝置還包括導位針固定螺絲14,導位針3通過導位針固定螺絲14連接在導位針固定塊11上。
在用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定位貼合兩種不同結構的產品,首先分別各在產品上貼合一層料帶,然後用模具在料帶上衝出定位孔,兩層料帶X方向通過伺服拉動,設定相同的拉料距離,Y方向用組裝治具的擋板限制兩層料帶的位置,使兩層料帶處於上下平行,兩層料左右對齊的狀態,這種狀態的兩層料帶達到預期的大概組裝位置(還是會有偏差±0.8mm左右),之後設備運轉,組裝治具上下合模,通過導位針穿進料帶的定位孔,產生校正糾偏的作用,使兩層料帶的定位孔位置完全重合,位置距離精度達到±0.1mm之間,在治具合模過程中,通過壓合板使兩層料帶中的產品緊密貼合在一起,同步完成兩層產品之間的定位、組裝、壓合動作,然後通過伺服X方向拉動,重複以上作業,實現設備自動孔對孔定位貼合過程。
現在多層結構產品,如手機聽筒網等,由7層結構組成,需要多工序模切,尤其是兩種不同的結構,不得已通過人工利用治具來人工套位組裝。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我們通過研究,進行了大量驗證,從料帶的材質,厚度,粘性,軟硬,到治具的安裝,定位針的大小,高度,擋板的寬度,高度,都進行了多次驗證,由人工組裝的良率和效率分別是90%和100PCS/H/人,到設備組裝的良率和效率分別是98%和3000PCS/H/臺,良率和效率達到了質變的飛躍,可以延伸應用到各種組裝貼合類型的的產品,完成了技術的積累和創新,填補了業內的空白。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