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水解和/或溼法浸解的物料溶解器、反應器以及具有這種物料溶解器和反應器的垃圾...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10:04:56 3
專利名稱:用於水解和/或溼法浸解的物料溶解器、反應器以及具有這種物料溶解器和反應器的垃圾 ...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依據權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用於處理含有有機成分的垃圾的方法、一種依據權利要求5或19前序部分所述用於在稀釋液體中溶解垃圾有機成分的物料溶解器、一種依據權利要求28或36前序部分所述用於實施水解和/或溼法浸解的反應器以及一種包括這種物料溶解器和/或反應器的垃圾處理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歐洲實行有機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機械生物處理(MBA)家庭垃圾的重要性日益增長。微生物產生生物物料的分解,其中,在需氧和厭氧微生物之間存在著區別。需氧分解最終形成最終產物二氧化碳和水並稱為腐爛。厭氧分解典型的是發酵,作為最終產物其中形成甲烷、氨和硫化氫。
公知的方法根據垃圾混合物的性質具有用於垃圾處理的不同方法步驟。然而單獨提供各方法設備非常昂貴。
DE 196 48 731 A1介紹了一種需氧方法,其中,將垃圾餾出物的有機成分在滲濾器內洗除雜質並將濾渣乾燥後例如焚燒或者堆集。
滲濾例如可以在依據WO 97/27158 A1的箱式滲濾設備中進行。事實證明大有前途的是採用依據DE 101 42 906 A1的蒸餾滲濾設備的試驗,其中,滲濾在過程水的蒸餾區內進行。
從滲濾器排放的高有機含量的排放水為厭氧分解輸送到沼氣設備,其中,有機部分藉助甲烷細菌分解並為能量產生可輸送到沼氣燃燒設備。事實證明,廢物在滲濾器中的上述需氧處理對厭氧方法極具競爭力並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EP 0 192 900 B1介紹了一種所謂的Valorga方法-其中,發酵在一個從下面送料的發酵器中進行。所要處理的垃圾栓塞形輸送到設置在徑向外置的進料口下面的排料口。垃圾的輸送通過由設置在發酵器多個扇形段上的氣體噴嘴噴入壓縮的沼氣進行,其中,每個扇形段可以單獨控制,以保持垃圾在進料口與排料口之間栓塞形流動。
EP 0 476 217 A1公開了一種可加熱的發酵器,其中,新鮮物和腐爛物作為細菌接種物輸送到發酵器並將產生的腐爛物通過攪拌器輸送到腐爛物排料口。在前面依據EP 0 192 900 B1介紹的Valorga方法中也可以這樣添加接種物。
EP 0 794 247 A1公開了一種發酵器,其中,將發酵物裝入一個裡面設置螺旋線的旋轉滾筒內。通過該螺旋線將發酵物栓塞形從進料口輸送到腐爛物排料口。這種輸送可以通過滾筒的正轉和反轉進行,其中正轉,也就是發酵物向發酵物排料口方向上的輸送時間上長於反向上的輸送,從而達到預先規定的發酵物停留時間。
在上述公知的方法中,處理大於25%比較高的乾燥物料含量(TS)的乾燥垃圾。
在處理可流動的溼垃圾時,例如依據DE 197 04 065 A1使用所謂的物料溶解器(攪碎機),其中,垃圾採用稀釋液體進行稀釋並藉助混合器攪拌和破碎,從而形成懸浮液和有機成分溶解在稀釋液體中。在這種公開的解決方案中,混合藉助攪拌器進行,其葉片這樣構成,使物料溶解器內部分構成垂直流動。這種解決方案的缺點是,一方面為構成攪拌葉片複雜的幾何形狀需要很高的裝置技術開支,而另一方面這些葉片由於懸浮液中含有的漂浮物和雜質受到很強的磨損。
DE 196 24 268 A1公開了一種對可流動的垃圾進行發酵的方法。在此方面使用一種多室反應器,其中,發酵物可以從進料口經過這些室通過攪拌器輸送到排料口。為該多室反應器分配一個共用的氣室,發酵過程期間產生的沼氣從該氣室排出。代謝作用可以在各個室內例如通過換熱器、添加接種物等不同的過程進程單獨控制。
因為所要處理的垃圾還含有並非微不足道比例的重料和雜質,所以特別是採用機械輸送設備的解決方案(EP 0 794 247 A1、EP 0 476 217A1、DE 197 04 065 A1、DE 196 24 268 A1)產生相當嚴重的磨損,因為所使用的輸送設備和其他內裝件會由於含有雜質/重料的沉積物而損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因此在於,提供一種用於處理含有有機成分的垃圾的統一方法。本發明的目的還在於提供在這種方法中使用的物料溶解器和反應器以及一種與此相應的垃圾處理設備。
該目的通過一種具有權利要求1特徵的方法、一種具有權利要求5或19特徵的物料溶解器、一種具有權利要求28或36特徵的反應器以及通過一種具有權利要求41特徵的垃圾處理設備得以實現。
依據本發明優選的方法具有機械處理垃圾、在物料溶解器內溶解有機成分、在反應器內水解從物料溶解器排出的含有生物的懸浮液並在發酵級進行發酵,其中,將水解時或者發酵器中獲取的過程水作為循環水進行循環。依據本發明,依賴於機械處理的垃圾混合物的粒度,選擇在設備上所要使用的物料溶解器和/或反應器。這樣做的優點是,對不同的垃圾混合物使用的方法是相同的並且僅設備部分物料溶解器和反應器依賴於垃圾粒度進行選擇。優選的「極限粒度」約為80mm。
具有優點的是,對水解附加在反應器內與水解反應器相應實施溼法浸解或溼法氧化。
為將基本上從固體物料中釋放出的生物懸浮液導入發酵器內,可以具有與雜質、重料、纖維物料等進行分離的適當分離步驟。
依據本發明,最大粒度約80mm的有機成分在一種物料溶解器內進行溶解,它取代公知的機械攪拌器具有一定程度上氣動的攪拌器,其中,通過輸入最好是空氣的氣體通過物料溶解器內的懸浮液而進行混合,並且有機部分作為溶液轉移到稀釋水中,通過其在物料溶解器內產生懸浮液流動。
這種氣動的解決方案實際上沒有磨損並可以明顯低於傳統解決方案情況中的裝置技術開支實現。情況表明,有機成分可以在比採用機械攪拌器的設計中明顯更短的時間內溶解。
混合可以得到進一步改善的是,進氣噴嘴為氣流泵的部件,通過其懸浮液在物料溶解容器內部可周期性或者連續循環輸送。在此方面,也可以將氣體輸入物料溶解容器的底部,從而聚集在那裡的雜質/重料也與氣體進行混合。
該氣流泵最好具有內管,在其下部端段上設置具有進氣噴嘴可由懸浮液環流或者通流的噴嘴板並在其上部端段上構成用於內管中輸送的懸浮液的排料口。
在一種特別高效工作的實施例中,與排料口相距設置衝擊板,由氣流泵輸送的混合物料以高速衝擊該板並分解。與此同時有機部分轉入水相。惰性物料顆粒和沙礫下沉並可以排出。懸浮液內含有的纖維物料和固體物料部分在向衝擊板的該輸送期間彼此摩擦並附加從停住的有機成分中釋放出來。
在一種優選的實施例中,衝擊板至少部分限制排氣室,通過其排出進行循環的氣體。
在大容器容積的情況下具有優點的是,物料溶解容器內設置多個氣流泵。
依據本發明特別具有優點的是內管雙層套構成,其中,進氣噴嘴然後或者設置在內部圓柱體室內或者設置在環形室內以及各自其他室用於容納加熱介質,從而內管同時起到換熱器的作用,通過其懸浮液保持在過程溫度上。
混合可以進一步得到改善的是,在內管的外圓周上設置用於導流的導板。因為這些導板固定設置在物料溶解容器內,所以其磨損最小。
在確定的用途情況下,具有優點的是多個物料溶解容器可以串聯運行。
用於在稀釋液體中溶解最小確定粒度約80mm的垃圾有機成分依據本發明的物料溶解器,依據本發明具有至少一個機械攪拌器,其各自相鄰的攪拌部件具有相反的輸送方向。這樣做的優點是,處於物料溶解器內的混合物在攪拌部件之間來回輸送,從而可以改善磨粒磨損並以此改善有機物的溶解。
攪拌部件最好設置在轉動件上,其葉片上升角各自約以180°位移。轉動葉片的數量可以任意選擇,但優選偶數,例如6個轉動葉片。
轉動葉片可以均勻地在轉動件上從垃圾的進料閘門一直分布到分離的雜質/重料的排料口。
同樣可以設想,物料溶解器具有多個平行的轉動件,其中,各轉動件的轉動葉片各自形成一個相切區域。
在一種特殊的實施方式中,在排出口的區域內可設置用於雜質/重料旋流的進氣裝置。在此方面,輸入的氣體可以進行循環,從而降低所需的氣體量。
物料溶解容器可以在縱剖面上具有矩形造型,其中,其長度L1至少相當於四倍的高度h1。
依據本發明,在水解和/或溼法浸解來自最大粒度約80mm的垃圾的懸浮液時使用一種反應器,具有用於對混合物料進行混合的機械混合器並具有環繞混合器的導管。在此方面,對混合器這樣進行控制,使混合物料可從反應器頂側向反應器底側通過導管抽取,其中,在導管的外部形成上升的環狀流動。
為優化水解或溼法浸解,導管具有用於改變其長度或高度的軸向加長部位。因此可以在反應器內設置相應減小直徑的多個導管,例如3個導管。
水解或溼法浸解所需的氧可以通過底部附近和/或混合器區域內的供氧裝置供給。
為調節所要輸送的氧量可以具有測定O2含量的O2探針,從而依賴於這些信號,可對軸向加長部位、導管的軸向位置和/或混合物料鏡面這樣進行調節,使其優選產生最佳的,也就是幾乎100%的氧利用率。
舉例的幾何尺寸比例如有導管高度H1對應於導管直徑d1的8-10倍,
反應器的有效直徑d2,也就是內徑對應於導管直徑d1的4-6倍,反應器底部到導管的底部距離H2對應於導管直徑d1的1-2倍,混合物料鏡面與導管之間的距離對應於導管直徑d1的2-3倍,混合物料鏡面與導管之間的可變高度位移H4為導管直徑d1的0.5-2倍,循環流動的上升流速v1在0.1m/s與0.8m/s之間運動,導管直徑d1根據混合物料成分和乾燥物質比例為0.5m與1.5m之間。
通過環流導管的冷卻介質可以有效防止混合物料過熱。
原則上可以串聯設置多個水解或者溼法浸解。
用於處理從最小粒度約80mm的垃圾混合物中獲取的所輸送的含有有機物懸浮液的依據本發明的反應器,作為用於對混合物料進行混合的混合裝置具有氣體優選氧氣的進氣裝置。
進氣最好通過反應器底部附近的大量進氣噴嘴進行並可通過測氣探針調節。
優選氣體可通過泵進行循環。
為提高混合,反應器內形成的廢氣同樣可以通過鼓風機輸送到電動機底部附近的混合物料內。
裝備物料溶解器的垃圾處理設備最好具有固體物料處理裝置,用於分離和洗滌從物料溶解器排出的雜質/重料。
依據本發明垃圾處理設備還可以具有分離級,用於將纖維或者類似物料與從物料溶解器中排出的分解懸浮液進行分離。該分離級最好具有洗滌設備和脫水壓力機,通過其可以淨化所分離的纖維/漂浮物並輸送到其他應用裝置。
垃圾處理設備與纖維物料分離器附加可以裝備洗砂機,用於洗滌在分離纖維物料後仍含在剩餘懸浮液(稀釋水)內的細砂。
含有有機成分的稀釋水最好輸送到發酵器,方法是將這些有機成分轉換成沼氣和/或作為混合水輸送到溼法浸解或溼法氧化。
從有機成分中釋放的稀釋水然後重新返回物料溶解器,其中,多餘水可以輸送到廢水淨化設備。
輸送到物料溶解器的固體物料部分最好通過前置的固體物料處理裝置降到最低限度。
情況表明,處理時間通過依據本發明的處理設備可以從通常的61天降低到29天左右,方法是將物料溶解器的分解懸浮液至少作為分流經過水解並隨後釋放纖維和固體物料,其中,固體物料至少作為分流經過溼法浸解或溼法氧化以獲取氧化的混合物料。
水解時物料溶解器的懸浮液需氧酸化並將尚未分解的有機材料同樣分解,從而可輸送到附加材料的發酵器。
同樣可以將在水解後置的分離設備內分解的固體物料的至少一個分流進行乾燥和壓縮,用於製造氣化或者燃燒設備的模製件。壓縮最好在低壓和添加粘合劑的情況下進行,該粘合劑直至在氣化或者燃燒設備內進行焙燒起到結合劑的作用。粘合劑可以在垃圾處理時例如由分離的塑料本身產生或者提供。
對於氣化過程來說,模製件在焙燒狀態下必須保持「氣化穩定」,也就是說,造型一直保持到氣化。
在處理設備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水解時處理的懸浮液直接輸送到發酵器。因為然後在發酵時產生排出的廢水仍會具有很高的固體物料部分,所以這些廢水不能與稀釋水或循環水混合。但可以由此達到混合,即將固體物料在分離設備上從廢水中基本得到分離,從而使廢水不含固體物料。脫水的固體物料然後可以進行溼法浸解,其中,為優化調整固體物料含量可將無固體物料廢水的一個分流重新與固體物料混合成懸浮液。
在處理設備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固體物料從水解進入溼法浸解或溼法氧化。在此方面,通過給氧非厭氧可分解的氧化物進行呼吸並將氮化物作為氨排出。
溼法氧化後氧化的混合物料可以輸送到具有固體物料分離器、固體物料篩分和洗滌設備和脫水壓力機的分離設備。在此方面,固體物料分離器內產生的廢水作為物料溶解器的稀釋水使用和/或輸送到廢水淨化設備。脫水壓力機內形成的原合成物可以直接處理。
優選在溼法浸解時向混合物料輸送在循環水與發酵器的廢水混合時形成的混合水。
在溼法浸解時產生的氧化混合物料可以通過分離設備用於產生原合成物和廢水。在此方面,廢水可以與稀釋水進行混合和/或輸送到廢水淨化設備內。原合成物可以進行後浸漬進行乾燥和/或直接處理。
在水解和溼法浸解時形成的廢氣可以輸送到空氣洗滌器以釋放氨。
處理設備特別是為機械處理最大粒度約80mm的垃圾混合物具有依據本發明的物料溶解器及氣動攪拌器並為水解和/或用於溼法浸解具有依據本發明的反應器及機械攪拌器。
為機械處理最小粒度約80mm的垃圾混合物,最好使用依據本發明的物料溶解器及機械攪拌器並為水解和/或用於溼法浸解使用依據本發明的反應器及機械攪拌器。後者也可以在更小的粒度方面使用。「極限粒度」可以依賴於所要處理的垃圾而變化,所稱的80mm為舉例。
具有優點的是,至少在溼法氧化的反應器內在相應的工作方式情況下在反應器內進行混合物料的清潔化。
為釋放水解和溼法氧化時形成的廢氣中的氨,可以具有裡面生長氨的空氣洗滌器。
本發明其他具有優點的進一步構成為其他從屬權利要求的主題。
下面藉助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其中圖1示出依據本發明用於基本粒度小於80mm垃圾混合物的物料溶解器原理圖;圖2示出圖1物料溶解器的示意橫截面;圖3、圖4示出物料溶解器可選擇的實施例;圖5-7示出圖1物料溶解器不同工作狀態的原理圖;圖8示出圖1物料溶解器的一種方案;圖9示出垃圾處理設備及圖1的物料溶解器;圖9a示出圖9一種可選擇的工作情況簡化和放大圖(亦參照圖19);圖9b示出圖9另一種可選擇的工作情況簡化和放大圖(亦參照圖19);圖10示出圖9水解和溼法浸解的詳圖;
圖11示出圖1依據本發明的兩個並聯的物料溶解器;圖12示出用於基本粒度大於80mm垃圾混合物的一種依據本發明可選擇的物料溶解器的縱剖面;圖13a-13d示出圖12物料溶解器的舉例橫截面;圖14示出圖12物料溶解器的串聯連接;圖15示出用於水解或者溼法浸解基本粒度小於80mm垃圾混合物的反應器優選實施例的縱剖面;圖16示出用於水解或者溼法浸解的反應器另一優選實施例的橫截面;。
圖17示出水解時多個反應器的串聯連接;圖18示出溼法浸解時多個反應器的串聯連接;圖19示出依據本發明垃圾處理設備的簡化流程圖;圖20示出一種用於基本粒度大於80mm垃圾混合物的水解反應器;圖21示出一種用於基本粒度大於80mm垃圾混合物可選擇的溼法浸解反應器;圖22示出圖19詳細的物料分離設備;圖23示出圖19詳細的分離設備;以及圖24示出圖19詳細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示出物料溶解器1的基本結構,在該物料溶解器內,所輸送的接種材料2,最好是垃圾的有機成分在稀釋液體例如稀釋水4中溶解,從而物料溶解器1內存在具有約5-10%乾燥物料含量的混合物8。優選輸送到物料溶解器1的垃圾混合物具有最大約80mm的粒度。垃圾2和稀釋水4各自通過進料閘門10輸送到物料溶解容器6。物料溶解容器的底部12錐形構成並在排出口14上與排料閘門16接通,通過該閘門可以排出沉積在錐形底部12上的雜質/重料18。在錐形底部12的區域內,構成另一排料閘門16,通過該閘門排出在物料溶解器1內分解的含有有機物的懸浮液20並依據圖9進行處理,然後在循環中作為稀釋水4通過進料閘門10重新輸送。
在物料溶解容器6的內部設置氣流泵24,通過其-如下面還要詳細介紹的那樣-混合物8在物料溶解容器的內部進行混合。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氣流泵24具有內管26,它與物料溶解容器6同軸設置並在圖1中所示的其下置進料口上具有帶大量進氣噴嘴28的噴嘴板27,最好是空氣的氣體可以通過這些噴嘴噴入內管內。噴嘴板27可以由懸浮液8環流。進氣噴嘴28通過壓縮空氣管道30以及可由設備控制裝置控制的控制閥32與中壓蓄能器或者儲氣罐34連接,後者通過空氣壓縮機36充到例如3-8bar的壓力。該壓縮機通過抽吸管道38從物料溶解容器6頂部22上的排氣室42抽入輸送空氣40-也就是說,這種輸送空氣40同樣進行循環並通過控制閥32的相應控制從儲氣罐34中通過壓縮空氣管道30和進氣噴嘴28噴入內管26內。
通過沿空氣壓縮機36順流的轉換裝置和/或計量裝置66,儲氣罐34可利用控制閥,也就是脈動轉換。在此方面,對沿控制閥36順流通入壓縮空氣管道30內的旁通管154加壓。在這種情況下,混合物8可以相當於壓力計高度1.5倍的鼓風壓力進行循環。
因此在壓縮空氣管道30內具有轉換/計量裝置66,進氣管道156從該裝置延伸到物料溶解器1的排出口14內。由此雜質和重料也可以隨著壓縮空氣運動和混合,從而釋放附著的有機物並轉移到混合物8內。
圖2示意示出物料溶解容器6的橫截面連同中心設置的氣流泵24,其中,內管26具有由所謂的加熱介質流過的雙層套46。在此方面,進氣噴嘴28設置在由內管26環繞的圓柱體室的內部。
在依據圖3的一種可選擇的方案中,進氣噴嘴28也可以設置在由雙層套46環繞的環形室內,從而加熱介質流過中心的圓柱形室。
在容器容積非常大的情況下,具有優點的是在物料溶解容器6內可以設置多個,例如三個氣流泵24a、24b、24c。
在內管26的排料口上部相距設置衝擊板44,它向下部分限制排氣室42並在側面可由輸送空氣40環流。
為將懸浮液8加熱到過程溫度,內管26具有雙層套46,其中,在形成的環形室內輸入加熱介質,從而內管26起到換熱器的作用。物料溶解容器6的外殼具有絕熱層。
為溶解物料,輸入物料溶解容器6內的接種材料2首先通過輸送循環中的稀釋水4調整到約5-10%的乾燥物料含量TS。隨後通過對控制閥32的控制將壓縮空氣通過進氣噴嘴26噴入。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在此方面優選一種脈動式的運行,其中,脈動間隔例如為約5-10秒。過程溫度在此方面通過雙層套46內流動的加熱介質調整到50-70℃之間。通過這種壓縮空氣脈動各自在氣流泵24的內部形成壓縮空氣氣泡50,它類似於活塞泵的活塞那樣從底部12抽吸混合物/懸浮液8,從而在內管26的內部形成向上的懸浮液流動48。所抽吸的這種懸浮液然後以可以10-20m/s之間範圍內的高速度擊中衝擊板44,其中,通過衝擊和摩擦能量進行機械分解並使有機成分溶解在稀釋水4中。
流過內管26的壓縮空氣52環流衝擊板54並然後在排氣室42的區域內儘可能地減壓並作為輸送空氣40由壓縮機36抽吸和重新輸送到儲氣罐34-壓縮循環結束。
垃圾內含有的惰性物料顆粒、沙礫、雜質/重料等得到溶解並沉積到錐形底部12。此外,纖維物料得到釋放並進入懸浮液內,其中,通過產生的剪切力將薄膜和其他固體部分從附著的有機物成分中清除。產生的雜質/重料通過物料溶解容器6底部12上的排料閘門16和排出口14排出。情況表明,採用依據本發明的物料溶解器,有機成分可以比採用其中使用機械攪拌器或者類似攪拌器的傳統物料溶解器的情況明顯更加快速並以更少的裝置技術開支進行溶解。
現藉助附圖5-7對氣流泵24的功能再次進行詳細說明。
圖5示出裝料靜止狀態下的物料溶解容器6,其中,在該容器內通過添加稀釋水4將接種材料2調整到所稱的5-10%的乾燥物料含量。物料混合物的水平面54在此方面這樣調整,使其處於氣流泵24內管26上部排料口的下面。通過藉助圖1介紹的氣動循環,通過向上的懸浮液流動48吸入懸浮液並甩向衝擊板44以及然後重新在由內管24並由物料溶解容器6的外殼限制的環形室內向下流動。向上輸送的懸浮液部分這樣大小,使物料溶解容器6內部的水平面54以圖6所示的程度Δh下降。在空氣噴入結束時,也就是各自在壓縮空氣脈動結束後,懸浮液柱在內管26內部下降(參見圖7)和環形室56內的水平面54重新上升,直至調整到圖5的基本狀態-下個進氣循環可以開始。通過物料溶解容器6內部的上述流動並通過懸浮液對衝擊板44的衝擊,懸浮液產生極強的混合,從而接種材料2的有機成分非常迅速並以高效率進行溶解,此外纖維物料和雜質/重料沉積。因為對物料溶解容器6內部的這種強混合實際上絕對不需要運動部件,所以依據本發明物料溶解器1的磨損與傳統溶解相比最小化。
混合可以得到進一步改善的是,依據圖8在環形室56內具有內裝件,例如向下傾斜的導板58,它們必然由向下的懸浮液流(圖6)環流,從而在懸浮液內產生進一步的剪切力。因為這些導板58固定設置,所以其磨損同樣最小化。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導板58交替設置在物料溶解容器6的內圓周外殼上和內管26的外殼上,從而在環形室56內產生所示的波形流動。不言而喻,取代導板58也可以使用其他內裝件或者填充件。
圖9示出一種垃圾處理設備,其中使用依據圖1的上述物料溶解器1。
在這種垃圾處理設備中,在物料溶解器1的前面連接幾個用於分離固體物料的步驟。在此方面,所要處理的垃圾60首先-需要時在破碎之後-輸送到在所示的實施例中作為旋轉篩構成的篩分設備62。粒度在80-200mm之間的篩下物64然後通過材料預選器或者轉換和/或計量裝置66或者直接排除或者通過一個附加步驟進行分離。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可以通過轉換和/或計量裝置66將一個分流或者全部固體料流輸送到篩分設備68,在該設備上將篩下物64分離成重料/雜質70以及汙染輕料72,將其分別排出。
富含有機物的篩下物78可以通過轉換和/或計量裝置66輸送到混合設備74,在該設備上利用脫氮的稀釋水4將其稀釋並藉助混合器268處理成固體物料含量5%-15%的懸浮液76。
將懸浮液76輸送到物料溶解器1的進料閘門10。例如像帶子、繩子和電線等雜質160通過混合設備74的機械裝置從懸浮液76中分離並排出。
物料溶解器1內產生的雜質/重料18從物料溶解器1通過排料閘門16排出並輸送到洗滌裝置80,其中,它們在淨化區106內藉助所輸送的工作水82淨化附著的有機成分。淨化過的重料/雜質84然後輸送到含鐵金屬分離器86以及非鐵金屬分離器88,從而料流84相應地分成含鐵部分90、非鐵金屬部分92和其他材料94。
通過排料閘門16從物料溶解器1中排出的分解懸浮液20與汙染的工作水96共同從洗滌裝置80輸送到也作為旋轉篩構成的纖維物料分離器98。在該纖維物料分離器98內,纖維和漂浮物100與含有有機成分的水102分離。纖維/漂浮物100在固體物料篩分和洗滌設備104上通過添加輸送到洗滌設備淨化區106的工作水82進行淨化。該淨化過程還可以附加由此得到支持,即向淨化區106輸送分支到稀釋水4處理循環的循環水108。
兩個洗滌裝置80、104在所介紹的實施例中各自利用傾斜設置的螺旋式輸送機構成,所要淨化的各自料流通過它們輸送到淨化區106之一併最後通過固體物料排料口110排出。在淨化區106內,有機成分與固體物料各自分離。在需要非常強淨化的情況下,這種淨化基本上藉助工作水82實施,在對這種淨化要求較低的情況下,可以加大循環水108部分。
淨化過並通過洗滌裝置104的固體物料排料口110排出的固體和纖維物料112然後在脫水壓力機114內脫水並將脫水的固體物料116輸送到熱再利用裝置或者用於以後堆集的再浸解。
脫水壓力機114內產生的含有分解有機物的水118隨後與從淨化區106排放的含有有機物的洗滌水120進行混合。該料流含有部分細砂,將其在洗砂機122內分離。為該料流還輸送來自纖維物料分離器98的含有有機物的水102。在洗砂機內,細砂部分124通過攪拌器126的作用分離,通過排砂口123排出並通過添加工作水82淨化附著的有機成分。預淨化的細砂124然後輸送到細砂洗滌裝置128,其基本結構與洗滌裝置80、104相應,從而不再贅述。淨化過的細砂130然後可以輸送用於地下和道路建設的材料再利用裝置。
洗砂後存在的高有機含量的循環水132然後在中間儲存器134內中間存儲並藉助泵136或者輸送到發酵器138或者作為循環水132直接輸送到換熱器140,在該換熱器內藉助加熱介質142加熱到過程溫度並然後作為稀釋水4通過進料閘門10導入物料溶解器1內。加熱介質142也可以用於氣流泵24雙層套的加熱。
根據過程進程,輸送到發酵器138的水的有機成分通過甲烷化轉換成沼氣(甲烷氣)144。
發酵級後存在的去除有機物的廢水146然後與需要時存在的循環水132混合併在換熱器140內加熱到過程溫度。將循環中不需要的多餘水147輸送到廢水淨化裝置148並將淨化過的廢水150排出並導入下水道內。淨化過的廢水150的一個分流作為工作水82輸送到洗滌裝置80、104、128以及洗砂機122,從而工作水循環也告結束。
分解的懸浮液20內含有的有機成分可以更加迅速從垃圾中分離的是,通過轉換和/或計量裝置66物料溶解器1的懸浮液20首先輸送到需氧水解或酸化級162並在1-4天的處理時間後在纖維物料分離器98和洗砂機122內從固體物料中釋放懸浮液20。隨後將經這樣處理的懸浮液21作為高有機含量的循環水132儲存在中間儲存器13內並輸送到發酵器138。
纖維分離器98分離的固體物和纖維物料100隨後經過固體物料篩分和洗滌設備104以及脫水壓力機114,通過轉換和/或計量裝置66作為乾燥物質含量TS35%-60%的脫水固體物料116輸送到溼法浸解164,並在那裡通過轉換和/或計量裝置66利用混合水158稀釋到5%-15%的乾燥物質含量。
在溼法浸解164內3-10天的停留時間後,排出氧化和脫氮的混合物料23並在分離設備168內從固體物料中釋放。與此同時形成的幾乎無固體物料的廢水170然後作為稀釋水4輸送到物料溶解器1和/或通過轉換和/或計量裝置66輸送到廢水淨化設備148。對形成的原合成物212進行處理。
在水解162時和溼法浸解164時形成的廢氣共同在酸性空氣洗滌機172內釋放出氨。
藉助上述的垃圾處理設備可以非常低的裝置技術開支分離有機成分並將剩餘的料流分成可再利用的或者可堆集的分料流。
依據圖9,在工作情況下同樣可以轉換分離裝置98、104、114、122、128並將在水解162中處理的懸浮液21直接輸送到發酵器138,其中,通過轉換裝置和/或計量裝置66從高有機含量的廢水132和經處理的懸浮液21中產生懸浮液混合物133。發酵器138含有固體物料的廢水146通過轉換裝置和/或計量裝置66作為發酵物輸送到溼法浸解或溼法合成164。
溼法浸解162後氧化的混合物料23依據圖9a為分離固體物料利用過濾裝置206、洗砂機122和脫水壓力機208進行物料分離。在物料分離時獲得的無固體物料的廢水170作為稀釋水或循環水4使用。在物料分離時分離的固體物料212可以進行再浸解214,其中,再浸解214中產生的乾燥製品216經過篩分218,其中將剩餘材料224和合成物212進行分離。剩餘材料例如輸送到物料再利用裝置。
如果向發酵器138主要供給水解162後含有固體物料的懸浮液21,那麼含有固體物料的廢水146隻能進入稀釋水4的循環,而如圖9所示和圖9b中放大所示,固體和纖維物料此前在分離設備中已經利用固體物料分離裝置98、固體物料篩分和洗滌設備104和後置的脫水壓力機114進行分離。廢水146的調節或控制通過轉換和/或計量裝置66進行。在發酵器138內發酵並在分離設備98、104、114內分離的固體物料116輸送到溼法浸解164,其中,在分離設備98、104、114內擠出的腐水171至少作為分流重新用於與固體物料116混合,以調整溼法浸解164中理想的乾燥物質含量。例如,乾燥物質含量可以在5-15%之間。多餘的腐水171作為循環水添加給溼法浸解164的廢水170並因此可以作為稀釋水4例如輸送給物料溶解器1。
依據本發明,來自發酵器138含有固體物料的廢水146的最終濃度在分離設備98、104、114中產生的結果是,通過無固體物料的腐水171至少部分返回擠出的固體物料116,可以最佳調整溼法浸解164內的固體物料含量和明顯減小溼法浸解反應器192的尺寸以及可以將無固體物料的多餘腐水171輸入稀釋水4的循環中。
圖10示出採用水解162、溼法浸解164、分離設備168以及酸性空氣洗滌機172的流程圖。
利用水解162需氧酸化分解的懸浮液20並這樣分解有機材料,使其同樣可供在發酵器138內發酵使用。從非厭氧可分解的物料中分離附著顆粒和汙物。
水解162基本上包括反應器174,在該反應器內設置用於對混合物料進行混合的機械攪拌器176(參見圖12)。在反應器174的底部附近具有用於送氧的鼓風裝置178,通過供氧裝置180供給氧氣。在混合物料鏡面186的上面形成廢氣室188,裡面收集在水解162時形成的廢氣190。
物料溶解器1的分解懸浮液20在鼓風裝置178上面的底部附近輸送給反應器174。通過導入氧和通過操作攪拌器176對混合物料進行混合併在1-4天的處理時間後作為經處理的懸浮液21從混合物料鏡面186的附近提取。
在溼法浸解164中,非厭氧可分解的有機物呼吸並將氮化物作為氨排出。在溼法浸解164中,通過供氣對循環水132、133、4進行脫氮並因此防止破壞發酵器138內的生物和阻礙氣體產生和分解效率的氨濃度上升。
溼法浸解164主要具有反應器192,裡面設置用於對混合物料23進行混合的攪拌器194(參見圖12)。在反應器192的底部附近具有用於送氧的鼓風裝置196,通過與水解162相同的供氧裝置180供給氧氣。在混合物料鏡面198的上面形成用於收集形成廢氣202的廢氣室200。
為避免混合物料在溼法浸解164時過熱,具有冷卻機組182。冷卻機組182與浸入混合物料內的給入184和返回204連接。為冷卻混合物料,通過給入184和返回204輸送冷卻劑,由此可以排出混合物料內的多餘熱量。
固體物料116裝入反應器192內的攪拌器194附近。此外,含有強氨的混合水158在固體物料116上面導入混合物料192內。混合物料通過攪拌器194和導入的氧混合併在3-10天的停留時間後作為經處理的和氧化的混合物料23從反應器192取出並輸送到分離設備168。
分離設備168包括過濾裝置206和脫水壓力機208。經處理和氧化的混合物料23輸送給過濾裝置206。在此方面形成的幾乎無固體物料的廢水170輸送給稀釋水4和/或廢水淨化設備148。產生的固體和纖維物料220在脫水壓力機208例如壓力分級機內進一步處理。在脫水壓力機208內形成的擠壓漿210返回到過濾裝置206內。形成的脫水原合成物212可以通過轉換和/或計量裝置66進行溼法浸解和/或乾燥214。
在再浸解214中,將脫水的原合成物212處理成乾燥物質含量75%-85%可分離的乾燥製品216。再浸解214之後是分離裝置218,在該裝置上產生用於儲存的惰性物料222並將剩餘的材料224輸送到物料再利用裝置。
將在水解反應器174和溼法浸解192的廢氣室190、202內收集的廢氣188、200輸送到酸性空氣洗滌器172的混合容器226並在那裡釋放氨。在添加鹽酸或者硫酸228的情況下,作為商品可以獲取氯化氨或者硫酸鹽230。在此方面,在混合容器226的底部區域內聚集水-酸性混合物232,通過噴淋裝置234利用循環泵236從混合容器226提取並在頂部側重新噴入,從而可與廢氣188、200產生表面反應。根據水-酸性混合物232的處理程度,一部分在循環時通過轉換和/或計量裝置66作為成品商品的氯化氨或者硫酸鹽230提取。在該過程中形成脫氮的排出空氣238可以在後置的淨化級240中釋放氣味物質,作為淨化的過程空氣242排放到大氣中。
圖11示出物料溶解器的一種方案,通過其可以幾乎連續運行。在該實施例中,兩個或者多個物料溶解容器6前後連接,其中,每個容器具有圖10中未示出的氣流泵。
經機械處理的接種材料2通過進料閘門10輸送給第一物料溶解容器6a並通過添加稀釋水4調整到預先確定的乾燥物質含量。產生的雜質/重料18通過設置在底部上的排料閘門16排出並將在物料溶解容器6a中產生的、通過氣動攪拌器強混合分解的懸浮液20通過操作閘門152導入第二物料溶解容器6b內,其中,輸送最好無需泵通過重力作用進行。在該容器內,藉助氣動攪拌器進行繼續分解,其中,形成的懸浮液20b然後通過閘門152藉助纖維物料分離器98、洗砂機122和發酵器138輸送到一個或者另一個物料溶解容器(未示出)或者進行藉助圖9介紹的處理。物料溶解容器6b內產生的雜質/重料18b在底部重新排出。物料溶解容器6b內乾燥物質含量TS的調整或者依賴於物料溶解器6a內的TS含量進行或者也可以向物料溶解容器6b內直接輸送稀釋液體,從而每個物料溶解容器6a、6b、…內的TS含量可以單獨調整。
圖12示出一種可選擇的物料溶解器1.1的基本結構,其中,所輸送的接種材料2的有機成分和/或篩分設備62的篩下物78在稀釋水4內溶解。最好依據圖12的物料溶解器1.1用於處理大塊垃圾,而依據圖1的物料溶解器1用於處理單批次的生物垃圾。在此方面,所輸送的垃圾混合物的粒度(在機械處理之後)優選至少為80mm。混合物8在物料溶解器1.1內稀釋到約1-15%的乾燥物質含量。物料溶解器1.1具有物料溶解容器6,其在縱剖面上基本上為具有長度L1和高度h1的「平放」的矩形形狀。該高度長度比最好滿足h1∶L1≥1∶4。
垃圾278和稀釋水4各自通過依據該圖示左側端段內的進料閘門10輸送到物料溶解容器6。在物料溶解容器6依據圖12圖示的右側端段中構成錐形底部12,它通入具有排料閘門16的排出口14內,通過該排料閘門可以排出沉積在底部12上的雜質/重料18。在錐形底部12的上面構成另一個排料閘門16,通過其排出在物料溶解器1內分解的含有有機物的懸浮液20,依據上述的圖9進行處理並然後作為稀釋水4通過進料閘門10重新輸送。
在物料溶解容器6的內部空間內,設置具有電動機驅動轉動件272的攪拌器270,轉動件基本上通過物料分解容器6的整個長度L1延伸並在其上面設置大量轉動葉片276a、b、c,278a、b、c。優選偶數的旋轉葉片276、278。所示的實施例舉例示出六個轉動葉片276、278,但也可以設想其他數量。
轉動葉片276、278各自具有約以180°彼此位移的葉片上升角,從而轉動葉片276a、278a和276b、278b和276c、278c具有各自相反的輸送方向。因此混合物8聚集在轉動葉片276a、278a和276b、278b和276c、278c之間,由此形成磨粒磨損輸送的渦流280a、280b、280c並將有機物過渡到溶解。同時在轉動葉片278a、276b與278b、276c之間形成反向渦流282a、282b,通過它們混合物彼此分離並因此同樣有利於磨粒磨損並支持有機物過渡到溶解。雜質/重料18在混合物8內下沉並例如通過螺旋輸送機284輸送到錐形底部12並因此輸送到排料閘門16。
為使部分附著在雜質/重料18上的有機物完全與其分解,具有進氣裝置,通過其將最好是壓縮空氣藉助進氣管道156和空氣壓縮機36脈動式,也就是斷續或者連續送入排出口14內,由此雜質/重料18一直上升到與混合物鏡面286保持一定的距離h2。距離h2可以通過進氣的量和強度變化選擇。物料溶解容器6的整個內部空間最好充滿混合物8,其中,在與底部12相對的頂部段上設置煙囪288,混合物8在裡面上升。在煙囪288內混合物鏡面286的上面形成廢氣室240,它通過抽吸管道38與空氣壓縮機36連接,從而進氣裝置的壓縮空氣52可以進行循環。
此外,在排出口14的區域內廢水淨化裝置148的工作水82以及分支到稀釋水4處理循環的循環水108導入物料溶解容器6內,從而雜質/重料18可以作為淨化或清潔的固體物料離開物料溶解容器6。
為調整物料溶解容器6內最佳的過程溫度,該容器可以至少部分由雙層套46環繞,通過其輸送加熱介質142。此外可以具有包圍物料溶解容器6和雙層套46的絕熱層47。
圖13a-d示出圖12中的物料溶解器1.1的舉例橫截面形狀。在此方面,虛線所示的圓圈290表示轉動葉片276、278利用其葉片尖描述的圓形軌跡。
這樣依據圖13a可以設想,物料溶解容器6利用一個圓形橫截面或者依據圖13b利用兩個平行的縱向壁292、294構成,它們通過半圓形的底部壁295相互連接。物料溶解容器6同樣可以依據圖13c作為多邊形,特別是作為六邊形構成,其中,底部壁295的橫向延伸短於相對的頂部壁297。在圖13d中,物料溶解容器6利用具有圓弧形縱向壁292、294的矩形橫截面實現,其中,物料溶解容器6的內部空間內設置兩個平行分布的轉動件274、296,其葉片尖各自描述一個圓形軌跡290、298,它們共同形成一個相切區域302。
依據圖14可以依次連接多個物料溶解器1.1,其中,向後置的物料溶解容器6n供給在前置的物料溶解容器6a內產生的懸浮液22。進氣最好通過共用的空氣壓縮機36進行。排出的雜質/重料18最好通過共用的輸送機304,例如螺旋輸送機輸送到洗滌裝置80並因此輸送到依據圖9的其他過程步驟。作為對圖9的選擇,可以在洗滌裝置80的淨化區106內導入循環水108。
圖15示出一種用於最大粒度約80mm垃圾混合物的水解反應器174的優選實施例。用於這種粒度的溼法浸解反應器192基本上與水解反應器174結構相同,從而後面的說明也適用於這種反應器192或適用於溼法浸解164。
水解162的反應器174在內部具有可調輸送功率的攪拌器176,最好是葉片攪拌器。攪拌器176由雙層套的導管244環繞,該導管端面與反應器底部246和反應器頂部248相距並最好完全浸入混合物料內。對攪拌器176這樣控制,使其產生循環流動250,其中,混合物料在圖15中從上向下通過導管244輸送並在導管244的外部構成上升的帶狀流動252。
導管244在其內壁與外壁之間具有環形室166,該室與未示出的冷卻機組的上部給入184和下部返回204連接。在控制冷卻機組的情況下,環形室166由冷卻劑流過,由此可以防止混合物料過熱。
具有供氧裝置180,它可選擇通過攪拌器176底部附近或者上部和下部區域內的臂254、256、258向混合物料內供氧。臂254、256、258可以具有大量的進氣噴嘴並通過閥門262上調偏壓和進口節流。水解162所需的氧既可以作為液態的工業氧,也就是>95%的O2存在,也可以在空氣分解設備上作為濃縮的氧,也就是>95%的O2處理。在混合物料裝料不多的情況下,同樣可以將大氣中的環境空氣送入反應器174內。
在反應器174的頂部區域內,形成用於收集在水解162時形成的廢氣188的廢氣室190。廢氣室190通過混合物料鏡面186限制。廢氣188可以通過反應器頂部248內的管道262排放到酸性空氣洗滌器172。
通過導管244的頂側縱向可調的軸向加長部分264,隨同帶狀流動252向上運動的供氧可以通過攪拌器176重新吸入,從而實現所供氧幾乎100%的利用率。
氧利用率可以通過管道262內的O2探針266通過確定送入的氧和調整加長部分264進行調節。但氧利用率也可以通過整個導管244的軸向移動和/或通過改變混合物料鏡面186最佳化。
下面舉例提出優化氧利用率的優選條件導管高度H1對應於導管直徑d1的8-10倍。
反應器174的有效直徑d2,也就是內徑對應於導管直徑d1的4-6倍。
反應器底部246到導管244的底部距離H2對應於導管直徑d1的1-2倍。
混合物料鏡面186與導管244之間的距離對應於導管直徑d1的2-3倍。
混合物料鏡面186與導管244之間的可變高度位移H4為導管直徑d1的0.5-2倍。
環流250的上升流速v1在0.1m/s與0.8m/s之間。
導管直徑d1根據混合物料成分和乾燥物料比例為0.5m與1.5m之間。
依據圖16,反應器174內也具有多個上述的導管244。例如可以彼此成三角形設置三個導管244a、244b、244c。
依據圖17和18,為優化水解162或溼法浸解164,可以設想串聯多個反應器174或192。在此方面,對所處理的物質21、21a、21b或氧化的混合物料23、23a、23b進行重新水解162a、162b或溼法浸解164a、164b。但反應器174或192也可以並聯運行。
圖19示意示出用於對含有有機成分的垃圾進行垃圾處理的第二流程圖。附圖符號與依據圖9的流程圖相應選擇,從而為避免重複對共同的裝置和料流不再贅述。
在垃圾處理開始時,將所要處理的垃圾60首先輸送到例如作為旋轉篩構成的篩分設備62。垃圾60最好具有45-60%的乾燥物質含量。形成的篩下物64可以或者直接處理或者至少作為分流輸送到篩分設備68,將篩下物64分離成雜質/重料70以及汙染輕料72,然後將其各自清除。
富含有機物的篩下物78可以至少作為分流輸送到混合設備74,在該設備上將其利用脫氮稀釋水4的分流稀釋並藉助混合器268處理成固體物料質含量5-15%的懸浮液76。此外,通過混合設備74的機械裝置從懸浮液76中分離出例如像帶子、繩子和電線等雜質160並排出。將經這樣處理和排出粗大雜質160的懸浮液76輸送到物料溶解器1或1.1的進料閘門10。
物料溶解器1、1.1內含有的雜質/重料18通過排料閘門16從物料溶解容器6排出並輸送到洗滌裝置80,在該裝置上將附著在雜質/重料18上的有機成分在淨化區106內藉助所輸送的工作水82進行淨化。這樣淨化過的雜質/重料84然後可以輸送到含鐵金屬分離器86以及非鐵金屬分離器88,從而雜質/重料84的料流分為含鐵部分90和非鐵金屬部分92和其他物料94。
通過排料閘門16從物料溶解器1、1.1中排出的分解懸浮液20進行水解162或162.1。優選在水解162、162.1中調整到5-15%的乾燥物質含量。水解162、162.1含有氮化物的廢氣188為進行脫氮輸送到酸性空氣洗滌器172,並隨後在經過淨化級240後為從氣味物質中清除脫氮廢氣,作為淨化的過程空氣240排放到大氣中。
將在水解162、162.1中處理的懸浮液21輸送到物料分離設備300,對高有機物含量的液體132與懸浮液21基本上無有機物的固體物料116進行分離。在這種物料分離300時,產生一定程度上作為副產品可從過程中提取的淨化細砂130。
液體132在中間儲存器134中儲存並根據需要獲取沼氣輸送到發酵器138和/或作為循環水輸送到換熱器140,在該換熱器內藉助加熱介質142加熱到過程溫度並然後可以作為物料溶解器1、1.1的稀釋水4使用。
固體物料116最好具有5%的乾燥物質含量並進行也稱為溼法氧化的溼法浸解164或164.1。在溼法氧化164、164.1時產生的廢氣200含有很強的氮化物並為脫氮輸送到酸性空氣洗滌器172。
在溼法氧化164、164.1時氧化的混合物料23輸送到分離設備168,從中一方面分離出原合成物212和另一方面將無固體物料的廢水170作為稀釋水4輸送到物料溶解器1、1.1和/或在廢水淨化設備148中為作為廢水150排放到下水道內進行淨化。淨化過的廢水150的分流作為工作水82輸送到洗滌裝置80的淨化區106內以及輸送到物料分離設備300。淨化過的廢水150的分流同樣可以作為工作水82與發酵器138後面的循環水132的分流進行混合。
在發酵器內,在甲烷細菌的作用下從高有機含量的循環水132中獲取沼氣144。與此同時產生排出的廢水146,它可以作為排出的腐水159輸送給溼法氧化164、164.1。對溼法氧化164、164.1不需要的廢水146料流可以作為多餘水174輸送到廢水淨化設備148。
圖19此外示出,脫水的固體物料116至少作為分流在經過乾燥311後輸送到壓縮設備312,用於製造可以在氣化或者燃燒設備317上進行熱/物質再利用裝置的燃料,其中,在液化裝置313和/或處理和計量裝置314上處理的粘合劑315作為膠粘劑使用輸送到壓縮設備312。
下面詳細介紹水解162.1、溼法氧化164.1、物料分離設備300、分離設備168以及壓縮。
在水解162.1中如在按照圖15利用反應器的水解162中那樣,對分解的懸浮液20大致淨化並這樣分解有機材料,使其可供在發酵器138內發酵使用。此外,將非厭氧可分解的物料與附著顆粒和汙物進行分離。
依據圖20,對最小粒度約80mm的混合物料基本上在反應器174內進行水解162.1,該反應器在底部附近246具有用於供氧的進氣裝置178,由此在混合物料內構成螺旋線狀上升的流動252,藉助其對混合物料進行混合。相應地不需要機械攪拌器。進氣可以脈動式或者連續進行。
向反應器174供給來自物料溶解器1、1.11的懸浮液20以及提取水解的懸浮液21各自在中間的反應器段內進行。
進氣裝置178包括至少一個與供氧裝置180連接的噴管或臂254及用於向混合物料內供氧的大量噴嘴。最好通過噴嘴噴入純氧。
噴入的氧和在水解162.1時產生的廢氣188聚集在廢氣室190內混合物料鏡面186的上面。因為在水解162時一部分氧通過CO2呼吸,也就是惰性化,所以為最佳調節供氧裝置180在反應器頂部248內具有O2測量探針266。
為加強混合物料在水解反應器174內的混合,廢氣188的至少一個分流可以通過抽吸管道38、空氣壓縮機36、進氣管道136以及具有大量噴嘴並依據圖20的圖示設置在進氣裝置178噴管254上面的臂306脈動式或者連續噴入混合物料內。噴入的廢氣188同樣構成螺旋線狀上升的流動308,它與噴入的氧流252疊加成一個總流動310。
未噴入混合物料的廢氣188如藉助圖19已經介紹的那樣輸送到酸性空氣洗滌器172進行脫氮。
優選混合物料的乾燥物質含量為5-15%和反應器174內的混合物料溫度為70℃。這種溫度足夠溶解脂肪或脂肪化合物。為能夠恆定保持70℃,具有由制冷機組182的冷卻液體流過絕熱層47。
在溼法浸解或溼法氧化164.1中,如依據圖15利用溼法浸解反應器的溼法浸解164中那樣,非厭氧可分解的有機物呼吸並將氮化物作為氨排出。在氧化164.1中,通過進氣循環水132、133、4脫氮並因此防止破壞發酵器138內生物和妨礙氣體產生以及分解效率的氨濃度上升。
對最小粒度約80mm混合物料的溼法氧化164.1依據圖21基本上在與水解162.1的反應器174相應的反應器192內進行。該反應器192也具有底部附近可脈動式和斷續運行的進氣裝置178,用於反應器192內的供氧和對混合物料進行混合。為調節供氧裝置180具有上述的O2測量探針266。
在溼法氧化164.1形成的廢氣200同樣可以藉助返回裝置至少作為分流脈動式或者斷續重新噴入混合物料內。未返回的廢氣200依據圖19輸送到酸性空氣洗滌器172進行脫氮。
此外具有絕熱層74及冷卻機組182用於調節混合物料的恆定溫度。
此外,在物料分離200中脫水的固體物料116以及發酵器138的腐水159和氧化的混合物料23的輸送與水解162.1時的料流20、21一樣在中間反應器段內進行。最好在反應器192內調整5-15%的乾燥物質含量。所輸送的腐水159主要作為稀釋水使用。
水解反應器174與溼法氧化反應器192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在溼法氧化164.1中向混合物料內輸送更多的氧,以便將尚未過渡到溶液內的物質轉移到這種溶液內以及對混合物質脫氮。這樣做的優點是,可以取消如在依據圖9和圖10流程圖中那樣的再浸解214,由此還可以明顯降低成本。
除了非厭氧可分解的有機物呼吸和氮化物作為氨排出外,在溼法氧化164、164.1中同樣可以根據控制方式在反應器192內進行混合物料的清潔化。在此方面,不僅處於混合物料內的固體物料116,而且還有發酵器138含和不含固體物料的廢水146均可以清潔化。壓縮設備的廢水同樣可以利用溼法氧化164、164.1清潔化。
通過溼法氧化164、164.1中的清潔化提供了這種可能性,即無論是清潔化的固體物料(合成物)還是固體物料與過程水或廢水的混合物或者純過程水或者專用廢水均可以在農業上直接利用。
最好溼法氧化164、164.1時的清潔化在溼法氧化164、164.1開始時進行,因為利用當時的高溫也使有機物質的微生物可利用性得到改善。但也可以設想在溼法氧化164、164.1結束時實施清潔化。
清潔化的時間取決於當時的溫度,從而根據溫度遵守不同的清潔化時間。例如,德國生物垃圾規定所要求的清潔化效率在70℃下要達到一小時的時間以上。在較低溫度情況下必須相應延長停留時間。
清潔化特別是對所要供給農業再利用的所有生物原物質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屬於此類的特別是生物和綠色垃圾、農業垃圾和能量植物、廚房和餐廳垃圾、澄清渣和專用過程水和廢水。在歐洲來整體垃圾中的生物製品也屬於此類。
圖22示出物料分離設備300的示意結構。水解162、162.1中處理的懸浮液21與洗滌裝置80中的汙染工作水96共同輸送到例如作為旋轉篩構成的纖維物料分離器98。此外,在廢水淨化設備148上獲取的工作水82可以作為稀釋輸送到纖維物料分離器98。在纖維物料分離器98中,將纖維和漂浮物100與含有有機成分的水102分離。
纖維和漂浮物100在固體物料篩分和洗滌設備104上通過添加工作水82的分流在淨化區106內淨化。該淨化過程可以由此得到支持,即通過淨化區106附加輸送在換熱器140之前分支到稀釋水4循環的循環水108。在淨化區106內,纖維和漂浮物100的有機成分與其分離。如果需要非常強的淨化,那麼為淨化區106附加輸送工作水82。在強度較低淨化的情況下,可以加大循環水108的部分。
經過淨化並通過洗滌設備104的纖維物料排料口110排出的固體和纖維物料112在脫水壓力機114內脫水並對脫水的固體物料116進行溼法氧化164、164.1。
在脫水擠壓機114內產生的含有有機物的水118與從淨化區106排出的含有有機物的洗滌水120混合共同輸送到洗砂機122。含有有機物的水102同樣可以輸送到洗砂機122。在洗砂機122內,細砂部分124通過攪拌器126的作用分離並將附著在細砂部分124上的有機成分通過添加工作水82溶解。這樣預淨化的細砂124然後輸送到細砂洗滌裝置128,其基本結構與依據圖19的洗滌裝置80或104相應。淨化過的細砂130然後可以輸送到地下和道路建設中的物質再利用裝置。
在洗砂時產生的高有機物含量的液體132如藉助圖19已經介紹的那樣在中間儲存器134中中間儲存並輸送到發酵器138和/或作為循環水132使用。
依據圖23,在分離設備168上溼法氧化164、164.1的氧化混合物料23工作水82和來自固體物料篩分和洗滌設備104和脫水壓力機114的混合水121共同輸送到纖維物質分離器98,以獲取無固體物料的廢水170,該廢水如藉助圖19所介紹的那樣輸送到廢水淨化設備148和/或作為物料溶解器1、1.1的稀釋水4使用。
纖維物料分離器98例如作為旋轉篩構成,其中,所分離的纖維和漂浮物100輸送到固體物料篩分和洗滌設備104,在其淨化區106內將附著的有機成分藉助工作水82和/或分支的循環水108分離。經過淨化區106脫水和淨化的纖維物料112通過固體物料排料口110排出並在脫水擠壓機114內壓縮成在圖19中已經提到得原合成物212。
在脫水擠壓機114內擠壓出的含有有機物的水118與固體物料篩分和洗滌設備104的洗滌水120作為混合水121共同輸送到纖維物料分離器98。
依據圖24,在為圖19中的氣化或者燃燒設備317製造燃料的壓縮時,對固體物料116進行乾燥311。乾燥311之後形成的最好15%-25%水含量的乾燥混合物料311.1輸送到壓縮設備312,特別是具有一體化混合器或者擠壓機的團塊或者球團裝置或者壓條機。壓縮最好在低壓下進行,其中,為乾燥混合物料311.1添加作為膠粘劑的粘合劑,以便將在低壓下產生的例如像團塊和球團這種模製件312.1一直保持到焙燒317。在低壓和添加粘合劑315下進行壓縮具有的優點是,降低用於製造模製件317的能源開支和減少壓縮設備312的設備部件例如像混合器的磨損。依據本發明利用粘合劑315的壓縮312因此需要約20kW的電流並產生約 的磨損成本,而在用於從垃圾中製造1Mg模製件的傳統壓縮中則產生100kW的電流和 的磨損成本,由此產生約 的總成本/Mg。
膠粘劑315優選從所產生的篩下物72中獲取,它約80%由塑料組成並在液化裝置313上通過擠壓或者熱/化學作用轉換成粘滯的注塑材料313.1。
對於沒有或者很少塑料材料72可供使用的情況來說,也可以採用提供的粘合劑316例如像石灰漿或者澱粉通過處理和計量裝置314作為有機或者無機粘合劑314.1添加到壓縮設備312上。在這種情況下,當然優選有機澱粉例如像土豆澱粉,因為這種澱粉與成本更低的石灰漿相反可以無殘留燃燒並釋放電和/或熱能317.1。石灰漿可以作為渣或礦物質317.2處理。
根據對向氣化或者燃燒設備317內所要輸送的燃料的質量要求,可以將壓縮設備312完全或者部分轉換並將料流72和311.1直接輸送到熱再利用裝置317。
公開了一種用於處理含有有機成分垃圾的方法,其中,在統一的方法步驟中,依賴於垃圾混合物的粒度,使用不同的物料溶解器在稀釋液體中溶解有機成分和不同的反應器實施水解和/或溼法浸解,還公開了適用的物料溶解器和反應器。此外還公開了一種適用的垃圾處理設備。
附圖標記1 物料溶解器1.1 物料溶解器2 接種材料4 稀釋水6 物料溶解容器8 混合物10進料閘門12底部14排出口16排料閘門18雜質/重料20分解的懸浮液21處理的懸浮液(水解)21a 處理的懸浮液(水解)21b 處理的懸浮液(水解)22頂部23氧化的混合物料(溼法浸解)23a 氧化的混合物料(溼法浸解)23b 氧化的混合物料(溼法浸解)24氣流泵26內管27噴嘴板28進氣噴嘴30壓縮空氣管道32控制閥34儲氣罐36空氣壓縮機38抽吸管道40輸送空氣
42廢氣室44衝擊板46雙層套47絕熱層48向上的懸浮液流動50壓縮空氣氣泡52壓縮空氣54水平面56環形室58導板60垃圾62篩分設備64篩下物66轉換裝置和/或計量裝置68篩分設備70重料/雜質72輕料74混合設備76懸浮液78篩下物80洗滌裝置82工作水84淨化的重料86含鐵金屬分離器88非鐵金屬分離器90含鐵金屬部分92非鐵金屬部分94其他物料96汙染的工作水98纖維物料分離器
100 纖維/漂浮物102 含有有機成分的水104 固體物料篩分和洗滌設備106 淨化區108 循環水110 固體物料排料口112 淨化的固體/纖維物料114 脫水壓力機116 脫水的固體物料118 含有溶解有機物的水120 洗滌水121 混合水122 洗砂機123 沙礫排放口124 預淨化的細砂126 攪拌器128 細砂洗滌裝置130 淨化的細砂132 高有機含量的循環水133 混合懸浮液134 中間儲存器136 泵138 發酵器140 換熱器142 加熱介質144 沼氣146 排出的廢水147 多餘水148 廢水淨化設備150 淨化的廢水
152 閘閥154 旁通管156 進氣管道158 混合水159 腐水160 雜質162 水解或酸化級162a 水解或酸化級162b 水解或酸化級164 溼法浸解164a 溼法浸解164b 溼法浸解166 環形室168 分離設備170 無固體物料的廢水172 酸性空氣洗滌器174 反應器176 攪拌器178 進氣裝置180 供氧裝置182 冷卻機組184 給入186 混合物料鏡面188 廢氣190 廢氣室192 反應器194 攪拌器196 進氣裝置198 混合物料鏡面200 廢氣
202 廢氣室204 返回206 過濾裝置208 脫水壓力機210 擠壓漿212 原合成物214 再浸解216 乾燥製品218 分離裝置220 固體和纖維物料222 惰性物料224 材料226 混合容器228 鹽酸或者硫酸230 氯化氨或者硫酸鹽232 水-酸性混合物234 噴淋裝置236 循環泵238 排出的空氣240 淨化級242 過程空氣244 導管244a 導管244b 導管244c 導管246 反應器底部248 反應器頂部250 循環流動252 流動254 臂
256 臂258 臂260 閥門262 管道264 加長部分266 O2探針268 混合器270 攪拌器272 轉動件276a 轉動葉片276b 轉動葉片276c 轉動葉片278a 轉動葉片278b 轉動葉片278c 轉動葉片280a 渦流280b 渦流280c 渦流282a 反向渦流282b 反向渦流282c 反向渦流284 螺旋輸送機286 混合物鏡面288 煙囪290 圓形軌跡292 縱向壁294 縱向壁295 底部壁296 轉動件297 頂部壁
298圓形軌跡300物料分離設備302相切區304輸送機306臂308流動310總流動311乾燥311.1 乾燥混合物料312壓縮設備312.1 模製件(團塊、球團)313液化裝置313.1 噴注材料314處理和計量裝置314.1 粘合劑315自生的粘合劑316添加的粘合劑317燃燒、氣化設備317.1 電和熱能317.2 礦物質/渣
權利要求
1.用於處理含有有機成分的垃圾的方法,具有以下步驟·將垃圾機械處理成垃圾混合物,·在物料溶解器(1、1.1)內溶解有機成分,·在反應器(174)內水解(162、162.1)從物料溶解器(1、1.1)排出的含有有機物的懸浮液(20),以及·在發酵級(138)發酵水解的懸浮液(21),其中,·將水解時或者發酵時獲取的過程水作為循環水(4)進行循環,以及·依賴於經機械處理的垃圾混合物的粒度,選擇用於水解(162、162.1)的物料溶解器(1、1.1)和反應器(174)。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粒度約80mm時更換物料溶解器(1、1.1)和反應器(162、162.1)。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水解(162、162.1)之後至少可以間接連接溼法浸解或溼法氧化(164、164.1)。
4.按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具有分離步驟,用於將雜質、重料、纖維物料等與輸送到發酵級(138)的生物懸浮液(132)進行分離。
5.物料溶解器,在按權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方法中用於在稀釋液體中溶解最大確定粒度例如80mm的垃圾的有機成分,具有物料溶解容器(6),裡面設置用於對垃圾和稀釋水進行混合的混合裝置,其中,通過懸浮液排放口(16)排放含有有機物的懸浮液(20),其特徵在於,混合裝置具有至少一個進氣噴嘴(28),氣體,最好是空氣通過其這樣對懸浮液(8)加壓,使有機成分通過氣體產生的剪切力溶解或者分布在稀釋液體中。
6.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溶解器,其中,進氣噴嘴(28)為氣流泵(24)的部件,懸浮液(8)通過其在物料溶解容器(6)內部可周期性或者連續地循環輸送。
7.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物料溶解器,其中,脈動間距大於3秒,優選地在5至10秒之間。
8.按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物料溶解器,其中,氣流泵(24)具有內管(26),在其下部進料口上設置具有大量進氣噴嘴(28)且可由懸浮液(8)環流或者通流的噴嘴板(27),並且其上部端段上具有用於內管(26)內輸送的懸浮液的排料口。
9.按權利要求8所述的物料溶解器,其中,與內管(26)的排料口相距設置衝擊板(44)。
10.按權利要求9所述的物料溶解器,其中,衝擊板(44)至少部分限制排氣室(42)。
11.按權利要求6-10之一所述的物料溶解器,其中,物料溶解容器(6)內設置多個氣流泵(24a、24b、24c)。
12.按權利要求8-11之一所述的物料溶解器,其中,內管(26)雙層套構成,並且進氣噴嘴(28)設置在內部圓柱體室內或者環形室內,以及各自其他室由加熱介質(142)流過。
13.按權利要求5-12之一所述的物料溶解器,其中,氣體進行循環並由泵(36)從物料溶解容器(6)中抽出和/或利用施加的壓力而從儲存器(34)返回到進氣噴嘴(28)。
14.按權利要求8-13之一所述的物料溶解器,其中,在由內管(26)並由物料溶解容器(6)的外圓周壁限制的環形室(56)內設置用於導流的導板(58)。
15.按權利要求5-14之一所述的物料溶解器,其中,多個物料溶解容器(6a、6b、…6n)串聯,並且懸浮液從第一物料溶解容器(6a)流動到後置連接的物料溶解容器(6b、…6n)內。
16.按權利要求5-15之一所述的物料溶解器,具有用於雜質/重料(18)的排出口(14)。
17.按權利要求5-16之一所述的物料溶解器,其中,排出口(14)中具有用於進氣和混合沉澱雜質/重料(18)的接口。
18.按權利要求5-17之一所述的物料溶解器,其中,稀釋液體(4)進行循環。
19.物料溶解器,用於在按權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方法中在稀釋液體中溶解最小確定粒度例如為80mm的有機成分和垃圾,具有物料溶解容器(6),裡面設置至少一個用於將垃圾和稀釋水混合成懸浮液的攪拌器(270),其中,通過排料閘門(16)排放含有有機物的懸浮液(20),其特徵在於,攪拌器(270)具有大量相鄰的攪拌部件(276、278),它們各自具有相反的輸送方向。
20.按權利要求19所述的物料溶解器,其中,攪拌部件(276、278)作為轉動葉片(276、278)構成,它們設置在一個共用的轉動件(272)上,並且相鄰的轉動葉片(276、278)具有偏轉約180°的葉片上升角。
21.按權利要求20所述的物料溶解器,其中,轉動葉片(276、278)從進料口(10)一直到雜質/重料(18)的排料閘門(16)均勻地設置在轉動件(272)上。
22.按權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物料溶解器,其中,選擇偶數的轉動葉片(276、278)。
23.按權利要求20-22之一所述的物料溶解器,其中,具有兩個旋轉件(274、296),它們利用其轉動葉片(276、278)形成相切區域(302)。
24.按權利要求19-23之一所述的物料溶解器,其中,在雜質/重料(18)排出口(14)的區域內可輸入氣體,最好是壓縮空氣。
25.按權利要求24所述的物料溶解器,其中,氣體進行循環並由泵(36)從物料溶解容器(6)中抽出並返回到該容器內。
26.按權利要求19-25之一所述的物料溶解器,其中,多個物料溶解容器(6a、…6n)串聯,並且懸浮液(20)從第一物料溶解容器(6a)流動到後置連接的物料溶解容器(6n)內。
27.按權利要求19-26之一所述的物料溶解器,其中,物料溶解容器(6)在縱剖面上具有基本上矩形的造型,其高度-長度比對應於等式h1∶L1≥1∶4。
28.反應器,用於在按權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方法中處理輸送的最大確定粒度例如為80mm的混合物料,具有上料和排料口並具有用於對混合物料進行混合的機械混合器(176),其特徵在於,混合器(716)由導管(244)環繞,其中,在控制混合器(176)的情況下,混合物料可通過導管(244)從反應器頂側向反應器底側抽取並在導管(244)的外部形成上升的環狀流動(252)。
29.按權利要求28所述的反應器,其中,導管(244)具有用於改變其長度或高度的軸向加長部位(264)。
30.按權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反應器,其中,具有用於向混合物料內輸送氧氣的供氧裝置(180),其中,輸送有選擇地在混合器(176)的底部附近和/或上部區域內進行。
31.按權利要求30所述的反應器,其中,具有用於調節送氧量的O2探針,通過其可對軸向加長部位(264)、導管(244)的軸向位置和/或混合物料鏡面(186)這樣進行調節,使其優選地產生最佳的,也就是幾乎100%的氧利用率。
32.按權利要求28-31之一所述的反應器,其中具有雙層套的內管(244),用於輸送冷卻混合物料的冷卻介質。
33.按權利要求28-32之一所述的反應器,其中,在反應器(174)內設置三個導管(244a、244b、244c)。
34.按權利要求28-33之一所述的反應器,其中,反應器可在水解(162)和/或溼法浸解(164)時使用。
35.按權利要求28-34之一所述的反應器,其中,反應器優選地單獨或者組合具有下列幾何尺寸,-導管高度H1對應於導管直徑d1的8-10倍,-反應器(174)的有效直徑d2,也就是內徑對應於導管直徑d1的4-6倍,-反應器底部(246)到導管(244)的底部距離H2對應於導管直徑d1的1-2倍,-混合物料鏡面(186)與導管(244)之間的距離對應於導管直徑d1的2-3倍,-混合物料鏡面(186)與導管(244)之間的可變高度唯一H4為導管直徑d1的0.5-2倍,-循環流動(250)的上升流速v1在0.1m/s與0.8m/s之間,-導管直徑d1根據混合物料成分和乾燥物質比例,在0.5m與1.5m之間。
36.反應器,用於在按權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方法中處理最小確定粒度例如為80mm的輸送的混合物料,具有上料和排料口並具有用於對混合物料進行混合的混合裝置,其特徵在於,混合裝置由用於輸送氣體最好是氧氣的進氣裝置(178)構成。
37.按權利要求36所述的反應器,其中,在反應器(174、192)的底部附近設置大量進氣噴嘴。
38.按權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反應器,其中,氣體進行循環並由泵(36)從物料溶解容器(6)中抽出並返回到該容器內。
39.按權利要求36、37或38之一所述的反應器,其中,具有用於調節所要輸送氧量的測氣探針(266)。
40.按權利要求36-39之一所述的反應器,其中,在反應器(174、192)內產生的廢氣(188、200)可通過鼓風機(36)輸送到優選在底部附近的混合物料內。
41.垃圾處理設備,在按權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方法中使用,具有按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物料溶解器,在該物料溶解器裡面溶解垃圾的有機成分,該垃圾處理設備具有用於將纖維物料與從物料溶解器(1)中排出的、含有有機物的分解懸浮液(20)進行分離的分離級。
42.按權利要求41所述的垃圾處理設備,具有固體物料處理裝置(80、86、88),用於分離和洗滌從物料溶解容器(6)排出的固體物料(18)。
43.按權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垃圾處理設備,其中,分離級具有用於分離纖維物料、漂浮物或者類似物料的纖維物料分離器(98)和用於這些物料(100)的洗滌設備(104)以及脫水壓力機(114)。
44.按權利要求41、42或43所述的垃圾處理設備,具有洗砂機(142),用於分離和洗滌廢水中所含的細砂(130)。
45.按權利要求41-44之一所述的垃圾處理設備,具有發酵器(138),用於將高有機含量的水(132)的有機成分轉換成沼氣。
46.按權利要求45所述的垃圾處理設備,具有廢水淨化設備(148),用於淨化發酵後產生的多餘水。
47.按權利要求41-46之一所述的垃圾處理設備,其中,物料溶解器(1)內分解的懸浮液(20)至少作為分流經過水解(162、162.1)。
48.按權利要求47所述的垃圾處理設備,其中,水解(162)中處理的懸浮液(21)經過纖維物料分離器(98)。
49.按權利要求47所述的垃圾處理設備,其中,水解(162、162.1)中處理的懸浮液(21)直接輸送到發酵器(138)。
50.按權利要求49所述的垃圾處理設備,其中,發酵器(138)內產生的廢水(146)輸送到分離設備(98、104、114)並與此同時將分離的無固體物料的腐水(171)與稀釋水(4)混合。
51.按權利要求50所述的垃圾處理設備,其中,將無固體物料腐水(171)的分流與來自分離設備(98、104、114)的脫水固體物料(116)混合併輸送到溼法浸解(164、164.1)。
52.按權利要求48所述的垃圾處理設備,其中,將分離設備(98、104、114)之後產生的脫水固體物料(116)的至少一個分流乾燥,並在混和粘合劑(315、316)的情況下在優選低壓下運行的壓縮設備(312)中壓縮成氣化或者燃燒設備(317)的模製件。
53.按權利要求52所述的垃圾處理設備,其中,粘合劑氣化穩定地保持模製件,直至在氣化或者燃燒設備(317)中進行焙燒,並且在垃圾處理時使用由分離塑料本身產生的粘合劑(315)和/或提供的粘合劑(316)。
54.按權利要求48所述的垃圾處理設備,其中,在脫水壓力機(114)上產生的固體物料(116)至少作為分流通過溼法浸解(164、164.1)以獲取氧化的混合物料(23)。
55.按權利要求54所述的垃圾處理設備,其中,可向溼法浸解(164、164.1)輸送在循環水(132)與發酵器(138)的廢水(146)混合時形成的混合水(158)。
56.按權利要求55所述的垃圾處理設備,其中,溼法浸解(164、164.1)的氧化混合物料(23)通過分離設備(168),並且可將在分離設備(168)中形成的廢水輸送給稀釋水(4)和/或廢水淨化設備(148)。
57.按權利要求56所述的垃圾處理設備,其中,分離設備(168)具有固體物料分離器(98)、固體物料篩分和洗滌設備(104)和脫水壓力機(114)。
58.按權利要求57所述的垃圾處理設備,其中,在分離設備(168)中形成的原合成物(212)通過用於乾燥的後浸漬(212)和/或可直接處理。
59.按權利要求41-58之一所述的垃圾處理設備,其中,在水解(162、162.1)和/或溼法浸解(164、164.1)時使用按權利要求1-40所述的反應器(174)。
60.按權利要求59所述的垃圾處理設備,其中,前後和/或彼此平行連接多個反應器(174),從而產生多部分的水解(162、162a、162b)和/或溼法浸解(164、164a、164b)。
61.按權利要求59或60所述的垃圾處理設備,其中,可將在反應器(174、192)中形成的廢氣(188、200)輸送到用於釋放氨的空氣洗滌器(172)。
62.按權利要求54-61之一所述的垃圾處理設備,其中,至少溼法浸解(164.1)的反應器(192)可這樣運行,使其對混合物料進行清潔化。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處理含有有機成分的垃圾的方法,其中,在統一的方法步驟中,依賴於垃圾混合物的粒度,使用不同的物料溶解器溶解溶劑中的有機成分和使用不同的反應器實施水解和/或溼法浸解,本發明還涉及適用的物料溶解器和反應器。本發明還涉及一種適用的垃圾處理設備。
文檔編號C05F9/02GK101065188SQ200580024999
公開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3日 優先權日2004年6月3日
發明者克裡斯蒂安·威德默, 魯道夫·哈特曼, 漢斯·武斯裡奇 申請人:克裡斯蒂安·威德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