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豆豉的加工方法與流程
2023-05-19 17:26:41 2
本發明涉及發酵食品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豆豉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豆豉,是中國傳統特色發酵豆製品,可以單獨食用,也可以作為調味料。豆豉是以黃豆或黑豆為主要原料,利用毛黴、麴黴或者細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質,達到一定程度時,加鹽、加酒、乾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緩發酵過程而製成。豆豉的種類較多,按加工原料分為黑豆豉和黃豆豉,按口味可分為鹹豆豉、淡豆豉、幹豆豉和水豆豉。
其中水豆豉不僅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還具有一定的食療作用,中醫認為,豆豉具有解表清熱、透疹解毒的功效,可治療風熱頭痛、胸悶煩嘔、痰多虛煩等,可見長期食用豆豉有益於人體健康。
水豆豉的一般製作方法是先將黃豆浸泡一夜,然後將黃豆煮熟,將煮熟的黃豆和煮過的水分離,並在煮豆的水中加入鹽將其保留,接著把黃豆放在溫暖處發酵3天左右,待豆子之間生成黏液即可。然後把發酵好的黃豆加鹽、剁椒、辣椒麵、花椒粉和薑末拌勻,並將煮豆的水倒入,並加入一些白酒,最後裝入到保鮮盒中,放入冰箱內部冷藏7~10天即可。採用該方法製備水豆豉,黃豆的發酵時間過長,此過程中除了有益菌的生長外,有害菌也會伴隨這一起生長,得到的黃豆的豆香味嚴重損失,最終得到的水豆豉風味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得到的水豆豉風味十足,伴有豆香味的水豆豉的加工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水豆豉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準備一份黃豆,淘洗乾淨後晾乾水分,將其打成粉末得到黃豆粉;黃豆粉加入70~80℃的熱水調勻至成粘稠狀得到黃豆漿液,黃豆粉與熱水的重量比為:4:1.5;
步驟二:準備一份花生仁,降水浸泡4~5h後撈出去掉花生衣,將剩餘部分打成花生液;
步驟三:將黃豆漿液和花生液混合後裝入密封的容器中,加入酵母,在40~45℃發酵2~3天得到發酵混合物;按重量比,黃豆漿液、花生液與酵母的比例為5:2:0.03;
步驟四:另準備一份黃豆,在清水中浸泡4~6h後,撈出晾乾水分;然後放入蒸籠內蒸2~3h後,取出,冷卻後放入發酵混合物中,保持發酵混合物的表面高出黃豆表面1~1.5cm;拌勻密封發酵2~3天後,加入調味料後裝瓶即可。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1、本方案打破傳統的製備水豆豉的方法,採用打粉的物理方式製備了一份黃豆粉,使用熱水將黃豆粉調和成漿液,70~80℃的熱水與將黃豆放入水中煎煮相比,黃豆粉中的化學成分不會受到高溫熬煮而損失,且黃豆粉中的營養成分更易溶出,這為後期的發酵提供充足的養分,相同用量的黃豆,得到的水豆豉中的溶出的養分濃度更高,很容易被直接吸收利用。2、在對黃豆漿液進行發酵前,向黃豆漿液加入用花生液,這樣增加了黃豆漿液中的澱粉和糖分,為酵母的生長繁殖提供了充足的養分,有利於菌絲較為快速的生長繁殖,在與傳統發酵工藝相同的時間內,菌絲的濃密度更高,這為後面發酵水豆豉做了準備,在菌絲含量高的情況下發酵的黃豆,風味更為濃鬱。3、本方案利用發酵好的發酵混合物對黃豆進行發酵,縮短了黃豆發酵的時間,一方面提高了生產效率,另一方面,也縮短了有害菌的活動時間,得到的水豆豉質量穩定,利於保存其色香味。4、本方案不需要對黃豆進行煎煮,儘可能保留了黃豆中各種成分,避免黃豆中的成分溶於煎煮液中被流失,水豆豉除了具有濃鬱的特色風味,還伴有略微的豆香味。5、發酵混合物中加入的花生液後,得到的水豆豉色澤更為油亮,水豆豉中的汁液濃稠,可作為鮮美的食品調味料,這提升了水豆豉的利用價值。
本方案與傳統方案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製備了黃豆粉,加水溶出其中的成分,且與花生液混合,先進行發酵,這樣得到的發酵液本身就已具備了水豆豉發酵階段的特色風味,且更為濃鬱,然後再對未粉碎的完整的黃豆進行發酵,不需要再對黃豆進行煎煮,這樣確保了黃豆中的成分不流失,包括黃豆的豆香味成分,發酵後的水豆豉除了具有濃鬱的特色風味,還伴有黃豆本身的豆香味,提升了食用者對美食的享受。另外加入的花生液不僅促進了發酵的進行,縮短發酵時間,這樣也縮短了有害菌的活動時間,得到的水豆豉質量穩定,有利於保存其風味,還提升了水豆豉的色澤,具有更佳的外觀,提升了水豆豉的產品價值。
以下是對基礎技術方案的優化:
優化方案一:步驟一中,製得的黃豆粉在50~55℃環境下攤放至黃豆粉的含水量達到13~15%。黃豆打粉後,其豆腥味比較濃鬱,有些人對該氣味比較敏感,增加此工序可以在保證黃豆粉顏色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促進豆腥味的散發。
優化方案二,基於優化方案一:步驟三中容器內裝入黃豆漿液和花生液後,再向其中間隔插入扁竹根葉子,按重量計,黃豆漿液、花生液、酵母和扁竹根葉子的比例為5:2:0.03:1。扁竹根葉子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扁竹根的葉片,常作為中藥使用,具有清熱解毒和治療便秘的作用。本方案利用該葉子一起發酵得到的發酵混合物具有植物的清香味,而且,扁竹根葉子形狀呈劍形,葉片的兩側略往中部傾斜,這樣就形成一定的拱形結構,插入到黃豆漿液和花生液中,能有助於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氣體排出,得到的發酵混合物的顏色更新鮮,且口味更鮮美。但是扁竹根葉子具有小毒,多用會不利於健康,所以通過實踐發現在本方案的使用量內,既能達到有益的效果,又避免對食品的質量造成不好的影響,可以放心食用。
優化方案三,基於以上各方案之一:步驟四中,在將黃豆放入發酵混合物時,還放入藍布正葉子。藍布正,是薔薇科植物路邊青的乾燥全草,性偏寒涼,具有益氣健脾,補血養陰,潤肺化痰之功效,基本作為中草藥用於治療氣血不足,虛癆咳嗽,脾虛帶下。本方案使用藍布正,利用了其中富含的藍布正揮髮油,該成分具有強烈的抑菌抗菌作用,這樣在發酵的過程中很好的起到了防腐抑菌的效果,進一步保證了水豆豉的口感鮮美,不受有害菌的影響,同時,在民間還有將藍布正用於和動物肉一起燉的食用方式,燉出的肉味即為鮮美,香氣很濃。本方案中加入藍布正後,藍布正中的成分可以溶出到水豆豉中,利用水豆豉加工的肉製品也是口感更佳。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一種水豆豉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準備一份黃豆,淘洗乾淨後晾乾水分,將其打成粉末得到黃豆粉;黃豆粉加入70~80℃的熱水調勻至成粘稠狀得到黃豆漿液,黃豆粉與熱水的重量比為:4:1.5;
步驟二:準備一份花生仁,降水浸泡4~5h後撈出去掉花生衣,將剩餘部分打成花生液;
步驟三:將黃豆漿液和花生液混合後裝入密封的容器中,加入酵母,在40~45℃發酵2~3天得到發酵混合物;按重量比,黃豆漿液、花生液與酵母的比例為5:2:0.03;
步驟四:另準備一份黃豆,在清水中浸泡4~6h後,撈出晾乾水分;然後放入蒸籠內蒸2~3h後,取出,冷卻後放入發酵混合物中,中間再每間距9~12cm加入藍布正葉子,最後保持發酵混合物的表面高出黃豆表面1~1.5cm;拌勻密封發酵2~3天後,加入調味料後裝瓶即可。
實施例2:一種水豆豉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準備一份黃豆,淘洗乾淨後晾乾水分,將其打成粉末得到黃豆粉;黃豆粉在50~55℃環境下攤放至黃豆粉的含水量達到13~15%;然後向其中加入70~80℃的熱水調勻至成粘稠狀得到黃豆漿液,黃豆粉與熱水的重量比為:4:1.5;
步驟二:準備一份花生仁,降水浸泡4~5h後撈出去掉花生衣,將剩餘部分打成花生液;
步驟三:將黃豆漿液和花生液混合後裝入密封的容器中,加入酵母,在40~45℃發酵2~3天得到發酵混合物;按重量比,黃豆漿液、花生液與酵母的比例為5:2:0.03;
步驟四:另準備一份黃豆,在清水中浸泡4~6h後,撈出晾乾水分;然後放入蒸籠內蒸2~3h後,取出,冷卻後放入發酵混合物中,中間再每間距9~12cm加入藍布正葉子,最後保持發酵混合物的表面高出黃豆表面1~1.5cm;拌勻密封發酵2~3天後,加入調味料後裝瓶即可。
實施例3:一種水豆豉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準備一份黃豆,淘洗乾淨後晾乾水分,將其打成粉末得到黃豆粉;黃豆粉在50~55℃環境下攤放至黃豆粉的含水量達到13~15%;然後向其中加入70~80℃的熱水調勻至成粘稠狀得到黃豆漿液,黃豆粉與熱水的重量比為:4:1.5;
步驟二:準備一份花生仁,降水浸泡4~5h後撈出去掉花生衣,將剩餘部分打成花生液;
步驟三:將黃豆漿液和花生液混合後裝入密封的容器中,加入酵母拌勻,再間隔插入扁竹根葉子,在40~45℃發酵2~3天得到發酵混合物;按重量比,黃豆漿液、花生液與酵母的比例為5:2:0.03:1;
步驟四:另準備一份黃豆,在清水中浸泡4~6h後,撈出晾乾水分;然後放入蒸籠內蒸2~3h後,取出,冷卻後放入發酵混合物中,中間再每間距9~12cm加入藍布正葉子,最後保持發酵混合物的表面高出黃豆表面1~1.5cm;拌勻密封發酵2~3天後,加入調味料後裝瓶即可。
感官測試:對上述方法獲得的水豆豉和傳統方法獲得的水豆豉作為對比,進行感官評價,結果見表1。
表1:
通過上述對比反饋的情況可以看出,本方案得到的水豆豉無論是豆粒本身還是汁液,其色香味和感官評分都明顯高於傳統方法的到的水豆豉,說明本發明方案達到了提升水豆豉風味的有益技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