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栓件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17:40:36 4
專利名稱:束栓件的製作方法
束栓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束栓件,尤其指一種在表面上同體成型有至少二組以上的棘齒 組,可分配於由界塊作區隔的二條狀體上,每條狀體的棘齒組由至少二個棘齒所構成;用於 對束栓物作束栓動作時,會形成一圍繞住束栓物的圍繞部分及突伸出該圍繞部分的突伸部 分,該突伸部分可分開為二支部,每一支部相對應與該圍繞部分緊迫卡接的棘齒的卡接齒 面皆會與由該圍繞部分所充當的止回爪形成棘齒的吃合作用,達到致緊密束栓且可調整束 栓鬆緊度的作用。
背景技術:
習知用來束栓袋口 (例如盛置食物後要將袋口束栓住)的束栓件,以橡皮筋為最 常用。習知束栓件l的立體外觀圖如圖l所示,其是由軟橡膠材質製作成型,平時成圈狀為 常見;其束栓方式的操作如圖2、3所示,藉助其本身彈性作用而先拉伸成併攏狀,再環繞在 袋子2的袋口處,然後以穿套方式使其一端穿過相對端表面的環繞環體,最後將伸出的一 端拉緊,使袋子2被該束栓件1緊緊束栓住,相信此為一般人皆有的生活經驗。
當如圖2、3所示,將束栓件1束栓住束栓物並拉緊後,該束栓件1可被區分成二部 分,第一部分是圍繞住該束栓物的圍繞部分ll,其包含一端頭111 ;第二部分則為突伸出該 圍繞部分11的端頭lll外的突伸部分12,該突伸部分12又可明顯地分成二支部121、 122。 該等圍繞部分11、端頭111、突伸部分12、及支部121U22的界定是在隨機使用的狀態下依 所呈現的不同作用位置而界定;當使用狀態解除而恢復成圖1所示的圈狀束栓件1時,即無 法在其上區別出何處為圍繞部分ll與端頭lll 何處為突伸部分12與支部121、122 但 當再度使用時,則即刻又可區分出圍繞部分11、端頭lll,突伸部分12及支部121、122。
習知束栓件1雖已存在許久且為大眾所廣泛使用,但在實際使用上其實存在著相 當大的缺失,即因束栓件1具有彈性,且表面平整無任何止回部位,故使用時束栓件1有因 其彈性而慢慢自然退開導致鬆懈鬆脫的可能(如圖4所示),若比較圖3、4的狀態,可以看 出原先在圖3中的突伸部分12長度較多,但在圖4中,因突伸部分12的後段漸漸退回該端 頭111內,而成為圍繞部分11的一部分,故該突伸部分12變短及圍繞部分ll變松,致使袋 子2漸呈無法被緊緊栓牢的狀態,故容易影響袋子2內食物的正常性,或是使袋子2的對 象容易掉落出,此為習知束栓件1本身構造上無法克服的嚴重缺失。故一般人為防止如圖 4所表達的束栓鬆脫現象發生,經常在束栓完成時,順手又將突伸部分12多打數個結,使束 栓處相對難以脫開,惟如此又衍生將來想解開時,必須花費更多力氣,甚至必須採取剪斷或 強力扯斷的破壞方式來解開,如此不僅不方便,且也導致束栓件無法再重複使用。
除了上述俗稱橡皮筋者外, 一般用來束栓袋口的束栓件還有採用塑料繩的慣常手 法。早期是將塑料繩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用來束栓時,即取一小段使用。其操作以直接打結 為主,若還想解開則可只打一個結,若不想再解開或務求緊密束栓,則就打多數個結。其缺 失在於縱使只打一個結,若為活結也有逐漸鬆開的可能;若為死結,則同樣有難以解開的麻 煩;若打多數個結,那只能以剪開作為解除束栓的手段,故其使用同樣難稱理想。後來則有廠商將塑料繩製造成一圈一圈,使用時實行相同於使用橡皮筋的套結手法來進行束栓,惟 其會有束緊度不佳(較橡皮筋差),有時會自動慢慢退開(束緊的塑料繩具張力的原因), 及束栓過緊時(指打多數個結)難以解開的缺失,同為使用上所詬病。然在無更佳束栓件 出現的情形下,目前仍以使用橡皮筋及成圈的塑料繩為常見。 不論是橡皮筋或塑料繩,其實際表面在顯微下雖不是真的完全平整,但在使用狀 態下,因被拉動或受該圍繞部分11張力的作用,使得該突伸部分12可以連續通過或退回該 端頭lll(圖3、4所示),並無受到任何止回的作用;因此習知束栓件的本體表面在使用狀 態時客觀上可以視為連續性平整,此為習知束栓件的構造在使用上的共同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束栓件,以方便操作束栓動作並達到緊密束栓效 果,且又可方便隨時操作解除束栓作用。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束栓件,用於操作束栓動作時,可以調整束栓松 緊度,以適應不同束栓範圍使用。 本發明一種束栓件,其為一體成型、用以束栓物品,束栓件成水平線材狀本體的表 面上同體成型有至少二組以上的棘齒組,分配於由界塊作區隔的二邊且每邊至少各一條狀 體上,每條狀體的棘齒組由至少二個棘齒所構成;用於束栓物品時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 分為圍繞住束栓物的圍繞部分,第二部分為突伸出該圍繞部分的突伸部分;該突伸部分再 分開成至少二支部,每一支部上與該圍繞部分相對應緊迫卡接的棘齒的卡接齒面均面向圍 繞部分,故即與由該圍繞部分所充當的止回爪形成棘齒的吃合作用,以防止該突伸部分縮 回。 其中,該束栓件可成型為圈狀。 其中,該束栓件成型為圈狀時,由界塊作區隔的二邊且每邊至少各一條狀體會以 界塊作連接,且自界塊施力使該等條狀體併攏時,該等條狀體上各棘齒組的棘齒的排列方 式為每一條狀體上同一棘齒組的棘齒的卡接齒面會面向同一界塊,且該等條狀體上位於 同側的棘齒組的棘齒的卡接齒面會面向同一界塊。
其中,該束栓件可成型為條狀。 其中,該束栓件成型為條狀時,該等由界塊作區隔的二邊且每邊至少各一條狀體 上各棘齒組的棘齒的排列方式為每一條狀體上各棘齒組的棘齒的卡接齒面均面向同一界 塊,且該界塊位於不同邊條狀體的棘齒組相鄰間。 其中,該束栓件圍繞住束栓物的圍繞部分上,供突伸部分至少二支部上相對應的 棘齒的卡接齒面緊迫卡接的局部即為止回爪,且該止回爪旋扭任一角度後充當止回爪的功 能不變。 其中,束栓件成水平線材狀本體的中心線與棘齒齒面的夾角,一者為《90° ,另一 者為> 90。 本發明一種束栓件,其優點及功效在於該束栓件方便操作束栓動作,可達到緊密 束栓效果,且又方便隨時解除束栓作用。同時,用於操作束栓動作時,可以調整束栓鬆緊度, 以適應不同束栓範圍使用。
圖1所示為習知束栓件的外觀立體圖 圖2所示為習知束栓件束栓在袋子上的立體示意圖 圖3所示為圖2的部分放大圖 圖4所示為習知束栓件束栓在袋子上後自行鬆脫的立體示意圖 圖5所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外觀立體圖 圖6所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拉緊併攏的俯視圖 圖7所示為本發明各實施例中相關參數的定義示意圖 圖8所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9所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第一種變化例的外觀立體圖 圖10所示為圖9的束栓件被拉緊併攏的外觀立體圖 圖11所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第二種變化例的外觀立體圖 圖12所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第三種變化例的外觀立體圖 圖13所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第四種變化例的外觀俯視圖 圖14所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第一種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15所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外觀立體圖 圖16所示為系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第二種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17所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第一種變化例的側視圖 圖18所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第二種變化例的側視圖 附件 —、參考圖式一 對應圖8以實際樣品j 二、參考圖式二 對應圖14以實際樣f 三、參考圖式三對應圖16以實際樣f 圖中具體標號如下 1-—束栓件 11-一圍繞部分 12—突伸部分 121、 122—支部 3 、 4一-束栓件 33 、 43—-界塊 31、32、34、34,、35、35,、36、36,、41、41,、42、42,一棘齒組 311、321、341、341,、351、351,、361、361,、411、421—棘齒 MB—-(束栓件上成水平線材狀的)本體 BL—-本體中心線TF1—-卡接齒面 AN1-—(BL與TF1之間的)夾角 AN2—- (BL與TF2之間的)夾角 A—-圍繞部分 Al—-端頭 B1、B2—-支部
i進行束栓之拍照影像。 :進行束栓之拍照影像。 :進行束栓之拍照影像。
111-一端頭 2-—袋子
TF2-—順滑齒面
B-—突伸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說明。 請參閱圖5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束栓件3為一體成型為圈狀(圈狀可能成圓形或方形或任何形狀),以軟橡膠製作使其具有彈性更佳,但不排除也可以其它材料或復 合材料來製造,例如以纖維、樹脂材料、或無紡布材料來製造成型;或者,由以金屬材質為 主的複合材料製造出具可撓曲性,並具微彈回能力的束栓件皆可。束栓件3主要是在本體 的外側面上具有成排列狀且明顯為不同組別的棘齒組31、32;其中,棘齒組31、32各包含有 多數個成連續排列的棘齒311、321,且棘齒組31與32相鄰間皆由一明顯與棘齒不同形狀 的界塊33為分隔;該束栓件3製造成型後,在獨立置放未施加任何外力的情形下,會如圖5 所示自然形成圈狀型態;此時明顯可以看出,棘齒組31所存在的本體為一條狀體,而棘齒 組32所存在的本體則為另一條狀體,二條狀體明顯由二界塊33作連接及區隔,換言之,二 條狀體是位於由任一界塊33為區隔的二邊上,且由任一界塊33為區隔的二邊上至少各有 一條狀體;因此若以手持拿該二界塊33並稍加施力外拉使二邊之條狀體併攏,則整體束栓 件3會形成如圖6所示的併攏型態,然後鬆手放開時即又恢復如圖5所示的圈狀型態。
針對本說明書中關於棘齒的若干參數先予定義如下,若將圖6中棘齒組31、32的 任一小段加以放大即如圖7所示,其中,束栓件3上成水平線材狀的本體為MB,該本體中心 線為BL,則以中心線BL為基準,每一棘齒311、321皆有一斜度較大的卡接齒面TF1和一斜 度較小的順滑齒面TF2,且中心線BL與卡接齒面TF1之間的夾角AN1必須為《90° (銳角 或直角),而中心線BL與順滑齒面TF2之間的夾角AN2則〉90。(鈍角);該卡接齒面TF1 可以有效與由圍繞部分所充當的止回爪進行卡接作用,故稱之為"卡接齒面",而順滑齒面 TF2則為進行束緊作用時會讓束栓件順滑通過的部位,故稱之為"順滑齒面"。
當束栓件3被施力拉成如圖6所示的態樣時,若以任一界塊33為端頭,可以看出 並置的棘齒組31與32各自存在於由界塊33為區隔的二邊條狀體上而成為排棘齒的型態, 且棘齒組31、32的棘齒311、321上的卡接齒面TF1均面向同一界塊33。使用束栓件3即先 拉成圖6所示的併攏型態再用來對束栓物進行束栓操作,其操作方式系以兩手分別持拿該 等界塊33 ,再採用與目前使用習知橡皮筋相同的穿套手法,提高左邊界塊33 (以圖6所示的 方向而言),使往上再往右側迴轉去穿套過右邊界塊33內側之下所形成的環體內並稍微扭 轉條狀體,使棘齒組31、32上對應於該環體的棘齒311、321的卡接齒面TF1面對該環體,再 拉緊即可。 束栓件3完成束栓操作後即如圖8及附件參考圖式一 (以實際樣品拍照)所示, 處於束栓(拉緊)狀態的束栓件3可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為圍繞住束栓物的圍繞部分A, 有一界塊33即形成該圍繞部分A的端頭Al ;第二部分則為突伸出該圍繞部分A的端頭Al 的突伸部分B;該突伸部分B又明顯分開成二支部B1、B2,並以另一界塊33為界,其中,支部 B1、B2上各自包含有棘齒組31或32的若干棘齒311、321 ;而不屬於突伸部分B的其餘棘齒 311、321即成為該圍繞部分A的本體或部分;該突伸部分B所分開的二支部B1、B2的最遠程 即以一界塊33連接著;而且棘齒組31、32中屬於突伸部分B的的棘齒311、321的卡接齒面 TF1會面向該圍繞部分A的端頭Al (即一界塊33),故該端頭Al即形成供棘齒組31、32上 與端頭A1相對應的棘齒311、321的卡接齒面TF1作緊迫卡接止回作用的止回爪。嚴格而 言,端頭Al上與相對應的棘齒311、321作緊迫卡接止回的卡接點有二處,且該二處卡接點 會因束栓的鬆緊程度而稍為變動,意即充當止回爪者並非固定點,而是可變動的區域範圍; 此種緊迫卡接止回的作用可作單向催緊,因為進行催緊動作時是由各棘齒311、321的順滑 齒面TF2面對端頭Al,而順滑齒面TF2無法與端頭Al卡接,所以在拉動作用下各順滑齒面TF2皆能很容易通過端頭A1,以達成單向催緊且越催越緊的作用;而且到達任何緊度時縱 使放手,也一定會有一組相對應的棘齒311、321由其卡接齒面TF1與充當止回爪的端頭Al 迅速卡接止回而確保束緊作用,當然鬆緊度不同時,會與端頭A1相對應作卡接的棘齒311、 321會改變。 因束栓件3採撓曲後可彈回的材質成型,使用上可任意旋扭轉動,而且每一棘齒 組31、32皆為由至少二個棘齒311、321構成排棘齒的態樣,所以作束栓動作時,圍繞住束栓 物的圍繞部分A因緊繃所產生的張力會有拉動該突伸部分B欲縮回(退回)該圍繞部分A 內的傾向,但因該突伸部分B的二支部Bl、 B2上相對應的棘齒311、321的卡接齒面TF1均 被由端頭Al (即圍繞部分A的局部)所充當的止回爪擋住而無法縮回(退回),並且因圍繞 部分A的順滑齒面TF2容易通過端頭Al,而且通過後即反由卡接齒面TF1被卡接而無法退 回,所以可以單向越催越緊,而達到束栓作用。而欲解除束栓作用,則只需拉動(搖動)束 緊處充當止回爪的部位(可能是界塊33或圍繞部分A的一部分),使該充當止回爪的部位 和相對應卡接的棘齒311、321間的卡接止回作用鬆動而脫開,然後即可將原先束栓的作用 完全解開。 顯然能充當止回爪作用的並不必然是界塊33,只要束栓後面對棘齒組31、32上相 對應的棘齒311、321的卡接齒面TFl,而能產生卡接止回作用的部位均可充當止回爪,縱是 該圍繞部位A的局部也可,意即充當止回爪者可為一區域範圍,而非固定點。再者,止回爪 也並非固定角度才能充當,因束栓件3為可撓曲材質製造成型,故在操作過程中圍繞部分A 旋扭某角度後再進行束栓動作,也一定會有一局部面對突伸部位B的二支部Bl、 B2上相對 應的棘齒311、321的卡接齒面TF1,而該局部即為充當止回爪。換言之,只要是可以對突伸 部位B的二支部B1、B2上相對應的棘齒311、321的卡接齒面TF1進行止回作用的局部即為 止回爪。 圖5所示成型為圈狀態樣的束栓件3可以有許多變化,而皆含括在本發明的專利 範圍內,例如可變化成如圖9至13所示的變化例。圖9是在本體上具有成連續排列且明顯 為不同組別的棘齒組,分別為同在本體上側的棘齒組34、34'及同在本體下側的棘齒組35、 35';其中,同在本體上側(即在同側)的棘齒組34、34'相鄰間皆由一明顯與棘齒不同形狀 的界塊33為分隔,且每組棘齒組34、34'各具有多數成連續排列的棘齒341、341';而同在本 體下側(亦為同側)的棘齒組35、35'則同樣由該等界塊33為分隔,且每組棘齒組35、35' 各具有多數成連續排列的棘齒351、351';圖9的束栓件3在獨立置放未施加任何外力的情 形下,會自然形成圈狀型態;此時可以明顯看出,該等棘齒組34、35所存在的本體為一條狀 體,而該等棘齒組34' 、35'所存在的本體則為另一條狀體,且二條狀體明顯由二界塊33作 連接及區隔。 以手持拿該二界塊33並稍加施力外拉使二條狀體併攏時,整體束栓件3會形成如 圖10所示的型態,此時以任一界塊33為端頭,可以看出同在上側而相鄰的棘齒組34和34' 皆為排棘齒的構造態樣,各自存在於由界塊33分隔的二邊條狀體上,且棘齒組34和34'上 的棘齒341、341'為相同方向排列,其卡接齒面TF1會面向同一界塊33 ;同樣地,可以看出 同在下側而相鄰的棘齒組35、35'亦皆為排棘齒的構造態樣,各自存在於由界塊33分隔的 二邊條狀體上,且棘齒組35、35'的棘齒351、351'為相同方向排列,其卡接齒面TF1會面向 另一界塊33 ;而同條狀體分位上下側(即不同側)的棘齒組34和35的棘齒341、351的排列方向可以不同,而面向不同界塊33;同樣地,同條狀體分位上下側(即不同側)的棘齒組
34'和35'的棘齒341'、351'的排列方向可以不同,而面向不同界塊33。
圖11是保留同在上側的棘齒組34、34'(拉直後其卡接齒面TF1面向同一界塊 33),下側則不設棘齒組;圖12則保留同在下側的棘齒組35、35'(拉直後其卡接齒面TF1面 向同一界塊33),但上側則不設棘齒組;圖13則是成圈狀型態的束栓件3的內側面上具有 成排列狀且明顯為不同組別的棘齒組36、36',各自包含有多數個成連續排列的棘齒361、 361',且同樣由明顯與棘齒不同形狀的界塊33為連接及區隔;圖13顯示將原本成圈狀型態 的束栓件3自二界塊33施力外拉,使二條狀體連同棘齒組36、36'併攏靠緊的狀態;因二棘 齒組36、36'皆位在束栓件3的內側表面上,且其棘齒361、361'的卡接齒面TF1面向同一 界塊33,因此用於束栓物品時與圖6所示者相同,只要稍微扭轉突伸部分的二支部,使其棘 齒361、361'並接靠攏,且卡接齒面TF1面向圍繞部分,即同樣可以達成由棘齒361、361'的 卡接齒面TF1與止回爪作相互卡接止回的束栓作用。由此可知,圖9至13所舉的四種變化 例用於束栓物品時所可達到的功效與圖5所示完全相同。 若將圖8中突伸部分B最遠程的界塊33予以剪開,則即形成圖14所示二支部B1、 B2於遠程未連接的狀態。由圖14所示可知其束緊作用與圖8完全相同(即束緊作用並未 改變),但若將圖14所示的束緊狀態予以解開,則即變成圖15所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 條狀束栓件4,其同樣由各種材料單獨或複合製造,且成型後具可撓曲性及可彈回特性。束 栓件4的中央有一界塊43,再向左右二邊(異邊)各伸出一條狀體,然後在二邊條狀體的同 側具有以界塊43為分界區隔出不同方向排列的棘齒組41、42(皆為排棘齒的構造態樣),而 各包含有多數個成連續狀排列的棘齒411、421,且該等棘齒411、421的卡接齒面TF1 (其定 義同如圖7所示)均面向同一界塊43。 圖15所示的條狀束栓件4用於束栓時可以有二種操作方式,第一種是將條狀束栓 件4自該界塊43處彎折,使二邊條狀體靠攏並置,然後實行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束栓操作 過程,即完成如圖14及附件參考圖式二 (以實際樣品拍照所示的束栓狀態;第二種將條狀 束栓件4採打結方式纏繞住束栓處並加以拉緊,則即完成如圖16及附件參考圖式三(以實 際樣品拍照)所示的束栓狀態。由圖16所示可知,處於打結束栓作用的束栓件4可分成二 部分,第一部分為圍繞住束栓物的圍繞部分A,(界塊43屬於圍繞部分A),第二部分則為突 伸出該圍繞部分A的突伸部分B,該突伸部分B明顯可分成二支部Bl、 B2,且二支部Bl、 B2 向不同方向伸出,且該二支部B1、B2分開而無連接。 當束緊束栓件4時,該圍繞部分A因緊繃而承受張力,且該束栓件4因具彈性,所 以自然而然會產生回復原狀的力量,促使該二支部B1、B2皆有一股向束栓物方向縮回的力 量,但該二支部B1、B2上各有二個以上可相對應的棘齒411、421,其卡接齒面TF1皆面向圍 繞部分A,因此該二支部B1、B2要縮回時,其相對應棘齒411、421的卡接齒面TF1會被該圍 繞部分A的局部充當止回爪而阻擋住,因而達致束栓作用,且縱使用日久也不會自行鬆開; 若再拉緊束栓件4進行更為束緊時,因止回爪面對的是棘齒的順滑齒面TF2 (其定義同如圖 7所示),因此縱是圍繞部分A的交接處也會讓棘齒的順滑齒面TF2沿著摩擦通過,故二支 部Bl、 B2上相對應作卡接止回的棘齒411 、421會改變,當然其對應的止回爪位置也會隨著 改變,而具有調整鬆緊度或鬆緊範圍的作用功效;而當束緊動作停止時,因為止回爪即刻變 成面對棘齒的卡接齒面TF1作緊迫卡接,所以立刻發揮止回作用。
該束栓件4的圍繞部分A上與突伸部分B的二支部Bl、 B2上的棘齒組41、42的棘齒411、421作相對應接觸的任何局部均可充當止回爪,意即充當止回爪者可為一區域範圍,而非固定點。並且因為束栓件4為具有可撓曲性,因此在操作束栓時,可能有時和相對應的棘齒411、421作卡接的局部會呈現各種旋扭現象,但每處旋扭過某角度的局部均可以充當止回爪,產生讓棘齒411、421卡接止回的作用。換言之,充當止回爪的局部縱使旋扭任一角度後仍有充當止回爪的作用。 當束栓物的尺寸變動時,束栓後束拴件4上對應卡接的棘齒411、421及止回爪的位置也一定會變動,例如,原先屬於圍繞部分A的局部的棘齒411、421會因為要束栓更緊而隨著二支部Bl、 B2被向外拉動,因此而變成二支部Bl、 B2上與縮小範圍後的圍繞部分A作相對應卡接的棘齒411、42 ;或原先屬於二支部B1、B2上的棘齒411、421會因為要束栓成較寬狀態(例如加入束栓物),而隨著被操作縮回圍繞部分A的範圍內,因此而變成擴大範圍後的圍繞部分A之局部,以方便隨著束栓物尺寸範圍調整而仍可順利完成束栓作用。至於欲解除束栓件4的束栓作用,則只須以手指摳動對應的棘齒411 、421與止回爪卡接之處,使原本卡接止回的束栓作用漸松而終至脫開,然後將纏繞結節的狀態打開即可,使用上極為方便。 如圖15所示成型為條狀態樣的束栓件4也可變化成如圖17、18所示的變化例,其中,圖17是在異邊條狀體的上下側皆設有棘齒組41、42、41'、42';而圖18則是保留位於異邊條狀體上不同側(分位上、下側)的棘齒組41、42'(或42、41'),這二種變化例用於束栓物品的操作及可達到的功效與圖14至16所示完全相同。 由以上說明可知,本發明的束栓件不論如圖5、6及圖9至13所示成型為圈狀,或如圖15、 17、 18所示成型為條狀,所採用的材質以成型後具可撓曲性,且撓曲後具微彈性的材質皆可,構造上的特徵則在束栓件成水平線材狀本體的表面上同體成型有至少二組以上的棘齒組,分配於由界塊作區隔的二邊且每邊至少各一條狀體上,每組棘齒組由至少二個棘齒所構成,以利調整束栓的鬆緊度;當束栓作用產生時,束栓件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圍繞住束栓物的圍繞部分,第二部分為突伸出該圍繞部分的突伸部分;該突伸部分可分成至少二支部,每一支部均有與該圍繞部分相對應的棘齒,其卡接齒面均朝向圍繞部分;束栓件圍繞部分的局部均可充當該等相對應的棘齒於束栓時的止回爪,且其充當止回爪的局部旋扭後充當止回爪的功能仍然不變,以方便操作束栓作用;而且束栓件成水平線材狀本體的中心線與棘齒齒面的夾角,一者為《90。(銳角或直角),另一者為>90° (鈍角)。
權利要求
一種束栓件,是用以束栓物品的束栓件,其特徵在於該束栓件為可撓曲且撓曲後具微彈性,束栓件成水平線材狀本體的表面上,同體成型有至少二組以上的棘齒組,分配於由界塊作區隔的二邊且每邊至少各一條狀體上,每條狀體的棘齒組由至少二個棘齒所構成。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束栓件,其特徵在於該束栓件成型為圈狀。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束栓件,其特徵在於該束栓件成型為圈狀時,由界塊作區隔 的二邊且每邊至少各一條狀體會以界塊作連接,且自界塊施力使該等條狀體併攏時,該等 條狀體上各棘齒組的棘齒的排列方式為每一條狀體上同一棘齒組的棘齒的卡接齒面會面 向同一界塊,且該等條狀體上同側的棘齒組的棘齒的卡接齒面會面向同一界塊。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束栓件,其特徵在於該束栓件成型為條狀。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束栓件,其特徵在於該束栓件成型為條狀時,該等由界塊作 區隔的二邊且每邊至少各一條狀體上各棘齒組的棘齒的排列方式為每一條狀體上各棘齒 組的棘齒的卡接齒面均面向同一界塊,且該界塊位於不同邊條狀體的棘齒組相鄰間。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束栓件,其特徵在於當束栓作用產生時,束栓件可分成二部 分,第一部分為圍繞住束栓物的圍繞部分,第二部分為突伸出該圍繞部分的突伸部分,該突 伸部分再分開成至少二支部,每一支部上與該圍繞部分相對應緊迫卡接的棘齒的卡接齒面 會面向圍繞部分,並與由該圍繞部分局部所充當的止回爪形成棘齒的吃合作用,而產生束 栓止回作用。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束栓件,其特徵在於該束栓件圍繞住束栓物的圍繞部分上 供突伸部分至少二支部上相對應的棘齒的卡接齒面緊迫卡接的局部即為止回爪。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束栓件,其特徵在於該止回爪旋扭任一角度後充當止回爪 的功能不變。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束栓件,其特徵在於束栓件成水平線材狀本體的中心線與棘齒齒面的夾角,一者為《90。,另一者為>90° 。
全文摘要
本發明一種束栓件,是用以束栓物品的束栓件,為可撓曲且撓曲後具微彈性,束栓件成水平線的材狀本體的表面上,同體成型有至少二組以上的棘齒組,分配於由界塊作區隔的二邊且每邊至少各一條狀體上,每條狀體的棘齒組由至少二個棘齒所構成;當束栓作用產生時,束栓件可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為圍繞住束栓物的圍繞部分,第二部分為突伸出該圍繞部分的突伸部分,該突伸部分再分開成至少二支部,每一支部上與該圍繞部分相對應緊迫卡接的棘齒的卡接齒面會面向圍繞部分,並與由該圍繞部分局部所充當的止回爪形成棘齒的吃合作用,產生束栓止回作用。該束栓件方便操作可達到緊密束栓效果,又可隨時解除束栓作用;且可調整束栓鬆緊度,適應不同束栓範圍使用。
文檔編號B65D33/16GK101723119SQ20081017179
公開日2010年6月9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17日
發明者陳耀興 申請人:陳耀興;孫淑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