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除草效果的吡啶基酮基磺內醯胺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19:57:16 3
專利名稱:有除草效果的吡啶基酮基磺內醯胺的製作方法
有除草效果的吡啶基酮基磺內醯胺本發明涉及除草劑技術領域,特別涉及用於選擇性防治有用植物作物中的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weed grass)的除草劑技術領域。W02009/063180A1記載了具有除草特性的吡嗪基取代的酮基磺內醯胺衍生物。W02010/029311A2公開了具有除草特性的吡啶並[2,3_b]吡嗪-6 (5H)-酮。W02009/090401A2和W02010/049269A1提及了多種具有除草特性的雜芳基稠合的吡啶酮。然而,在這些公開文本中記載的化合物通常具有不足的除草活性和/或在有用植物作物中不足的選擇性。我們已發現特別適於用作除草劑的吡啶基取代的酮基磺內醯胺。本發明提供了通式(I)的吡啶基取代的酮基磺內醯胺或其鹽
權利要求
1.式(I)的吡啶基酮基磺內醯胺或其鹽
2.權利要求1的吡啶基酮基磺內醯胺,其中 X\ X2和X3各自代表C-R1, X4代表N, R1代表氫, R2代表2,2- 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烯丙基或丙炔基, R3代表被1、2或3個基團R6取代的苯基,R4 代表氫、C (=L) MR8 或 C (=L) NR12R13, R6代表氟、氯、溴、碘、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硝基或氰基, R8代表(C1-C4)-烷基, R12、R13各自代表(C1-C4)-烷基, L代表氧, M代表硫。
3.權利要求1的吡啶基酮基磺內醯胺,其中 X^X2和X4各自代表C-R1, X3代表N, R1代表氫, R2代表2,2- 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烯丙基或丙炔基, R3代表被1、2或3個基團R6取代的苯基,R4 代表氫、C (=L) MR8 或 C (=L) NR12R13, R6代表氟、氯、溴、碘、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硝基或氰基, R8代表(C1-C4)-烷基, R12、R13各自代表(C1-C4)-烷基,L代表氧,M代表硫。
4.權利要求1的吡啶基酮基磺內醯胺,其中X\ X3和X4各自代表C-R1,X2代表N,R1代表氫,R2代表2,2- 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烯丙基或丙炔基,R3代表被1、2或3個基團R6取代的苯基,R4 代表氫、C (=L) MR8 或 C (=L) NR12R13,R6代表氟、氯、溴、碘、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硝基或氰基,R8代表(C1-C4)-烷基,R12、R13各自代表(C1-C4)-烷基,L代表氧,M代表硫。
5.權利要求1的吡啶基酮基磺內醯胺,其中X2, X3和X4各自代表C-R1,`X1代表N,R1代表氫,R2代表2,2- 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烯丙基或丙炔基,R3代表被1、2或3個基團R6取代的苯基,R4 代表氫、C (=L) MR8 或 C (=L) NR12R13,R6代表氟、氯、溴、碘、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硝基或氰基,R8代表(C1-C4)-烷基,R12 > R13各自代表(C1-C4)-烷基,L代表氧,M代表硫。
6.權利要求1或2的吡啶基酮基磺內醯胺,其中X\ X2和X3各自代表C-R1,X4代表N,R1代表氫,R2代表2,2-二氟乙基,R3代表被1、2或3個基團R6取代的苯基,R4 代表氫、C (=L) MR8 或 C (=L) NR12R13,R6代表氟、氯、溴、碘、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硝基或氰基,R8代表甲基、乙基或異丙基,R12> R13各自代表甲基,L代表氧,M代表硫。
7.一種除草組合物,其包括有效除草劑量的至少一種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的式(I)化合物。
8.權利要求7的除草組合物,其與製劑助劑混合。
9.權利要求7或8的除草組合物,其包括至少一種其他的選自殺昆蟲劑、殺蟎劑、除草劑、殺真菌劑、安全劑和生長調節劑的農藥活性化合物。
10.權利要求9的除草組合物,其包括一種安全劑。
11.權利要求10的除草組合物,其包括另一種除草劑。
12.一種防治不想要的植物的方法,包括將有效用量的至少一種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的式(I)化合物或權利要求7-11中任一項的除草組合物施用於植物或不想要的植物生長的位置。
13.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的式(I)化合物或權利要求7-11中任一項的除草組合物用於防治不想要的植物的用途。
14.權利要求13的用途,其中式(I)化合物用於防治有用植物作物中的不想要的植物。
15.權利要 求14的用途,其中有用植物是轉基因有用植物。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通式(I)的具有除草效果的吡啶基酮基磺內醯胺及其作為除草劑的用途。在所述式(I)中,X1、X2、X3和X4各自代表N或C-R1。R1、R2、R3和R4代表例如氫和有機基團(例如烷基)的基團。
文檔編號C07D513/04GK103189382SQ201180052828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1日
發明者C·沃爾德拉夫, S·萊爾, E·加茨魏勒, I·豪瑟-哈恩, I·海涅曼, C·H·羅辛格 申請人:拜耳智慧財產權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