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泥石流衝溝的跨溝引水隧洞攔擋防護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08:25:31 1
位於泥石流衝溝的跨溝引水隧洞攔擋防護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水利水電工程的攔擋防護結構,尤其涉及一種位於泥石流衝溝的跨溝引水隧洞攔擋防護結構。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施工工期短、施工過程不影響電站正常運行的位於泥石流衝溝的跨溝引水隧洞攔擋防護結構,包括沿衝溝寬度方向設置的引水隧洞,衝溝沿其寬度方向設有上遊攔擋壩、下遊攔擋壩,上遊攔擋壩頂端、下遊攔擋壩頂端通過沿衝溝長度方向設置的排導槽相連接,引水隧洞位於上遊攔擋壩、下遊攔擋壩之間,且同時位於排導槽下方。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上遊攔擋壩、下遊攔擋壩、排導槽組成的整體結構,將引水隧洞變為地下結構,排導槽用於泥石流的過流,可以有效避免泥石流衝擊引水隧洞,上遊攔擋壩、下遊攔擋壩在泥石流的衝擊力之下出現局部變形,也不會影響引水隧洞的安全穩定。
【專利說明】位於泥石流衝溝的跨溝弓I水隧洞攔擋防護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水利水電工程的攔擋防護結構,尤其涉及一種位於泥石流衝溝的跨溝引水隧洞攔擋防護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在西南地區存在大量已建的水電站,部分電站採用長引水發電模式,由於引水隧洞較長,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跨溝引水隧洞。由於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2013年「4.20」雅安地震的影響,部分河溝已經演變成泥石流爆發頻繁的高危衝溝,嚴重威脅跨溝引水隧洞的安全。針對位於泥石流衝溝的跨溝引水隧洞,由於在設計之初並沒有考慮到泥石流的影響,因此並沒有作相關防護。一旦跨溝引水隧洞被泥石流衝毀,必然導致電廠的巨大經濟損失。
[0003]目前針對已建電站位於泥石流衝溝的跨溝引水隧洞保護還沒有更多有效的方法,主要是根據現場實際地形地質條件,取消原跨溝隧洞,在適當的位置重新布置隧洞與原隧洞相接,避免隧洞經受泥石流的衝擊。這種方法施工工期長、進度較慢,對電站發電的影響較大,經濟性差不合理,特別是對於應急工程很不適應。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施工工期短、施工過程不影響電站正常運行的位於泥石流衝溝的跨溝引水隧洞攔擋防護結構。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位於泥石流衝溝的跨溝引水隧洞攔擋防護結構,包括沿衝溝寬度方向設置的引水隧洞,衝溝沿其寬度方向設有上遊攔擋壩、下遊攔擋壩,上遊攔擋壩頂端、下遊攔擋壩頂端通過沿衝溝長度方向設置的排導槽相連接,引水隧洞位於上遊攔擋壩、下遊攔擋壩之間,且同時位於排導槽下方。
[0006]進一步的是:排導槽頂面沿衝溝長度方向呈斜坡狀,且最低處位於下遊攔擋壩一側。
[0007]進一步的是:排導槽為V型槽。
[0008]進一步的是:排導槽在寬度方向的兩端設有擋牆。
[0009]進一步的是:引水隧洞下方設有管橋,管橋包括橋墩和橋板,橋板頂部具有沿引水隧洞長度方向設置的凹槽,凹槽的底板和兩個側壁均與引水隧洞外壁固定連接。
[0010]進一步的是:上遊攔擋壩下部設有第一排水管,下遊攔擋壩下部設有第二排水管,第一排水管水平位置高於第二排水管水平位置。
[0011]進一步的是:上遊攔擋壩3與排導槽5連接部內側、下遊攔擋壩4與排導槽5連接部內側均設有翼牆8。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上遊攔擋壩、下遊攔擋壩、排導槽組成的整體結構,將引水隧洞變為地下結構,排導槽用於泥石流的過流,可以有效避免泥石流衝擊引水隧洞,上遊攔擋壩、下遊攔擋壩在泥石流的衝擊力之下出現局部變形,也不會影響引水隧洞的安全穩定。本實用新型施工工期短、施工過程不影響電站正常運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0015]圖3是排導槽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零部件、部位及編號:1-衝溝、2-引水隧洞、3-上遊攔擋壩、4-下遊攔擋壩、5-排導槽、6-擋牆、7-管橋、8-翼牆、31-第一排水管、41-第二排水管、71-橋墩、72-橋板、73-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8]如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沿衝溝I寬度方向設置的引水隧洞2,衝溝I沿其寬度方向設有上遊攔擋壩3、下遊攔擋壩4,上遊攔擋壩3頂端、下遊攔擋壩4頂端通過沿衝溝I長度方向設置的排導槽5相連接,引水隧洞2位於上遊攔擋壩3、下遊攔擋壩4之間,且同時位於排導槽5下方。
[0019]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上遊攔擋壩3、下遊攔擋壩4、排導槽5組成的整體結構,將引水隧洞2變為地下結構,排導槽5用於泥石流的過流,可以有效避免泥石流衝擊引水隧洞2,上遊攔擋壩3、下遊攔擋壩4在泥石流的衝擊力之下出現局部變形,也不會影響引水隧洞2的安全穩定。本實用新型施工工期短,施工過程中引水隧洞2正常引水,不影響電站正常運行。
[0020]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一項改進,排導槽5頂面沿衝溝I長度方向呈斜坡狀,且最低處位於下遊攔擋壩4 一側,方便過流。
[0021]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一項改進,排導槽5為V型槽,方便過流。
[0022]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一項改進,排導槽5在寬度方向的兩端設有擋牆6,加強防護作用,防止泥石流衝擊衝溝I兩岸。
[0023]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一項改進,引水隧洞2下方設有管橋7,管橋7包括橋墩71和橋板72,橋板72頂部具有沿引水隧洞2長度方向設置的凹槽73,凹槽73的底板和兩個側壁均與引水隧洞2外壁固定連接,管橋7對引水隧洞2起加固作用。
[0024]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一項改進,上遊攔擋壩3下部設有第一排水管31,下遊攔擋壩4下部設有第二排水管41,第一排水管31水平位置高於第二排水管41水平位置。設置第一排水管31和第二排水管41,可使攔擋壩內外水壓平衡,減少水壓力對上遊攔擋壩3、下遊攔擋壩4的推力。
[0025]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一項改進,上遊攔擋壩3與排導槽5連接部內側、下遊攔擋壩4與排導槽5連接部內側均設有翼牆8,對上遊攔擋壩3、下遊攔擋壩4起加固作用。
【權利要求】
1.位於泥石流衝溝的跨溝引水隧洞攔擋防護結構,包括沿衝溝(I)寬度方向設置的引水隧洞(2),其特徵在於:所述衝溝(I)沿其寬度方向設有上遊攔擋壩(3)、下遊攔擋壩(4),所述上遊攔擋壩(3)頂端、下遊攔擋壩(4)頂端通過沿衝溝(I)長度方向設置的排導槽(5)相連接,所述引水隧洞(2)位於上遊攔擋壩(3)、下遊攔擋壩(4)之間,且同時位於排導槽(5)下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位於泥石流衝溝的跨溝引水隧洞攔擋防護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排導槽(5)頂面沿衝溝(I)長度方向呈斜坡狀,且最低處位於下遊攔擋壩(4) 一側。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位於泥石流衝溝的跨溝引水隧洞攔擋防護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排導槽(5)為V型槽。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位於泥石流衝溝的跨溝引水隧洞攔擋防護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排導槽(5)在寬度方向的兩端設有擋牆(6)。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位於泥石流衝溝的跨溝引水隧洞攔擋防護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引水隧洞(2)下方設有管橋(7),所述管橋(7)包括橋墩(71)和橋板(72),所述橋板(72)頂部具有沿引水隧洞(2)長度方向設置的凹槽(73),所述凹槽(73)的底板和兩個側壁均與引水隧洞(2)外壁固定連接。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位於泥石流衝溝的跨溝引水隧洞攔擋防護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上遊攔擋壩(3)下部設有第一排水管(31),所述下遊攔擋壩(4)下部設有第二排水管(41),所述第一排水管(31)水平位置高於所述第二排水管(41)水平位置。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位於泥石流衝溝的跨溝引水隧洞攔擋防護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上遊攔擋壩(3)與排導槽(5)連接部內側、所述下遊攔擋壩(4)與排導槽(5)連接部內側均設有翼牆(8)。
【文檔編號】E02B9/02GK204212126SQ201420673996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2日
【發明者】曾海釗, 陳子海, 張清瓊 申請人: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