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空調布風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04:10:31
工藝空調布風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所述工藝空調布風系統主要由支風管、折流板、風量調節百葉組成,支風管通過支風管連接螺栓與送風主管道相連接,支風管內設置若干個折流板,支風管內設置風量調節百葉;支風管口外側分別設置風槽右側均流板和風槽左側均流板,形成條形風槽側板;風槽均流板吊架上固定若干個底板均流板,形成條形風槽底板。本發明採用三級均勻布風方案,利用風槽底板均流板、風槽側板均流板形成的條形層流、均流、溫溼度波動小的氣流帶,提供了一種製作安裝簡便、成本低廉的工藝空調布風系統;可廣泛使用在化纖、紡織、精密加工工藝生產線空調通風領域,真正達到節能、環保目的,並能適應不同環境設計美觀要求。
【專利說明】工藝空調布風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工藝空調布風系統,尤其是適用於化纖、紡織、淨化、精密機房、試驗臺等溫溼度波動小、氣流組織穩定、熱損失小的工藝生產線布風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空調布風系統主要由保溫送風管、風量調節閥、導流板、軟連接、送風口、迴風口等部件組成。送風系統主要通過送風口的布置達到均勻布風,一般採取單、雙層百葉風口、散流器、射流風口、條形風口等。上述送風系統送風口間距較大、單個送風口截面積小,大面積送風溫、溼度波動大,難以保證整個送風區域布風均勻、溫溼度恆定。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採用三級均勻布風方案,利用風槽底板均流板、風槽側板均流板形成的條形層流、均流、溫溼度波動小的氣流帶,提供了一種製作安裝簡便、成本低廉的工藝空調布風系統;可廣泛使用在化纖、紡織、精密加工工藝生產線空調通風領域,真正達到節能、環保目的,並能適應不同環境設計美觀要求。
[0004]本發明所述工藝空調布風系統主要由支風管、折流板、風量調節百葉組成,支風管通過支風管連接螺栓與送風主管道相連接,支風管內設置若干個折流板,折流板通過鉚釘與支風管相連接,支風管內設置風量調節百葉;支風管口通過螺栓固定風槽均流板吊架,支風管口外側分別設置風槽右側均流板和風槽左側均流板,形成條形風槽側板;風槽均流板吊架上通過風槽均流板連接螺栓分別固定若干個風槽底板右均流板、風槽底板中均流板、風槽底板左均流板,形成條形風槽底板;風槽右側均流板、風槽左側均流板與風槽底板右均流板、風槽底板中均流板、風槽底板左均流板形成條形風槽。
[0005]進一步的,所述折流板為反「形,嵌入送風主管道內的高度為30_80mm,折流板的坡度為1:4-6,折流板的間距為80-150mm。
[0006]進一步的,所述風槽左側均流板、風槽右側均流板均為j形。
[0007]進一步的,所述風槽底板左均流板、風槽底板右均流板均為形,厚度
0.25-0.35mm,寬度為 150-220mm,高度為 30_50mm。
[0008]進一步的,所述風槽底板中均流板為^形,厚度0.25-0.35mm,寬度為50-100mm,高度為 30_50mm。
[0009]進一步的,所述風槽底板左均流板、風槽底板中均流板、風槽底板右均流板的間距為 20_60mm。
[0010]根據本發明,所述均流板由不鏽鋼、塑料、鋁板中的一種材質製備而成。
[0011]優選的,所述均流板的表面上設置樹脂防腐層。
[0012]採用折流板與風量調節百葉實現第一級均勻布風;採用2個風槽側板均流板與三個底板均流板形成一個條形氣流帶,實現第二級均勻布風;通過調整風槽底板左均流板、風槽底板中均流板、風槽底板右均流板的間距及表面曲線形式實現第三級均勻布風。配合迴風地溝,基本實現上送下迴風方式,能夠保工藝設備生產線形成穩定的層流氣流帶,有效阻擋其他區域的空氣交叉感染。
[0013]由於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工藝空調布風系統具有這樣的有益效果:
1、可實現三級布風,使送風均勻、溫溼度恆定、氣流組織穩定。2、控制靈活,可根據工藝生產線的寬帶調節氣流組織寬度,保證崗位工藝參數。3、製作安裝方便,風槽側板、底板均為片形板材,成型簡易,安裝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15]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側剖圖);
圖2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正視局剖圖);
圖中I送風主管道、2支風管連接螺栓、3支風管、4均流板連接螺栓、5風槽右側均流板、6風槽均流板吊架、7條形風槽、8風槽底板右均流板、9風槽底板中均流板、10風槽底板左均流板、11風槽左側均流板、12風量調節百葉、13折流板、14固定銷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實施例1
如圖所示,支風管3通過支風管連接螺栓2與送風主管道I相連接,支風管3內設置若干個折流板13,折流板13通過鉚釘與支風管3相連接,折流板13為反「形,嵌入送風主管道I內的高度為30-80mm,折流板3的坡度為1:4_6,相鄰折流板的間距為80_150mm。支風管3內設置風量調節百葉12,風量調節百葉12通過固定銷軸固定在支風管內;支風管3口通過螺栓固定風槽均流板吊架6,支風管3 口外側分別通過均流板連接螺栓4固定風槽右側均流板5和風槽左側均流板11,風槽左側均流板11、風槽右側均流板5均為I形,從而形成條形風槽側板;風槽均流板吊架6上通過均流板連接螺栓4分別固定若干個風槽底板右均流板8、風槽底板中均流板9、風槽底板左均流板10,風槽底板左均流板10、風槽底板右均流板8均為形,厚度0.25-0.35mm,寬度為150-220mm,高度為30-50mm,風槽底板中均流板9為八形,厚度0.25-0.35mm,寬度為50-100mm,高度為30-50mm,相鄰風槽底板左均流板10、風槽底板中均流板9、風槽底板右均流板8的間距為20-60mm,從而形成條形風槽底板;風槽右側均流板5、風槽左側均流板11與風槽底板右均流板8、風槽底板中均流板9、風槽底板左均流板10形成條形風槽7,通過調節風槽均流板吊架6的寬度、高度可調節條形風槽7的寬度與高度。
[0017]採用折流板13與風量調節百葉12實現第一級均勻布風,送風管主管道I內的氣流,先經過折流板13初次分流後進入支風管3,初次分流後的氣流經過風量調節葉片12後實現第一級氣流整流,形成比較穩定的層流氣流;採用2個風槽側板均流板與三個底板均流板形成一個條形氣流帶,實現第二級均勻布風,風槽右側均流板5、風槽左側均流板11與風槽底板右均流板8、風槽底板中均流板9、風槽底板左均流板10形成一條條形風槽,第一級層流氣流經過風槽後均勻分布在風槽內實現第二級層流氣流;通過調整風槽底板右均流板8、風槽底板中均流板9、風槽底板左均流板10的間距及表面曲線形式及風槽均流板吊架6的高低實現第三級均勻布風,形成第三級層流氣流整流。利用迴風地溝,採用上送下回氣流循環方式,使層流氣流流經工藝設備生產線附近後形成穩定的氣簾,阻止其他區域氣流滲透交叉感染;通過調節風槽兩側和底部均流板的數量、寬度、間距等實現工藝設備操作面的氣流帶寬度。風槽風槽兩側和底部均流板可根據使用環境採用不鏽鋼、塑料、鋁板等材質,也可根據使用環境及裝修要求在表面噴塗樹脂防腐漆。
【權利要求】
1.一種工藝空調布風系統,其特徵在於,主要由支風管、折流板、風量調節百葉組成,支風管通過支風管連接螺栓與送風主管道相連接,支風管內設置若干個折流板,折流板通過鉚釘與支風管相連接,支風管內設置風量調節百葉;支風管口通過螺栓固定風槽均流板吊架,支風管口外側分別設置風槽右側均流板和風槽左側均流板,形成條形風槽側板;風槽均流板吊架上通過風槽均流板連接螺栓分別固定若干個風槽底板右均流板、風槽底板中均流板、風槽底板左均流板,形成條形風槽底板;風槽右側均流板、風槽左側均流板與風槽底板右均流板、風槽底板中均流板、風槽底板左均流板形成條形風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工藝空調布風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折流板為反「形,嵌入送風主管道內的高度為30-80mm,折流板的坡度為1:4_6,折流板的間距為80_150mm。
3.如權利要求1所述工藝空調布風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風槽左側均流板、風槽右側均流板均為I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工藝空調布風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風槽底板左均流板、風槽底板右均流板均為形,厚度0.25-0.35mm,寬度為150-220mm,高度為30_50mm。
5.如權利要求1所述工藝空調布風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風槽底板中均流板為^形,厚度 0.25-0.35mm,寬度為 50-100mm,高度為 30_50mm。
6.如權利要求1或4或5任一項所述工藝空調布風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風槽底板左均流板、風槽底板中均流板、風槽底板右均流板的間距為20-60mm。
7.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工藝空調布風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均流板由不鏽鋼、塑料、鋁板中的一種材質製備而成。
8.如權利要求7所述工藝空調布風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均流板的表面上設置樹脂防腐層。
【文檔編號】F24F13/08GK104075427SQ201410322542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9日
【發明者】劉建華, 劉翠霞 申請人:山東格瑞德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