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浮球牽引機的起重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14:15:11
一種浮球牽引機的起重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浮球牽引機的起重結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設置有第一桿,所述第一桿上端固定設置有豎直的第二桿,所述第二桿兩端分別鉸接第三桿和第四桿的一端,所述第三桿和所述第四桿的另一端均與第五桿鉸接,所述第二桿上兩鉸接點的距離與所述第五桿上兩鉸接點的距離相同,所述第三桿上兩鉸接點的距離與所述第四桿上兩鉸接點的距離相同。這種結構的起重結構能夠調整牽引結構的高度,使浮球牽引機能夠適用於更多的漁船使用,由於第二桿、第三桿、第四桿、第五桿形成平行四邊形,而第二桿豎直固定在第一桿上,能保證第五桿始終處於豎直狀態。
【專利說明】 一種浮球牽引機的起重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海洋捕魚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浮球牽引機的起重結構,用於遠洋捕魚船上將漁網和浮球分離的裝置的升降。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遠洋捕魚船一般採用圍網捕魚或者拖網捕魚,捕魚船使用的在收網之後要將漁網整理好,防止漁網纏繞和混亂,現在在整理漁網時,無論漁網大小如何,都將漁網通過動力滑車的整理將漁網對方成一堆,而由於大漁網的浮球較大,如果將浮球和漁網堆放在一起,會使得漁網堆得很高,而且容易將漁網纏繞在一起。因此在整理大漁網時人們需要手工的將浮球和漁網分離,因此整理漁網的效率很低,工人的工作量很大,本 申請人:的另一專利文件公開了浮球牽引機的牽引結構可自動的對浮球和漁網進行分離,在牽引結構使用時,由於漁網不同浮球牽引機的操作高度也不同,因此需要能調節牽引結構高度的起重結構,而一般的起重結構在對牽引結構調整高度的同時也會改變牽引結構的工作角度,會影響到牽引結構的工作。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一種浮球牽引機的起重結構,這種浮球牽引機的起重結構在改變牽引結構的高度時不會改變牽引結構的工作角度,不會影響到牽引結構的工作。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一種浮球牽引機的起重結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設置有第一桿,所述第一桿上端固定設置有豎直的第二桿,所述第二桿兩端分別鉸接第三桿和第四桿的一端,所述第三桿和所述第四桿的另一端均與第五桿鉸接,所述第二桿上兩鉸接點的距離與所述第五桿上兩鉸接點的距離相同,所述第三桿上兩鉸接點的距離與所述第四桿上兩鉸接點的距離相同。這種結構的起重結構能夠調整牽引結構的高度,使浮球牽引機能夠適用於更多的漁船使用,由於第二桿、第三桿、第四桿、第五桿形成平行四邊形,而第二桿豎直固定在第一桿上,能保證第五桿始終處於豎直狀態。
[0005]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第五桿上設置有用於連接牽弓丨結構的第二電機。
[0006]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底座下部設置有法蘭,所述法蘭上設置有若干用於與船體連接的第一通孔。
[0007]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法蘭上方設置有第三防護罩。
[0008]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底座內部設置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包括定子和轉子,所述定子與所述底座固定,所述轉子與所述第一桿固定連接。
[0009]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底座內設置有環形連接部,所述定子與所述環形連接部採用螺栓固定連接。
[0010]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這種結構的起重結構能夠調整牽引結構的高度,使浮球牽引機能夠適用於更多的漁船使用,由於第二桿、第三桿、第四桿、第五桿形成平行四邊形,而第二桿豎直固定在第一桿上,能保證第五桿始終處於豎直狀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底座的剖視圖。
[0013]圖3為第五桿和第二電機連接處的示意圖。
[0014]圖4為牽引結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15]圖5為牽引結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參見圖1至圖5,一種浮球牽引機的起重結構,作為浮球牽引機的部件用於升降牽引結構2,浮球牽引機包括起重結構I和牽引結構2,所述牽引結構2包括第一支架21,所述第一支架21上設置有通球孔211,所述通球孔211旁設置有兩個相對的轉盤22,所述轉盤22為圓臺形,兩個所述轉盤22的小圓面221相對,本實施例中,兩小圓面221平行,兩小圓面221之間的距離為60_,所述轉盤22的側壁設置有擋條222,設置擋條222是為了增加轉盤22和浮球之間增加摩擦力,使得轉盤22更容易帶動浮球,為了使得大小浮球都能夠和轉盤22貼合,所述擋條222長短不同,短擋條設置在靠近轉盤的大圓面223處,長擋條與短擋條均勻間隔分布在所述轉盤22的側壁,至少一個所述轉盤22的小圓面221上設置有凸起224,本實施例中,兩個所述轉盤22的小圓面221上均設置有凸起224,且兩個所述凸起224相對,設置凸起224是為了防止網邊緣穿浮球的繩子掉落,凸起224之間的距離小於繩子的直徑,有些穿浮球的繩子由於浮球穿的比較緊密繩子不會掉落,就可以不設置凸起224。所述第一支21架兩端均設置有液壓馬達23,兩個所述轉盤22中心分別與兩個所述液壓馬達23的輸出軸相連,兩個所述轉盤22外側設置有第一防護罩24,所述第一防護罩24可以防止因風吹等原因浮球從轉盤22的兩側滑落,原本可以通過將轉盤22做的更大而防止浮球滑落,但是由於轉盤22做大了會影響生產其精度,在轉盤22轉動時跳動很大,會使浮球跳動,影響到整理網,所述第一防護罩24外側的寬度大於內側的寬度,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防護罩22由兩個大小不同的環形杆之間連接直杆形成圓臺形罩,由於液壓馬達23比較小呈杆狀容易將漁網扎住,因此在兩個所述液壓馬達23外側都設置有第二防護罩25,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防護罩25均為兩根彎折的杆子焊接在所述第一防護罩24外側。
[0017]為了方便將網和浮球穿過通球孔211,所述第一支架21上還設置有用於增大兩個轉盤22之間距離的旋轉結構26,包括連接轉盤22的旋轉臂261,所述旋轉臂261與所述第一支架21轉動連接,所述旋轉臂261上設置有第一凸塊262,所述第一支架21上設置有第二凸塊263,所述第一凸塊262和第二凸塊263分別與第一液壓缸264兩端鉸接,通過所述第一液壓缸264的伸縮杆的伸縮控制旋轉結構26的轉動。
[0018]為了保證轉盤22轉動的一致性,兩個所述液壓馬達23型號相同且串聯,該浮球牽引機在工作時轉盤22轉動,而有時整理網的過程中轉盤22需要暫停轉動,為了防止在暫停轉動過程中漁網帶著轉盤22倒轉,兩個所述液壓馬達23—側設置有液壓鎖(圖中未畫出)。
[0019]一種浮球牽弓I機的起重結構,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下部設置有法蘭111,所述法蘭111上設置有若干用於與船體連接的第一通孔112,所述法蘭111上方設置有第三防護罩113,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三防護罩113為固定在所述法蘭111上方的環形圈,所述環形圈通過若干杆子與底座11固定。所述底座11內部設置有環形連接部114,所述環形連接部114上設置有第一電機12,所述第一電機12包括定子121和轉子122,所述定子121與所述環形連接部114採用螺栓固定,所述轉子122採用螺栓連接有第一桿13,所述第一桿13底部和所述底座11截面均為圓形,所述第一桿13底部的直徑大於所述底座11上端的直徑,所述第一桿13與所述底座11接觸處設置有環形擋圈131,用於防止雨水和漁網上面附帶的水灌入到第一電機12中引起電機腐蝕和故障。為了防止第一桿13徑向晃動,所述第一桿13與所述底座11之間設置有銅套115,所述銅套115固定在所述底座11上,所述銅套115內圈與所述第一桿13貼合,所述第一桿13上設置有操作面板132。
[0020]所述第一桿13上端固定設置有豎直的第二桿14,所述第二桿14兩端分別鉸接第三桿15和第四桿16的一端,所述第三桿15和所述第四桿16的另一端均與第五桿17鉸接,所述第二桿14上兩鉸接點的距離與所述第五桿17上兩鉸接點的距離相同,所述第三桿15上兩鉸接點的距離與所述第四桿16上兩鉸接點的距離相同,採用這種結構使得第二桿14、第三桿15、第四桿16、第五桿17形成平行四邊形結構,並且由於第二桿14始終豎直固定在第一桿13上端,這樣就可以保證無論如何轉動第五桿17與所述第二桿14平行,因此所述第五桿17始終處於豎直狀態,所述第五桿17上設置有第二電機18,所述第二電機18的輸出軸連接所述第一支架21,所述第一支架21所在的平面與所述第五桿17垂直,這使得第一支架21始終保持與水平面平行,使得牽引結構2工作時角度始終不變,工作時更加穩定。
[0021]還包括有第二液壓缸19和第三液壓缸(和第二液壓缸並排設置,圖上未示出),所述第二液壓缸19和所述第三液壓缸兩端分別鉸接在所述第一桿13和所述第四桿16上,所述第二液壓缸19和所述第三液壓缸相互平行。
[0022]在這種浮球牽引機需要運輸時,起吊機的兩根繩索分別固定在第一桿13和第四桿16的吊耳上,然後起吊,由於第一桿13和第四桿16之間會旋轉,全靠第二液壓缸19和第三液壓缸支撐,由於重量很大,會損壞第二液壓缸19和第三液壓缸,因此所述第一桿13上靠近牽引結構2側設置有第一連接部133,所述第四桿16下端設置有第二連接部161,所述第一連接部133與所述第二連接部161配合,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部133上設置有第二通孔134,所述第二連接部161上設置有第三通孔162,在起吊時將第四桿16折彎到第二通孔134和第三通孔162對準,然後在第二通孔134和第三通孔162內穿入螺栓將第一桿13和第四桿16之間的角度固定,然後再起吊,這樣第二液壓缸19和第三液壓缸就不會受到重力影響而壓壞,從而達到保護所述第二液壓缸19和所述第三液壓缸的目的。
【權利要求】
1.一種浮球牽引機的起重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上方設置有第一桿(13),所述第一桿(13)上端固定設置有豎直的第二桿(14),所述第二桿(14)兩端分別鉸接第三桿(15)和第四桿(16)的一端,所述第三桿(15)和所述第四桿(16)的另一端均與第五桿(17)鉸接,所述第二桿(14)上兩鉸接點的距離與所述第五桿(17)上兩鉸接點的距離相同,所述第三桿(15)上兩鉸接點的距離與所述第四桿(16)上兩鉸接點的距離相同。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浮球牽引機的起重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五桿(17)上設置有用於連接牽引結構(2)的第二電機(18)。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浮球牽引機的起重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11)下部設置有法蘭(111),所述法蘭(111)上設置有若干用於與船體連接的第一通孔(112)。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浮球牽引機的起重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法蘭(111)上方設置有第三防護罩(113)。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浮球牽引機的起重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11)內部設置有第一電機(12),所述第一電機(12)包括定子(121)和轉子(122),所述定子(121)與所述底座(11)固定,所述轉子(122)與所述第一桿(13)固定連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浮球牽引機的起重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11)內設置有環形連接部(114),所述定子(121)與所述環形連接部(114)採用螺栓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A01K73/06GK203575396SQ201320604604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9日
【發明者】賀波, 章良兵, 張國銳, 陳勇, 支交平, 賀揚 申請人:寧波捷勝海洋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