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開合凹模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14:26:31 1
專利名稱:自動開合凹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
背景技術:
傳統的油石毛坯件成型模具包括模具箍緊板,模具箍緊板上設有模具體箍孔, 模具體箍孔箍緊模具體,模具體包括底板和側板,使用時將底板和側板放置在模具體箍 孔內,然後使用抵緊塊,將側板和底板抵住壓緊,再用人工將粉末狀物料放入底板和側 板形成的模腔內,在模腔內放入壓緊塊,將模具放入壓力機下,進行成型加工,而後將 模具移出,取下抵緊塊,拿開模具箍緊板,分開側板,拿出壓緊塊,將成型毛坯件取 出,完成毛坯件加工;工序繁雜,生產效率低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生產效率較高的自動開合凹模。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自動開合凹模,用於將粉末 狀物料壓製成型,包括上方開口的模腔,所述模腔的底部設有模具升降底板,所述模腔 的側部設有至少兩個模具翻轉側板,所述模具升降底板和所述模具翻轉側板之間設有側 板翻轉裝置。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側板翻轉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模具升降底板外周的 模具座,所述模具翻轉側板的下端鉸接在所述模具升降底板上,所述模具翻轉側板的上 端和所述模具座之間設有鉸接翻轉杆。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模具座的內孔和所述模具翻轉側板的外表面之間設 有楔形配合面。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自動開合凹模,用於將粉末狀物料壓製成型,包括 上方開口的模腔,所述模腔的底部設有模具升降底板,所述模腔的側部設有至少兩個模 具翻轉側板,所述模具升降底板和所述模具翻轉側板之間設有側板翻轉裝置;模具升降 底板和所述模具翻轉側板之間設有側板翻轉裝置,實現了模具的自動開合,簡化了傳統 加工過程,生產效率提高明顯。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模具翻轉側板翻轉狀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生產過程中模具翻轉側板合緊狀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生產過程中模具翻轉側板翻轉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自動開合凹模,用於將粉末狀物料壓製成型,包括上 方開口的模腔8,所述模腔8的底部設有模具升降底板1,所述模具升降底板1的下部連 接有升降柱5,所述模腔8的側部設有四個模具翻轉側板2,所述模具升降底板1和所述 模具翻轉側板2之間設有側板翻轉裝置,所述側板翻轉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模具升降底 板1外周的模具座4,所述模具翻轉側板2的下端鉸接在所述模具升降底板1上,所述模 具翻轉側板2的上端和所述模具座4之間設有鉸接翻轉杆3,所述模具座4的內孔和所述 模具翻轉側板2的外表面之間設有楔形配合面6。如圖4和圖5所示,生產時將粉末狀物料放入模具升降底板1和模具翻轉側板2 形成的模腔8內,升降底板1壓靠在升降底板支撐臺10上,啟動壓力機,壓模7壓緊成 型毛坯件;毛坯件壓制好後,升降柱5帶動模具升降底板1上升,在側板翻轉裝置的作用 下模具翻轉側板2展開,取出壓制好的毛坯件9,完成加工。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 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 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 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 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一切從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出發,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所作出的結構變換均落在本 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自動開合凹模,用於將粉末狀物料壓製成型,其特徵在於包括上方開口的模 腔,所述模腔的底部設有模具升降底板,所述模腔的側部設有至少兩個模具翻轉側板, 所述模具升降底板和所述模具翻轉側板之間設有側板翻轉裝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開合凹模,其特徵在於所述側板翻轉裝置包括設置 在所述模具升降底板外周的模具座,所述模具翻轉側板的下端鉸接在所述模具升降底板 上,所述模具翻轉側板的上端和所述模具座之間設有鉸接翻轉杆。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開合凹模,其特徵在於所述模具座的內孔和所述模具 翻轉側板的外表面之間設有楔形配合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開合凹模,用於將粉末狀物料壓製成型,包括上方開口的模腔,所述模腔的底部設有模具升降底板,所述模腔的側部設有至少兩個模具翻轉側板,所述模具升降底板和所述模具翻轉側板之間設有側板翻轉裝置;模具升降底板和所述模具翻轉側板之間設有側板翻轉裝置,實現了模具的自動開合,簡化了傳統加工過程,生產效率提高明顯。
文檔編號B30B15/02GK201792516SQ201020216110
公開日2011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7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27日
發明者李新迎, 李永民 申請人:李新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