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起重機及其排氣系統的消聲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21:49:16 3
專利名稱:一種起重機及其排氣系統的消聲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於排氣系統的消聲器。此夕卜,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包括上述消聲器的起重機。
背景技術:
一般而言,工程機械的尾氣排放系統與傳統汽車上的排氣系統存在一定的差異,需要採用專門設置的排氣系統進行尾氣排放。所謂排氣系統是指收集並且排放廢氣的系統,一般包括排氣支管、排氣管、催化轉換器、排氣溫度傳感器、消聲器和排氣尾管等。排氣系統主要是排放發動機等動力裝置產生的廢氣,在排放廢氣的同時還要儘可能的減小因廢氣排放產生的噪音汙染,上述消聲器的 設置就是用於實現噪音汙染的減小的。現有的排氣消聲器主要採用吸收式和反射式兩種消聲方式。吸收式消聲器含有玻璃纖維、鋼纖維或者石棉等吸音材料,吸收式消聲器主要通過廢氣在吸音材料上的摩擦而減小噪音的;反射式消聲器具有多個串聯的諧調腔和長度不同的多孔反射管,多個諧調腔和多孔反射管相互連接在一起,廢氣在諧調腔和多孔反射管內經過多次的反射、碰撞、膨脹和冷卻,最終實現降低壓力、減輕振動和降低能量的目的。現階段,工程起重機等機械較多的採用反射式消聲器。請參考圖1,圖I為現有技術中反射式消聲器一種設置方式的結構示意圖。消聲器包括隔室、吸音材料、進氣管和出氣管,該反射式消聲器包括多個不同截面的隔室,即第一隔室01、第二隔室02和第三隔室03,多個隔室之間通過隔板05隔離形成腔體,隔板05的外表面採用長纖維的礦物質棉或者玻璃纖維等吸音材料進行填充。發動機產生的廢氣通過進氣管07進入第一隔室01,然後依次流經第二隔室02和第三隔室03,最後通過出氣管04向外排出。第一隔室01和第二隔室02之間、第二隔室02和第三隔室03之間均軸向貫穿有消聲芯,消聲芯的外圈布滿了消聲孔06,廢氣通過各個隔室之後,利用隔室截面積的突變、排氣位置的變換、吸音材料的吸收以及各個管路之間的諧振作用進行排氣消聲。上述現有的消聲器結構簡單,一般應用於汽車尾氣的排放。但考慮到起重機等工程機械的發動機的功率與輸出扭矩比較大、排氣流量比較大,現有的消聲器應用在工程機械上所起的消聲效果並不明顯。因此,按照現有的主流思路,工程機械的排氣噪音很難有較大程度的降低;要想提高排氣系統的消聲效果必須另闢蹊徑。如何有效提供工程機械排氣系統的消聲效果,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排氣系統的消聲器,可以對排氣過程中產生的壓力脈衝進行有效控制。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包括上述消聲器的起重機。[001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排氣系統的消聲器,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所述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分別與進氣管和出氣管相連通,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的隔板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隔室設有第一阻隔件,所述第一阻隔件能夠將所述第一通孔封堵,並在預定壓力下打開。優選地,所述第二隔室還依次設有第三隔室和第四隔室,所述第三隔室和所述第四隔室的隔板設有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隔室設有第二阻隔件,所述第二阻隔件能夠將所述第二通孔封堵,並在預定壓力下打開。優選地,所述第一阻隔件和/或第二阻隔件包括擋板和將所述擋板壓向所述第一通孔或者所述第二通孔的彈簧。優選地,所述第四隔室內填充有吸音部件。優選地,還包括貫穿所述第二隔室和所述第三隔室的隔板的消聲芯管。 優選地,所述消聲芯管包括第一消聲芯管和漸縮地伸入所述第一消聲芯管的第二消聲芯管,所述第一消聲芯管呈直筒狀,所述第二消聲芯管的未伸入的部分呈直筒狀設置。優選地,所述第一隔室或第二隔室的側面連接有諧振側管,所述諧振側管內置於縱向延伸設置的密閉空腔中。優選地,所述進氣管橫向貫穿地設置在所述第一隔室的端部。優選地,所述出氣管的尾部套裝有具有過濾網的套筒。優選地,所述出氣管的尾部還設有用於吸收氣體剩餘能量的緩衝層。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起重機,包括動力裝置和與其相連的排氣系統,所述排氣系統包括至少兩個上述任一項所述的消聲器。隨著發動機的功率或尾氣排氣量增大,越來越多的廢氣通過進氣管進入第一隔室,氣流在第一隔室內的壓力不斷增大,當第一隔室內的壓強達到一定程度時,一部分氣流在壓力的推動下將第一阻隔件推開,廢氣進入第二隔室,廢氣在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內利用反射原理進行消聲處理;更為重要的是,廢氣推開第一阻隔件的過程會對外做功,廢氣所含有的能量就相應的減小了,廢氣的脈動就能得到有效緩衝,從而提高了廢氣的穩定性,還可以對渦流噪聲起到很好的削弱作用。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的消聲器還設有第三隔室和第四隔室,第四隔室間隔設置在第三隔室的一側,第四隔室內設有第二阻隔件,由於氣流不斷的從第二隔室進入第三隔室,第三隔室內的氣流壓力會不斷升高,當第三隔室內的氣流壓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廢氣就會推開第二阻隔件進入第四隔室,在這個過程中,廢氣第二次對外做功,排氣的脈動得到進一步緩衝,渦流噪聲再次得到削弱,進入第四隔室的廢氣還可以利用反射原理進行消聲處理。這種兩次壓力緩衝的設置使得本實用新型的消聲器可以很好的應用於排氣量比較大的工程機械的排氣系統。在另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室或第二隔室的側面連接有諧振側管,諧振側管內置於縱向延伸設置的密閉空腔內,諧振側管和密閉空腔形成一個諧振室,該諧振室利用諧振的原理對主要頻率的噪聲進行幹擾。密閉空腔的氣體相當於彈簧,諧振側管內進入的廢氣的重量相當於給彈簧施加的一個力,這樣就形成一個彈簧質量系統,在所述諧振室內形成一個較大的窄頻帶的聲音阻尼,諧振室就能夠產生幹擾頻率對廢氣的噪聲進行幹擾。諧振頻率取決於密閉空腔的容積、諧振側管的長度和截面積,在主要噪聲源的頻率一定的情況下,只要合理搭配上述三者的值就可以在諧振室內形成一個與噪聲的主要頻率相匹配的聲音頻帶,所述聲音頻帶可以形成與主要噪聲的幅值大小基本相同但相位相反或相位差在1/2 1以內的音頻,該音頻與主要噪聲相互幹擾,能夠抵消一部分噪聲,降噪的效果比較明顯。
圖I為現有技術中反射式消聲器一種設置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消聲器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排氣壓力控制閥一種設置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起重機排氣系統的消聲器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的組合方式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種排氣系統的消聲器,可以對排氣過程中產生的壓力脈衝進行有效控制。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包括上述消聲器的起重機。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圖2,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消聲器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的結構示意圖。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消聲器包括第一隔室2和第二隔室3,第一隔室2和第二隔室3的容積一般是不等的,第一隔室2與進氣管I相連通,第二隔室3與出氣管5相連通,第二隔室3內設有第一阻隔件15,第一隔室2和第二隔室3之間的隔板設有第一通孔16,第一阻隔件15能夠將第一通孔16封堵,但在預定的壓力作用下,第一阻隔件15也能夠打開,從而使得第一通孔16處於開啟狀態,第一隔室2內的氣流就可以通過第一通孔16進入第二隔室3內。整個隔室的外部可以設置消聲器罩17,消聲器罩17大都具有隔熱層。需要說明的是,只有當第一隔室2內的氣壓得到一定的程度(也就是上述的預定壓力),才足以將第一阻隔件15打開,如果壓力不夠大或者壓力減小到預定壓力以下,第一阻隔件15就重新將第一通孔16封堵住。上述的預定壓力通常與第二隔室的容積呈正比例關係。從發動機排出的廢氣通過進氣管I流入第一隔室2,隨著排氣氣流壓力不斷增大,第一隔室2內的壓力不斷上升,當氣體的壓力得到預定壓力時,部分氣流在壓力的作用下湧向第一通孔16,廢氣要通過第一通孔16就要將第一阻隔件15推開,在這個過程中廢氣對外做功,也就可以抵消一部分廢氣的脈衝壓力,廢氣所含的能量就相應的減小了,排氣脈動得到緩衝,氣體的穩定性提高,尤其適用於排氣量比較大的工程機械;與此同時,廢氣進入第二隔室3內,進行反射式消聲處理,最後通過出氣管5向外排出。可以對上文所述排氣系統的消聲器進行進一步的改進。第二隔室3還可以連接設置有第三隔室4和第四隔室6,第一隔室2、第二隔室3、第三隔室4和第四隔室6之間依次連接,各個隔室之間可以設置隔板(圖中未標示),隔板將各個隔室相互隔離開,每個隔室相當於一個獨立的腔體,廢氣進入隔室進行消聲後通過出氣管5向外排出。在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可以在第四隔室6內設置第二阻隔件9,第三隔室4和第四隔室6之間的隔板設有第二通孔12,第二阻隔件9能夠將第二通孔12封堵住,當有一定的壓力作用時,第二阻隔件9又能夠打開,第二通孔12開啟,第二通孔12就成為氣體從第三隔室4向第四隔室6流通的氣流通道,當壓力達不到預定壓力時,第二阻隔件9重新回到原來的狀態,將第二通孔12封堵,如此反覆進行。需要說明的是,第一阻隔件15和第二阻隔件9可以採用相同的結構設置,但第一阻隔件15打開的預定壓力和第二阻隔件9打開的預定壓力可以是不同的。兩者打開的預定壓力一般情況下與第二隔室3的容積或第四隔室6的容積大小呈正比例關係,可以根據排氣量的不同設置不同的預定壓力,從而有針對性的對排氣壓力進行緩衝。如果第一阻隔件15不足以抵制廢氣的壓力,廢氣會進一步向前運動,經過第二隔 室3和第三隔室4的消聲和緩衝處理後,廢氣會在第三隔室4內不斷堆積,當第三隔室4內的壓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廢氣就會通過第二通孔12作用於第二阻隔件9,由於第二阻隔件9將第二通孔12封堵,廢氣要進入第四隔室6就要推開第二阻隔件9對外做功,廢氣所含的能量再次得到降低,排氣壓力經過兩次緩衝後會降低到相對較低的水平,也就是排氣系統要求的合理範圍內。上述第一阻隔件15和第二阻隔件9可以是彈簧擋板裝置。所述彈簧擋板裝置包括擋板和將所述擋板推向第一通孔16或第二通孔12的彈簧。該彈簧擋板裝置可以在傳統擋板的一個側面連接彈簧,將彈簧的一端固定在隔室的另一端(即與上述通孔相對的一端),該彈簧在通常情況下處於壓縮狀態(但沒有壓縮到極限位置),擋板就在彈簧的作用下封堵在第一通孔16或第二通孔12處。當廢氣運動到通孔處時,廢氣推動擋板後退,而擋板在彈簧的彈力和隔室內部的氣體壓力作用下會有向前運動的趨勢,擋板受到的向前的推力就會作用於廢氣並阻止廢氣的運動,受到阻礙的廢氣要想推動擋板就必須對外做功;廢氣做功的過程會將一部分廢氣的動能轉變為擋板的熱能和機械能,當廢氣最終將擋板推開後,廢氣本身所含的能量也就減小了,廢氣的脈動壓力得到降低,彈簧擋板裝置也就起到了緩衝廢氣脈衝壓力的作用;廢氣在隔室內積累的過程中,廢氣的穩定性得到提高,再加上廢氣要經過做功才能逐步進入下一個隔室,噪聲的渦流被分散,對渦流噪聲起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作用。採用彈簧擋板裝置作為壓力緩衝裝置,緩衝力的大小與第二隔室3和第四隔室6的體積呈正比,可以根據需要設置不同的隔室大小,從而配合廢氣的消聲和壓力的減小,而且該結構設置簡單,加工比較方便,還具有耐高溫、耐氣流衝擊等優點。值得注意的是,本實用新型雖然設置第一阻隔件15和第二阻隔件9對廢氣進行脈動緩衝,但並不能單純的理解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僅局限在具有兩次緩衝的消聲器,在排氣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我們還可以在本實用新型的教導下設置三次緩衝或者更多次的脈動緩衝。在第三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可以在第四隔室6內填充吸音部件,所述吸音部件可以由長纖維的礦物質棉或者玻璃纖維等吸音材料製成。第一隔室2、第二隔室3和第三隔室4充分利用反射的原理進行消聲處理,第四隔室6中的部分氣體可以利用上述吸音材料進行吸收式消聲,部分氣體利用反射原理進行消聲。將吸收式消聲設置在消聲器的隔室的後部,反射式消聲用於隔室的前部和中部,這兩種消聲方式配合隔室截面積的突變,可以明顯提高降噪的效果,尤其適用於排氣量大、發動機功率高的工程機械的排氣系統。在第四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第二隔室3和第三隔室4可以設置消聲芯管,該消聲芯管可以貫穿設置在第二隔室3和第三隔室4的隔板上。消聲芯管的表面分布有消聲孔,可以加強隔室的消聲作用。當然,上述消聲芯管可以包括第一消聲芯管14和第二消聲芯管13,第一消聲芯管14和第二消聲芯管13可以分別設置在第二隔室3和第三隔室4內。第二消聲芯管13的一端漸縮地伸入第一消聲芯管14,第二消聲芯管13未伸入第一消聲芯管14的部分為直筒狀,第一消聲芯管14也呈直筒狀設置。第二消聲芯管13的一端漸縮地伸入第一消聲芯管14內部,這樣就在兩個消聲芯管的交接處形成一個截流端面20。廢氣要從第一消聲芯管14流向第二消聲芯管13,首先 要通過截流端面20,當氣體從第一消聲芯管14向第二消聲芯管13流動時,首先經過的是截流端面20的較窄的部位,氣流的流通會受到阻礙,當氣流逐漸運動到截流端面20的寬部時,氣流就會相對比較順暢。截流端面20的這種漸縮式設置可以使得氣流逐漸進入第二消聲芯管13,進而起到緩衝氣流壓力和流量的作用。在第五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進氣管I橫向貫穿設置在第一隔室2的端部,進氣管I採用橫向布置使得進氣更加順暢,避免氣體在進氣過程中產生附加的脈衝壓力。進氣管I的表面分布有消聲孔,通過進氣管I的消聲孔進入第一隔室2的部分氣體可以進行初步的
消聲處理。需要指出的是,一般情況下,本實用新型的消聲器是在圖2所示的狀態下旋轉90度之後安裝在動力裝置上的,也就是說,圖2中垂直於隔板的方向為縱向,圖2中的橫向是使用狀態下的縱向,圖2中的縱向就是使用意義上是橫向。本實用新型中凡涉及方向的描述(如橫向和縱向)均指的是使用狀態下的方向,並非圖2中所示的狀態。因此,上述進氣管I就是在使用狀態下橫向貫穿設置在第一隔室2內部的。在第六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出氣管5可以採用迴旋型設置,出氣管5的頭端呈C字型設置,出氣管5首先以C字型的一個埠從第三隔室4伸出,然後經過C字型的彎部迴轉,最後沿C字型的另外一個埠延伸設置。如圖2所示,出氣管5的開口端可以設置在C字型的底部,氣體經過整個C字型的彎部迴轉後排出,出氣管5從C字型的上部沿縱向延伸設置。出氣管5的迴旋設置有利於進一步對廢氣進行消聲處理和脈衝壓力的緩衝。出氣管5的頭端可以置於第四隔室6內部,出氣管5頭端的表面分布有消聲孔8,氣體通過出氣管5進入第四隔室6,並通過消聲孔8進行消聲處理。採用上述結構設置,消聲器內氣流的方向會發生多次改變,首先是通過進氣管I橫向進氣,然後經過第一消聲芯管14和第二消聲芯管13的縱向流通,最後經過出氣管迴旋排出,氣流要經過至少三次的方向改變,在經過多次方向改變後,氣流的噪音和脈衝壓力都會有較大程度的減小。在第七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第一隔室的側面設置有諧振室,諧振室包括諧振側管11和密閉空腔10,諧振側管11可以連接設置在第一隔室2或第二隔室3的端部,諧振側管11沿縱向(即隔室的長度方向,也就是從第一隔室2到第四隔室6的方向)延伸設置,密閉空腔10呈狹長的縱向空腔狀設置,諧振側管11置於密閉空腔10內。在主要噪聲的頻率一定的情況下,諧振側管11的長度和橫截面積是一定的,密閉空腔10的容積也是特定的,諧振側管11和密閉空腔10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消聲器的應用場合(動力裝置的排氣噪聲的頻率大小)進行設置。密閉空腔10內的空氣相當於一個彈簧,當廢氣進入諧振側管11時,諧振側管11內廢氣的質量就相當於施加在彈簧上的力,諧振側管11的廢氣和密閉空腔10共同構成一個彈簧質量系統,在諧振室內形成一個大而窄頻帶的聲音阻尼,從而產生幹擾頻率對排氣的噪聲進行幹擾。具體地,上述聲音阻尼相當於另一個噪聲源,該聲音阻尼的諧振頻率f取決於密閉空腔10的容積V的大小、諧振側管11的長度X以及諧振側管11的截面積A,即f = C^jA(XxV)Hn 其中,C為聲波傳播速度。如果主要頻率噪聲的峰值為AldB (A),通過上述公式計算一個幅值接近Al的噪聲頻帶,對主頻噪聲進行幹擾以削弱主要噪聲源。通過諧振得到的噪聲通常是幅值上與主頻噪聲接近但是「相位」與其相反或者相位差在一定範圍內的音頻。理論上講,如果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的噪聲,兩兩進行幹擾,則幹擾後噪聲為零,上述聲音阻尼就是利用上述諧振原理對噪聲進行幹擾的。在第八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出氣管5的尾部具有緩衝層18,緩衝層18用於吸收廢氣的剩餘能量,減小排氣系統尾部可能引起的車身的共振和噪聲源的輻射。出氣管5的尾部還可以設置套筒19,套筒19內設有過濾網,可以將廢氣帶出的未充分燃燒的顆粒物過濾出來,有效減小有害物質和固態顆粒物的排放,更加節能環保。請參考圖3,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排氣壓力控制閥一種設置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在出氣管5的尾部還可以設置排氣壓力控制閥51,排氣壓力控制閥51與動力裝置的電控單元00相連。排氣壓力控制閥51可以將檢測到的出氣管5尾部的壓力比較直觀的反應給電控單元00,電控單元00就可以通過控制排氣壓力控制閥51有效控制排氣的噪
曰 排氣壓力控制閥51可以包括負壓傳感器511、排氣電控單元512、排氣閥門513和固定裝置514,負壓傳感器511用於檢測出氣管5尾部的氣壓,排氣控制單元512可以實現與動力裝置的電控單元00之間的信號傳遞,排氣控制單元512接到電控單元00的指令後控制排氣閥門513實現排氣的控制。排氣壓力控制閥51通過固定裝置514安裝在出氣管5上。當發動機處於低速時,負壓傳感器511檢測到負壓信號,然後通過排氣控制單元512傳送給電控單元00,電控單元00控制排氣控制單元512減小直接排出的氣體的量。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起重機,該起重機的動力裝置設置有排氣系統,該排氣系統可以採用兩個或多個消聲器。請參考圖4,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起重機排氣系統的消聲器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的組合方式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起重機的排氣系統,可以採用雙消聲器的設置方式,排氣系統設有消聲器11和消聲器12,消聲器11和消聲器12上均單獨設有排氣壓力控制閥51。雙消聲器使得排氣更加順暢,能有效降低排氣的脈衝壓力和噪聲,有利於減小發動機汽缸中殘餘的廢氣量,從而使得燃油能夠比較充分的燃燒。再加上雙排氣壓力控制閥的設置,使得對排氣系統的壓力和流量控制更加便捷,有效減小排氣噪音。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起重機及其排氣系統的消聲器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 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排氣系統的消聲器,其特徵在於,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所述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分別與進氣管和出氣管相連通,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的隔板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隔室設有第一阻隔件,所述第一阻隔件能夠將所述第一通孔封堵,並在預定壓力下打開。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消聲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隔室還依次設有第三隔室和第四隔室,所述第三隔室和所述第四隔室的隔板設有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隔室設有第二阻隔件,所述第二阻隔件能夠將所述第二通孔封堵,並在預定壓力下打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消聲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阻隔件和/或第二阻隔件包括擋板和將所述擋板壓向所述第一通孔或者所述第二通孔的彈簧。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消聲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四隔室內填充有吸音部件。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消聲器,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貫穿所述第二隔室和所述第三隔室的隔板的消聲芯管。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消聲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消聲芯管包括第一消聲芯管和漸縮地伸入所述第一消聲芯管的第二消聲芯管,所述第一消聲芯管呈直筒狀,所述第二消聲芯管的未伸入的部分呈直筒狀設置。
7.如權利要求I至6任一項所述的消聲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隔室或第二隔室的側面連接有諧振側管,所述諧振側管內置於縱向延伸設置的密閉空腔中。
8.如權利要求I至6任一項所述的消聲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氣管橫向貫穿地設置在所述第一隔室的端部。
9.如權利要求I至6任一項所述的消聲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出氣管的尾部套裝有具有過濾網的套筒。
10.如權利要求I至6任一項所述的消聲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出氣管的尾部還設有用於吸收氣體剩餘能量的緩衝層。
11.一種起重機,包括動力裝置和與其相連的排氣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氣系統包括至少兩個如權利要求I至10任一項所述的消聲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排氣系統的消聲器,具有消聲和脈動緩衝的雙重作用。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包括上述消聲器的起重機。本實用新型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所述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分別與進氣管和出氣管相連通,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的隔板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隔室設有第一阻隔件,所述第一阻隔件能夠將所述第一通孔封堵,並在預定壓力下打開。廢氣在預定壓力的作用下推動第一阻隔件做功,通過降低機械能起到緩衝排氣脈動壓力和削弱渦流噪聲的作用,然後通過原本封堵的第一通孔進入第二隔室,在第二隔室內利用反射式原理進行消聲處理,上述消聲器具有消聲和脈動緩衝的雙重作用,尤其適用於排氣量較大的工程機械的排氣系統。
文檔編號F01N1/06GK202673403SQ20122026219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5日
發明者蘇錦濤 申請人: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