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冷運中轉籠車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07:55:01 5

本發明涉及物流轉運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冷運中轉籠車。
背景技術:
目前,冷鏈運輸的快遞在中轉場和快遞分部進行中轉主要是以單件快遞或者是小包快遞的方式進行中轉,在快件裝車或者是卸車的過程中存在勞動強度大,裝車和卸車時效性難以保證等問題,並且,快件由於進行多次中轉,容易造成損壞,增加了破損機率。為解決上述問題,在目前採用的方法是將快遞件裝入籠車中,籠車隨車進行中轉運輸的模式進行快件中轉,該方式可以提高快遞轉運的時效性,降低快件破損等問題,但是,現有的冷運中轉籠車都是整體結構,在裝貨後最底層的貨物容易被擠壓變形;冷運中轉籠車內裝滿貨物後,在籠車內尋件的困難度較大,工作量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冷運中轉籠車,該冷運中轉籠車避免了裝在籠車底部的貨物被擠壓變形,同時也方便快遞件的尋找。
為了實現發明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冷運中轉籠車,其結構包括底板,底板前側設有籠門,底板左側設有左圍欄,底板右側設有右圍欄,底板後側設有後圍欄,底板、籠門、左圍欄、右圍欄和後圍欄共同構成收容部;收容部的內部設有至少一個橫向的擱物板,至少一個擱物板將收容部分為多個獨立空間。貨物在擱物板上分層放置,減少了貨物之間的擠壓,避免了籠車底部貨物被擠壓變形。
進一步地,左圍欄與右圍欄上分別設置有橫杆,橫杆鉸接有支撐件。
進一步地,擱物板的後邊緣與後圍欄轉動連接,擱物板被支撐件支撐。支撐件安裝在左圍欄和右圍欄上的橫杆上,擱物板的後邊緣可圍繞後圍欄轉動,當需要使用擱物板時,將擱物板打開搭設在支撐件上,就可以在擱物板上防止貨物。
進一步地,擱物板包括第一擱置架和第二擱置架,第一擱置架與第二擱置架鉸接連接。第一擱置架與第二擱置架可通過中間鉸接軸向上對摺,當中轉籠車盛放大件貨物時可將擱物板摺疊後對摺後收起,放到與後圍欄重疊的位置,方便大件貨物的存放。
進一步地,支撐件包括連接片,連接片的一端鉸接在橫杆上,連接片的另一端設有向上的彎曲部,彎曲部上設有限位槽。
進一步地,第一擱置架和第二擱置架的邊緣處分別設有邊框,擱置板伸展開後,第一擱置架和第二擱置架的邊框位於限位槽內。將第一擱置架和第二擱置架的邊框放置在限位槽內,使擱物板牢固的固定在收容部內。
進一步地,收容部的底部設有腳輪。腳輪方便冷運中轉籠車的轉運,通過腳輪可以輕鬆的推動冷運中轉籠車移動位置,節省人力。
進一步地,收容部底部外緣設有墊塊。墊塊設置在籠車主體底部外緣拐角處,墊塊將拐角的兩側及底部包裹住,可有效避免碰撞冷運車廂壁上的溫度傳感器等設備。
進一步地,籠門設有多個,籠門與收容部的獨立空間一一對應。多個籠門分別對應於收容部被擱物板所分割的多個空間的出口,可以根據貨物存放的位置單獨開啟一個籠門取出貨物。
進一步地,籠門包括對稱設置的左側門和右側門,左側門和右側門分別鉸接在左圍欄和右圍欄上。可以根據需要打開單側籠門取出貨物。
進一步地,收容部的外側設有條碼標識牌。條碼標識牌記錄有中轉車信息或貨物信息,通過掃描條碼標識牌內的條碼可隨時查找並追蹤中轉車及貨物的信息。
進一步地,收容部的外側設有條碼標識牌,中轉籠車表面鍍鋅,外層設有防凍粉層。防凍粉層提高了冷熱環境下冷運中轉籠車的耐受度,防止冷熱交替造成的熱脹冷縮而導致的鏽蝕,有效提高了冷運中轉籠車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示例的冷運中轉籠車,通過在籠車內設置擱物板將貨物進行分層放置,減少了貨物之間的過度堆疊擠壓,避免了籠車底部貨物被擠壓變形。
2、本發明示例的冷運中轉籠車,貨物在籠車內的擱物板上分層放置,方便在籠車內尋找快遞件,提高了分揀效率。
3、本發明示例的冷運中轉籠車,在收容部底部設有墊塊,在冷運中轉籠車的過程中,減少冷運中轉籠車碰撞冷運車內壁發生損壞的風險。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中轉籠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支撐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擱物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板,2-後圍欄,3-左圍欄,4-右圍欄,5-籠門,6-擱物板,61-第一擱置架,62-第二擱置架,63-邊框,7-橫杆,8-支撐件,81-連接片,82-彎折部,83-鉸接軸,84-限位槽,9-腳輪,10-條碼標識牌。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的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冷運中轉籠車,包括底板1、圍繞底板1設置的後圍欄2、左圍欄3、右圍欄4以及連接在左圍欄3和右圍欄4上的與後圍欄2正對的籠門5,底板1、後圍欄2、左圍欄3、右圍欄4及籠門5圍繞形成收容部,收容部內沿水平方向設置擱物板6,擱物板6將收容部分割成上下兩層,擱物板6的一端與後圍欄2鉸接,使得擱物板6可朝後圍欄2方向進行摺疊。本實施例中後圍欄2、左圍欄3、右圍欄與擱物板6均可為網狀結構。
左圍欄3及右圍欄4上設置橫杆7,橫杆7上鉸接有支撐件8,擱物板6支撐於支撐件8上。
擱物板6包括第一擱置架61及第二擱置架62,第一擱置架61及第二擱置架62之間鉸接,在擱物板6需要摺疊時只需向上拉動第一擱置架61與第二擱置架62的鉸接部分,即可實現第一擱置架61與第二擱置架62的對摺。本實施例中,在提拉第一擱置架61及第二擱置架62鉸接部分時,第一擱置架61與第二擱置架62實現向下摺疊。
支撐件8包括連接片81,連接片81的一端通過鉸接軸83鉸接在橫杆7上,連接片81的另一端設置有向上的彎折部82,彎折部82上開設有限位槽84。第一擱置架61及第二擱置架62的邊緣分別設有邊框63,在擱物板6伸展後,第一擱置架61及第二擱置架62的邊框63可限位於限位槽84內。
冷運中轉籠車的底板1下部設置腳輪9,腳輪9採用抗凍鐵芯結構,並且腳輪9的寬度為50毫米。冷運中轉籠車一般為配合冷運車使用,現有的冷運車一般情況下導風槽的寬度為30毫米,腳輪9寬度可有效配合導風槽,使得使用時不受冷運車的導風槽影響。
底板1的外緣設置有橡膠塊(未示出),橡膠塊可有效避免碰撞冷運車廂壁上的溫度傳感器等設備,橡膠塊的設置一般為針對冷運中轉籠車底部每個拐角的兩側及底部設置。
冷運中轉籠車右圍欄4及籠門5上設置了條碼標識牌10,其中一個記錄冷運中轉車信息,另一個記載貨物信息,通過掃描條碼標識牌內的條碼可隨時查找並追蹤中轉車及貨物的信息。
籠門5為對開門,包括分別對應於收容部上部和下部的上對開門和下對開門。上對開門和下對開門分別包括左側門和右側門,左側門和右側門分別鉸接在左圍欄和右圍欄上。
冷運中轉籠車外部整體鍍鋅,並噴塗防凍粉,提高冷熱環境下冷運中轉籠車的耐受度,防止冷熱交替造成的熱脹冷縮而導致的鏽蝕,有效提高了冷運中轉籠車的使用壽命。
本實施例中,擱物板設置有一塊,將收容部內的空間分為上下兩部分,實施本發明時,擱物板的數量不限於設置一塊,還可以增加,從而將收容部分為多個獨立空間。
擱物板與收容部的連接方式不限於實施例所述的轉動連接,還可採用其他的連接方式,例如:在收容部的內側安裝與擱物板的邊緣相適配的滑軌,擱物板滑動安裝在滑軌內;或者,在收容部的內側安裝限位塊,擱物板放置在限位塊上。
以上描述僅為本申請的較佳實施例以及對所運用技術原理的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本申請中所涉及的發明範圍,並不限於上述技術特徵的特定組合而成的技術方案,同時也應涵蓋在不脫離所述發明構思的情況下,由上述技術特徵或其等同特徵進行任意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術方案。例如上述特徵與本申請中公開的(但不限於)具有類似功能的技術特徵進行互相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