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車柴油機燃油系統手動輸油泵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20:33:16 1
專利名稱:商用車柴油機燃油系統手動輸油泵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工程機械的技術領域,涉及商用車柴油機燃油系統,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商用車柴油機燃油系統手動輸油泵。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手動輸油泵均靠油門拉蓋拉動活塞,並在回位彈簧的作用下做往復運動。由於油泵活塞的行程有限,泵油量和泵油率較低,同時油泵活塞總成連接複雜、易造成滲漏,卡死,影響產品性能;損壞後還會導致車輛油路進氣,嚴重時甚至導致發動機熄火。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商用車柴油機燃油系統手動輸油泵,其目的是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取的技術方案為本發明所提供的商用車柴油機燃油系統手動輸油泵,包括泵體,在泵體的兩端各設一個止回閥,其止回方向同向設置,在所述的泵體上位於兩個止回閥之間的位置,設有抽油氣囊,所述抽油氣囊通過連接接頭安裝在所述的泵體,所述的抽油氣囊的空腔與泵體內腔連通;所述的抽油氣囊為柔韌的彈性材料。所述的抽油氣囊通過過盈配合安裝在所述的連接接頭一端的外圓面上。所述的連接接頭再通過螺紋與泵體緊固連接;並在所述連接接頭與泵體的螺紋連接處,設0型密封圈,所述的0型密封圈安裝在所述連接接頭的相應密封槽內。兩個止回閥分別為第一止回閥總成和第二止回閥總成,分別安裝在所述的泵體中,進油接頭套在連接螺栓的外圓上,所述連接螺栓通過螺紋與轉換接頭連接,所述的轉換接頭再通過螺紋與所述的泵體連接。本發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改變了傳統活塞式泵油機構,簡化了產品結構,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產品的產能,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的性能、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使用壽命,操作起來更方便,為各類車型的大批量裝備打下了基礎。
下面對本說明書的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為1、連接螺栓,2、進油接頭,3、轉換接頭,4、泵體,5、第一止回閥總成,6、抽油氣囊, 7、連接接頭,8、密封圈,9、第二止回閥總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以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發明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如圖1所表達的本發明的結構,是為一種商用車柴油機燃油系統手動輸油泵,包括泵體4,在泵體的兩端各設一個止回閥,其止回方向同向設置。氣囊式手動輸油泵用螺栓連接在車輛底盤上,其作用是當主油泵損壞時,實現燃油輸送。一、本發明的總體發明構思及創造性分析為了解決在本說明書背景技術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術存在的問題並克服其缺陷,實現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的發明目的,本發明採取的技術方案為如圖1所示,本發明所提供的商用車柴油機燃油系統手動輸油泵,在所述的泵體4 上位於兩個止回閥之間的位置,設有抽油氣囊6,所述抽油氣囊6通過連接接頭7安裝在所述的泵體4,所述的抽油氣囊6的空腔與泵體4內腔連通;所述的抽油氣囊6為柔韌的彈性材料。本發明用氣囊結構代替傳統活塞泵油結構,簡化了現有技術產品的連接結構;減少了影響密封性的因素,同時避免了以往活塞復位緩慢和卡死等現象,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實用性,減小了產品重量;氣囊式手動輸油泵增加了產品內部空氣和燃油的轉換空間,解決了活塞行程短、空間小的局限,提高了泵油效率。另外,操作人員在操作氣囊式手動輸油泵時,只需用手握住氣囊擠壓,然後鬆開就可完成泵油動作,降低了操作難度。所述的抽油氣囊6通過過盈配合安裝在所述的連接接頭7 —端的外圓面上。所述的連接接頭7再通過螺紋與泵體4緊固連接;並在所述連接接頭7與泵體4 的螺紋連接處,設0型密封圈8,所述的0型密封圈8安裝在所述連接接頭7的相應密封槽內。兩個止回閥分別為第一止回閥總成5和第二止回閥總成9,分別安裝在所述的泵體4中,進油接頭2套在連接螺栓1的外圓上,所述連接螺栓1通過螺紋與轉換接頭3連接, 所述的轉換接頭3再通過螺紋與所述的泵體4連接。二、本發明的靜態位置關係第一止回閥總成5和第二止回閥總成9同向裝在泵體4中,進油接頭2套在連接螺栓1外圓上,連接螺栓1通過螺紋與轉換接頭3連接,轉換接頭3再通過螺紋與泵體4連接。抽油氣囊6通過過盈配合裝在連接接頭7 —端外圓面上,0型密封圈8裝在連接接頭7的另一端的對應的密封槽內,連接接頭7再通過螺紋與泵體4壓緊。三、本發明的動態位置關係及工作原理1、動態位置關係如圖1所示,當抽油氣囊6在外力作用下收縮時,泵體4內產生一定的壓力,將第一止回閥總成5的閥芯打開,第二止回閥總成9的閥芯關閉,泵體4和抽油氣囊6內的空氣排出泵體4外;抽油氣囊6的體積在彈性作用下恢復時,泵體4內產生一定的負壓,使第一止回閥總成5的閥芯關閉,第二止回閥總成9的閥芯打開,管路中的燃油在壓差的作用下進入泵體4中。2、工作原理抽油氣囊6通過外力作用及自身彈性作用下反覆作收縮和舒張的運動。當抽油氣囊6在外力作用下收縮時,泵體4和抽油氣囊6內的氣體隨第一止回閥總成5排出,內部氣壓降低而產生負壓,與外部氣壓產生壓差。待抽油氣囊6隨自身彈性恢復時,在外部氣壓作用下通過第二止回閥總成9的閥芯將燃油吸進泵體。抽油氣囊6再次收縮時,燃油從第一止回閥總成5的閥芯流出,內部再次產生負壓,如此反覆5 10次,可將車輛油箱中的燃油輸送發動機中,使發動機可以正常運轉。四、本發明的效果經過上述改進後,新結構的手動輸油泵較現有技術的結構工作性和可靠性明顯提高,泵油量由300 350ml/min提高到400 500ml/min ;故障率由1. 2%降低為0. 5%0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上述技術方案,簡化了產品結構,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產品的產能和性能,降低了採購成本,為各型車輛大批量裝備打下了基礎。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發明具體實現並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採用了本發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發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於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商用車柴油機燃油系統手動輸油泵,包括泵體G),在泵體的兩端各設一個止回閥,其止回方向同向設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泵體(4)上位於兩個止回閥之間的位置,設有抽油氣囊(6),所述抽油氣囊(6)通過連接接頭(7)安裝在所述的泵體G),所述的抽油氣囊(6)的空腔與泵體內腔連通;所述的抽油氣囊(6)為柔韌的彈性材料。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車柴油機燃油系統手動輸油泵,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抽油氣囊(6)通過過盈配合安裝在所述的連接接頭(7) —端的外圓面上。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商用車柴油機燃油系統手動輸油泵,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連接接頭(7)再通過螺紋與泵體(4)緊固連接;並在所述連接接頭(7)與泵體的螺紋連接處,設0型密封圈(8),所述的0型密封圈(8)安裝在所述連接接頭(7)的相應密封槽內。
4.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商用車柴油機燃油系統手動輸油泵,其特徵在於兩個止回閥分別為第一止回閥總成(5)和第二止回閥總成(9),分別安裝在所述的泵體(4)中, 進油接頭( 套在連接螺栓(1)的外圓上,所述連接螺栓(1)通過螺紋與轉換接頭(3)連接,所述的轉換接頭C3)再通過螺紋與所述的泵體(4)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商用車柴油機燃油系統手動輸油泵,包括泵體(4),在泵體的兩端各設一個止回閥,其止回方向同向設置,在所述的泵體(4)上位於兩個止回閥之間的位置,設有抽油氣囊(6),所述抽油氣囊(6)通過連接接頭(7)安裝在所述的泵體(4),所述的抽油氣囊(6)的空腔與泵體(4)內腔連通;所述的抽油氣囊(6)為柔韌的彈性材料。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改變了傳統活塞式泵油機構,簡化了產品結構,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產品的產能,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的性能、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使用壽命,操作起來更方便,為各類車型的大批量裝備打下了基礎。
文檔編號F02M37/16GK102410116SQ20111042578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9日
發明者喬躍平, 葉新年, 吳超賢, 林蘇一, 歐臘英, 殷國柱, 湯淮, 王 華, 王安芝 申請人:蕪湖盛力制動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