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車專用前排特殊座椅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09:09:36 3
專利名稱:小型車專用前排特殊座椅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座椅,特別是一種在小型車發生嚴重的碰撞事故時能保護前排乘員安全的小型車專用前排特殊座椅。
背景技術:
現在,給汽車加裝安全帶和安全氣囊,是在行駛過程中發生意外時保護前排乘員的最佳辦法,。如果現在的汽車安全設備完善之話,發生事故時,司乘人員的傷亡應該很少甚至沒有。但據有關部門統計,現在全世界每三分鐘就有一人在汽車事故中喪生,我國每天也有200多人死於車禍,是什麼原因造成呢?2003年6月11日,中國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經過實車碰撞實驗,證實只要時速達到80千米的轎車撞上另一輛停住的轎車,就會發生方向盤擠壓司機的現象。而如今在高速公路上,有誰開的小轎車是以每小時80千米的速度行駛?就是麵包車、直達快車的速度也會超過時速80千米。由於現在高速公路大增,高速路上無行人,所以死於車禍中的大部分是司機和乘客,他們有許多是直接被變形的方向盤總成、儀錶板、駕駛室擠壓造成,每個省都會有許多這方面的事故案例,在高速公路飛速發展的今天,更多的事實充分說明了現有的汽車安全設備還存在不足。為此,本發明人的父親劉雲招的美國專利US5344204A提出了一種新型汽車司機座椅,在發生意外時,座椅連同人一起能向後方運動,避免或減少變形的方向盤總成、儀錶板等對人的擠壓造成的傷害。後來,申請日為96年1月22日、發明名稱為「汽車前排保安座椅」的中國專利申請96102201.9、申請日為96年11月5日、名稱為「多功能汽車前排安全座椅」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96112075.4和本人申請日為2002年7月9日名稱為「防擠壓汽車安全座椅」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02240876.2又對上述專利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上述各專利申請的內容在此引入並作為參考。
隨後本發明人在進行10萬公裡行車試驗、實車碰撞實驗中,發現上述的汽車座椅還存在著以下缺陷社會上現有小軸承容易碎裂,而本發明人發明在座椅上專用的小軸承因防塵差,裝在汽車上僅一年多時間就已經轉動不流暢、發生意外座椅後退後僅有前軸在軌道內,如果汽車翻滾,座椅很容易以前軸為轉軸轉動造成砸傷人、座椅後退後不能固定,會使人受到二次撞擊、座椅控制裝置中的鎖栓是直接插在厚度不大的活動架上,難以與活動架垂直,極易被卡死。由於座椅控制裝置需要用到汽車的電池,改變了汽車的電路,存在不安全隱患。而本發明人經過多次觀察和實驗,發現小型車發生事故至使方向盤或者儀錶板擠壓前排人員時,利用慣性也能將座椅解鎖。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在小型車發生意外時,座椅和人後移更加可靠的小型車專用前排特殊座椅。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小型車專用前排特殊座椅,包括靠背、坐墊、調整人與方向盤、儀錶板舒適距離用的裝置、安全帶、一固定在汽車駕駛室地板上的縱向與汽車縱向相同的固定框、固定框包括水平方向的吸能擋板、板上的緩衝帶、垂直方向的吸能板、板上的吸能、承重兩用滾輪、側面上一個鎖座椅用的圓角矩形栓孔、互相平行的兩條軌道、限制座椅後移距離和加固固定框用的鐵板;還有一安裝在固定框上槽鋼形的活動架、架上的前、後軸、活動架後部吸能板和板上的吸能釘,其特徵是所述的座椅還包括固定框中互相平行的兩條軌道後部旁,設置有兩個對稱的新型吸能架;在固定框一個側面的後部,有一個直徑大於防反彈鎖栓上鎖端直徑的防反彈孔洞;座椅後退到最大值時,在活動架對應於固定框上防反彈孔洞的側面位置,有一個直徑大於防反彈鎖栓上鎖端)直徑、與防反彈孔洞對正的讓防反彈鎖栓上鎖端穿過的圓孔,在圓孔外側面裝有防反彈裝置;活動架前、後軸孔之間還有兩個與前軸孔的距離小於與後軸孔距離的保險軸孔,一裝配有兩個新型的座椅專用滾輪的保險軸,穿過保險軸孔,和裝有兩個座椅專用滾輪的前軸,一起放置在限制座椅後移距離和加固固定框用的鐵板汽車車頭一側的軌道內;在活動架對應於固定框圓角矩形栓孔的側面位置還設置一個固定安放鎖栓用的置栓架的圓孔,控制系統的外側殼通過側面裝有一個減摩滾輪的金屬塊,將位於減摩滾輪輪軸汽車車頭一側的鎖座椅用的鎖栓,壓入活動架上的置栓架和固定框上的圓角矩形栓孔,將帶有靠背等的活動架鎖止在固定框上鎖住了座椅,並通過使鎖栓從上述的栓孔中離開,而使座椅解鎖。
以上所述的固定框後部的兩個對稱的新型吸能架分別有一塊汽車車頭方向低、車尾方向高的傾斜布置的蓋板,蓋板在汽車車尾方向一端各有一個配套的讓吸能釘穿過的槽孔。
以上所述的防反彈裝置包括防反彈鎖栓、防反彈鎖栓復位彈簧、防反彈裝置外殼、固定板,防反彈鎖栓由鎖栓套簧端、鎖栓上鎖端、鎖栓託簧柱三部份構成,是鎖栓套簧端長,上鎖端短,兩者交接處的鎖栓託簧柱直徑大於兩側直徑的三節圓柱體;外殼是同心的一個外殼置簧孔和一個外殼端孔的鋼管;固定板是中部有一中心圓孔的鐵板;將外殼有外殼置簧孔一端插入固定板的中心圓孔後焊接好,再在鎖栓套簧端套上復位彈簧後放置在外殼置簧孔中,並且使套簧端從外殼端孔中穿出,復位彈簧抵在鎖栓託簧柱的套簧端一側和外殼端孔內側面上,最後將鎖栓上鎖端,插入活動架上讓上鎖端穿過的圓孔後抵在固定框有防反彈孔洞一側的軌道前部側面上,再將固定板與活動架固定;當汽車發生意外,座椅後退到活動架上讓上鎖端穿過的圓孔與固定框上的防反彈孔洞對正時,鎖栓上鎖端在套簧端上復位彈簧的作用下,伸入防反彈孔洞,將座椅固定,通過向外拉從外殼端孔中伸出的鎖栓套簧端的那部份使座椅解鎖。
以上所述的活動架上的保險軸孔與前軸孔之間的距離x≥60mm。
以上所述的座椅專用滾輪包括一個不設置有安放滾珠(或滾針、滾柱)位置但兩端內圓一側分別設置有一個安放潤滑油用的滾輪儲油槽、儲油槽外側還分別設置有一個安放防塵油封用的臺階的滾輪外圈;兩個置於臺階中的防塵油封;一個不設置有安放滾珠(或滾針、滾柱)位置的、放置在儲油槽中填滿潤滑油和臺階中裝有防塵油封的滾輪外圈的內圓中的滾輪內圈;兩個中心有一圓孔的、放置在滾輪內圈兩個側面限定滾輪外圈軸向滑動區間用的滾輪擋圈。
以上所述的置栓架是由有兩個同軸、內圓直徑不相等的厚壁鋼管與一塊有與座椅控制系統連接用的圓孔的鐵板焊接而成,軸截面呈「T」字形,內有一個保鎖栓垂直孔和一個安放鎖栓復位彈簧孔;有保鎖栓垂直孔的一端焊接在活動架上固定安放鎖栓用的置栓架的圓孔中,保鎖栓垂直孔的壁厚y的值為y≥4.8mm,保鎖栓垂直孔的長度大於活動架側面的厚度,套有鎖栓的復位彈簧放置在安放鎖栓復位彈簧孔中而抵靠在與保鎖栓垂直孔二者交接處的臺階壁上。
以上所述的座椅控制系統還包括、金屬塊回位彈簧、鎖栓復位彈簧、兩端有螺絲的連接杆、手動控制錘、控制系統外殼,給座椅上鎖是在鎖栓大端觸架端套上復位彈簧後將其插入置栓架中,連接杆一端與金屬塊有螺孔的一端連接,在杆上套上回位彈簧後將連接杆另一端指向車頭方向,從控制系統外殼縱向擋簧孔穿出(套在連接杆上的回位彈簧抵在金屬塊前端側面和控制系統外殼車頭方向的內側面上),再與手動控制錘連接組成控制滑塊,後用金屬塊側面上的減摩滾輪抵在控制系統外側殼上,對稱側面則壓在上述置栓架中的鎖栓小端上,強行將鎖栓觸壁端)壓入固定框上的圓角矩形栓孔中;給座椅解鎖是有金屬塊的控制滑塊,在自身慣性或人工拉手動控制錘使金屬塊沿車輛縱向相對於鎖栓移動,加力壓縮位於金屬塊前端側面和控制系統外殼車頭方向內側之間的金屬塊回位彈簧,直到鎖栓小端進入金屬塊另一端上的槽孔,這時復位彈簧將鎖栓從固定框上的圓角矩形栓孔中脫離。
以上所述的控制鎖栓用的金屬塊和套有金屬塊回位彈簧、兩端有螺絲的連接杆,與手動控制錘連接後組成的控制滑塊總質量為238±80kg,裝配時金屬塊縱向與汽車縱向(車頭方向)相同。
以上所述的鎖座椅用的鎖栓是兩端直徑不相等的圓柱形,直徑大的一端由鎖栓觸架端和鎖栓觸壁端組成,其中觸架端的直徑大於觸壁端的直徑,上鎖時觸架端與置栓架接觸,觸壁端與固定框上的圓角矩形栓孔後壁接觸。
以上所述的固定框中互相平行的兩條軌道的高度h與活動架前軸、保險軸、後軸上座椅專用滾輪的外圈直徑d的關係為h≥d+0.50mm。
實現本發明小型車專用前排特殊座椅工作過程如下將垂直方向的吸能板、板前端上的滾輪、水平方向的吸能擋板、限制座椅後移的距離和加固軌道用的鐵板、後部吸能架和互相平行的兩條軌道組成座椅固定框,在固定框縱向與汽車縱向相同的條件下將固定框固定在汽車駕駛室地板上。
用有減重孔、橫截面近U型的槽鋼作為座椅活動架,把控制系統、防反彈裝置、後部吸能板和板上的吸能釘、配有滾輪的前軸、保險軸、後軸和靠背等裝在座椅的活動架上,活動架通過螺母、穿過固定框中互相平行的兩條軌道的滾輪軸、座椅專用滾輪安放在固定框上方。
座椅控制系統中的鎖栓觸壁端從活動架上的置栓架伸入固定框上圓角矩形栓孔,手動控制錘通過兩端有螺絲的連接杆,與控制鎖栓用的金屬塊連成一體後得到的控制滑塊,在金屬塊回位彈簧作用下封住鎖栓的另一端即鎖好了座椅。
平時,活動架前部的下表面是直接壓在固定框上方垂直方向的吸能板前端的吸能、承重兩用的座椅專用滾輪上,此時前軸上的滾輪是懸離軌道下壁表面而與軌道上壁表面接觸,保險軸上的滾輪懸空,後軸上的座椅專用滾輪與軌道下壁表面接觸,固定框後部的吸能架被活動架後部吸能板上的吸能釘拉緊。故承重滾輪是裝在固定框上方垂直方向吸能板前端的吸能、承重兩用滾輪和與軌道下壁表面接觸的後軸上的座椅專用滾輪。平時承重滾輪不讓座椅下沉;軌道上壁和前軸上的滾輪、固定框後部的吸能架和活動架後部吸能板上的吸能釘使座椅不向上跳動;水平方向的吸能擋板使座椅不能向前運動;鎖座椅的鎖栓與圓角矩形栓孔的後壁使座椅不能向後方運動;而使座椅穩定。
當汽車發生嚴重的意外事故時,由於靠背等的作用,活動架後部受到斜前向上拉,前部受到斜前向下壓的慣性力,此時後部受力的是固定框後部的吸能架、活動架後部、活動架後部的吸能板和裝在板上的與固定框後部吸能架拉緊的吸能釘。
前部受力的是活動架前方壁面和前部下表面、固定框前端的水平方向的吸能擋板、垂直方向的吸能板和板上的吸能、承重兩用滾輪。
根據能量守恆定理知原有的座椅調節人與方向盤舒適距離用的軌道會損壞而吸收了座椅的一部份動能,必須對剩下的能量進行吸收才能保證本發明提出的固定框中互相平行的兩條軌道不變形。因為槽鋼形的活動架的抗彎強度遠大於活動架後部吸能板、固定框垂直方向的吸能板和水平方向的吸能擋板的抗彎強度,通過試驗,使此時固定框上垂直方向的吸能板發生不太大的永久形變而吸收了座椅的動能;而固定框前端的水平方向的吸能擋板是發生彈性形變、緩衝帶等發生微小的永久形變,吸收了座椅的一定動能和將座椅的一部分動能轉變為水平方向吸能擋板的彈性勢能。此時前軸上的滾輪離開軌道上壁表面而與軌道下壁表面接觸。
同時由於慣性,座椅會稍向前衝,鎖座椅的鎖栓隨著活動架離開固定的圓角矩形栓孔後壁稍向前移,而圓角矩形栓孔橫截面的任何一條邊大於鎖栓直徑,故圓角矩形栓孔壁不再與鎖栓接觸,座椅沒法對鎖栓施加慣性力。又因為手動控制錘通過兩端有螺絲的連接杆與控制鎖栓用的金屬塊是連接成一整體,所以它們會同時受到一個方向與汽車碰撞前運動方向相同的很大慣性力的作用,在這個很大慣性力的作用下,金屬塊等沿著與汽車碰撞前運動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動,當位移到金屬塊上讓鎖栓運動的槽孔與鎖栓小端對正時,鎖座椅的鎖栓在鎖栓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向外面移動,開啟了座椅。另外,在汽車發生碰撞時,人會向前運動,受到安全帶的作用後停止。也是根據能量守恆定理知安全帶、人體與安全帶接觸部位等發生一定的形變也吸了能,人的一部分動能轉化成了安全帶等的彈性勢能,當慣性力減少到一定程度時,安全帶的彈性力會將人推向後,即安全帶的彈性勢能轉化成人的動能。同理,此時座椅在固定框前端水平方向的吸能擋板彈性力作用下也向後運動,使人與座椅的相對速度接近,最後人還是坐在座椅上,從而達到了安全的目的。
本發明與已有技術相比,其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進步是1.已有技術採用的是用防反彈勾來防止座椅反彈或者根本不設防反彈裝置。本人通過試驗,防反彈勾在實車碰撞實驗中根本起不到防反彈的作用,加上在平時行駛中,只要道路有點不平,防反彈勾會發出令人討厭的噪聲,而本發明採用了用彈簧強制壓入鎖栓的方法,使座椅防反彈十分可靠,平時也不可能有噪聲發生。
2.已有技術採用的是普通軸承,而本發明人於2003年獲得的最新專利是靠加長滾針長度和加寬軸承外圈的方法,當發生意外時普通軸承的外圈和內圈很容易碎裂。而本發明用的是本人新發明的不用滾珠或滾針的、外圈兩端內有安放潤滑油用的圓形槽和防塵油封的、耐重壓的汽車特殊座椅專用滾輪,使汽車在正常行駛中,滾輪不會損壞,發生碰撞過程中滾輪也不會出故障。
3.已有技術在活動架上是設置兩根裝配有軸承的軸,當汽車發生強烈的碰撞事故時,已有技術後軸離開了軌道,僅有前軸在軌道中,這樣如果汽車翻滾,座椅會以前軸為轉軸而轉動,座椅極易砸傷人。而本發明在活動架上多設置了一根配有滾輪的保險軸和防反彈裝置,座椅發生後退後,如果汽車翻滾,因有兩根軸留在軌道中,加上防反彈裝置的作用,所以座椅不僅不會發生轉動,而且也不會產生移動。
4.已有技術座椅控制裝置需要用到汽車的電池,改變了汽車的原電路結構,同時已有技術的座椅控制裝置中的電磁控制器的線圈長期對車廂有電壓差,存在嚴重的不安全隱患。而本發明的座椅控制系統拋棄了電磁控制器,經過多次試驗證明使控制鎖栓用的金屬塊通過連接杆與手動控制鍾連接後組成的控制滑塊質量為238±80kg時,用控制滑塊的慣性也能將座椅解鎖,消除了不安全隱患。
5.已有技術鎖座椅的鎖栓是直接穿過活動架後插入固定框上圓角矩形栓孔中,由於活動架的厚度有限,汽車在正常行駛和發生意外時,鎖座椅的鎖栓很難保證與活動架側面垂直,不好發揮彈力的作用,有使鎖栓被卡死的可能。而本發明增添的安放鎖栓用的置栓架的形狀是兩個同軸、內圓直徑不相等的鋼管,大的一端放置鎖栓復位彈簧,直徑小的一端放置鎖栓,直徑小的一端可設計得比活動架的厚度大得多,能保證鎖座椅的鎖栓不管何時都與活動架垂直,鎖栓不會有被卡死的現象。
6.已有技術的穿過活動架抵在固定框圓角矩形栓孔後壁上的鎖栓一端是呈圓管形,由於汽車是耐用品,並且不可能都是在平直的道路上行駛,時間稍長,與圓管形鎖栓一端相接觸的圓角矩形栓孔後壁會使圓管形鎖栓一端的接觸位置產生一定形變,會有使鎖栓被卡在置栓架和圓角矩形栓孔中的危險。本發明將鎖栓圓管形的一端改為圓柱形,並在上面設置有臺階,抵在固定框圓角矩形栓孔後壁上的那部份(觸壁端)外徑小於安置在安放鎖栓用的置栓架中那部份(觸架端)的外徑,所以能防止鎖栓被卡在所述的置栓架和圓角矩形栓孔中的危險。
7、已有技術的吸能架蓋板是水平放置,本發明是採取車頭方向低車尾方向高的方案,使座椅後移更可靠。
附圖1是本發明提出的小型車專用前排特殊座椅的視圖。
附圖2除去座椅靠背、坐墊、平時調整人與方向盤、儀錶板舒適距離用的軌道(簡稱調舒軌)等裝置後的小型車專用前排特殊座椅底座的俯視圖(以下的附圖都是除去了這些配件後看到的視圖),附圖3是附圖2中除去調舒軌後端固定板7後座椅底座的右視圖。
附圖4是除去調舒軌前端固定板、調舒軌後端固定板、活動架後部吸能板以後座椅底座的俯視圖。
附圖5是除去座椅底座活動架後座椅底座固定框的俯視圖。
附圖6是座椅底座固定框的正視圖。
附圖7是除去座椅控制系統外殼和安放鎖栓用的置栓架後,座椅處於上鎖狀態時座椅控制系統的主視圖。
附圖8是除去座椅控制系統外殼和安放鎖栓用的置栓架後,座椅處於上鎖狀態時座椅控制系統的俯視圖。
附圖9是除去座椅控制系統外殼和安放鎖栓用的置栓架後,座椅處於解鎖狀態時座椅控制系統的右視圖。
附圖10是安放鎖栓用的置栓架沿軸方向的剖視圖。
附圖11是給座椅底座上鎖後在附圖4所示的沿F-F剖開(鎖栓軸向)看到的視圖(展示座椅控制系統結構)。
附圖12是附圖2所示的沿G-G剖開看到的視圖(展示軌道結構)。
附圖13是附圖3所示的沿E-E剖開看到的視圖(展示座椅固定框後部新型吸能架結構)。
附圖14是小型車發生嚴重碰撞後座椅後退,防反彈裝置工作,座椅底座的俯視圖(展示防反彈裝置工作後座椅底座的狀態)。
附圖15是附圖14所示的沿R-R剖開往箭頭方向看到的視圖(展示防反彈裝置結構)附圖16是本發明用的座椅專用滾輪沿軸方向的剖視圖。
附圖17是附圖4所示的沿H-H剖開往箭頭方向看到的視圖(展示後軸的結構,保險軸和前軸的結構與後軸相同。)附圖18是除去座椅的坐墊、靠背、調舒軌、調舒軌前後固定板、活動架後面吸能板、座椅控制系統、防反彈裝置、前軸、保險軸和後軸後本發明用的活動架主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1中1.座椅控制系統2.調舒軌前端固定板3.防反彈裝置4.座椅底座活動架5.調舒軌6.座椅底座活動架後部吸能板7.調舒軌後端固定板8.坐墊9.座椅靠背10.固定框水平方向的吸能擋板,11.座椅底座固定框前部固定板12.前軸13.保險軸14.底座固定框後部左新型吸能架15.底座固定框後部固定板16.後軸17.17`.固定框中平行的兩個軌道(由於對稱,17`.在附圖15中標出)附圖2中18.18`.調舒軌前端固定孔19.19`.前軸固定螺帽20.20`.保險軸固定螺帽21.21`.吸能釘固定螺帽22.22`.調舒軌後端固定孔附圖3中23.23`.吸能釘調整螺帽24.24`.吸能釘25.25`.固定框後部新型吸能架蓋板26.安放鎖栓用的置栓架27.27`.軌道17的上、下壁28.31.固定框前部吸能、承重兩用座椅專用滾輪29.座椅底座固定框30.限制座椅後移的距離和加固固定框用的鐵板32.32`.軌道17`的上、下壁33.33`吸能架側壁34.34`.固定框後部固定螺絲釘35.座椅控制系統外殼36.36`.後軸固定螺帽37.37`.後軸汽車專用滾輪38.後軸外螺管38`.後軸內螺管附圖4中14`.固定框後部右新型吸能架39.39`.固定框前部固定用圓孔40.40`保險軸內、外螺管41.手動控制鍾41`.控制系統外殼縱向擋簧孔附圖5中42.42`.吸能滾輪28的支撐板43.吸能滾輪31的輪軸43`.吸能滾輪28的輪軸44.44`.吸能滾輪31的支撐板45.固定框上垂直方向的吸能板15`.15``.新型吸能架蓋板讓吸能釘穿過的槽孔附圖6中46.鎖座椅用的圓角矩形栓孔47.圓角矩形栓孔後壁48.固定框後部防反彈孔洞附圖7中49.金屬塊回位彈簧50.兩端有螺絲的連接杆51.控制鎖栓用的金屬塊52.減摩滾輪53.讓鎖栓小端運動的槽孔附圖8.9中51`.鎖座椅用的鎖栓53`.鎖栓凸緣54.鎖栓復位彈簧54`.鎖栓小端55.鎖栓觸壁端55`.鎖栓觸架端附圖10.11.12中58`.座椅控制系統外側殼56.置栓架保鎖栓垂直孔56`.置栓架安放鎖栓復位彈簧孔26`.26``.連接座椅控制系統用的圓孔y.保鎖栓垂直孔壁厚57.固定框前端加固板58.緩衝帶59.59`.前軸座椅專用滾輪60.60`.保險軸座椅專用滾輪(因對稱59`.60`.在圖12中未畫出)附圖1 5中61.防反彈鎖栓62.防反彈鎖栓復位彈簧63.防反彈裝置外殼63`.固定板35`.防反彈鎖栓套簧端61`.防反彈裝置外殼端孔62`.防反彈裝置外殼置簧孔48`.防反彈鎖栓託簧柱68`.防反彈鎖栓上鎖端69`.固定板中心圓孔附圖16.17中64.64`.座椅專用滾輪軸螺帽65.65`.座椅專用滾輪擋圈66.66`.座椅專用滾輪防塵油封67.67`座椅專用滾輪儲油槽68.座椅專用滾輪外圈69.座椅專用滾輪軸70.座椅專用滾輪內圈附圖18中71.活動架上固定置栓架26用的圓孔72.72`.活動架前軸孔73.活動架上讓防反彈鎖栓上鎖端穿過的圓孔74.74`.活動架保險軸孔75.75`.活動架後軸孔(由於對稱72`.74`.75`.在附圖18中未畫出)附圖1-3、12、17、18顯示了小型車專用前排特殊座椅主要由具有大致U形截面槽鋼的活動架4、固定框29結合而成的座椅底座和坐墊8和座椅靠背9等組成,活動架4上方安裝有調舒軌前、後端固定板2、7和調舒軌5、活動架後部吸能板6、坐墊8、座椅靠背9;活動架4一側面有一個固定置栓架26用的圓孔71、讓防反彈鎖栓上鎖端68`穿過的圓孔73、側面上還有兩個對稱的前軸孔72、72`、兩個對稱的保險軸孔74、74`、兩個對稱的後軸孔75、75`;活動架上還有通過置栓架26裝有的座椅控制系統1、通過讓防反彈鎖栓上鎖端穿過的圓孔73裝有的防反彈裝置3;通過活動架側面對應軸孔穿過的後軸16、保險軸13、前軸12和軸上的滾輪37、37`、60、60`、59、59`、軸上的調節活動架寬度的內、外螺管38、40、38`、40`(附圖中未畫出構造相同的前軸上的內、外螺管)可移動地支撐在固定框29上。
附圖3-6、12、17、18顯示了固定框29的後部具有兩個平行的軌道上壁27、32和兩個軌道下壁27`、32`,從而形成兩個平行的軌道17和17`;在固定框29的前端有水平方向的吸能擋板10(相當於彈簧用)、前方吸能用的緩衝帶58;固定框上方有垂直方向的吸能板45,吸能板45前部有固定框前部吸能、承重兩用座椅專用滾輪28、31、吸能滾輪軸43、43`和滾輪支撐板42、42`、44、44`;另外固定框29還包括在其底面的前固定板11、後固定板15和板上與汽車固定用的圓孔39、39`、螺絲釘、限制座椅後移的距離和加固固定框用的鐵板30、以及鎖住座椅用的橫截面呈圓角矩形的栓孔46和栓孔後壁47、防反彈孔48和置於兩側的後部新型吸能架14、14`。固定框29被固定框後面固定螺絲釘34、34`和固定框前部固定板上的螺絲釘穿過固定板圓孔擰緊在汽車駕駛室的地板上。
附圖7-10、11、18顯示了活動架上的座椅控制系統1由鎖座椅用的鎖栓51`、鎖栓復位彈簧54、手動控制錘41、金屬塊回位彈簧49、兩端有螺絲的連接杆50、一側面裝有減摩滾輪52的控制鎖栓用的金屬塊51、外殼35組成,鎖栓是兩端直徑不相等的圓柱形,直徑大的部份分為鎖栓觸架端55`和鎖栓觸壁端55,其中觸架端的直徑大於觸壁端的直徑,並且在觸架端55`上套有鎖栓復位彈簧54;直徑小的鎖栓小端54`與大端之間有一支撐復位彈簧用的凸緣(53`)。
活動架上的置栓架26內有一臺階,臺階一側,有一使鎖栓垂直於活動架側面用的保鎖栓垂直孔56,臺階另一側有一直徑比孔56大的安放鎖栓復位彈簧用的圓孔56`,其中孔56的長度大於活動架4的厚度;孔56的直徑小於鎖栓復位彈簧54的外徑,彈簧54套在觸架端55`上後置在置栓架內抵靠在孔56`和保鎖栓垂直孔56二者交接處的臺階壁上,置栓架26有保鎖栓垂直孔56的一端焊接在活動架孔洞71中,另一端通過圓孔(26`)、(26``)與座椅控制外殼連接。
裝有減摩滾輪52的金屬塊51在縱向的一端有一個螺孔;另一端有一個讓鎖栓小端54`運動的槽孔53,用於在釋放鎖栓時使鎖栓的小端54`插入。金屬塊有螺孔一端,與套有回位彈簧49的連接杆50的一端連接後,再將金屬塊有減摩滾輪52的側面,抵在控制系統的外側殼58`上(是減摩滾輪52直接與外側殼58`擠壓),有減摩滾輪的對稱側面則壓在鎖栓小端54`上,強行將鎖栓觸壁端55從置栓架壓入圓角矩形栓孔46中,再將金屬塊有連接杆一端指向汽車頭方向,使套有回位彈簧的連接杆50從座椅控制系統外殼縱向擋簧孔41`中穿出(回位彈簧49稍被壓縮在控制系統殼內),再與手動控制錘41連接組成控制滑塊。
前軸12、保險軸13、後軸16穿過活動架側面配套的圓孔,通過安裝在上述軸上的座椅專用滾輪安放在固定框29中互相平行的兩條軌道17和17`內。兩條軌道的高度h與安放在軌道中的前軸、保險軸或後軸上滾輪的外圈直徑d的差大於常規機械運動要求的標準值,h與d的關係為h≥d+0.50mm。
在正常狀態時,鎖栓的觸壁端55從活動架上的置栓架26插入到固定框上的栓孔46後,鎖栓的小端54`被控制系統中的手動控制錘41、連接杆50、金屬塊51連成一體的滑塊一個側面抵靠住後,活動架得到鎖定。這時候的活動架,向前活動架前側面被固定框前端的吸能擋板10上的緩衝帶58擠頂;向後活動架上的鎖栓觸壁端55被固定框上的栓孔46的後壁47攔截;向下活動架前部下表面被在固定框上的吸能、承重兩用座椅專用滾輪28和31支撐、後部通過後軸上的滾輪37、37`被軌道下壁27`、32`支承;向上活動架前部的前軸12上的滾輪59、59`被軌道上壁27、32頂壓、後部的吸能板6通過吸能釘24、24`被固定框後面左、右新型吸能架的蓋板25、25`拉緊(保險軸13上的滾輪在軌道17、17`內懸空),保證了座椅的穩定。
圖16顯示了一種安裝在上述的垂直方向吸能板45前部上的吸能、承重兩用座椅專用滾輪28的結構,滾輪由滾輪軸螺帽64、64`、滾輪擋圈65、65`、滾輪油封66、66`、滾輪儲油圈67、67`滾輪外圈68、滾輪軸69、滾輪內圈70組成。對稱的吸能和承重兩用滾輪31和前軸上的滾輪59、59`、保險軸上的滾輪60、60`、後軸上承重滾輪37、37`也採用了與滾輪28相同的結構。原因是本發明的座椅用的滾輪極少轉動(可能一輩子也不轉動一次),轉動之話速度也不大,汽車又是耐用品,所以主要是考慮能耐重壓、能防塵和不易碎裂。經試驗,本發明人剛發明的不必用滾珠或滾針、外圈兩端有儲油槽和油封的汽車專用滾輪即達到技術要求,使汽車在正常行駛中,滾輪不會損壞,發生碰撞過程中滾輪也不會出故障。
附圖13顯示了本發明的保證座椅穩定的固定框後部新型吸能架的結構,吸能架蓋板25、25`(25`是與25對稱,圖中未畫出25`)設置成汽車車頭方向低,車尾方向高。
汽車發生嚴重碰撞事故時,由於座椅靠背的作用,活動架後部是受到一個斜前向上的慣性力,而平時活動架4後部上的吸能板6通過兩端的吸能釘24、24`被固定框後部的吸能架上的蓋板25、25`拉緊,所以此時這個慣性力是作用在吸能架14、14`、吸能釘24、24`、吸能板6和活動架4上,因為吸能釘24、24`不可能被拉長,吸能架14、14`被螺絲釘34、34`固定在汽車上,難變形,而槽鋼形的活動架4的抗彎強度遠大於後部吸能板6的抗彎強度,所以吸能板6會向下發生一定的永久形變,而致使吸能釘24、24`向下不再與吸能架蓋板25、25`接觸,使活動架4更順利後退。
附圖14、15顯示了本發明的防反彈裝置的結構、工作原理和座椅後退後底座的狀態。防反彈裝置由防反彈鎖栓61、防反彈鎖栓復位彈簧62、防反彈裝置外殼63和固定板63`組成。防反彈鎖栓61由鎖栓套簧端35`、鎖栓託簧柱48`、鎖栓上鎖端68`組成,它的軸截面呈「中」字形,是一端長(套簧端35`)另一端短(上鎖端68`)兩者交接處(鎖栓託簧柱48`)直徑大於兩側直徑的三節圓柱體;防反彈裝置外殼63是同軸兩個內圓直徑和長度不等的鋼管,內有一個放置防反彈鎖栓復位彈簧用的圓孔(外殼置簧孔62`)、一個讓鎖栓套簧端穿出的端孔(外殼端孔61`),外殼置簧孔62`的長度大於外殼端孔61`的長度;固定板63`是中心有一中心圓孔69`的鐵板。
將防反彈裝置外殼63有外殼置簧孔62`一端插入固定板63`的中心孔69`後焊接好;再將鎖栓套簧端35`套上復位彈簧後放置在外殼置簧孔62`中,並且使鎖栓套簧端35`從外殼端孔61`中穿出,最後將鎖栓上鎖端68`插入活動架上讓防反彈鎖栓上鎖端穿過的圓孔73內,使固定板63`與活動架4固定。
當汽車發生碰撞並達到一定的強度時,由於控制系統中連接成一體的手動控制錘41、套有回位彈簧的連接杆50、金屬塊51的軸向與汽車碰撞前運動的方向相同,金屬塊會與手動控制錘一起向車頭方向運動。同理由於慣性,通過置栓架26裝有鎖座椅用的鎖栓的座椅底座活動架4一定是稍往前移,即鎖栓51`離開了固定框上的栓孔46的後壁47,由於栓孔46的任一條邊較大於鎖栓直徑,鎖栓不再與栓孔46接觸。座椅受到的慣性力不能施加在鎖栓觸壁端55上,而是通過緩衝帶58施加在吸能擋板10上。當金屬塊51運動到讓鎖栓運動的槽孔53與鎖栓小端54`對正時,鎖栓小端54`在鎖栓復位彈簧54的作用下,會很快地從槽孔53向外側運動,運動到一定的距離後,鎖栓凸緣53`被槽孔53阻擋而停止(因凸緣的直徑比槽孔寬度大),此時鎖栓51`從固定框的圓角矩形栓孔46中脫離出來,此時活動架可以相對於固定框向後運動,於是在活動架上的座椅被釋放。同時,汽車發生碰撞時,由於慣性,活動架4會通過緩衝帶58對置於固定框前端水平方向的吸能擋板10產生一個推力,此時擋板10會發生一定的形變,將座椅的一部分動能轉化為擋板10的彈性勢能。
汽車在正常行駛時,前軸12上的滾輪59、59`是與軌道上壁27、32表面接觸,吸能釘24、24`通過螺帽21`、21吸能釘調整螺帽23、23`分別固定在活動架後部吸能板6上。汽車發生碰撞時,由於座椅靠背等的作用,活動架4前部是受到一個很大斜向下的力。而此時由於安裝在固定框吸能板45上的吸能、乘重兩用滾輪28、31直接與活動架4前部下表面接觸,活動架前部很大斜向下的力就直接施加在吸能滾輪28、31上,因為活動架的強度遠大於安放滾輪28、31的吸能板45的強度,所以吸能板45等會發生一定的形變,它們都吸收了座椅的部分動能。此時前軸滾輪59、59`(由於對稱, 59`在附圖12中未畫出)離開軌道上壁27、32,壓在軌道下壁27`、32`上。
同理,在汽車發生碰撞瞬間,由於座椅靠背等作用,活動架4後部是受到一個斜向上的力,此時後軸16則欲作斜向上運動,由於裝在活動架後部上的吸能板6兩端的吸能釘24、24`被固定框後部吸能架24、24`拉緊,而活動架的抗折彎強度遠大於活動架上的吸能板6的抗折彎強度,故此時吸能板6會發生一定的永久形變,也吸收了座椅一部分動能,可見,在碰撞過程中,是犧牲了吸能裝置,保護了碰撞後需要運動的前軸滾輪59、59`和保險軸上的滾輪60、60`。另外,根據調查,發現在日常生活中汽車發生碰撞時,裝在活動架上方的平時調整人與方向盤、儀錶板舒適距離的軌道、調整靠背傾斜度等裝置會發生一定的永久形變而失去調整作用,它們也吸收了座椅的一定動能。
在汽車發生碰撞過程中,座椅的動能有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轉化成彈性勢能,此時,隨著發生碰撞汽車速度的改變量越來越小,座椅受到的慣性力也會逐漸減少,此時活動架通過緩衝帶施加給吸能擋板10的壓力也會逐漸變小,但吸能擋板10具有的彈性力並非如此,當活動架通過緩衝帶58施加給吸能擋板10的壓力小於吸能擋板10由於變形具有的彈性力時,在吸能擋板10的彈性力作用下,活動架4、座椅的坐墊和靠背等開始向後方運動。根據能量守恆定理知此時,吸能擋板10的彈性勢能轉化為座椅的動能,使座椅只能以一定的速度向後方運動(因擋板10是固定的)。同理,在汽車發生碰撞時,人會以一定的速度向前運動,但由於受到安全帶的作用,運動到一定距離後將停止,此時安全帶,人與安全帶接觸部位、安全帶固定點等也會發生一定的永久形變,所以也吸收了人的一部分動能,而人的相當一部分動能則轉化為安全帶,安全帶固定點等的彈性勢能,也是隨著人受到的慣性力逐漸減少,人施加給安全帶的壓力也會逐漸變小,當此壓力小於安全帶具有的彈性力時,在安全帶彈性力的作用下,人也開始向後方運動。根據能的轉化與守恆定律也知道此時安全帶的彈性勢能轉化成人的動能,此時人也只能以一定的速度向後方運動(因為安全帶固定),最終人還是坐在座椅上。
值得指出,只要發生碰撞的汽車還會變形汽車就會繼續吸收能量,人和座椅受到的慣性力就不為零,而人和座椅是分別施加給安全帶、吸能擋板的壓力減少到小於安全帶、吸能擋板具有的彈性力時,人和座椅就開始向後方運動,此時方向盤等才壓過來,原因是發生碰撞事故時,汽車的動能是先轉化成為破壞汽車前端保險槓等的能量(破壞能),再向縱深方向發展,而方向盤、儀錶板與前端保險槓都有一定的距離(特別是小汽車),人與方向盤、儀錶板也有一定的距離,經過這些距離的緩衝,人和座椅後退的時間不會滯後,所以達到了保護的效果。而且本發明已經過實車碰撞實驗證明本發明通過彈簧54的力來從圓角矩形栓孔46中彈出鎖栓51`是在人和座椅開始向後方運動之前,不會滯後。另外,本發明的鎖栓與栓孔46後壁47接觸的鎖栓觸壁端55的直徑小於鎖栓觸架端55`的直徑,因此鎖栓不會因為變形而卡死在栓孔46和置栓架26中,從而保證彈簧54可靠地彈出鎖栓51`。
座椅後移過程中,在活動架後軸16脫離了軌道向後方運動時,由於固定框限制座椅後移的距離和加固固定框用的鐵板30的作用,使前軸12和保險軸13都不能離開軌道,當活動架4運動到活動架上讓防反彈裝置鎖栓上鎖端穿過的圓孔73與固定框上防反彈孔洞48對正時,放置在活動架上的圓孔73中的防反彈鎖栓上鎖端68`在防反彈鎖栓復位彈簧62的作用下,伸入到固定框上防反彈孔洞48中,使座椅不能再向前、後、上、下運動,也不能翻轉,達到了避免或減少司乘人員受到傷害、便於施救受傷人員的目的。
那些現有技術領域中的技術人員將清楚地知道,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範圍和精神的前提下,不同的調整和變化可以被用於本發明中。例如,發明的實施例的不同元件的特殊形狀可以被調整以適合特殊的應用。本發明包括在權利要求和它們的等同條件的範圍內的調整和變化。
權利要求
1.小型車專用前排特殊座椅,包括靠背、坐墊、調整人與方向盤、儀錶板舒適距離用的裝置、安全帶、一固定在汽車駕駛室地板上的縱向與汽車縱向相同的固定框、固定框包括水平方向的吸能擋板、板上的緩衝帶、垂直方向的吸能板、板上的吸能承重兩用滾輪、側面上一個鎖座椅用的圓角矩形栓孔、互相平行的兩條軌道、限制座椅後移距離和加固固定框用的鐵板;還有一安裝在固定框上槽鋼形的活動架、架上的前、後軸、活動架後部吸能板和板上的吸能釘,其特徵是所述的座椅還包括固定框(29)中互相平行的兩條軌道(17)、(17`)後部旁,設置有兩個對稱的新型吸能架(14)、(14`);在固定框(29)一個側面的後部,有一個直徑大於防反彈鎖栓上鎖端(68`)直徑的防反彈孔洞(48);座椅後退到最大值時,在活動架(4)對應於固定框(29)上防反彈孔洞(48)的側面位置,有一個直徑大於防反彈鎖栓上鎖端(68`)直徑、與防反彈孔洞(48)對正的讓防反彈鎖栓上鎖端穿過的圓孔(73),在圓孔(73)外側面裝有防反彈裝置(3);活動架(4)前、後軸孔之間還有兩個與前軸孔(72)、(72`)的距離小於與後軸孔(75)、(75`)距離的保險軸孔(74)、(74`),一裝配有兩個新型的座椅專用滾輪(60)、(60`)的保險軸(13),穿過保險軸孔,和裝有兩個座椅專用滾輪(59)、(59`)的前軸(12),一起放置在限制座椅後移距離和加固固定框用的鐵板(30)汽車車頭一側的軌道內;在活動架(4)對應於固定框圓角矩形栓孔(46)的側面位置還設置一個固定安放鎖栓用的置栓架(26)的圓孔(71),控制系統的外側殼(58`)通過側面裝有一個減摩滾輪(52)的金屬塊(51),將位於減摩滾輪(52)輪軸汽車車頭一側的鎖座椅用的鎖栓(51`),壓入活動架(4)上的置栓架(26)和固定框(29)上的圓角矩形栓孔(46),將帶有靠背等的活動架(4)鎖止在固定框(29)上鎖住了座椅,並通過使鎖栓(51`)從上述的栓孔中離開,而使座椅解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車專用前排特殊座椅,其特徵是固定框後部的兩個對稱的新型吸能架(14)、(14`)分別有一塊汽車車頭方向低、車尾方向高的傾斜布置的蓋板(25)、(25`),蓋板在汽車車尾方向一端各有一個配套的讓吸能釘穿過的槽孔(15`)、(1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車專用前排特殊座椅,其特徵是防反彈裝置包括防反彈鎖栓(61)、防反彈鎖栓復位彈簧(62)、防反彈裝置外殼(63)、固定板(63`),防反彈鎖栓(61)由鎖栓套簧端(35`)、鎖栓上鎖端(68`)、鎖栓託簧柱(48`)三部份構成,是鎖栓套簧端(35`)長,上鎖端(68`)短,兩者交接處的鎖栓託簧柱(48`)直徑大於兩側直徑的三節圓柱體;外殼(63)是同心的一個外殼置簧孔(62`)和一個外殼端孔(61`)的鋼管;固定板(63`)是中部有一中心圓孔(69`)的鐵板;將外殼有外殼置簧孔(62`)一端插入固定板的中心圓孔(69`)後焊接好,再在鎖栓套簧端(35`)套上復位彈簧(62)後放置在外殼置簧孔(62`)中,並且使套簧端(35`)從外殼端孔(61`)中穿出,復位彈簧(62)抵在鎖栓託簧柱的套簧端(35`)一側和外殼端孔(61`)內側面上,最後將鎖栓上鎖端(68`),插入活動架(4)上讓上鎖端穿過的圓孔(73)後抵在固定框有防反彈孔洞(48)一側的軌道前部側面上,再將固定板(63`)與活動架(4)固定;當汽車發生意外,座椅後退到活動架(4)上讓上鎖端穿過的圓孔(73)與固定框上的防反彈孔洞(48)對正時,鎖栓上鎖端(68`)在套簧端上復位彈簧(62)的作用下,伸入防反彈孔洞(48),將座椅固定,通過向外拉從外殼端孔(61`)中伸出的鎖栓套簧端(35`)的那部份使座椅解鎖。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車專用前排特殊座椅,其特徵是活動架上的保險軸孔(74)、(74`)與前軸孔(72)、(72)之間的距離x≥60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車專用前排特殊座椅,其特徵是座椅專用滾輪包括一個不設置有安放滾珠(或滾針、滾柱)位置但兩端內圓一側分別設置有一個安放潤滑油用的滾輪儲油槽(67)、(67`)、儲油槽外側還分別設置有一個安放防塵油封用的臺階(70`)、(70``)的滾輪外圈(68);兩個置於臺階中的防塵油封(66)、(66`);一個不設置有安放滾珠(或滾針、滾柱)位置的、放置在儲油槽中填滿潤滑油和臺階中裝有防塵油封的滾輪外圈(68)的內圓中的滾輪內圈(70);兩個中心有一圓孔的、放置在滾輪內圈(70)兩個側面限定滾輪外圈(68)軸向滑動區間用的滾輪擋圈(65)、(65`)。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車專用前排特殊座椅,其特徵是置栓架(26)是由有兩個同軸、內圓直徑不相等的厚壁鋼管與一塊有與座椅控制系統(1)連接用的圓孔(26`)、(26``)的鐵板焊接而成,軸截面呈「T」字形,內有一個保鎖栓垂直孔(56)和一個安放鎖栓復位彈簧孔(56`);有保鎖栓垂直孔(56)的一端焊接在活動架(4)上固定安放鎖栓用的置栓架的圓孔(71)中,保鎖栓垂直孔(56)的壁厚y的值為y≥4.8mm,保鎖栓垂直孔(56)的長度大於活動架側面的厚度,套有鎖栓的復位彈簧(54)放置在安放鎖栓復位彈簧孔(56`)中而抵靠在與保鎖栓垂直孔(56)二者交接處的臺階壁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車專用前排特殊座椅,其特徵是座椅控制系統(1)還包括、金屬塊回位彈簧(49)、鎖栓復位彈簧(54)、兩端有螺絲的連接杆(50)、手動控制錘(41)、控制系統外殼(35),給座椅上鎖是在鎖栓大端觸架端(55`)套上復位彈簧(54)後將其插入置栓架(26)中,連接杆(50)一端與金屬塊(51)有螺孔的一端連接,在杆上套上回位彈簧(49)後將連接杆(50)另一端指向車頭方向,從控制系統外殼縱向擋簧孔(41`)穿出(套在連接杆上的回位彈簧抵在金屬塊前端側面和控制系統外殼車頭方向的內側面上),再與手動控制錘(41)連接組成控制滑塊,後用金屬塊(51)側面上的減摩滾輪(52)抵在控制系統外側殼(58`)上,對稱側面則壓在上述置栓架(26)中的鎖栓小端(54`)上,強行將鎖栓觸壁端(55)壓入固定框上的圓角矩形栓孔(46)中;給座椅解鎖是有金屬塊(51)的控制滑塊,在自身慣性或人工拉手動控制錘(41)使金屬塊(51)沿車輛縱向相對於鎖栓(51`)移動,加力壓縮位於金屬塊(51)前端側面和控制系統(1)外殼車頭方向內側之間的金屬塊回位彈簧(49),直到鎖栓小端(54`)進入金屬塊另一端上的槽孔(53),這時復位彈簧(54)將鎖栓(51`)從固定框上的圓角矩形栓孔(46)中脫離。
8.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小型車專用前排特殊座椅,其特徵是控制鎖栓用的金屬塊(51)和套有金屬塊回位彈簧(49)、兩端有螺絲的連接杆(50),與手動控制錘(41)連接後組成的控制滑塊總質量為238±80kg,裝配時金屬塊(51)縱向與汽車縱向(車頭方向)相同。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車專用前排特殊座椅,其特徵是鎖座椅用的鎖栓(51`)是兩端直徑不相等的圓柱形,直徑大的一端由鎖栓觸架端(55`)和鎖栓觸壁端(55)組成,其中觸架端(55`)的直徑大於觸壁端(55)的直徑,上鎖時觸架端(55`)與置栓架(26)接觸,觸壁端(55)與固定框上的圓角矩形栓孔(46)後壁(47)接觸。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車專用前排特殊座椅,其特徵是固定框中互相平行的兩條軌道(17)、(17`)的高度h與活動架前軸(12)、保險軸(13)、後軸(16)上座椅專用滾輪(59)、(59`)、(60)、(60`)、(37)、(37`)的外圈直徑d的關係為h≥d+0.50mm。
全文摘要
一種小型車專用前排特殊座椅,它是在前排座椅軌道下面加裝一隻上面有利用慣性力來控制座椅的控制系統、用壓入法的防反彈裝置、裝上滾輪的前、後和保險軸的活動架;活動架通過輪軸、螺帽安置在與汽車地板固定的互相平行的兩條軌道和吸能裝置組成的固定框上,汽車發生意外時,座椅的吸能裝置吸收和轉化了座椅動能,控制系統工作,被鎖住的座椅和人分別在吸能裝置和安全帶等的彈性力作用下,一起向後方運動,最後座椅被防反彈裝置鎖定,使人員得到了保護。
文檔編號B60N2/427GK1847048SQ20051006303
公開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5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5日
發明者劉熙 申請人: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