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運維光環境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18:36:06
Idc運維光環境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IDC運維光環境系統,其特徵在於:該系統由運維光環境系統控制器(33)和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31)組成,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31)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與運維光環境系統控制器(33)進行數據連接,可對存在於數據中心內的多種光源進行統一、配合的調製,使其可根據預設或定製的規則對目標事實進行反映,在原有功能的基礎上賦予其信號價值,且具有良好的拓展性,以與其它信息探測模塊協同工作,具有部署靈活的優點。
【專利說明】IDC運維光環境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信息系統領域,特別是IDC運維光環境系統。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深入發展,信息系統日益成為核心業務處理的關鍵基礎設施,隨著信息系統的運用領域愈發廣泛、數量日益增多、複雜度專業度不斷提高,加之雲計算、物聯網等趨勢的逐步落地,運維服務商的服務售賣,對服務系統的依賴度愈發提高,數據中心是運維服務的重要對象,其規模龐大、設備眾多、保障要求高,對服務系統有迫切要求,利用可視化技術建立與實際機房完全一致的三維虛擬環境是服務系統統一展示和管理平臺的極佳選擇,它將多種管理系統的複雜信息融匯在虛擬仿真環境之中,以符合人類直覺的方式自然呈現,從而大大提升了信息交互的效率,降低了信息損耗和時間損耗,確保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降低了信息查詢和瀏覽的難度,使運維管理人員能夠大幅提升操控效率,加快響應速度,縮短處理時間,但構建三維虛擬環境是一個複雜耗時的過程,要經歷包括數據採集、數據分析、數據治理、數據管理、數據挖掘在內的一系列複雜數據處理,如何提高搭建效率是服務系統建設的重要課題,與此同時,數據中心的動力環境監控在運維實務中具有較大比重,一方面,動力環境對與保證業務設備的正常運轉具有重要意義,已經在IDC運營中受到與業務設備相當程度的重視,另一方面,數據中心中日益龐雜的來自不同廠家的各色動環單品設備,穩定性參差不齊、普遍缺乏自動監控和信息剖露能力,增加了運維服務的負擔,迫切需要運維服務系統的輔助支持。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IDC運維光環境系統,可對存在於數據中心內的多種光源進行統一、配合的調製,使其可根據預設或定製的規則對目標事實進行反映,在原有功能的基礎上賦予其信號價值,且具有良好的拓展性,以與其它信息探測模塊協同工作,具有部署靈活的優點。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採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IDC運維光環境系統,該系統由運維光環境系統控制器和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組成,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與運維光環境系統控制器進行數據連接。採用這種方案的IDC運維光環境系統,可實現運維光環境系統控制器對多種光源的調節控制。
[0005]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包含有調製驅動單元、調製控制單元和數據收發單元,調製驅動單元、數據收發單元均與調製控制單元連接,調製控制單元可在數據收發單元的配合下,控制調製驅動單元的電信號變換動作。該方案可對所接入的光源電流加以控制,以實現運維光環境系統控制器對光源的通斷、亮度強弱的調節。
[0006]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運維光環境系統控制器可實時、定時或隨機的向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傳遞信號。[000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還包含有調製策略單元,調製策略單元與調製控制單元連接,調製控制單元可在調製策略單元的配合下,控制調製驅動單元的電信號變換動作。採用這種方案可豐富運維光環境系統控制器對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的控制方式,滿足多樣的應用方案需要。
[000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採用總線結構,調製驅動單元、調製策略單元和調製控制單元通過總線連接在一起,在總線晶片的控制下完成數據交互。採用這種標準化的結構,可方便在部署前,根據系統設計的結果預製現場所需的個單元模塊,提高現場的部署效率,降低模塊的生產成本。
[000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調製策略單元和調製控制單元採用標準插拔接口連接到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中。
[0010]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其特徵在於:所述調製驅動單元可在調製控制單元的控制下,對光源電流的間隔時間、電流強度進行調節。
[001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其特徵在於: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還包含有空間位置信息單元,採用可擦寫器件實現,總線連接於調製控制單元。該模塊方便部署和集成,尤其在調製方案由後臺統一協調實施時使用。
[0012]採用本實用新型的IDC運維光環境系統,可對存在於數據中心內的多種光源進行統一、配合的調製,使其可根據預設或定製的規則對目標事實進行反映,在原有功能的基礎上賦予其信號價值,且具有良好的拓展性,以與其它信息探測模塊協同工作,具有部署靈活的優點。
[0013]【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IDC運維光環境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所示,該IDC運維光環境系統由運維光環境系統控制器33和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31組成,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31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與運維光環境系統控制器33進行數據連接,運維光環境系統控制器33可實時、定時或隨機的向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31傳遞信號,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31的基本結構包含有調製驅動單元1、調製控制單元5和數據收發單元7,調製驅動單元1、數據收發單元7均與調製控制單元5連接,調製控制單元5可在數據收發單元7的配合下,控制調製驅動單元I的電信號變換動作,所述調製驅動單元I可在調製控制單元5的控制下,至少對光源電流的間隔時間、電流強度中的一種進行一種方案的調節,而數據收發單元7受運維光環境系統控制器33的控制;為了進一步提高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31的變換能力和集成功能,本實施例的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31還包含有調製策略單元3,調製策略單元3與調製控制單元5連接,調製控制單元5可在調製策略單元3的配合下,控制調製驅動單元I的電信號變換動作,而調製策略單元3可採用可擦寫器件實現,以更替存放來自數據收發單元7的數據,本實施例的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31還包含有採用可擦寫器件實現的空間位置信息單元13,且調製驅動單元1、調製策略單元3和調製控制單元5、數據收發單元7、空間位置信息單元13均通過總線連接在一起,調製策略單元3和調製控制單元5還是採用標準插拔接口 9連接到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31中,在總線晶片11的控制下完成數據交互,採用這種結構的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31,不僅可方便在部署前,根據系統設計的結果預製現場所需的各單元模塊,提高現場的部署效率,降低模塊的生產成本,而且可支持實時的數據收發,方便運維環境的部署和變更,還能方便的與後臺協調工作,以構建統一的運維光環境系統。
[0016]採用本實用新型的一體化運維環境搭建整合模塊,可對存在於數據中心內的多種光源進行調製,使其可根據預設或定製的規則對目標事實進行反映,在原有功能的基礎上賦予其信號價值,且具有良好的拓展性,能方便的與其它信息探測模塊協同工作,比如可根據需要選配光電傳感器、磁感應線圈等器件作為特徵量探測端,對目標量進行感知,在經過放大電路、模數轉換電路等實現的特徵量變換單元後通過標準接口送入該一體化運維環境搭建整合模塊,就可以通過調製控制單元5控制某光源進行光信號表達,具有部署靈活的優點。
【權利要求】
1.1DC運維光環境系統,其特徵在於:該系統由運維光環境系統控制器(33)和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31)組成,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31)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與運維光環境系統控制器(33)進行數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IDC運維光環境系統,其特徵在於: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31)包含有調製驅動單元(I)、調製控制單元(5)和數據收發單元(7),調製驅動單元(I)、數據收發單元(7)均與調製控制單元(5)連接,調製控制單元(5)可在數據收發單元(7)的配合下,控制調製驅動單元(I)的電信號變換動作。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IDC運維光環境系統,其特徵在於:運維光環境系統控制器(33)可實時、定時或隨機的向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31)傳遞信號。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IDC運維光環境系統,其特徵在於: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31)還包含有調製策略單元(3),調製策略單元(3)與調製控制單元(5)連接,調製控制單元(5)可在調製策略單元(3)的配合下,控制調製驅動單元(I)的電信號變換動作。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IDC運維光環境系統,其特徵在於: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31)採用總線結構,調製驅動單元(I)、調製策略單元(3)和調製控制單元(5)通過總線連接在一起,在總線晶片(11)的控制下完成數據交互。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IDC運維光環境系統,其特徵在於:調製策略單元(3)和調製控制單元(5)採用標準插拔接口(9)連接到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31)中。
7.根據權利要求2至6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IDC運維光環境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調製驅動單元(I)可在調製控制單元(5)的控制下,對光源電流的間隔時間、電流強度進行調節。
8.根據權利要求2至6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IDC運維光環境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運維光環境搭建整合模塊還包含有空間位置信息單元(13),採用可擦寫器件實現,總線連接於調製控制單元(5)。
【文檔編號】H05B37/02GK203482449SQ201320464875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31日
【發明者】陸起陽 申請人:成都勤智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