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塵監測系統流量控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04:18:1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環境監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於對空氣站PM10和PM2.5等顆粒物進行監測分析的裝置。
背景技術:
城市揚塵源具有開放性、空間多源性、廣泛性、排放隨機性等特徵,利用β射線衰減法測定空氣中懸浮顆粒物的含量是監測空氣揚塵的有效方法。β射線衰減法顆粒物監測儀的工作原理是:射線在通過顆粒物時會被吸收,當能量恆定時,β射線的吸收量與顆粒物的質量成正比。測量時,經過切割器,將顆粒物捕集在濾膜上,通過測量β射線的透過強度,即可計算出空氣中顆粒物濃度。儀器可以間斷測量,也可以進行自動連續測量,粉塵對β線的吸收與氣溶膠的種類、粒徑、形狀、顏色和化學組成等無關,只與粒子的質量有關。其檢測極限和靈敏度都達到了2μg/m3以下,然而,β射線衰減法對於氣體流量的控制要求極高,流量控制在測量過程中至關重要,流量的穩定性直接影響最終濃度的測量結果。目前,多使用閥門控制器來控制閥門的開度,以控制抽取空氣的流量,而控制的流量大多為16.67L/min,流量較大,對閥門的要求較高,較難做到精確控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操作方便、控制精度高的揚塵監測系統流量控制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揚塵監測系統流量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主控板、質量流量計、精確流量控制部分和正常流量控制部分,其中精確流量控制部分採用流量控制閥,而正常流量控制部分則包括一旁路管和一調節旁路管流量的控制閥門,旁路管跨接於所述流量控制閥的兩端;所述流量控制閥及旁路管的進口端連接一進氣管,出口端則連接一出氣管,出氣管連接質量流量計;所述控制閥門安裝於旁路管上;旁路管的流量大於流量控制閥的流量;所述主控板連接於流量控制閥與質量流量計之間形成反饋控制迴路。
優選地,所述流量控制閥及旁路管的進口端通過一進氣三通閥與進氣管連接,而流量控制閥及旁路管的出口端則通過一出氣三通閥與出氣管連接。
優選地,所述旁路管彎曲成U型結構,其整體與所述流量控制閥相互齊平並從流量控制閥一端繞過,使得整個裝置的結構更為緊湊。
優選地,用於調節旁路管氣體流量的控制閥門為一背壓閥,該背壓閥安裝於靠近出氣三通閥的旁路管直臂部分中,這種結構可儘量提高流量控制精度。
進一步地,所述旁路管的流量15L/min,而流量控制閥的流量調節範圍為0-5L/min,這樣兩路總和可非常方便地控制到16.67L/min,達到準確採樣目的。
本實用新型通過由旁路的固定流路和直路的精確控制流路組成整個流量控制流路,固定流路通過背壓閥調節氣體流量到15L/min左右,精確控制流路可以在0~5L/min之間精確控制,兩路總和精確控制到16.67L/min,達到準確採樣目的,整個機構簡單,控制方便且精度高,從而確保顆粒物分析儀能夠精確、及時、有效地監測城市揚塵。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系統控制框圖。
圖中,1為進氣管,2為進氣三通閥,3為流量控制閥,4為出氣三通閥,5為旁路管,6為背壓閥,7為出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中,參照圖1和圖2,所述揚塵監測系統流量控制裝置,揚塵監測系統流量控制裝置,包括主控板、質量流量計MFC、精確流量控制部分和正常流量控制部分,其中精確流量控制部分採用流量控制閥3,而正常流量控制部分則包括一旁路管5和一調節旁路管5流量的控制閥門,旁路管5跨接於所述流量控制閥3的兩端;所述流量控制閥3及旁路管5的進口端連接一進氣管1,出口端則連接一出氣管7,出氣管7連接質量流量計MFC;所述控制閥門安裝於旁路管5上;旁路管5的流量大於流量控制閥的流量;所述主控板連接於流量控制閥3與質量流量計之間形成反饋控制迴路。
流量控制閥3及旁路管5的進口端通過一進氣三通閥2與進氣管1連接,而流量控制閥3及旁路管5的出口端則通過一出氣三通閥4與出氣管7連接。
所述旁路管5彎曲成U型結構,其整體與所述流量控制閥3相互齊平並從流量控制閥3一端繞過,使得整個裝置的結構更為緊湊。
用於調節旁路管5氣體流量的控制閥門為一背壓閥6,該背壓閥6安裝於靠近出氣三通閥4的旁路管5直臂部分中,這種結構可儘量提高流量控制精度。
所述旁路管5的流量15L/min,而流量控制閥3的流量調節範圍為0-5L/min,這樣兩路總和可非常方便地控制到16.67L/min,達到準確採樣目的。
以上已將本實用新型做一詳細說明,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範圍,即凡依本申請範圍所作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涵蓋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