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縫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23:04:01 1
變形縫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變形縫結構,包括變形縫、位於所述變形縫一側的第一結構、及位於所述變形縫另一側的第二結構;所述第一結構中臨近所述變形縫的一側凸設有牛腿,所述牛腿的上端安裝面固定設置有供所述第二結構與所述第一結構相對滑動的滑動支座,所述滑動支座的上端固定於所述第二結構上,所述第一結構與所述第二結構之間的間隙構成所述變形縫。本實用新型解決了傳統變形縫結構難以安裝模板以及施工成本較高的問題。
【專利說明】變形縫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變形縫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建築工程中的變形縫是伸縮縫、沉降縫和抗震縫的總稱,是為了預防建築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產生變形、有害裂縫甚至破壞而在結構中預設的永久構造縫。
[0003]如圖1和圖2所示,變形縫傳統的做法是在變形縫1』處設置雙排框架柱2』,從而將建築結構完全斷開為兩個獨立部分,框架柱2』的外側連接梁板3』,雙排框架柱2』之間的縫,即為變形縫1』。由於變形縫1』寬較小,最小時不足10cm,最大時也不超過40cm,所以給施工中的模板安裝以及拆除帶來較大難度,而模板安裝不好也會直接影響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同時,傳統做法採用雙柱設計,直接導致在變形縫位置處增加了一排框架柱,增加了鋼筋、混凝土及模板的用量,從而增加了建設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現提供一種變形縫結構,以解決傳統變形縫結構難以安裝模板以及施工成本較高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一種變形縫結構,包括變形縫、位於所述變形縫一側的第一結構、及位於所述變形縫另一側的第二結構;所述第一結構中臨近所述變形縫的一側凸設有牛腿,所述牛腿的上端安裝面固定設置有供所述第二結構與所述第一結構相對滑動的滑動支座,所述滑動支座的上端固定於所述第二結構上,所述第一結構與所述第二結構之間的間隙構成所述變形縫。
[0006]本實用新型變形縫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第一結構包括第一梁板、及框架柱,所述框架柱設於所述第一梁板中臨近所述變形縫的臨近端,所述牛腿設於所述框架柱中臨近所述變形縫的一側;所述第二結構包括與所述牛腿對應的第二梁板,所述滑動支座的上端固定設置於所述第二梁板的下端安裝面,所述框架柱與所述第二梁板之間的間隙構成所述變形縫。
[0007]本實用新型變形縫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滑動支座包括自下而上依序布置的下支座板、下滑板、第一平面滑板、滑塊、球面滑板、球面襯板、第二平面滑板、上滑板、上支座板;所述下滑板固定於所述下支座板上,所述第一平面滑板的一部分嵌設於所述滑塊的下端,所述球面滑板的一部分嵌設於所述滑塊的上端,所述第二平面滑板的一部分嵌設於所述球面襯板的上端,所述上滑板固定於所述上支座板上。
[0008]本實用新型變形縫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牛腿的上端安裝面預埋有與所述下支座板固定連接的下預埋件。
[0009]本實用新型變形縫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右側梁板的下端安裝面預埋有與所述上支座板固定連接的上預埋件。
[0010]本實用新型變形縫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的第一平面滑板、第二平面滑板均為平面聚四氟乙烯板,所述球面滑板為球面聚四氟乙烯板,所述的下滑板、上滑板均為不鏽鋼滑板。
[0011]本實用新型變形縫結構的有益效果在於,通過在第一結構中臨近所述變形縫的一側凸設置牛腿、以及在牛腿的上端安裝面固定設置有供所述第二結構與所述第一結構相對滑動的滑動支座,使得變形縫兩側的第一結構與第二結構既滿足單獨變形的要求,又便於模板安裝,且位於變形縫一側的部分結構可以不用施工建造,相對於變形縫兩側的部分結構都需要施工建造的現有技術,降低了建設成本,例如第二結構中只包括梁板,該梁板的下端安裝面固定於所述滑動支座的上端,從而省去了一排框架柱。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現有技術變形縫結構的平面圖;
[0013]圖2為現有技術變形縫結構的剖視圖;
[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變形縫結構的平面圖;
[0015]圖4為本實用新型變形縫結構的剖視圖;
[0016]圖5為本實用新型變形縫結構中滑動支座的示意圖;
[0017]圖6為本實用新型變形縫結構的施工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利於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的了解,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進行說明。為了便於理解本實用新型,下文中所述的「左」 「右」與附圖本身的左右方向一致,但並不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與方法起限定作用。下文中的第一結構即為左側結構,第二結構即為右側結構,左側梁板即為第一梁板,右側梁板即為第二梁板。
[0019]請參考圖3與圖4,圖3為本實用新型變形縫結構的平面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變形縫結構的剖視圖。如圖3與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變形縫結構,變形縫1、位於變形縫I左側的左側結構A、及位於變形縫I右側的右側結構B,左側結構A中臨近變形縫I的一側凸設有牛腿21,牛腿21的上端安裝面固定設置有供右側結構B與左側結構A相對滑動的滑動支座4,滑動支座4的上端固定於右側結構B上,左側結構A與右側結構B之間的間隙構成變形縫。其中,左側結構A包括左側梁板2及框架柱20,框架柱20設於左側梁板2中臨近變形縫I的臨近端;右側結構B包括位於變形縫I右側的右側梁板3 ;框架柱20中臨近變形縫I的一側凸設有與右側梁板3對應的牛腿21,滑動支座4的上端固定設置於右側梁板3的下端安裝面,框架柱20與右側梁板3之間的間隙構成變形縫I。
[0020]首先,介紹滑動支座4。
[0021]滑動支座4包括自下而上依序布置的下支座板40、下滑板41、第一平面滑板42、滑塊43、球面滑板44、球面襯板45、第二平面滑板46、上滑板47、上支座板48 ;下滑板41固定於下支座板40上,第一平面滑板42的一部分嵌設於滑塊43的下端,球面滑板44的一部分嵌設於滑塊43的上端,第二平面滑板46的一部分嵌設於球面襯板45的上端,上滑板47固定於上支座板48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平面滑板42、第二平面滑板46均為平面聚四氟乙烯板,球面滑板44為球面聚四氟乙烯板,下滑板41、上滑板47均為不鏽鋼滑板。
[0022]接下來,介紹牛腿21。
[0023]牛腿21設置於框架柱20的臨近變形縫1的一側,且與右側梁板3對應,牛腿21的上端安裝面固定滑動支座4。在本實施例中,牛腿21固定滑動支座4的實施方式為:在牛腿21的上端安裝面預埋有下預埋件210,下支座板40可焊接在下預埋件210上。
[0024]接下來,介紹右側梁板3。
[0025]右側梁板3的下端固定於滑動支座4的上端,框架柱20與右側梁板3的間隙構成變形縫1。在本實施例中,右側梁板3固定滑動支座4的實施方式為:在右側梁板3的下端安裝面預埋有上預埋件310,上支座板48可焊接在上預埋件310上。
[0026]較佳地,下支座板40的兩側均設有向上凸出端401,兩個向上凸出端401與下支座板40構成一開口向上的上凹槽,下滑板41固定於上凹槽底部;上支座板48是兩側均設有向下凸出端481,兩個向下凸出端481與下支座板40構成一開口向下的下凹槽,上滑板47固定於下凹槽底部。當位於變形縫1左側的結構沿著左右方向變形時,框架柱20上的牛腿21會帶著下支座板40貼著下滑板41左右滑動,左右滑動的最大位移等於上凹槽的寬度,當位於變形縫1左側的結構沿著上下或者傾斜方向變形時,框架柱20上的牛腿21會帶著球面滑板44貼著球面襯板45轉動,轉動的最大的角度主要取決於下凸出端481的凸出長度;當位於變形縫1右側的結構沿著左右方向變形時,右側梁板3會帶著上支座板48貼著上滑板47左右滑動,左右滑動的最大位移等於下凹槽的寬度,當位於變形縫1右側的結構沿著上下或者傾斜方向變形時,右側梁板3會帶著球面襯板45貼著球面滑板44轉動,轉動的最大的角度主要取決於下凸出端481的凸出長度。
[0027]接下來,介紹基於上述的變形縫結構的施工方法。
[0028]請參考圖4、圖5與圖6,圖6為本實用新型變形縫結構的施工方法流程圖。如圖4、圖5與圖6所示,基於上述的變形縫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9]S1,在變形縫1預留空間左側構築左側結構A ;
[0030]S2,在左側結構A中臨近變形縫1預留空間的一側凸設牛腿21 ;
[0031]S3,在牛腿21的上端安裝面固定安裝滑動支座4 ;
[0032]S4,構築右側結構B,右側結構B固定於滑動支座4的上端並通過滑動支座4與左側結構A相對滑動,左側結構A與右側結構B之間的間隙構成變形縫1。
[0033]左側結構A包括左側梁板2、及框架柱20,框架柱20設於左側梁板2中臨近變形縫1的臨近端,牛腿21設於框架柱20中臨近變形縫1的一側;構築右側結構B具體包括:構築與牛腿21對應的右側梁板3,滑動支座4的上端固定設置於右側梁板4的下端安裝面,框架柱20與右側梁板3之間的間隙構成變形縫1。
[0034]其中,滑動支座4包括自下而上依序布置的下支座板40、下滑板41、第一平面滑板42、滑塊43、球面滑板44、球面襯板45、第二平面滑板46、上滑板47、上支座板48 ;下滑板41固定於下支座板40上,第一平面滑板42的一部分嵌設於滑塊43的下端,球面滑板44的一部分嵌設於滑塊43的上端,第二平面滑板46的一部分嵌設於球面襯板45的上端,上滑板47固定於上支座板48上。
[0035]具體的,在步驟S3中,在牛腿21的上端安裝面固定安裝滑動支座4具體包括:在牛腿21的上端安裝面固定下支座板40 ;在下支座板40上鋪設下滑板41 ;在下滑板41上鋪設的第一平面滑板42、滑塊43、以及球面滑板44,第一平面滑板42的一部分嵌設於滑塊43的下端,球面滑板44的一部分嵌設於滑塊43的上端;在球面滑板44上鋪設的球面襯板45以及第二平面滑板46,第二平面滑板46的一部分嵌設於球面襯板45的上端;在第二平面滑板46上鋪設的上滑板47以及上支座板48,上滑板47固定於上支座板48上。其中,在牛腿21的上端安裝面固定下支座板40進一步包括:在牛腿21的上端安裝面預埋下預埋件210 ;將下支座板40固定於下預埋件210上。而構築與牛腿21對應的右側梁板3進一步包括:在右側梁板3的下端安裝面預埋上預埋件310 ;將上支座板48固定於上預埋件310上。
[0036]本實用新型變形縫結構的有益效果在於:
[0037]通過在第一結構中臨近所述變形縫的一側凸設置牛腿、以及在牛腿的上端安裝面固定設置有供所述第二結構與所述第一結構相對滑動的滑動支座,使得變形縫兩側的第一結構與第二結構既滿足單獨變形的要求,又便於模板安裝,且位於變形縫一側的部分結構可以不用施工建造,相對於變形縫兩側的部分結構都需要施工建造的現有技術,降低了建設成本,例如第二結構中只包括梁板,該梁板的下端安裝面固定於所述滑動支座的上端,從而省去了一排框架柱。
[0038]以上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實用新型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範圍作為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變形縫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變形縫、位於所述變形縫一側的第一結構、及位於所述變形縫另一側的第二結構;所述第一結構中臨近所述變形縫的一側凸設有牛腿,所述牛腿的上端安裝面固定設置有供所述第二結構與所述第一結構相對滑動的滑動支座,所述滑動支座的上端固定於所述第二結構上,所述第一結構與所述第二結構之間的間隙構成所述變形縫。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形縫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結構包括第一梁板、及框架柱,所述框架柱設於所述第一梁板中臨近所述變形縫的臨近端,所述牛腿設於所述框架柱中臨近所述變形縫的一側;所述第二結構包括與所述牛腿對應的第二梁板,所述滑動支座的上端固定設置於所述第二梁板的下端安裝面,所述框架柱與所述第二梁板之間的間隙構成所述變形縫。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變形縫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滑動支座包括自下而上依序布置的下支座板、下滑板、第一平面滑板、滑塊、球面滑板、球面襯板、第二平面滑板、上滑板、上支座板;所述下滑板固定於所述下支座板上,所述第一平面滑板的一部分嵌設於所述滑塊的下端,所述球面滑板的一部分嵌設於所述滑塊的上端,所述第二平面滑板的一部分嵌設於所述球面襯板的上端,所述上滑板固定於所述上支座板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變形縫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牛腿的上端安裝面預埋有與所述下支座板固定連接的下預埋件。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變形縫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梁板的下端安裝面預埋有與所述上支座板固定連接的上預埋件。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變形縫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平面滑板、第二平面滑板均為平面聚四氟乙烯板,所述球面滑板為球面聚四氟乙烯板,所述的下滑板、上滑板均為不鏽鋼滑板。
【文檔編號】E04B1/68GK204199447SQ201420529563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6日
【發明者】王建軍, 萬利民, 劉伯黎, 蔡慶軍, 劉勇, 梁思龍, 徐勇彪, 陳樹龍, 王彩明 申請人: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