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拉杆的閉鎖梢的改良構造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08:13:26 1
專利名稱:行李箱拉杆的閉鎖梢的改良構造的製作方法
專利說明
一、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為有關一種行李箱拉杆裝置,尤指一種行李箱拉杆的閉鎖梢的改良構造。
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於改進常用行李箱拉杆的閉鎖梢的缺點,提供一種行李箱拉杆的閉鎖梢的改良構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行李箱拉杆的閉鎖梢的改良構造,其閉鎖梢的至少一閉鎖表面具有一弧形窄面肋部,因而使閉鎖梢在受把手按鈕操作時,其所須按壓行的程較短,操作容易又省力。
本實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行李箱拉杆的閉鎖梢的改良構造,其閉鎖梢的閉鎖表面為雙向弧形窄面肋部,因而使閉鎖梢為按鈕按壓操作時更加順滑,使拉杆在收縮與拉伸時均較為容易又省力。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行李箱拉杆的閉鎖梢的改良構造,該閉鎖梢是設置在拉杆裝置上,該拉杆裝置包括一具有按鈕的把手,一對連設於把手下方包括內管及外管的拉杆,一設在該對拉杆下端內的閉鎖裝置,一設在按鈕與該閉鎖裝置間用以連接閉鎖裝置的連接裝置,該閉鎖裝置包括一閉鎖梢,該閉鎖梢包括一較大面積的寬弧形面,一鄰接在該寬弧形面一端的窄弧形面肋部,一設在寬弧形面的第一端面的第一閉鎖表面及一設在寬弧形面的第二端面的第二閉鎖表面,藉此,該閉鎖梢可以扣合併扣止於與其外形輪廓相同的第一閉鎖孔上,於按壓按鈕時,該閉鎖裝置內的彈簧受壓,而令閉鎖梢縮入,以便操作拉杆,且於按壓按鈕鬆手後與非相同於其輪廓的第二閉鎖孔接觸時,該閉鎖梢可以該第一閉鎖表面扣持在該第二閉鎖孔的第一端上,但可在不按壓按鈕下以該窄弧形肋部順滑通過該第二閉鎖孔的第二端或該外管的套筒的上端及下端。
使用本使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實用新型的行李箱拉杆裝置閉鎖梢的形狀經加改變後,可使之與拉杆中外管壁的扣合空間型態予以創新,並使拉杆在伸縮時只需按壓一次,而不必一直按壓按鈕,即可達到方便及省力操作拉杆裝置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上述目的功效及特點將配合如下附圖的具體實施例而更加明晰。
一固定在拉杆握把(圖中未示)下端的一對內管10,該內管具有一下固定孔13及一可與握把相互連接固定的上固定孔12;一藉梢14梢固在內管10下端的第一閉鎖裝置20;一設在內管外周可供內管在其內滑行的中管40,該中管的一側面上並設有上、下T型扣孔41、42及左右兩扣孔43-43以及設在中管下端兩側上的固定孔44-44;一套設在中管40上端並以兩突扣32-32分別扣止於中管40的左右兩扣孔43-43的第一套筒30;一以梢14梢固在該中管40下端固定孔44-44上的第二閉鎖裝置50;一設在中管外周可供中管在其內滑行的外管60,該外管60的一側面上設有上、下圓形扣孔61、62,並於上端兩側各設一長形扣孔63-63及設在外管60下端兩側的固定孔64-64;一套設在外管60上端並以兩突扣32A-32A分別扣止於外管60的左右兩長形扣孔63-63的第二套筒30A;其中第一閉鎖裝置20,包括一第一閉鎖殼體21,其上端部210具有一導槽212,可藉梢14梢固於內管10的下端的下固定孔13;該閉鎖殼體21的下端部214內設彈簧23;一設於第一閉鎖殼體21下端部的閉鎖塊24,該閉鎖塊24的一端為T型或倒T型閉鎖梢240;一設於第一閉鎖殼體21的底部的解鎖梢217;一撓性牽引鋼索22,其上端扣持部(圖中未示)是連接於上述握把的按鈕(圖中未示),而其下端扣持部221則經由上述第一閉鎖殼體21的上端部210的導槽212伸入內孔,再經閉鎖塊24的側向開孔247(見第4圖)而扣持於閉鎖塊24的內孔215內而將握把的按鈕按壓動作藉該牽引鋼索22與第一閉鎖裝置在動作上連成一體;而該第二閉鎖裝置50包括一第二閉鎖殼體51、滑動閉鎖塊53、彈簧52、54及具有第二上扣閉鎖梢551及下解鎖孔552的第二閉鎖塊55,其中,該第二閉鎖殼體51的上半部511為具有縱向解鎖孔道5110、上解鎖孔5111(見第5圖)及凹部513以及梢孔5114,該第二閉鎖塊55的內可容納彈簧54及滑動閉鎖塊53,使第二下扣閉鎖梢531受彈簧54作用常保持伸出狀態,該第二閉鎖塊55的第二上扣閉鎖梢551,在彈簧52套置於滑動閉鎖塊53的第二下扣閉鎖梢531上,使其經常保持突伸狀態。
本實用新型行李箱拉杆裝置的構造大體上已說明如上,茲再將本實用新型最主要的特點在於第一閉鎖裝置20的T型閉鎖梢240的形狀及構造配合圖4及圖5說明的,該閉鎖梢240包括一設在主要表面的寬弧形面241,一設在主要表面下方的次主要表面的窄弧形面肋部242,一設在寬弧形面241上方的第一閉鎖表面243及一設在窄弧形面兩側的第二閉鎖表面244,使閉鎖梢240由正面觀之,略似一寬面上半部」T」形梢(以下簡稱T形梢),由於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精神在於閉鎖梢240具有常用任何閉鎖梢所未見的窄弧形面肋部242,且該窄弧形面肋部242延著寬弧形面241的表面高度順勢延伸成圓滑漸次縮小其高度的肋部242,使之可與任一內管上的T型扣孔41、42發生扣合或與非T型扣孔發生半扣合或滑行掠過(詳容後述)的作用,以達成操控行李箱拉杆的方便性及省力的功效。
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圖4的第一實施例的閉鎖梢240處在中管的套筒30(圖中未示)或外管的套筒30A的上端部301A時,使用者可以在不需按壓按鈕B的情況下,方便且省力地將拉杆持續地往下壓,以達成便捷收縮行李箱拉杆的目的。
同理可知,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行李箱拉杆裝置的倒T型閉鎖梢240A,如圖6及圖7所示,也同樣具有一寬弧形面241A,一窄弧形面肋部242A,一第一閉鎖表面243A及一第二閉鎖表面244A,由圖可知,其設置的方向與第一實施例正好上下對調,亦即用以供閉鎖裝置的閉鎖梢240A滑行通過中管的套筒30的下端部302或外管的套筒30A的下端部302A時,使用者也可以在不必按壓按鈕B的情況下,順利地將拉杆往上拉伸,而達到方便及省力的目的。
基於同一理念,本實用新型閉鎖梢的第三實施例,如圖8所示,該U型閉鎖梢240B可將用以滑行通過中管的套筒30的下端部302或外管的套筒30A的下端部302A的兩窄弧形面肋部242B-242B設在寬弧形面241B的上端部,且令第二閉鎖表面244B設在兩窄弧形面肋部242B-242B的中間部位,其形狀似U形,因而其設在拉杆的管壁上的扣孔也應與之相對應為U形閉鎖孔,方能達到扣合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行李箱拉杆裝置的倒U型閉鎖梢240C,如圖9所示,其大體上與第二實施例相同,惟其設置方向與第三實施例相反,使行李箱拉杆在往下收縮時,使用者可以在不必按壓按鈕B的情況下,達成方便又省力的收縮拉杆的目的,餘者皆與上述實施例相同,有關的說明從略。
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如
圖10所示,其十字型閉鎖梢240D的形狀大體上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所不同的處在於本實施例的兩個窄弧形面肋部242D-242D是分別設在寬弧形面241D的上下兩端的中間部位,且第一及第二閉鎖表面也分別設在寬弧形面241D的上下兩端的窄弧形面肋部的兩側上,其輪廓形狀猶如「十」字形,如此,不論拉杆是行上拉或下壓的拉伸或收縮,均可在按壓一次後即可不必再按壓按鈕下達成的。
同理,本實用新型的第六實施例也可將第三及第四實施例的單向滑行閉鎖梢240B、240C做成如
圖11所示的雙方滑行閉鎖梢240E,使其正面觀的形狀略似於「H」型,亦可達到如第五實施例雙向滑行相同的目的,有關說明從略。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行李箱拉杆裝置閉鎖梢的形狀經加改變後,可使之與拉杆中外管壁的扣合空間型態予以創新,並使拉杆在伸縮時只需按壓一次,而不必一直按壓按鈕,即可達到方便及省力操作拉杆裝置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行李箱拉杆的閉鎖梢的改良構造,其特徵在於,該閉鎖梢是設置在拉杆裝置上,該拉杆裝置包括一具有按鈕的把手,一對連設於把手下方包括內管及外管的拉杆,一設在該對拉杆下端內的閉鎖裝置,一設在按鈕與該閉鎖裝置間用以連接閉鎖裝置的連接裝置,該閉鎖裝置包括一閉鎖梢,該閉鎖梢包括一較大面積的寬弧形面,一鄰接在該寬弧形面一端的窄弧形面肋部,一設在寬弧形面的第一端面的第一閉鎖表面及一設在寬弧形面的第二端面的第二閉鎖表面,藉此,該閉鎖梢可以扣合併扣止於與其外形輪廓相同的第一閉鎖孔上,於按壓按鈕時,該閉鎖裝置內的彈簧受壓,而令閉鎖梢縮入,以便操作拉杆,且於按壓按鈕鬆手後與非相同於其輪廓的第二閉鎖孔接觸時,該閉鎖梢可以該第一閉鎖表面扣持在該第二閉鎖孔的第一端上,但可在不按壓按鈕下以該窄弧形肋部順滑通過該第二閉鎖孔的第二端或該外管的套筒的上端及下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閉鎖梢的改良構造,其特徵在於,該閉鎖梢的輪廓略似T型或倒T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閉鎖梢的改良構造,其特徵在於,該閉鎖梢的輪廓略似U型或倒U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閉鎖梢的改良構造,其特徵在於,該閉鎖梢的輪廓略似H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閉鎖梢的改良構造,其特徵在於,該閉鎖梢的輪廓略似」十」字形。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閉鎖梢的改良構造,其特徵在於,該略似T型輪廓的閉鎖梢的第一閉鎖表面設在閉鎖梢的上方,而第二閉鎖表面設在其下方,並將窄弧形面肋部設在第二閉鎖表面的中間,且該肋部是由該窄弧形面往下作弧形延伸而止於閉鎖塊。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閉鎖梢的改良構造,其特徵在於,該U型閉鎖梢的第一閉鎖表面設在閉鎖梢的下方,而第二閉鎖表面則設在具上方中間,並將兩支平行窄弧形面肋部設在該第二閉鎖表的兩側,且該肋部是由該寬弧形面往下作弧形延伸而止於閉鎖塊。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閉鎖梢的改良構造,其特徵在於,該H型閉鎖梢的第一閉鎖表面設在閉鎖梢的上方(或下方)的中間,而第二閉鎖表面則設在具下方(或上方)的中間,並將一對平行窄弧形面肋部分別設在該第一及第二閉鎖表的兩側,且該兩對肋部均是由該寬弧形面往上及下方作弧形延伸而止於閉鎖塊。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行李箱拉杆的閉鎖梢的改良構造,其特徵在於,該十型閉鎖梢的第一閉鎖表面設在閉鎖梢的上方(或下方)的兩側,而第二閉鎖表面則設在具下方(或上方)的兩側,並將一窄弧形面肋部分別設在該第一及第二閉鎖表的中間,且該等肋部均由該寬弧形面往上及下方作弧形延伸而止於閉鎖塊。
10.一種行李箱拉杆的閉鎖梢的改良構造,該閉鎖梢是設在拉杆裝置上,該裝置包括一拉杆把手及一具有內管、中管及外管等的伸縮拉杆,一設在拉杆的內管及中管下方的閉鎖裝置,該閉鎖裝置具有一閉鎖梢,該閉鎖梢包括一寬弧形面,一窄弧形面肋部,一第一閉鎖表面,一第二閉鎖表面,藉此該閉鎖梢可以扣合併扣止於與其外形輪廓相同的第一閉鎖孔上,於按壓按鈕時,該閉鎖裝置內的彈簧受壓,而令閉鎖梢縮入,以便操作拉杆,且於按壓按鈕鬆手後與非相同於其輪廓的第二閉鎖孔接觸時,該閉鎖梢可以該第一閉鎖表面扣持在該第二閉鎖孔的第一端上,但在不按壓按鈕下可以該窄弧形肋部順滑通過該第二閉鎖孔的第二端或該中管及外管的套筒的上端及下端。
專利摘要一種行李箱拉杆的閉鎖梢的改良構造,該閉鎖裝置具有一閉鎖梢,該閉鎖梢包括一寬弧形面,一窄弧形面肋部,一第一閉鎖表面,一第二閉鎖表面,藉此該閉鎖梢可以扣合併扣止於與其外形輪廓相同的第一閉鎖孔上,於按壓按鈕時,該閉鎖裝置內的彈簧受壓,而令閉鎖梢縮入,以便操作拉杆,且於按壓按鈕鬆手後與非相同於其輪廓的第二閉鎖孔接觸時,該閉鎖梢可以該第一閉鎖表面扣持在該第二閉鎖孔的第一端上,但在不按壓按鈕下可以該窄弧形肋部順滑通過該第二閉鎖孔的第二端或該中管及外管的套筒,因而使閉鎖梢為按鈕按壓操作時更加順滑,使拉杆在收縮與拉伸時均較為容易又省力。
文檔編號A45C13/00GK2544579SQ0220060
公開日2003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02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02年1月10日
發明者林哲宏 申請人:喬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