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00:07:36 1
專利名稱:一種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汙泥處理設備領域,確切地說是指一種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廢水處理後產生的沉澱物、顆粒物和漂浮物等物質,統稱為汙泥。土地還原是我國目前汙泥處理處置最主要的方法。隨著汙泥量不斷增加,土地資源越來越緊缺,單純的土地還原處理已不能滿足需要,加之汙泥含有多種有毒有害物質,不能直接作肥料或土壤改良齊U,用土地還原處理又會留下新的環境問題。目前,無論是噴動式汙泥乾燥裝置還是滾筒式 乾燥裝置都不能普遍推廣,其主要有以下缺點I、熱交換效率低,乾燥汙泥的產量低;2、能耗高,系統阻力在7000Pa以上,每噸溼汙泥(80%含水率)乾燥到30%含水率需要耗電110度以上;3、在乾燥過程中處於半乾的汙泥粘結力極強,造成設備堵塞影響產量,採用機械清掃設備磨損嚴重,影響設備使用壽命,維修量大;4、噴動式乾燥由於流速高(噴動流速在39米/秒,煙氣混合物上升流速在17米/秒),產生揚塵,系統需配備除塵設備,增加了設備投資。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熱交換效率高,乾燥汙泥的產量高,可以降低能耗,且汙泥不會堵塞設備,不會產生大量的細塵。為了解決以上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包括乾燥窯,所述乾燥窯的上部設置有汙泥鬥,所述乾燥窯的下部設置有汙泥出口,所述乾燥窯的下側部設置有進風口,所述乾燥窯的頂部設置有出風口,所述乾燥窯的內部設置有多層網格狀輸送帶,所述相鄰的網格狀輸送帶的運動方向相反,上一層的所述網格狀輸送帶的汙泥落入下一層的所述網格狀輸送帶上。優選地,所述汙泥鬥內設置有汙泥分料機構,所述汙泥分料機構包括兩個旋轉方向相反的轉子,所述轉子上設置有相互嚙合的分料耙齒。優選地,所述汙泥鬥的出料口處設置有汙泥整平輥,所述汙泥整平輥上設置有整平耙齒。優選地,所述網格狀輸送帶的層數為2-30層。優選地,所述網格狀輸送帶的末端設置有汙泥吹落氣管,所述氣管上設置有出氣孔。優選地,所述網格狀輸送帶設置有託杆,所述託杆託住所述網格狀輸送帶的上循環帶。[0014]優選地,所述網格狀輸送帶設置有振杆,所述振杆託住所述網格狀輸送帶的下循環帶。優選地,所述乾燥窯的下部為鬥狀結構,所述汙泥出口處設置有乾料輸送機。優選地,所述進風口通過進風管路與熱風源連接,所述進風管路上設置有風機。優選地,所述出風口通過出風管路與廢氣處理機構連接,所述出風口設置有脫水機構,所述出風管路上設置有風機。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汙泥通過汙泥鬥進入到乾燥窯內的網格狀輸送帶上,相鄰的網格狀輸送帶的運動方向相反,上一層的所述網格狀輸送帶的汙泥落入下一層的所述網格狀輸送帶上,由於輸送帶是帶有孔洞的網格狀結構,熱風通過下側部的進風口進入,熱風通過網格狀輸送帶的孔洞從下往下運動,與含水量較高的汙泥進 行熱交換,將汙泥的水分烘乾並將汙泥乾燥,最後帶有水分的熱風從乾燥窯的頂部出風口流出。且由於熱風流速低,經汙泥層向上流動時不會帶走揚塵,即有少量揚塵在經過溼汙泥層時將由溼汙泥吸附,使得熱風的含塵量很少,能夠達標排放。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熱交換效率高,乾燥汙泥的產量高,可以降低能耗,且汙泥不會堵塞設備,不會產生大量的細塵。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中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中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行闡述。實施例I請參見圖1,該圖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中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包括乾燥窯1,乾燥窯I的上部設置有汙泥鬥4,乾燥窯I的下部設置有汙泥出口,乾燥窯I的下側部設置有進風口 11,乾燥窯I的頂部設置有出風口,乾燥窯I的內部設置有5層網格狀輸送帶7,相鄰的網格狀輸送帶7的運動方向相反,上一層的網格狀輸送帶7的汙泥落入下一層的網格狀輸送帶7上。汙泥鬥4內設置有汙泥分料機構5,汙泥分料機構包括兩個旋轉方向相反的轉子,轉子上設置有相互嚙合的分料耙齒。汙泥分料機構5將汙泥均勻鋪設在網格狀輸送帶上。汙泥鬥4的出料口處設置有汙泥整平輥6,汙泥整平輥6上設置有整平耙齒,整平耙齒將鋪設在網格狀輸送帶7的汙泥均勻耙成細條狀,既有利於熱風吹入,又有利於增加汙泥的表面積,提聞熱交換效率。網格狀輸送帶7的末端設置有汙泥吹落氣管10,氣管10上設置有出氣孔,汙泥吹落氣管10可以通過氣壓將附著在網格狀輸送帶7上的汙泥吹落,防止汙泥粘結網格狀輸送帶7上。[0029]網格狀輸送帶7設置有託杆8,託杆8託住網格狀輸送帶7的上循環帶,可以防止網格狀輸送帶7的上循環帶下垂。網格狀輸送帶7設置有方形振杆9,方形振杆9託住網格狀輸送帶7的下循環帶,既可以託住網格狀輸送帶7的下循環帶,又可以使網格狀輸送帶7的下循環帶產生自振動,進一步振下粘在網格狀輸送帶7上的汙泥。乾燥窯I的下部為鬥狀結構,汙泥出口處設置有乾料輸送機16,有利於乾燥汙泥的輸送。進風口 11通過進風管路與熱風源13連接,風機12設置在進風管路上。出風口通過出風管路與廢氣處理機構15連接,出風口設置有脫水機構1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汙泥在汙泥池2通過溼料輸送機3進入汙泥鬥4,再通過汙泥鬥4進入到乾燥窯內的網格狀輸送帶7上,相鄰的網格狀輸送帶 7的運動方向相反,上一層的所述網格狀輸送帶7的汙泥落入下一層的所述網格狀輸送帶7上,由於輸送帶是帶有孔洞的網格狀結構,熱風通過下側部的進風口 11進入,熱風通過網格狀輸送帶7的孔洞從下往下運動,與含水量較高的汙泥進行熱交換,將汙泥的水分烘乾並將汙泥乾燥,最後帶有水分的熱風從乾燥窯的頂部出風口流出。且由於熱風流速低,經汙泥層向上流動時不會帶走揚塵,即有少量揚塵在經過溼汙泥層時將由溼汙泥吸附,使得熱風的含塵量很少,能夠達標排放。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熱交換效率高,乾燥汙泥的產量高,可以降低能耗,且汙泥不會堵塞設備,不會產生大量的細塵,具體而言,具有以下優點I、高效節能技術適用於膏糊狀、濾餅等物料的直接快速乾燥。2、密閉性好,幹化過程中不增加氧含量,幾乎與煙道氣含氧量相同,消除了汙泥在幹化過程中爆燃的可能性。3、不會粘結設備,可採用聚四氟乙稀、鋼網帶或其他耐高溫非金屬材料網帶不易粘結且有噴吹風及拍打網格狀輸送帶,使得粘在網格狀輸送帶上的汙泥快速脫落。4、逆流幹造,且平鋪汙泥小於5mm,根據產量可做多層網格狀輸送帶結構,使得汙泥接觸面積大,乾燥時熱煙氣與汙泥接觸時間長,熱交換效率聞、產量聞。5、逆流幹造,採用汙泥分料機構和汙泥整平輥使汙泥平鋪均勻分布,相當於濾袋除塵,不產生揚塵,排放乾淨。6、系統阻力小(小於2000Pa)能耗低,比傳統的噴動乾燥要降低70%的能耗。7、本低能耗乾燥機設計緊湊,體積小,投資低。8、當用戶乾燥量大而用地有限時,裝置可以向空中發展,佔地面積小。9、採用以廢治廢的方式對汙泥進行乾燥,不但降低汙泥幹化處理成本,同時利用鍋爐煙氣廢熱,將含水率80%左右的溼汙泥幹化成15-30%的幹汙泥,然後採用輸送裝置送入鍋爐中進行燃燒,將汙泥中熱值轉化為熱能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實現以廢治廢回收熱能的目的。10、乾燥後的汙泥送入鍋爐經高溫燃燒後,完全分解成無害物質,實現了最終無害化處理,防止二次汙染。11、實現了低碳排放,減少溫室氣體的產生。[0046]12、有效的回收了汙泥內的可燃物(生活汙泥低位熱值1500Kcal/Kg以上,印染汙泥低位熱值1800Kcal/Kg以上,造紙汙泥低位熱值2000Kcal/Kg以上,飲料食品行業的廢水汙泥都有很高的熱值)真正實現了以廢治廢、變廢為寶的環境治理理念。實施例2請參見圖2,該圖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進風口 11通過進風管路與熱風源13連接。出風口通過出風管路與廢氣處理機構15連接,出風口設置有脫水機構14,風機12設置在出風管路上。實施例3請參見圖3,該圖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中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進風口 11通過進風管路與熱風源13連接,風機12設置在進風管路上。出風口通過出風管路與廢氣處理機構15連接,出風口設置有脫水機構14,風機12設置在出風管路上。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乾燥窯,所述乾燥窯的上部設置有汙泥鬥,所述乾燥窯的下部設置有汙泥出口,所述乾燥窯的下側部設置有進風口,所述乾燥窯的頂部設置有出風口,所述乾燥窯的內部設置有多層網格狀輸送帶,所述相鄰的網格狀輸送帶的運動方向相反,上一層的所述網格狀輸送帶的汙泥落入下一層的所述網格狀輸送帶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汙泥鬥內設置有汙泥分料機構,所述汙泥分料機構包括兩個旋轉方向相反的轉子,所述轉子上設置有相互嚙合的分料耙齒。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汙泥鬥的出料口處設置有汙泥整平輥,所述汙泥整平輥上設置有整平耙齒。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網格狀輸送帶的層數為2-30層。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網格狀輸送帶的末端設置有汙泥吹落氣管,所述氣管上設置有出氣孔。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網格狀輸送帶設置有託杆,所述託杆託住所述網格狀輸送帶的上循環帶。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網格狀輸送帶設置有振杆,所述振杆託住所述網格狀輸送帶的下循環帶。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乾燥窯的下部為鬥狀結構,所述汙泥出口處設置有乾料輸送機。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進風口通過進風管路與熱風源連接,所述進風管路上設置有風機。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出風口通過出風管路與廢氣處理機構連接,所述出風口設置有脫水機構,所述出風管路上設置有風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包括乾燥窯,所述乾燥窯的上部設置有汙泥鬥,所述乾燥窯的下部設置有汙泥出口,所述乾燥窯的下側部設置有進風口,所述乾燥窯的頂部設置有出風口,所述乾燥窯的內部設置有多層網格狀輸送帶,所述相鄰的網格狀輸送帶的運動方向相反,上一層的所述網格狀輸送帶的汙泥落入下一層的所述網格狀輸送帶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低能耗汙泥乾燥處理裝置,熱交換效率高,乾燥汙泥的產量高,可以降低能耗,且汙泥不會堵塞設備,不會產生大量的細塵。
文檔編號C02F11/12GK202576178SQ20112052807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5日
發明者黃超群 申請人:黃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