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快速檢測鋼管性能缺陷的鋼筋反覆彎曲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19:45:0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快速檢測鋼管性能缺陷的鋼筋反覆彎曲機。
背景技術:
鋼筋混凝土構造廣泛使用於建築施工過程中,鋼筋混凝土構造是採用鋼筋紮成骨架,然後澆築混凝土而成。所以鋼筋的性能好壞對於鋼筋混凝土構造的強度和質量其中重要作用。施工單位在動工之前,常常需要通過委託相關檢測機構對鋼筋的性能進行檢測。鋼筋反覆彎曲機是對鋼筋進行反覆彎曲實驗的重要設備,通過鋼筋反覆彎曲機可檢測鋼筋在反覆彎曲過程中承受塑性形變的性能及顯示出的缺陷。
但是,現有鋼筋反覆彎曲機在對鋼筋進行檢測時候,只通過一次折彎工序,在對鋼筋折彎的過程中容易破壞鋼筋的原本性能,到時測得的鋼筋性能缺陷不夠準確,另外,在彎曲角度上,一次折彎工序會使得折彎機的應力增大,進而影響折彎機檢測鋼筋性能準確性,同時也縮短了折彎機的使用壽命。
因此,綜上所述,現有的鋼筋反覆彎曲機存在鋼筋折彎彎曲實驗方法單一,不能夠快速、準確根據鋼筋的彎曲角度檢測出鋼筋的性能缺陷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多道鋼筋折彎彎曲實驗,能夠快速、準確根據鋼筋的彎曲角度檢測出鋼筋的性能缺陷的鋼筋反覆彎曲機。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快速檢測鋼管性能缺陷的鋼筋反覆彎曲機,包括底座、液壓油缸和折彎架,所述底座與折彎架焊接固定,所述底座的兩側設置有翼板,所述翼板為對稱設置,所述翼板與底座一體設置,所述翼板上設置有圓孔,所述液壓油缸位於底座的上方,所述液壓油缸與底座螺紋固定,所述液壓油缸的正上方設置有駁接座,所述駁接座與液壓油缸焊接固定,所述駁接座上連接有油管,所述液壓油缸的一端設置有液壓杆,所述折彎架靠近底座的一端設置有扶手,所述扶手與折彎架焊接固定,所述折彎架的另一端呈Y字形設置有分叉,所述分叉的兩端依次設置有三個通孔,並對稱設置,所述通孔上設置有鋼柱,所述折彎架的中部設置有壓塊,所述壓塊與折彎架活動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圓孔的內壁設置有螺紋,有利於與地面上的鋼柱進行螺紋固定,能夠穩定彎折鋼筋。
作為優選,所述液壓油缸為可拆設置,有利於更換。
作為優選,所述液壓杆與壓塊卡持固定,通過液壓杆驅動壓塊移動,能夠將鋼筋進行折彎。
作為優選,所述扶手為防滑扶手,有利於在提拿折彎架和底座時防止手滑。
作為優選,所述通孔內設置有內螺紋,有利於與鋼柱螺紋固定。
作為優選,所述鋼柱的外壁上設置有外螺紋,有利於與通孔螺紋固定。
本實用新型技術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由於折彎架的分叉兩端依次設置有三個通孔,並對稱設置,能夠通過調整通孔上的鋼柱而調整對鋼筋的折彎角度,通過在末端兩個對稱的通孔上固定鋼柱,則能夠對鋼筋進行第一次折彎試驗,並得到第一次檢測數據,通過在中間兩個對稱的通孔上固定鋼柱,則能夠對鋼筋進行第二次折彎試驗,並得到第二次檢測數據,通過在首端兩個對稱的通孔上固定鋼柱,則能夠對鋼筋進行第三次折彎試驗,並得到第三次檢測數據,並在三次折彎試驗中,第一次折彎試驗的鋼筋出現開裂,則鋼筋的性能缺陷大,塑性變形性能最差,第二次折彎試驗的鋼筋出現開裂,則鋼筋的性能缺陷較小,塑性變形性能差,第三次折彎試驗的鋼筋出現開裂,則鋼筋的性能缺陷最小,塑性變形性能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快速檢測鋼管性能缺陷的鋼筋反覆彎曲機的俯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快速檢測鋼管性能缺陷的鋼筋反覆彎曲機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次鋼筋折彎試驗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次鋼筋折彎試驗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三次鋼筋折彎試驗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1-2,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述,以使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更易於理解和掌握。
一種快速檢測鋼管性能缺陷的鋼筋反覆彎曲機,包括底座1、液壓油缸2和折彎架3,所述底座1與折彎架3焊接固定,有利於固定牢固,所述底座1的兩側設置有翼板4,所述翼板4為對稱設置,有利於提高底座1的牢固程度,所述翼板4與底座1一體設置,所述翼板4上設置有圓孔5,通過圓孔5能夠將底座1與地面固定牢固,所述液壓油缸2位於底座1的上方,所述液壓油缸2與底座1螺紋固定,所述液壓油缸2為PY497液壓油缸,所述液壓油缸2的正上方設置有駁接座6,所述駁接座6與液壓油缸2焊接固定,所述駁接座6上連接有油管7,通過油管7能夠想液壓油管2輸送油料,所述液壓油缸2的一端設置有液壓杆8,所述折彎架3靠近底座1的一端設置有扶手9,所述扶手9與折彎架3焊接固定,有利於將折彎架3以及底座1提起並移動,所述折彎架3的另一端呈Y字形設置有分叉10,所述分叉10的兩端依次設置有三個通孔11,並對稱設置,所述通孔11上設置有鋼柱12,使得鋼筋能夠根據調整通孔11上的鋼柱12,進而控制鋼筋的折彎角度由大變小,對鋼筋進行多道折彎實驗,逐漸檢測鋼筋的性能,所述折彎架3的中部設置有壓塊13,所述壓塊13與折彎架3活動連接,使得壓塊13能夠移動。
所述圓孔5的內壁設置有螺紋,有利於與地面上的鋼柱進行螺紋固定,能夠穩定彎折鋼筋。
所述液壓油缸2為可拆設置,有利於更換。
所述液壓杆8與壓塊13卡持固定,通過液壓杆8驅動壓塊13移動,能夠將鋼筋進行折彎。
所述扶手9為防滑扶手,有利於在提拿折彎架3和底座1時防止手滑。
所述通孔11內設置有內螺紋,有利於與鋼柱12螺紋固定。
所述鋼柱12的外壁上設置有外螺紋,有利於與通孔11螺紋固定。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結合附圖3,首先根據需鋼筋初始折彎將鋼柱12調整到分叉10末端兩個對應的通孔11中,並與通孔11螺紋固定,然後將鋼筋放置到折彎架3上,通過啟動液壓油缸2,使得液壓杆8驅動壓塊13擠壓鋼筋,使得鋼筋在壓塊13的擠壓下進行第一次彎曲試驗,得到在較大彎曲角度下折彎的鋼筋,並測得鋼筋的性能缺陷,第一次在較大彎曲角度下折彎的鋼筋折彎處折開裂且鐵屑剝離,則鋼筋性能缺陷大,塑性變形性能最差。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結合附圖4,若第一次彎曲試驗無法測到鋼筋的性能缺陷,則鋼筋的性能缺陷較好,需要進行二級彎曲試驗,將鋼柱12調整到分叉10中間兩個對應的通孔11中,並與通孔11螺紋固定,然後將鋼筋放置到折彎架3上,通過啟動液壓油缸2,使得液壓杆8驅動壓塊13擠壓鋼筋,使得鋼筋在壓塊13的擠壓下進行第二次彎曲試驗,得到在較小彎曲角度下折彎的鋼筋,並測得鋼筋的性能缺陷,第二次在較小彎曲角度下折彎後鋼筋折彎處開裂鐵屑剝離,則鋼筋性能缺陷較小,塑性變形性能差。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結合附圖5,若第二次彎曲試驗無法測到鋼筋的性能缺陷,則鋼筋的性能缺陷較好,需要進行三級彎曲試驗,將鋼柱12調整到分叉10首端兩個對應的通孔11中,並與通孔11螺紋固定,然後將鋼筋放置到折彎架3上,通過啟動液壓油缸2,使得液壓杆8驅動壓塊13擠壓鋼筋,使得鋼筋在壓塊13的擠壓下進行第三次彎曲試驗,得到在最小彎曲角度下折彎的鋼筋,並測得鋼筋的性能缺陷,第三次在最小彎曲角度下折彎後鋼筋折彎處開裂鐵屑剝離,則鋼筋性能缺陷小,塑性變形性能最好。
本實用新型技術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由於折彎架的分叉兩端依次設置有三個通孔,並對稱設置,能夠通過調整通孔上的鋼柱而調整對鋼筋的折彎角度,通過在末端兩個對稱的通孔上固定鋼柱,則能夠對鋼筋進行第一次折彎試驗,並得到第一次檢測數據,通過在中間兩個對稱的通孔上固定鋼柱,則能夠對鋼筋進行第二次折彎試驗,並得到第二次檢測數據,通過在首端兩個對稱的通孔上固定鋼柱,則能夠對鋼筋進行第三次折彎試驗,並得到第三次檢測數據,並在三次折彎試驗中,第一次折彎試驗的鋼筋出現開裂,則鋼筋的性能缺陷大,塑性變形性能最差,第二次折彎試驗的鋼筋出現開裂,則鋼筋的性能缺陷較小,塑性變形性能差,第三次折彎試驗的鋼筋出現開裂,則鋼筋的性能缺陷最小,塑性變形性能好。
當然,以上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典型實例,除此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它多種具體實施方式,凡採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