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落料轉板組件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03:47:21

本發明涉及堆垛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落料轉板組件。
背景技術:
板材在加工或運輸的過程中需要將其一層層堆積起來,以減少佔用的地方、方便運輸,稱之為堆垛或碼垛。早先的工藝通過人工進行堆垛或碼垛,不僅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現誤差,堆垛過程中易發生偏移或傾斜。後期出現了專用於堆垛的起重機和機械化程度不等的機器人,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這種機械裝置結構複雜,且在堆垛的過程中,板材起重機或機器人工作時板材落在地面或承接板上的過程中易發生偏移,尤其是泡沫板這種重量較輕的板材更容易發生偏移,導致堆積而成的成品垛不整齊、不穩固、容易傾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現有的板材堆垛自動化裝置在運行過程中板材易發生偏移,導致形成的垛不穩固。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落料轉板組件。所述落料轉板組件,包括兩平行設置、承接板材的轉板,與轉板固定連接的可轉動的轉軸和帶動轉軸轉動的動力裝置。
所述轉板位於水平位置時,兩轉板之間的距離小於板材的寬度;所述轉軸位於同一水平面上,兩轉軸之間的距離允許板材通過。
所述動力裝置帶動轉軸在豎直面內轉動從而帶動轉板翻轉。
進一步地,所述落料轉板組件還包括與轉軸可轉動連接的齒板和與齒板固定連接的連板。所述兩轉軸位於同一側的一端均固定連接一齒輪,所述齒板設置在轉軸靠近另一轉軸的一側,齒板上開有與齒輪相嚙合的齒槽。
所述連板與兩齒板均固定連接,動力裝置與連板固定連接。動力裝置帶動連板上下移動,帶動轉軸轉動。
優選地,所述落料轉板組件還包括固定支撐轉軸的支架,所述轉軸與支架可轉動連接,轉軸的兩端均伸出支架。
進一步地,所述落料轉板組件還包括設置在連板兩端的L型的擋板。所述擋板設置在連板遠離支架的一側,擋板的兩端分別通過兩固定塊與支架固定連接。擋板的開口方向朝向支架外側;擋板的一個直板與齒板開有齒槽的側面相平行。
優選地,所述支架包括橫板和豎板。轉軸設置在兩豎板之間,所述橫板與連板相平行。所述動力裝置為氣缸,氣缸固定設置在橫板上,氣缸的活塞杆與連板固定連接。
優選地,所述轉軸的兩端套裝有固定座,固定座內設有與轉軸相配合的軸承。固定座固定在安裝板上,安裝板與豎板固定連接。
優選地,所述連板的中間區域設有與連板相垂直的連接板,氣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固定設有與連接板鉸接的連接座。
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1.本發明結構簡單,成本低,可方便地配置在板材堆垛工序中,與相應的堆垛裝置配合使用,減緩堆垛中板材下落的速度並對板材的位置進行限定,防止板材下落過程中出現偏移,提高了堆垛的質量和工作效率。
2.本發明中,轉板用於承接堆垛中下落的板材,在板材的下落過程中進行緩衝,之後轉軸轉動帶動轉板向下翻轉,板材自兩轉軸之間的區域下落,落在轉板上偏移的板材位置被糾正,防止其落在下方堆積的垛上發生偏移。
3.本發明中,兩轉軸與統一連板相連接,轉軸的一端設有齒輪,連板的兩端設有與齒輪相配合的齒板,通過連板上下運動帶動轉軸的轉動。轉軸轉 動的方式簡單精巧,帶動連板上下運動的動力裝置較易設置安裝,易於控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是圖3的B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中:1-支架,101-豎板,102-橫板,2-轉軸,3-轉板,4-齒輪,5-固定座,6-安裝板,7-齒板,8-連板,9-擋板,10-固定塊,11-連接板,12-連接座,13-固定套,14-氣缸,15-吊耳,16-支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的理解本發明,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落料轉板組件,包括兩轉板3、兩轉軸2、齒板5和連板8和動力裝置。
兩轉板3平行設置,設置在堆垛區域的上方,進料機構的下方,用於承接下落的板材。兩轉板3位於水平位置時,二者之間的距離小於板材的寬度。
轉軸2與轉板3固定連接,轉軸3的長度方向與轉板3的長度方向一致,轉軸2轉動,帶動轉板3轉動。兩個轉軸2位於同一水平面上,兩轉軸2之間的距離允許板材通過。可根據不同規格的板材設置兩轉軸2之間的距離,若板材的長邊與轉軸2的軸線平行,兩轉軸2之間的距離比板材寬度大1~150mm;若板材的短邊與轉軸3的軸線平行,兩轉軸3之間的距離比板材長度大1~150mm。
動力裝置帶動轉軸2在豎直面內轉動從而帶動轉板3翻轉。動力裝置可為做圓周運動的裝置,如電機,也可為做直線運動的裝置,如氣缸、液壓缸等。
作為一種優選方式,本實施例中,落料轉板組件還包括與轉軸2可轉動連接的齒板7和與齒板7固定連接的連板8。
兩轉軸2位於同一側的一端均固定連接一齒輪4,轉軸2的軸線與齒輪4的軸線重合。齒板7設置在轉軸2靠近另一轉軸2的一側,齒板7上開有與齒輪4相嚙合的齒槽。
連板8與兩齒板7均固定連接,動力裝置與連板8固定連接。此時,動力裝置為做直線運動的裝置,如氣缸、液壓缸、升降機等。動力裝置帶動連板8上下移動,通過齒板7與齒輪4的配合帶動轉軸2轉動,實現轉板3的翻轉。
實施例2
如圖3-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除實施例1中的裝置、部件外,還包括擋板9和固定支撐轉軸2的支架1。轉軸2與支架1可轉動連接,轉軸2的兩端均伸出支架1。
支架1包括橫板102和豎板101。轉軸2設置在兩豎板之101間,橫板102與連板8相平行。動力裝置為氣缸14,氣缸14固定設置在橫板102上。氣缸14上固定連接有吊耳15,橫板102上固定設有與吊耳15鉸接的支板16。氣缸14的活塞杆與連板8固定連接。連板8的中間區域設有與連板8相垂直的連接板11,氣缸14的活塞杆的自由端固定設有與連接板11鉸接的連接座12。
轉軸3的兩端套裝有固定座5,固定座5內設有與轉軸3相配合的軸承。固定座5固定在安裝板6上,安裝板6與豎板101固定連接。
擋板9設置在連板8遠離支架1的一側,其開口方向朝向支架1的外側,。擋板9呈L型,擋板9的一個直板與齒板7開有齒槽的側面相平行,另一直板的兩端朝向支架1的側面固定設有固定塊10。固定塊10的厚度大於連板8的厚度,使得設有固定塊10的這一直板與支架1之間的空隙允許連板8通過。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於限定本發明的實施範圍。凡依本發明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於本專利涵蓋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