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薄壁輕質防水耐火隔斷牆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14:18:11 1
專利名稱:新型薄壁輕質防水耐火隔斷牆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一般民用建築(特別是居住建築)中不承重的隔斷牆(不論其到頂與否)的創新做法。它也可用於一些工業建築之中。
建築中的隔斷牆在目前工程界存在以下幾種類型A粘土磚牆厚120mm,兩面抹砂漿。
B個別牆用立磚砌,厚53mm、兩面抹砂漿;對較高的牆須在砂漿層內掛鐵絲網。
C空心磚牆120mm,兩面抹砂漿D加氣混凝土牆厚80~120mm,兩面抹砂漿。
E常規的雙孔小空心混凝土砌塊(基本尺寸為390×190×90mm,壁厚20mm)以及爐渣砌塊等,皆雙面抹砂漿。
F木隔斷、石膏板隔斷、灰板條隔斷。
G玻璃隔斷。
以上這些類型的隔斷牆是不能令人滿意的類型A~E自重嫌大,其中特別以A為最大,約達280kg/m2,類型F、G造價嫌高。類型B在強度及剛度方面令人擔憂。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套新的隔斷牆構造,使其造價低,自重輕、強度可靠、剛度合適、施工簡便、加快工期。使其用於一般民用建築(特別是居住建築)中能得到好的效益。
本發明目的的實施是通過以下兩方面的工作完成的一、在工廠生產滿足以下三種特性的、新型的系列砌塊;
1.規整-塊型尺寸精度高,誤差不大於1mm。
2.薄壁-空心塊(以下的A、B類型塊)壁厚一般9~12mm。
3.類型配套齊全-一般應具備以下六種類型。
A類為雙肋塊。其基本型A1如圖3所示;其它型號則因尺寸a、b、h值的變動而有不同。A1的標誌尺寸為a=b=40~62mm,c=125~175mm,h=80~200mm,d=80~120mm。
B類為單肋塊。其基本型B1如圖4所示;其它型號則因a、b、h值的變動而有不同。B1標誌尺寸為a=b=40~84mm,h=80~120mm,d同A1型仍為80~120mm。
C類為平板塊。其基本型C1如圖5所示;其它型號則因尺寸a、h值的變動而有不同。C1標誌尺寸為a=250,h=10,d=80~120mm。
D類為錨塊。其基本型D1如圖6所示E類為鉸連塊。其基本型E1如圖7所示F類為長條塊。用作過梁。
以上這些砌塊既可採用一般的細石混凝土生產,也可採用工業廢渣或級配礫、粗砂為骨料的混凝土來生產,還可以採用塑性粘土擠出成型,乾燥後焙燒而成。
二、在現場(建築物主體結構已完工的場所內或改變隔牆布局的室內)按下列工藝完成隔斷牆的施工。
1、在
圖1所示混凝土樓(地)面8劃出隔牆的定位線當根據上下支承情況計算需要設置鋼絲(一般可用直徑3mm鍍鋅鋼絲)時,按要求位置在樓(地)面鑽孔9;用環氧水泥砂漿將鋼絲端頭錨牢於其中。
2、在地面找平的條件下,分層砌築砌塊,砌築時一般僅對砌塊的縱向邊肋布漿。門洞口處按要求設置過梁(長條塊)。
3、待錨鋼絲的環氧水泥砂漿強度及砌塊間膠漿強度達到要求之後(一般可為一日之後)即可對鋼絲7進行簡便的張拉(施加部分予應力)而後錨固(由於隔斷牆不是結構中的主要受力構件,故對其張拉錨固可採用較為簡便的方法)。最終按設計要求將牆的頂部及側邊用C類平板塊堵嚴即完成。如貼壁紙可事先將灰縫括平。
4、當隔牆到頂允許做為鉸結構造時應設置與上下粘牢的鉸連塊10及彎折成型的配套T形鋼或V形鋼。
由於本發明從根本上擺脫了傳統的承重牆構造概念-以壁厚10mm的薄壁塊替代厚壁(20mm以上)塊,以1mm的薄縫鉸漿替代10mm的磚(塊)縫砂漿;以塊型尺寸誤差的嚴要求替代了前後牆的砂漿抹面,以空腔內設細鋼絲簡單予應力手段替代了厚重牆的穩定效果;這樣就使隔斷牆的構造做法從傳統承重牆的構造做法中分離了出來。因此,本發明與現有多種隔牆做法相比就具有以下優越性能1、自重輕,每m2牆重約70kg,遠低於目前常用的半磚牆抹面自重280kg/m2。
2、造價低,與目前常用的半磚牆抹面做法相比,由於新做法的用料量僅與舊做法的抹面用料相同,故其造價約可節約30%以上。
3、由於省略了抹灰工序,使施工大為簡便,故能加快工期。
4、具有較好的強度與剛度,可用於外圍護牆。
5、由於牆薄,增大建築室內有效使用面積,與常規的半磚隔牆比可增大3~4%。
6、為今後住宅建築設計中採用大開間靈活隔斷方案提供了最為方便的條件。甚至可以允許居民在購到商品房之後,自行靈活設置室內隔斷。這樣將有利於商品房價格的進一步降低。
7、當用於外牆,做內外兩道,相互拉接,中填高效保溫材料時,其熱阻值可大輻提高,有利於節約建築能耗。
8、與國家節約耕地、節約能源的牆體改革大方針完全吻合。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補充描述圖1及A-A,B-B剖面圖為懸臂(不到頂)隔斷牆的組裝圖。圖中標註對應內容為1-B類基本型塊,2-B類塊,3-D類(錨塊),4-c(平板塊),5-A類塊,6-A類基本型塊,7-施加部份予應力的鋼絲,8-樓(地)面,9-樓(地)面上用於插錨鋼絲的鑽孔,10-鉸連塊,11-T形鋼。
對鋼絲7的下料長度以及底端錨入深度應嚴格控制。鋼絲7的張拉工藝為1、首先將鋼絲7的頂端套入錨塊3的鋼絲槽內(如尺寸不足可將錨塊3轉90度角沉入A類基本型塊6的孔(空腔)中將鋼絲7就位。
2、用專用夾具夾牢錨塊3的側平面,而後以測力槓桿將夾具撬起。
3、當槓桿施力達到要求後,在錨塊1之下墊入平板塊4。平板塊的規格應按空隙尺寸進行組配。所墊平板塊皆需在前後兩邊布以薄層膠漿,使其有利於傳力。
圖2所示為T形鋼11,系在一矩形鋼板上切縫呈
形後,將縫左右板反向彎折90度而形成。T形鋼11與鉸連塊10配合形成隔斷牆頂端的鉸接構造。具體作法是把T形鋼11的腹部插入鉸連塊10的槽口中,在T形鋼11的翼緣頂及鉸連塊的底與側邊塗以環氧水泥膠漿後,使分別與T形鋼11頂部的混凝土樓板及與鉸連塊相接的隔牆塊分別粘牢;這樣即可有效地傳遞水平剪力,達到鉸結點的效果。
圖3為雙肋的基本型塊6。
圖4為單肋的基本型塊1。
圖5為平板塊。
圖6為錨塊,在其中部三面設有鋼絲槽。
圖7為鉸連塊10,在其上部設有槽口以配合T形鋼或V形鋼形成鉸接構造。
權利要求
1.本發明為建築中隔斷牆構造的新技術方案,它同時具備重量輕、造價低、防潮、耐火、施工簡便工期快的優越性能。它以薄壁的雙肋塊、單肋塊和平板塊、錨塊、鉸連塊、長條塊為組砌單元,採用薄縫膠漿,必要時在空腔內設置鋼絲並施加部分予應力而形成。其特徵是a、隔斷牆是由六類塊型(包括雙肋塊、單肋塊、平板塊、錨塊、鉸連塊、長條塊)藉助薄縫鉸漿組砌而成。b、根據對隔斷牆的受力計算有必要時尚需在其空腔內設置一定量的鍍鋅鋼絲並施加部份予應力以提高隔斷牆的強度與剛度。c、當隔斷牆的上端或兩側,要求做為鉸接構造時,應採用鉸連塊與彎折成型的T型鋼或V型鋼之一來實施。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設置鋼絲的特徵是鋼絲成倒U形、開口的雙端頭在下,插入混凝土樓(地)板的鑽孔中,以環氧水泥砂漿錨固。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塊,其特徵是在其上、前、後三面設有連續的倒U形槽。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鉸連塊,其特徵是在其上部設有槽口,以配合彎折成型的T型鋼或V型鋼使用。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T型鋼,其特徵是在矩形鋼板上切縫呈
形後將縫左右板反向彎折成形。
全文摘要
新型薄壁輕質防水耐火隔斷牆是建築中隔斷牆的一種新構造。它由六種類型砌塊以薄縫膠漿組成。它可以藉助在空腔內設置部分予應力鋼絲,在牆頂及側端設置鉸連塊以提高隔斷牆的強度與剛度。它自重輕約70kg/m
文檔編號E04B2/74GK1084603SQ9311003
公開日1994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1993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1993年1月14日
發明者李豪邦, 李林琪, 李林海, 李林春 申請人:李豪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