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打死蛇(民間流傳的有鵝的地方蛇跑光)
2023-05-25 08:06:35 1
引言「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首關於鵝的古詩我們早已爛熟於心,鵝作為農村裡最普遍的家禽之一,許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鵝的渾身都是寶貝,它的羽毛能夠被用作製衣和裝飾、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鵝肝更是衍生出獨特昂貴的菜系……而且,飼養鵝的汙染很小,它還是一種綠色食物。
圖|家鵝
最初,野生的大雁被人類馴服,於是便誕生了鵝。在中國,常見的大白鵝就是馴化於鴻雁,經過長時間的演變,鵝在外貌與生活習性上都與自己的祖先有很大不同,比如,變成食草動物、渾身雪白等。不過,鵝的倔脾氣可是一脈相承,一點也沒有改變。
鵝的脾氣有多強勢呢?很多人都會怕蛇,然而鵝卻號稱是蛇的「天敵」,再兇猛的毒蛇見了鵝都得繞道走。據說有鵝的地方蛇都會跑光,因為蛇最懼怕鵝的糞便。這是真的嗎?蛇為什麼會害怕鵝糞呢?這一說法背後有科學根據嗎?
圖|蛇鵝大戰
蛇怕鵝糞有科學根據嗎?蛇怕鵝的說法,早在古時就已經就文獻記載了。宋代著名詩人蘇軾在《仇池筆記》中描述:「鵝能警盜,亦能卻蛇。其糞殺蛇,蜀人園池養鵝,蛇即遠去。」關於鵝糞驅蛇最流行的說法便是,鵝的糞便中含有一種酸性物質,蛇類等爬行動物的身體在碰到之後表皮就會潰爛,痛不欲生,所以蛇看見鵝糞就會躲得遠遠的。
這聽上去可和生化武器差不多了,鵝糞真的有這麼厲害嗎?首先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鵝糞的成分。前面提到過,鵝是吃草的,其糞便的主要成分就是沒有完全消化的食物、體內的代謝物質、消化道的脫落物質和一部分腸道內的分泌物、微生物等,和大多數家禽一樣,似乎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圖|鵝的糞便
鵝糞中的酸性物質是什麼?有人說是硫磺,蛇是最怕硫磺的,一接觸就會死亡。首先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食草的鵝糞便中不會存在硫磺。如果一定要說,那也只可能是雄黃。鵝養殖業還沒有成熟的時候,家鵝也就沒有專門的飼料,鵝會自己尋找或是被餵養一些雜草,其中就可能就存在雄黃草,它們的排洩物中就會帶有一些雄黃的成分。
其次蛇的確是怕雄黃的,但是無論是雄黃粉還是雄黃酒都不會直接對蛇造成傷害,蛇只是對這個味道十分敏感,不願意輕易靠近,所以雄黃對蛇有一定驅趕作用。曾經國內有一檔科普類節目做過科學實驗,餓極了的蛇依然會越過類似於雄黃的二硫化二砷去捕食對面的老鼠,即便是將老鼠深深塗上雄黃結果也是一樣。所以,對於蛇來說,進食的本能有時能夠克服對雄黃等刺激性氣味的厭惡。
圖|蛇吃老鼠
所以說鵝糞就更不用提了,現在的鵝基本都是吃飼料,既沒有雄黃草,糞便中酸度也並不高,蛇碰到鵝糞皮膚會腐爛完全是一種誇張的說法。即便如此,養鵝的確能夠防蛇,這是因為比起鵝糞,蛇更害怕鵝本身。
那麼蛇又為什麼會怕鵝呢?因為鵝的強勢之處在於,它「背後有人」,那就是鵝的警覺性非常高。一旦有陌生生物靠近它們,鵝群就會嘎嘎大叫,嗓門大頻率高,那絕對能把主人吵醒。那麼面對蛇類的入侵亦是如此,甚至它們一點也不怕蛇,會主動發起攻擊。
蛇類是獨居動物,面對一群氣勢洶洶、體積龐大的大鵝,自然不敢貿然上前,畢竟自己寡不敵眾。鵝的領地意識極其強烈,以自己為中心的數十米內都是自己的地盤,走到哪兒搬到哪兒,不可謂不霸道。
圖|鵝的領地意識非常強
不過鵝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容易「敵我不分」,經常對著主人及其家人也是一頓驅逐,進行無差別攻擊。但是鵝是可以被「餵熟」的,只要它認得你,某種程度上說其看家本領比狗還要好使。
鵝的高警覺性、高領地意識在歷史是曾經發揮過大作用的。在古羅馬時期,高盧人趁著夜色入侵卡比託利山,萬萬沒想到被一群鵝壞了大事。朱諾神廟裡養有一群聖鵝,這群鵝意識到有入侵者的時候立刻化身「活體喇叭」,很快便吸引了羅馬衛兵的注意,他們反應過來是高盧人入侵,便很快展開了防禦和反擊,一舉扭轉了戰局。
圖|古羅馬便有養鵝的歷史
近代蘇格蘭的威士忌酒窖裡,幾十隻鵝擔任著警衛,保護著酒窖裡價值不菲的藏酒長達20年從未失竊。可見,鵝作為警戒動物,在歐洲擁有悠久的歷史。
近年來,我國不乏有養鵝防衛的新聞。新疆沙灣縣的警方就把鵝作為安全防護動物,將「鵝防」納入安防第一線。未來,也許真的會誕生「警鵝」,類似於警犬、搜救犬一般的存在。
鵝生性勇敢,具有極強的攻擊性,是少數敢於直接與蛇搏鬥的家禽,其喙和角質層相當堅硬,全身被厚厚的羽毛覆蓋,脖子也特別長,被蛇咬傷並且中毒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旦出發鵝蛇大戰,蛇是吃力不討好的。
蛇本身就對體積比自己大的動物沒有什麼好感,鵝的攻擊性還特別強,蛇自然不願意輕易去挑戰了,聞到鵝的糞便就知道周圍有這種難纏的動物,自然也就躲得遠遠的,所以就有了養鵝防蛇、鵝糞驅蛇的說法。
鵝的戰鬥力有多強別說是蛇怕鵝了,人都要敬鵝三分。鵝的戰鬥力有多強呢?在農村,小時候被鵝欺壓過的人可不佔少數,鵝也被稱為「村中三霸之首」、「家禽界一哥」。據說鵝的攻擊性強和它的大腦與視覺有關,在鵝的視野裡,所有的物體都會變小,所以它面對比自己大很多的動物都不會感到害怕。
圖|鵝對侵入領地的人類發起攻擊
那麼鵝是怎麼「戰鬥」的呢?鵝的主要攻擊力來自於它的大嘴和撲騰不停的翅膀。鵝其實沒有牙齒,扁平鈍嘴,但其上下喙的邊緣呈鋸齒狀的,大大增強了摩擦力,大嘴一張絲毫不輸肉食動物的「血盆大口」。鵝會專門挑對手比較脆弱的部位進行啃咬,被它咬住後,靈活的長脖子還會扭一扭,這感覺就相當於被鉗子夾住還要擰一圈,別提有多疼了。
圖|鵝的喙長有尖利的牙齒
除此之外,鵝強有力的大翅膀還會不停扇來扇去,配合上長長的脖子與鋒利的嘴,這種多方位的立體攻擊實在令人頭疼,難怪很多小孩子都會害怕大鵝,因為實在不是它的對手。網上關於鵝的段子實在太多,比如「寧被狗咬,不被鵝擰」、「一鵝戰三虎」、「三鵝抵航母」等,鵝剽悍的戰鬥力實在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鵝還是海陸空都有所涉及的「全面選手」,它們能夠「半飛」,水性極好,在陸地上更是大搖大擺。不過鵝也沒有傳說中那麼可怕,它們會比較欺軟怕硬,遇到真正強大的對手或者拿著武器的人類依然會沒有辦法,而且從來沒有聽到過有人被鵝咬死的新聞。
就拿蛇來說,一些體型較大的巨蛇都生活在人跡罕至的熱帶地區,國內常見的蛇在體型上與鵝相比是完全不佔據優勢的,再加上鵝英勇善戰,本身就是不怕蛇的,而且它還會「叫人」,所以養鵝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驅趕蛇類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