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測試鋁塑膜耐折性的方法與流程
2023-05-25 20:30:11 2
本發明涉及一種鋁塑膜耐折性的測試方法。
背景技術:
鋁塑膜目前廣泛運用在電池行業,在電池中作用關鍵,質量要求高,要求其具有極高的阻隔性、深衝性、耐電解液穩定性、耐折性等。在生產電池的其中一個環節就是將電池側封邊對摺,這就需要鋁塑膜有良好的耐折性,往往耐折性差的鋁塑膜會出現角破或裂縫現象,最終導致電池報廢。目前,行業內基本使用手動測試耐折的方法,基本步驟為:將樣品剪成約100mm長、15mm寬的樣條,對摺,首先預估一個耐折次數,兩手各握住樣條一端,在同一個地方,兩手都以90度來回折到預估次數,打開,對著日光燈查看是否有破洞,如未出現破洞,對摺好樣條繼續折1次再查看是否有破洞,直至出現破洞為止,定義未出現破洞的最大次數為耐折值。採用同樣方法測試10條樣條,最終實驗得出耐折值大約在5-20次。手動測試耐折不足之處:兩手用力無法保持一致,耐折角度無法保證一致,耐折點無法保證在同一個點上,打開樣條繼續耐折對樣條的影響較大,耐折值範圍大、重複性差,最終導致無法判斷出材料之間的差別。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動進行鋁塑膜耐折測試的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測試鋁塑膜耐折性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製作測試樣品:將待測試鋁塑膜剪成長度150mm-200mm、寬度13mm-17mm的樣條40-80條,將所有樣條對摺並用壓輥壓平,得到2-4組測試樣品,(每組20條);
第二步、將一組測試樣品逐條夾在耐折度測定儀上;
第三步、耐折測試:在耐折度測定儀上設定好耐折次數11-14次,在固定的速度150-180rpm、重力4.9N和搖擺角度135±5℃的條件下,當前測試樣品在耐折度測定儀上完成耐折測試;
第四步、將當前一組測試樣品展開,放在發出日光燈的設備上查看是否有破洞,若有破洞,則下調耐折次數,進入第五步,若沒有破洞,則上調耐折次數後進入第五步;
第五步、將下一組測試樣品夾在耐折度測定儀上後,返回第三步,直至完成所有測試樣品的測試;
第六步、將未出現破洞的最大耐折次數定義為耐折值。
本發明具有單人測試、自動測試、操作簡單、無外在影響因素、重複性好、耐折值範圍小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耐折度測定儀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電源開關,2為計數器,3為次數設定部,4為停止開關,5為上夾頭,6為測試樣品,7為下夾頭,8為砝碼,9為滑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更明顯易懂,茲以優選實施例,並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以下實施例均採用如圖1所示的耐折度測定儀,其中,上夾頭5是一個左右兩邊都帶有小弧度且中間有凹槽的扇形夾頭,小弧度的曲率半徑R=0.38mm,曲率半徑太大,鋁塑膜不容易折破,曲率半徑太小,鋁塑膜又太容易折破,中間凹槽寬度300um,應稍大於所測鋁塑膜厚度的兩倍,否則樣品將夾不進上夾頭,所以選擇合適的曲率半徑和中間凹槽寬度顯得尤其重要。
以下實施例中,鋁塑膜結構均為PA/AL/CPP。
實施例1
鋁塑膜-88型的耐折,結構形式為:PA15微米/AL35微米/CPP35微米,測試步驟如下:
步驟一:制樣,沿膜橫向或者縱向裁剪約15mm寬*150mm長的樣條約60條,朝CPP面對摺,用壓輥壓平。
步驟二:耐折儀開機,接通電源,按下電源開關1,開啟設備。
步驟三:耐折次數調整,計速器旋鈕旋至「0」。按下「ON」鍵,次數顯示屏亮。按「SET」開始設置,按計數器2左三角移動小數點位置,按「CLR」鍵,調整該小數點前位置的數字至12。完畢後再次按「SET」鍵,次數保存。
步驟四:夾入樣品,保持滑塊9擋住砝碼,鬆開上下緊固螺栓,先將測試樣品6夾入上夾頭5中,再夾入下夾頭7中,因考慮到樣品被夾入上夾頭中時會變形影響耐折值,所以將樣品往上提約5mm,然後緊固上部螺栓,拉直樣品後,緊固下部螺栓。
步驟五:開始試驗。移開滑塊9,將計速器3速度調至160rpm,上夾頭5開始自動左右搖擺各135℃。
步驟六:試驗結束,樣品在4.9N的砝碼8重力下搖擺12次之後,設備會發出鳴響聲,等上夾頭5回到中心位置的時候,按下停止開關4,移回滑塊9,鬆開上下緊固螺栓,取出樣品。
步驟七:觀察臺選擇,考慮到操作方便性,選擇現有設備體式顯微鏡,如果光線太刺眼,可以剪取一小片膜,中心挖去一個直徑約為5mm左右的孔洞,固定在觀察臺上。
步驟八:觀察、判斷,將被折後的樣品展開,被折點放在體式顯微鏡觀測臺孔洞處,肉眼觀察是否有亮光透過,如果有亮光透過,則被折處有破洞,表明該樣品的耐折次數達不到12次。
步驟九:繼續試驗,將計數器設定為11次,同步驟四至步驟八測試20條樣條,如均未破則定義11次為該樣品的耐折值。
步驟十:關機,所有樣品試驗完畢,關閉儀器開關,關閉設備。
實施例2
鋁塑膜-113型的耐折,結構形式為:PA25微米/AL40微米/CPP45微米,測試步驟如下:
步驟一:制樣,沿膜橫向或者縱向裁剪約15mm寬*150mm長的樣條約60條,朝CPP面對摺,用壓輥壓平。
步驟二:耐折儀開機,接通電源,按下電源開關1,開啟設備。
步驟三:耐折次數調整,計速器旋鈕旋至「0」。按下「ON」鍵,次數顯示屏亮。按「SET」開始設置,按計數器2左三角移動小數點位置,按「CLR」鍵,調整該小數點前位置的數字至13。完畢後再次按「SET」鍵,次數保存。
步驟四:夾入樣品,保持滑塊9擋住砝碼,鬆開上下緊固螺栓,先將測試樣品6夾入上夾頭5中,再夾入下夾頭7中,因考慮到樣品被夾入上夾頭中時會變形影響耐折值,所以將樣品往上提約5mm,然後緊固上部螺栓,拉直樣品後,緊固下部螺栓。
步驟五:開始試驗,移開滑塊9,將計速器3速度調至160rpm,上夾頭5開始自動左右搖擺各135℃。
步驟六:試驗結束,樣品在4.9N的砝碼8重力下搖擺13次之後,設備會發出鳴響聲,等上夾頭5回到中心位置的時候,按下停止開關4,移回滑塊9,鬆開上下緊固螺栓,取出樣品。
步驟七:觀察臺選擇,考慮到操作方便性,選擇現有設備體式顯微鏡,如果光線太刺眼,可以剪取一小片膜,中心挖去一個直徑約為5mm左右的孔洞,固定在觀察臺上。
步驟八:觀察、判斷,將被折後的樣條展開,被折點放在體式顯微鏡觀測臺孔洞處,肉眼觀察是否有亮光透過,如果有亮光透過,則被折處有破洞,表明該樣條的耐折次數達不到13次。
步驟九:繼續試驗,將計數器設定為12次,同步驟四至步驟八測試20條樣條,如均未破則定義12次為該樣品的耐折值。
步驟十:關機,所有樣品試驗完畢,關閉儀器開關,關閉設備。
本方法不僅適用於鋁塑膜,也可適用於可彎折的單膜或複合膜的耐折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