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儀錶板的雙色搪塑方法與流程
2023-05-25 18:31:06 2

本發明涉及雙色搪塑技術領域,更為具體地,涉及一種汽車儀錶板的雙色搪塑方法。
背景技術:
汽車儀錶板屬於關鍵的汽車內飾件,也是各種信息顯示、功能控制以及安全氣囊的載體。傳統的汽車儀錶板通過雙色搪塑工藝製造,搪塑表皮不易開裂,尺寸穩定,厚度均勻,表皮紋理清晰,手感好;在耐熱老化、抗玻璃霧化、抗刮傷等方面均優於吸塑和噴塑表皮。雙色搪塑工藝目前國內外均採用面罩遮蔽方式進行搪塑。
圖1示出了傳統的雙色搪塑工藝搪塑形成的汽車儀錶板的剖視結構。如圖1所示,在第一次搪塑時,採用面罩遮蔽的方式進行搪塑,在模具內除了面罩遮蔽的位置搪塑出第一表皮1,面罩對模具的部分區域起到遮蔽的作用,為二次搪塑做準備,在第二次搪塑時,搪塑出不同於第一表皮1顏色的第二表皮2,第二表皮2覆蓋在第一表皮1之上,形成汽車儀錶盤。
在傳統的雙色搪塑工藝中,需要面罩與模具的表面相適配,由於企業生產的汽車儀錶板種類眾多,一種汽車儀錶板對應一種類型的模具,因此,需要不同類型的面罩與模具進行適配,從而增大了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鑑於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儀錶板的雙色搪塑方法,以解決第一次搪塑所採用的面罩遮蔽方式導致生產成本高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汽車儀錶板的雙色搪塑方法,包括:
步驟s100:將搪塑模具放入預熱爐中進行預熱;
步驟s110:將預熱後的搪塑模具從預熱爐中取出,並將具有兩個獨立料腔的適配器與搪塑模具對接進行第一次搪塑,形成獨立的且顏色不同的第一表皮和第二表皮;
步驟s120:將完成第一次搪塑的搪塑模具放入塑化爐,對第一表皮和第二表皮進行塑化;
步驟s130:將具有一個料腔的適配器與完成第一次塑化的搪塑模具對接進行第二次搪塑,使第一表皮、第二表皮連成一體形成完整表皮;
步驟s140:將完成第二次搪塑的搪塑模具放入所述塑化爐,對完整表皮進行塑化;
步驟s150:將完成塑化的搪塑模具放入冷卻室,對完整表皮進行冷卻並脫模,形成汽車儀錶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在搪塑模具一次搪塑時,通過具有兩個獨立料腔的適配器能夠同時完成兩種顏色表皮的搪塑,在搪塑模具二次搪塑時,將兩種顏色的表皮連成一體形成完整的表皮,由於具有兩個獨立料腔的適配器能夠適配多種類型的搪塑模具,因此,與傳統的雙色搪塑工藝相比,能夠降低生產成本。
為了實現上述以及相關目的,本發明的一個或多個方面包括後面將詳細說明的特徵。下面的說明以及附圖詳細說明了本發明的某些示例性方面。然而,這些方面指示的僅僅是可使用本發明的原理的各種方式中的一些方式。此外,本發明旨在包括所有這些方面以及它們的等同物。
附圖說明
通過參考以下結合附圖的說明,並且隨著對本發明的更全面理解,本發明的其它目的及結果將更加明白及易於理解。在附圖中:
圖1為傳統的雙色搪塑工藝搪塑形成的汽車儀錶板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的汽車儀錶板的雙色搪塑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的搪塑模具與適配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根據本發明的雙色搪塑方法搪塑出的汽車儀錶板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第一表皮1和1`、第二表皮2和2`、完整表皮3`、搪塑模具4、適配器5、料腔6。
在所有附圖中相同的標號指示相似或相應的特徵或功能。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於說明的目的,為了提供對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全面理解,闡述了許多具體細節。然而,很明顯,也可以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的情況下實現這些實施例。在其它例子中,為了便於描述一個或多個實施例,公知的結構和設備以方框圖的形式示出。
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汽車儀錶板的雙色搪塑方法的流程。
如圖2所示,本發明提供的汽車儀錶板的雙色搪塑方法,包括:
步驟s100:將搪塑模具放入預熱爐中進行預熱。
預熱的溫度為現有技術,故在此不再贅述。
步驟s110:將預熱後的搪塑模具從預熱爐中取出,並將具有兩個獨立料腔的適配器與搪塑模具對接進行第一次搪塑,形成獨立的且顏色不同的第一表皮和第二表皮。
在第一次搪塑的過程中,所採用的適配器為具有兩個獨立料腔的適配器,且適配器與料箱集成在一起,兩個料腔分別裝有不同顏色的搪塑粉料,以便第一次搪塑出兩種顏色的表皮,兩張表皮分別為第一表皮和第二表皮。
搪塑模具與適配器的結構如圖3所示,適配器具有兩個獨立的料腔,兩個料腔口部的形狀與搪塑模具相適配,兩個料腔間隔一定的距離,料腔的側壁構成雙色分界線,在第一次搪塑後,形成兩張獨立的,且不同顏色的第一表皮和第二表皮。
在第一次搪塑時,將適配器移動到預熱後的搪塑模具的下方,並且在程序控制下與搪塑模具精確合模並鎖緊到位,按照預設的角度旋轉搪塑模具,使搪塑粉料均勻的粘貼在搪塑模具的內壁上,同時敲擊搪塑模具的周邊(停留時間和敲擊次數可調整),使未與搪塑模具內壁粘貼的搪塑粉料落回對應的料腔內,然後,停止旋轉搪塑模具,最終,將適配器與搪塑模具脫開,完成第一次搪塑。
需要說明的是,當搪塑粉料粘貼在搪塑模具的內壁上,說明搪塑粉料已完全融化,如果搪塑粉料未完全融化,則無法粘貼在搪塑模具的內壁上,從而落回所在的料腔內。
第一次搪塑的所需參數為現有技術,故在此不再贅述。
步驟s120:將完成第一次搪塑的搪塑模具放入塑化爐,對第一表皮和第二表皮進行塑化。
在搪塑模具完成第一次搪塑後,需要放入塑化爐進行塑化,以提高第一表皮與第二表皮的性能。
塑化的參數為現有技術,故在此不再贅述。
步驟s130:將具有一個料腔的適配器與完成第一次塑化的搪塑模具對接進行第二次搪塑,使第一表皮、第二表皮連成一體形成完整表皮。
第二次搪塑的過程與第一次搪塑的過程相同,在第二次搪塑時,採用具有一個料腔的普通適配器與搪塑模具對接進行搪塑,以將第一表皮與第二表皮連成一體形成完整的表皮(簡稱為完整表皮),由於普通適配器只有一個料腔,完整表皮的背面只有一種顏色,該顏色可以與第一表皮的顏色相同或與第二表皮的顏色相同,或者,完全不同於第一表皮或第二表皮的顏色。
步驟s140:將完成第二次搪塑的搪塑模具放入塑化爐,對完整表皮進行塑化。
對完整的表皮進行塑化,可以提高汽車儀錶板的性能。
步驟s150:將完成塑化的搪塑模具放入冷卻室,對完整表皮進行冷卻並脫模,形成汽車儀錶板。
在將完整的表皮冷卻到60℃以下時,從冷卻室內取出搪塑模具,將搪塑模具旋轉至脫模角度後,完成脫模,脫取出的完整的表皮即為汽車儀錶板。
圖4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雙色搪塑方法搪塑出的汽車儀錶板的剖視結構。
如圖4所示,在第一次搪塑時,搪塑出第一表皮1`和第二表皮2`,在第二次搪塑時,將第一表皮1`、第二表皮2`連成一體形成完整表皮3`,通常情況下,完整表皮3`的顏色與第一表皮1`的顏色相同或與第二表皮2`的顏色相同,以此為例,從外表上看,傳統的雙色搪塑工藝搪塑搪塑出的汽車儀錶板與根據本發明提供的雙色搪塑方法搪塑出的汽車儀錶板外觀、顏色一致,但傳統的雙色搪塑工藝在第一次搪塑和第二次搪塑時各搪塑出一種顏色的表皮,而本發明提供的雙色搪塑方法,在第一次搪塑時同時搪塑出兩張不同顏色的表皮,區別於傳統的雙色搪塑工藝。
另外,傳統的雙色搪塑工藝,在第一次搪塑時採用面罩遮蔽的方式進行搪塑,面罩需要與搪塑模具相適配,對於不用類型的搪塑模具需要與之相對應的面罩,從而增大了生產成本,本發明在第一次搪塑時,採用具有兩個獨立料腔的適配器與搪塑模具相適配的方式代替面罩遮蔽的方式進行搪塑,適配器可以適配多種類型的搪塑模具,因此,能夠節省生產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所述以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