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光電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18:35:21 2
專利名稱:一種光電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火災探測器,尤其是一種光電感煙感溫複合火災探測器的結構改進,屬於消防設施技術領域。
現有感煙感溫複合火災探測器含有感煙元件和感溫元件,感煙元件通常安置在圓形的光學暗室內。感溫元件的安裝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採用雙層結構,即將感溫元件安置在光學暗室下邊;另一種是採用單層結構,即將感溫元件安裝在光學暗室旁邊。這兩種複合安裝方式前者佔用較大垂直空間,不利於探測器薄型化,後者由於光學暗室水平截面是圓形的,為了保證感溫元件獲得較高響應能力,探測器就不得不加大徑向尺寸,結果不利於探測器的小型化的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在保證煙溫複合探測器性能的前提下,提出一種具有薄型化、小型化結構的光電感煙感溫複合火災探測器。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光電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含有感煙元件、感溫元件,以及光學暗室,所述感煙元件安置在光學暗室內,感溫元件與光學暗室位於同一水平面內。所述光學暗室設計成圓缺狀,所述感溫元件安裝在圓缺處。
由於光學暗室打破常規設計成圓缺狀,讓出部位正好用於安裝感溫元件,因此本實用新型既可以避免雙層結構佔用垂直空間較大的問題,又可解決單層結構徑向尺寸加大的問題,從而合理地實現光電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的薄型化、小型化,適應現代建築設計對火災探測器小巧、隱蔽、與環境協調的要求,同時又保證感煙感溫性能不受影響。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拆除探測器罩殼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個實施例拆除探測器罩殼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個實施例拆除探測器罩殼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1和圖2所示的光電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含有感煙元件3、感溫元件2、光學暗室1、底殼4,感煙元件3安置在光學暗室1內,感溫元件2與光學暗室1位於同一水平面內。光學暗室1的形狀為用直線切邊對稱切除圓形兩側小半圓,呈田徑跑道狀,其內部結構既可以為散射角大於90°的前向型,也可以為散射角小於90°的後向型。兩感溫元件2對稱安裝在切除小半圓後讓出的圓缺處。這種形狀的光學暗室結構簡捷,製造工藝方便,並且感煙特性好。實驗表明,本實施例的光電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光學暗室1的直徑a在45-70毫米、兩直線切邊間距b在30-50毫米、兩感溫元件2的間距e在35-75毫米時,均能保證感溫元件的響應速度不受影響以及感煙性能良好。
圖3所示實施例與圖1實施例的區別在於,光學暗室的形狀為用弧線切除部分圓後形成的圓缺狀。
圖4所示實施例與圖1實施例的區別在於,光學暗室的形狀為用折線切除部分圓後形成的圓缺狀。
權利要求1.一種光電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含有感煙元件、感溫元件,以及光學暗室,所述感煙元件安置在光學暗室內,感溫元件與光學暗室位於同一水平面內。其特徵在於所述光學暗室設計成圓缺狀,所述感溫元件安裝在圓缺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電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光學暗室的形狀為用直線切邊對稱切除圓形兩側小半圓,呈田徑跑道狀,兩感溫元件對稱安裝在切除小半圓後讓出的圓缺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電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光學暗室的直徑為45-70毫米、兩直線切邊間距b為30-50毫米、兩感溫元件的間距e為35-75毫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電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光學暗室的內部結構為散射角大於90°的前向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電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光學暗室的內部結構為散射角小於90°的後向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電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光學暗室的形狀為用弧線切除部分圓後形成的圓缺狀。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電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光學暗室的形狀為用折線切除部分圓後形成的圓缺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光電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含有感煙元件、感溫元件,以及光學暗室。感煙元件安置在光學暗室內,感溫元件與光學暗室位於同一水平面內。光學暗室設計成圓缺狀,所述感溫元件安裝在圓缺處。本實用新型既可以避免傳統雙層結構佔用垂直空間較大的問題,又可解決傳統單層結構徑向尺寸加大的問題,合理實現了光電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的薄型化、小型化,適應現代建築設計對火災探測器小巧、隱蔽、與環境協調的要求。
文檔編號G08B17/00GK2334057SQ98227068
公開日1999年8月18日 申請日期1998年6月15日 優先權日1998年6月15日
發明者竇徵 申請人: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