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連接件、採用該連接件的門扇及加工方法與流程
2023-06-04 23:59:36 3
本發明涉及室內裝潢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板材邊沿連接件及其門扇。
背景技術:
木門廣泛使用於民、商用建築及住宅。門扇的厚度有多種,門扇的構造尺寸可根據門洞口飾面材料、附框尺寸、安裝縫隙、門框(套)確定。
通常門扇在主體中心位置鏤銑凹槽,以便加工裝飾花紋等圖案。傳統產品工藝流程為,在初加工整板門扇之後,在雕刻加工中心將門扇中間部位鏤銑至一定深度(如4mm),使門扇邊部厚度比門扇中間厚度大(如邊部厚度22mm,中間厚度18mm),這樣就加工成帶凹槽的邊框門扇。
但是傳統加工工藝其缺點:1、生產效率低下:以一平米的板件為單位,在雕刻機加工鏤銑4mm深度,所需時長25分鐘,所需人工打磨時長20分鐘;2、產品品質差:板件表面質地破壞導致門板變形彎曲指數高,影響產品品質;3、產品視覺效果差:表面麻面現象嚴重成型後的視覺效果非常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對比現有技術,通過連接件與板式木門門扇裝配形成中間裝飾性凹槽及其無須鏤銑門扇,避免傳統加工工藝的效率低下、品質差、產品視覺效果差的問題。
一種連接件,包括與板材側面對接的連接件本體,以及設置於連接件本體上的卡榫部,該卡榫部與板材側面配合插接,其特徵在於,所述卡榫部截面為t型柱,t型柱與板材側面形成的插槽配合插接,連接件本體上還設有供板材嵌入插接的卡槽部。所述板材與卡槽部對應的位置形成凸起的卡接條,卡接條與卡槽部過盈配合。本發明t型柱與板材插孔配合插接、連接件卡槽部與板材插接,通過這兩個相互嵌入關係,保證連接件與板材的牢固度。
進一步的,卡榫部t型柱形成倒鉤牙槽,倒鉤牙槽朝向連接件本體方向,該設置便於t型柱深入抓取在板材插孔上。
進一步的,連接件本體上與卡槽部相反的位置形成倒角折邊。該倒角折邊便於連接件與板材對應的折邊形成拼接關係,防止連接件、板材相互移動。
進一步的,連接件本體的倒角折邊為45度。此45度折邊優點在於將板材、連接件部件進行組合的拼接線置於90度轉角位置,然後再進行包覆,這樣在整個產品完成後就完全看不到兩個部件的拼接線,視覺效果更加完美。
一種採用上述連接件的門扇,其特徵在於,門扇板材邊框插接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5任意所述的連接件。
進一步的,所述卡槽部外緣寬度大於門扇板材寬度。該技術特徵保證連接件插接在板材上後,使門扇邊部厚度比門扇中間厚度大(如邊部厚度22mm,中間厚度18mm),這樣就加工成帶凹槽的邊框門扇。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件與連接件之間的接觸面為倒角折邊,所述連接件相互之間的接觸面的倒角折邊角度優選為45度。簡單的45度拼接結構,無須任何插接結構,靠t型柱、倒鉤牙槽與板材達到緊密配合牢固性。
進一步的,門扇板材與連接件外還可以進行外表層包覆,起到一定裝飾作用這樣產品整體外觀就幾乎完美。
本技術採用t型鑲嵌與45度無縫無折線一體化結構設計,連接件採用耐高溫高強度擠壓的pvc材質,並且45度拼接口在產品的90度轉角處完美無縫銜接,使其產品成型後完全看不到任何拼接折線使產品完美結合。
相比較現有加工工藝:
1、不破壞板件表面質地材質的同時也解決了門板變形、彎曲的品質問題,產品變形彎曲度大大降低,品質提升,也大大提升了產品表面視覺效果,客戶滿意度提升;
2、取消人工打磨工序,大大降低對人工技術的高度依賴,對場地粉塵環境汙染也有所改善,也符合未來國家對環保的要求;
3、線條與板件緊密配合,在完全不用上膠水無需打釘固定的前提下,也不會影響產品加工和品質影響,車間組裝方便快捷,車間生產效率提升。降低對打磨技術工人的高度依賴,改善工廠環境粉塵汙染。
附圖說明
圖1是連接件與板材插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詳細的介紹。
如圖1所示,門扇,包括門扇板材10,門扇板材邊框插接連接件20。
上述連接件採用pvc材質,結構包括與門扇板材板材側面對接的連接件本體21,以及設置於連接件本體上的卡榫部22,卡榫部22截面為t型柱,t型柱與板材側面形成的插槽11配合插接,連接件本體上還設有供板材嵌入插接的卡槽部23,所述板材與卡槽部23對應的位置形成凸起的卡接條,卡接條與卡槽部過盈配合,由此板材嵌入卡槽部23,保證連接件與板材的牢固度。
所述卡榫部t型柱形成倒鉤牙槽221,倒鉤牙槽朝向連接件本體方向。
連接件本體上與卡槽部相反的位置形成倒角折邊24,該連接件本體的倒角折邊本實施例優選為45度。
卡槽部外緣寬度大於門扇板材寬度,本實施例中,門扇板材板材厚度18mm,連接件本體厚度22mm,連接件比板材厚4mm,該技術特徵保證連接件插接在板材上後,使門扇邊部厚度比門扇中間厚度大這樣就形成帶凹槽的邊框門扇。
此外,所述連接件與連接件之間的接觸面為倒角折邊,所述連接件相互之間的接觸面的倒角折邊角度本實施例為45度。
門扇板材與連接件組合體外還包覆有外表層。
本發明另一個改進在於提供一種門扇加工方法。
目前傳統工藝加工製造門扇,其工序、流程如下:
分為:優化排產——雕刻加工鏤銑——打磨——噴膠——模壓——排門鉸孔——整修檢驗——包裝。
具體流程步驟中加工內容:
1、優化排產:將所有已拆單的門板按照不同花色、基材厚度進行分類,在軟體內進行排版優化,使其達到板材更高利用率和更高的生產效率。
2、雕刻加工鏤銑:將優化好的排版圖信息導入雕刻設備,雕刻設備按照信息指令在22mm厚的板件上用φ12釐平底直刀,將門板中間鏤銑深度為4mm的凹槽,周邊留6毫米臺階(經計算,按鏤刻銑刀每米路逕行程12秒,每平米板件的行程為98米,單純雕刻工序就需要19.6分鐘)。
3、打磨:針對已經雕刻好的門型,將質地不平整不光滑的表面用180#與120#號砂紙進行人工打磨,(一每平米為單位,所需時長為25分鐘,且粉塵大,場地環境汙染嚴重,長期工作還會造成職業病)。
4、噴膠:在已經打磨好的板件上進行膠水噴塗,並自然待幹(晾乾)2小時左右。
5、模壓:將已經膠水噴塗並待幹完畢的門板,按照同一種花色進行排版墊條擺放,然後將門型放置於墊條上,在模壓前一定要檢查門板表面是否膠水噴塗到位,是否質地平整,是否有細微顆粒狀物質存在,若有必須排除掉方可進行模壓工序。以上工作全部完成,將門型送入模壓設備內進行真空吸附,上板溫度135度,設備艙體內空氣溫度97度,真空吸附壓力在0.3mpa,在經過40秒的吸附後,將膜皮分割取出門板,將多餘的膜皮邊料去除後水平擺放整齊。
6、排門鉸孔:在門板的背面按照不同高度標準,在門板的豎向一邊方向排φ35mm深度13mm的孔。
7、整修:對門板正反兩面的表面汙漬和缺陷進行修補清潔處理,整修完成後由品質部按照工藝要求進行檢驗,檢驗合格方可流入包裝工序。
8、包裝:用紙板、泡沫、珍珠棉、護角等將門板3-5塊疊加包裝。
而採用t型連接件與門型初加工板材一體化結構工藝,相比較傳統工藝,省去了雕刻加工鏤銑、打磨這兩步費時、費力的工序,不但節約成本、降低加工時間,還提高了成品質量。
改進後門型加工流程:
優化排產——銑邊型與線條切割——組裝——噴膠——模壓——排門鉸孔——整修——檢驗——包裝
具體加工工序流程步驟內容:
1、優化排產:將所有已拆單的門板按照不同花色、基材厚度進行分類,在軟體內進行排版優化、集中統一生產,使其達到板材更高利用率和更高的生產效率。
2、銑邊型與線條切割:將門型按照所需尺寸裁切好,在板材四周側面銑出與連接件t型柱配合的插槽、卡接條,然後四邊線條45度切角。
3、組裝:連接件t型柱與板材插槽配合插接、連接件卡槽部與板材卡接條插接,以及連接件相互之間的接觸面的倒角折邊角度也為為45度,連接件之間、連接件與板材之間45度拼角處需嚴密無縫無錯位無拱翹。
4、噴膠:在已經打磨好的板件上進行膠水噴塗,並自然待幹2小時左右。
5、模壓:將已經膠水噴塗並待幹完畢的門板,按照同一種花色進行排版墊條擺放,然後將門型放置於墊條上,在模壓前一定要檢查門板表面是否膠水噴塗到位,是否質地平整,是否有細微顆粒狀物質存在,若有必須排除掉方可進行模壓工序。以上工作全部完成,將門型送入模壓設備內進行真空吸附,上板溫度135度,設備艙體內空氣溫度97度,真空吸附壓力在0.3mpa,在經過40秒的吸附後,將膜皮分割取出門板,將多餘的膜皮邊料去除後水平擺放整齊。
6、排門鉸孔:在門板的背面按照不同高度標準,在門板的豎向一邊方向排φ35mm深度13mm的孔。
7、整修:對門板正反兩面的表面汙漬和缺陷進行修補清潔處理,整修完成後由品質部按照工藝要求進行檢驗,檢驗合格方可流入包裝工序。
8、包裝:用紙板、泡沫、珍珠棉、護角等將門板3-5塊疊加包裝。
經濟效益對比上,據測算,按照傳統工藝及本發明工藝製作相同規格的門扇板材,傳統工藝需要取材門型基礎材料為材質:22mm中纖板,流程:雕刻-打磨-噴膠-模壓,工藝:整板鏤雕模壓工藝。
以及按照本發明工藝需取材的材質:18mm中纖板,流程:開料-銑邊型-噴膠-模壓,工藝:四邊鑲嵌pvc邊條整板模壓工。
上面數據可以看出,從經濟層面,加工材料費、人工費分別降低12%、40%,成本有了質的降低。從生產效率層面,單件加工時間降低57%,也是質的飛越。此外,從成品質量層面,也有顯著提高,產品不變形,門扇板材表面效果好。總之,本發明的工藝相比較傳統工藝,具有顯著的技術進步。
本發明的板材加連接件技術,不僅僅限於門扇應用,包括家具門板、裝飾件、護牆板等,都可以採用本發明的邊部鑲嵌連接件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