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山地栽培技術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19:17:56 5
香蕉山地栽培技術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是一種香蕉山地栽培技術,其步驟是:選擇海撥高度在200-600m、坡度小於25度,年積溫大於等於7000℃,土壤結構鬆散,有機質在1-5%的山地沿等高線環山或依山開出臺地;在臺地上開挖種植穴或種植溝植入香蕉苗;在臺地上建立等高索道,在索道上架設水肥輸送管道,道管與水源肥源連接,在水肥輸送管道與香蕉穴或香蕉溝間有支管連接;對生長期的香蕉進行日常田間管理直至香蕉成熟;對成熟的香蕉進行無落地採收並用滑輪架將香蕉沿等高索道運至裝車點或貯藏點裝運或儲藏。本發明解決了山地無規模化標準化和工廠化種植的技術難題,所產香蕉質優量大,與沿海地區相比,香蕉生殖生長期長40天以上,還避免了暴雨引起的山體拉溝、山體滑坡和泥石流,有利於保持水土,維持生態。
【專利說明】香蕉山地栽培技術【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農業技術,香蕉山地栽培技術。
【背景技術】
[0002]香蕉栽培,特別是規模化工廠化的栽培多只會在較為平坦的土地上進行,而且在許多熱帶國家,以及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已經形成規模,產量大質量好,是當地農民或者農業企業的主要經濟支柱。但在山區,特彆氣候變化大,氣候類型較為複雜的山區,如雲南廣西一帶,要推廣平地式的香蕉栽培技術就沒有那麼容易,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在沿海地區的山上多為無水乾旱地區,而香蕉屬於肉質根系植物,需要大量的水分才能滿足其營養及生殖生長的要求。沿海地區的平地多為中度或深度鬆土質,有利於肉質根系的生長及營養吸收,而山地土層較淺不太適合香蕉種植。平地有利於香蕉無機械損傷採收作業,而山地則不容易做到。
[0003]雲南和廣西西部地區的國土多以山地為主,特別在雲南山地佔了國土面積的95%以上。如果只限於平地種植,香蕉的產量無法上去,土地資源將無法得到充分利用。而雲南南部大多為熱帶山區,雨量充沛,水源豐富,而且山有多聞水就有多聞。熱區的山聞而大,並且具有較大的立體氣候,其年積溫不以經、緯度相平行,也不以等高線相疊(加),在雲南的山地一般海拔每升高100M,溫度降低0.5°C左右,同時海拔超高晝夜溫差越明顯冬季福謝降溫越嚴重。因而,山地栽培香蕉選擇適宜的海拔很重要。同時,在雲南山地種植香蕉選擇適宜的海拔使之具有一定的晝夜溫差比較有利於香蕉果實的乾物質積累,從而延長果實的貯存期。雲南山區普遍土壤結構鬆散,土壤肥力高,很適合香蕉的種植。因此,在雲南這樣的熱帶山區研發規模化香蕉栽培技術具有重要的理實意義。然而,當地農戶多以傳統方式零星栽培,產量很低,病蟲害多發,香蕉品質差。還有就是山地坡度較大,凹谷多,暴雨易發山洪拉溝,山體滑坡人們。這些問題目前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技術來解決。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種規模化、工廠化的香蕉山地栽培技術,該技術能夠確保水肥熱供應均勻,香蕉產量高,品質好,果實貯存期長,採收無損傷,以此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
[0005]本發明提出的這種香蕉山地栽培技術,其特徵在於有如下步驟:
(O選擇海撥高度在200-600m、坡度小於25度,年積溫大於等於700(TC,土壤結構鬆散,有機質在1-5%的山地沿等高線環山或依山開出臺地;
(2)在臺地上開挖種植穴或種植溝植入香蕉苗;
(3)在臺地上建立等高索道,在索道上架設水肥輸送管道,道管與水源肥源連接,在水肥輸送管道與香蕉穴或香蕉溝間有支管連接;
(4)對生長期的香蕉進行日常田間管理直至香蕉成熟;
(5)對成熟的香蕉進行無落地採收並用滑輪架將香蕉沿等高索道運至裝車點或貯藏點裝運或儲藏。
[0006]步驟(I)中,山地的海撥高度以350-600m為佳。
[0007]步驟(I) - (2)中,對於坡度在5-25度的山地開墾臺地按等高環山內傾3-5度進行,臺面寬1.2-1.6m,,種植穴或種植溝的上寬70cm,底寬60cm,深60cm,臺地外緣用土築高寬各約20cm的地埂,以防臺地水源亂流。
[0008]對於坡度在1-5度的平緩地採用十字定標法種植。
[0009]步驟(2)中,香蕉苗的種植間隔按株行距2.2X2.5m或2.3X 3m,每畝植120-140株的標準進行。
[0010]步驟(4)的相鄰兩條索道間的高差為30-50m,並非每層臺地均建索道,索道數量以節省材料,方便水肥供應及香蕉採收和運輸的原則來確定。索道間設轉運索道連接。
[0011]步驟(4)中,建索道的臺地可以不種植香蕉,專作運輸索道。索道的長度依山體大小而定。
[0012]索道上設無落地運輸支架,以方便交通不暢的地區進行無落地無損傷採收香蕉。
[0013]步驟(5)中,成熟的香蕉採收後,砍去已採過的香蕉樹,保留新長出的香蕉苗繼續進行水肥管理,如此循環達到5-6年時,挖去整棚香蕉樹另植新苗,以保持香蕉樹的長生活力。
[0014]本發明解決了山地無規模化標準化和工廠化種植的技術難題,實現了香蕉在山地坡度較陡,交通不便的邊遠山區的可持續化種植。所產香蕉質優價高,產量大,個頭均勻,表色金黃,無癍點,是招待賓 客的上等果品。與沿海地區的香蕉相比,本發明種植香蕉的營養、生殖生長期延長約40天以上,晝夜溫差及果實生長期的延長有利於積累更多的乾物質成份,因而在雲南山地栽培香蕉果實貯存期長10天以上。
[0015]與傳統種植方式相比,本發明的等高臺地種植,可以緩解雨水驟然集中,有效地避免了暴雨引起的山體拉溝、山體滑坡和泥石流,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又減少了地質災害,是保持水土,維持生態的好方法。
[0016]本發明為邊遠熱帶山區農民脫貧致富找到了新的出路,也為大中型農墾企業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水平提供了新的技術選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發明在雲南河口縣某山地實施建立的香蕉園種苗後實況照。
[0018]圖2是本發明的等高索道實物照。
[0019]圖3是本發明在雲南河口縣某地實施後香蕉樹掛果實物照。
[0020]圖4是本發明在河縣河口縣某地實施建立的香蕉園成林後實物照。
[0021]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 申請人:實驗基地的生產實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積極技術效果。
[0023] 申請人:所在的雲南省河口縣是一個與越南接壤的邊境縣,全境位於南回歸線以南熱帶北緣,屬於熱帶雨林氣候。特點是長夏無冬,春秋相連,夏天長達7個月,春、秋兩季只有5個月,年平均氣溫23°C。高溫高溼日照少,河流縱橫丘陵多,年均降雨量1773mm,年平均相對溼度84%,年際變化小,是全省為數不多的潮溼地區之一。「一山不同季,十裡不同天」河口縣地形錯綜複雜,從海拔不足白米的河口縣城,到西北部二千米以上的大尖山,各種地形地貌齊備,使各種氣象要素在較小範圍內產生較大的差異,形成複雜多樣的立體氣候。經濟作物以香蕉、波蘿、橡膠、甘蔗為主。
[0024] 由於受山地多,氣候覆雜多變等因素影響,河口縣的香蕉種植長期處於自然經濟狀態,農民多以點棚式的方式栽種,很少有成片的香蕉園。管理上缺乏科學的先進技術,病蟲害多發,香蕉的產量低,質量差,經濟效益上不去。
[0025]針對這種情況, 申請人:單位與當地三個鄉的農戶籤訂土地租用合同,將海撥高度在200-600m,年積溫大於7000-8200°C的2萬多畝山地進行了規劃,全部按本發明的上述方法和步驟進行了臺地開墾、只要符合要求的山頭基本上整個按等高線開墾出臺地,每隔50米的落差設一條等高索道(參見圖2)。索道間可以有連接線路(斜索道)以方便無落地轉運。
[0026]臺地的規格和要求如上,臺地裡按上述株行距種植香蕉苗,然後進行日常的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按常規進行。
[0027]採用本發明的技術種植的這片香蕉地,第一年的收成情況是,平均畝產一級香蕉3000kg,平均價格2元/kg以上,每畝收入6000元以上。山地栽培香蕉一般4-6年開始更新,個別管理較好的基地最高可達9年後再更新。
[0028]成品香蕉如圖3和圖5所示。
【權利要求】
1.一種香蕉山地栽培技術,其特徵在於有如下步驟: (O選擇海撥高度在200-600m、坡度小於25度,年積溫大於等於700(TC,土壤結構鬆散,有機質在1-5%的山地沿等高線環山或依山開出臺地; (2)在臺地上開挖種植穴或種植溝植入香蕉苗; (3)在臺地上建立等高索道,在索道上架設水肥輸送管道,道管與水源肥源連接,在水肥輸送管道與香蕉穴或香蕉溝間有支管連接; (4)對生長期的香蕉進行日常田間管理直至香蕉成熟; (5)對成熟的香蕉進行無落地採收並用滑輪架將香蕉沿等高索道運至裝車點或貯藏點裝運或儲藏。
2.根據權利要求要求I所述的香蕉山地某培技術,其特徵在於步驟(I)中,山地的海撥高度為350_600m。
3.根據權利要求要求I所述的香蕉山地某培技術,其特徵在於步驟(I)-(2)中,對於坡度在5-25度的山地開墾臺地按等高環山或依山內傾3-5度進行,臺面寬1.2-1.6m,,種植穴或種植溝的上寬70cm,底寬60cm,深60cm,臺地外緣用土築高寬各約20cm的地埂。
4.根據權利要求要求I所述的香蕉山地某培技術,其特徵在於對於坡度在1-5度的平緩地採用十字定標法種植。
5.根據權利要求要求1-4之一所述的香蕉山地某培技術,其特徵在於步驟(2)中,香蕉苗的種植間隔按株行距2.2X2.5m或2.3X 3m,每畝植120-140株的標準進行。
6.根據權利要求要求I所述的香蕉山地某培技術,其特徵在於步驟(4)的相鄰兩條索道間的高差為30-50m,索道數量以節省材料,方便水肥供應及香蕉採收和運輸的原則來確定,索道間設轉運索道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要求I或6所述的香蕉山地某培技術,其特徵在於建索道的臺地可以不種植香蕉,專作運輸索道,索道的長度依山體大小而定。
8.根據權利要求要求I所述的香蕉山地某培技術,其特徵在於索道上設無落地運輸支架。
9.根據權利要求要求I所述的香蕉山地某培技術,其特徵在於步驟(5)中,成熟的香蕉採收後,砍去已採過的香蕉樹,保留新長出的香蕉苗繼續進行水肥管理,如此循環達到5-6年時,挖去整棚香蕉樹另植新苗。
【文檔編號】A01G17/00GK103461052SQ201310423638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7日
【發明者】鄧麟, 陳偉強, 黃紹忠, 何偉, 李芹, 嶽建偉 申請人:紅河麟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雲南省紅河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 河口瑤族自治縣科學技術局